?

海水養殖生物病害發生和抗病力的基礎研究

2019-05-08 12:09曾尚偉
農家科技 2019年2期

曾尚偉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海水養殖生物病害發生和杭病力的相關內容,首先從色素組織體、扇貝的大規模死亡、對蝦抗病能力三方面討論海水養殖生物病害的種類,然后深入研究海水養殖生物杭病力基礎內容,從遺傳基礎、環境脅迫因子、養殖密度三方面進行總結。

關鍵詞:色素組織;遺傳基礎;環境脅迫因子

中國是水產養殖大國,其中海水養殖在漁業領域占據的比例非常大。但是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人類無節制地攝取海洋資源,而且將生活垃圾和各種污水排放在海洋中,導致海洋原本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些因素導致海水養殖生物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一、海水養殖生物病害發生

1.海帶色素組織體遭到破壞

海水養殖生物對防御病原體有著不同的反應過程,表現出來的特征也有所不同。以海帶為例,在研究海帶的病變現象時建立了專門的海帶表面微生物實驗室培養體系,此外還建立了負感染生物檢測模型。在此條件下發現桿菌是主要的具有病源感染能力的微生物,海帶發生病變的現象是色素組織體遭到破壞。在觀測的過程中發現關于低等防御機制的主要證據,當病源體感染海帶,海帶就會主動發生化學防御的反應現象。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還制備了專門的淋巴囊腫病毒,制備了一種爛皮病細菌疫苗,系統研究的對象是魚類的免疫器官組織。

2.扇貝的大規模死亡

海水養殖扇貝,扇貝出現了大規模的死亡現象,對此進行系統性的研究。研究的項目有病原學、組織病理學、流行病學,另外還有針對環境因子的研究。有針對性的研究扇貝的不同生長階段,分析不同種類扇貝的成長過程??偨Y扇貝的死亡規律,比較可疑的各種病原。此時發現了感染貝類的新病原,包括立克氏次體、派金蟲。針對這些病毒開展的研究項目有WSSV結構蛋白定位、定位糖蛋白、病毒酶活性。通過這些研究工作查明病原菌的感染途徑,研究出了一種新技術,叫做可疑致病因子分離純化技術。

3.對蝦抗病能力下降

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對蝦抗病能力下降是受到了環境因子突變的影響。在研究時,建立了分析抗病能力的指標,制定了病原生物感染的實驗方法,此外專門針對鰲蝦建立了感染WSSV的模型,研究中國的對蝦補償生長現象,研究變溫對中國對蝦代謝的影響,針對刺參探討其攝食和代謝的變化情況。扇貝、海帶、刺參的單養模式和混養模式是實驗研究的重點內容。淺海養殖系統自身污染物的收支情況是影響生物病害的關鍵因素。

二、海水養殖生物抗病力基礎研究

1.對蝦和扇貝的抗病力遺傳基礎研究

研究對蝦和扇貝抗病力的分子遺傳學基礎,為此建立cDNA文庫,之后測定16000余條EST序列。到目前為止,全球范圍內已經公布的對蝦EST序列共有4519條。拼接中國對蝦的EST序列,共得到的可能基因有5668條。與nr庫進行對比,發現其中3259條基因已經被注釋了功能。詳細分析數據結果,并對分析的結果進行有效的管理,構建中國對蝦ESTs數據庫,在網絡上實現數據庫共享。積累數據的目的是徹底破譯對蝦的遺傳密碼,分析這些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寺」δ芑虻娜L序列,這些基因具有免疫抗逆相關功能。實現功能基因的重組表達,此時基因芯片和實時定量PCR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功能基因包括熱休克蛋白、抗菌肽。不僅研究基因的重組表達,還建立時空表達圖譜,研究基因的生化功能特性。完成這些研究的目標是了解并掌握對蝦自身的抗病免疫機制,進而研發出優良的抗菌免疫藥物,這些藥物不僅能夠科學提高對蝦的抗病能力,還要切實做到不危害生態環境,不危害人體健康。

2.環境脅迫因子影響海水養殖生物的抗病能力

環境脅迫因子包括溫度、鹽度、氨氮含量。這些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蝦和扇貝的抗病能力。研究的結果表明圍欄有一定的養殖防病效果,在一定的參數條件下,養殖的水質處于穩定的狀態,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可以使用一定化學和生物調控的手段。將實驗室模擬和現場的實驗過程結合起來,研究養殖密度對扇貝抗病能力的影響。環境因子會對扇貝的抗病能力產生影響,與病害發生也存在密切的聯系。養殖環境和自身污染機制相互之間有著某種關系,淺海養殖系統的物質運輸和生物自身污染有一定特點。在研究生態調控系統時,要將此作為科學的依據。養殖系統、養殖容量、生態調控三方面存在著一些規律,影響的對象有大型藻類、沉積食性動物。海帶、江籬等植物會吸收并利用養殖海區的營養鹽。大型的藻類和浮游植物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關系。刺參會對貝類生物和對蝦的生物性沉淀產生清理的效果,這其中存在著某種生態學原理。

3.合理控制養殖密度

海水養殖應該定期進行水質監測工作,定期檢查水質中存在的化學物,控制化學物的含量,不能超過海水養殖生物的承受范圍。要保證隨時監控水的溫度,確保養殖環境處于良好的流通和交換狀態,積極向養殖戶宣傳正確的發展觀念。在養殖戶的思想觀念中樹立正確的養殖觀念,相關宣傳教育活動不能松懈。為了防止病害的出現,要積極運用基因技術手段培育出各種具有良好抗病能力的海產品品種。這樣海產品的面臨疾病侵襲時抵抗能力才會有所增加。強化免疫防御機制的功能,使用有效的免疫疫苗,建立研究基地,積極開展各項研究項目。如今海水養殖的方式一般都是網箱飼養,這種飼養方式的缺點是底部會產生大量的沉淀物,這些沉淀物會導致微生物的衍生,耗氧量也會明顯增加,所以要降低養殖密度,避免出現海上養殖無序膨脹的不良現象。

三、結語

綜上所述,養殖實踐的經驗表明,不同地區海域的鹽度有很大不同,適合養殖不同的魚類品種,對蝦養殖的方式有混養和單養,其中魚類品種和對蝦混養的養殖效果更好,對蝦的存活率也更高。要深入研究探索混養技術,創造良好的原生態海洋環境,形成符合大自然的生物鏈結構。

參考文獻:

[1]孫福先.海水對蝦池塘養殖混養魚類生物防控對蝦病害體會[J].河北漁業,2017(07):45-46.

[2]胡玉林.海水養殖生物病害發生和杭病力基礎研究[J].江西農業,2016(05):6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