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木林撫育管理技術措施

2019-05-08 12:09朱柏榮
農家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撫育管理技術措施

朱柏榮

摘要:杉木林撫育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林分的生長。加強對衫木林的撫育管理,能夠有效的改善衫末林分的生長環境,借以提高林分質量,同時也是增加林木蓄積的有效途徑。本文作者結合當地實際,分析在杉木林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解決對策,提出具體技術措施并供他人參考。

關鍵詞:衫木林;撫育管理;技術措施

撫育管理是杉木林營建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加強撫育管理,能夠鞏固造林成果,提高林分質量和產量。杉木林營建一般遵循著“三分造,七分管”的理念,傳統的杉木栽培因為經營管理粗放,直接影響了杉木林分的質量,所以要不斷加強栽培、撫育管理技術的改進工作,在探索中尋找最佳的發展方向。

一、霍山縣及林業概況

霍山縣位于安徽省西部,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一級支流淠河上游,北緯31°03′-31°33′,東經115°52′-116°32′??h域面積2043km2,林地面積1550km2,森林覆蓋率75.1%?;羯娇h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季風氣候明顯,雨量充沛,全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366mm,全年年均氣溫在15.3℃,四季分明?;羯娇h總體為山地地貌,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主要土壤類型是黃棕壤?;羯娇h動植物資源豐富,全縣大面積的植被種類有松林、松櫟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以及其他經濟林、闊雜林、灌木叢等。杉木資源主要分布在縣內中低山區。

二、杉木林經營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當地栽植杉木都為純林,而杉木純林對土壤肥力要求高,耗肥大,第1代栽植杉木林前,茬多數是闊葉林,杉木生長快,許多山場杉木采伐后連續栽植杉木,甚至連續栽植了3-4代,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林木未老先衰,低矮發黃,林木生長質量下降,一代不如一代。當地林農造林普遍習慣大密度栽植,每畝甚至達到了三百多株,原因是擔心造林成活率,其次是想減少雜草生長空間得以日后減少砍草撫育工作量,其實適得其反,嚴重制約了林木生長空間,影響林木生長速度和生長量。當地大多數在造林前…采用劈山砍草砍灌煉山模式,雖然方便了造林和日后撫育,但也燒掉了大量的有機物質,使本來可以肥沃土壤的采伐剩余物全部變為草木灰,雖然暫時增加了pH值和土壤的可溶性養分含量,但這些草木灰大致在一年內通過地表徑流基本流失,加速地力衰退和養分循環失調。

三、撫育管理對杉木林分生長的重要性

杉木林撫育管理能夠為林木的生長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且直接影響著林農的經濟收入。加強杉木林撫育管理是促進林木生長和提高林分質量及產量,改善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有效手段。杉木林撫育管理要從適地適樹、良種壯苗、撫育管護等幾個方面人手,才能為杉木林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和環境條件,滿足林分對水、肥、氣、熱、光的要求,縮短林木培育年限,提高木材產量,促進成林、成材,以期最大程度的發揮其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四、杉木林撫育管理技術措施

針對當地杉木栽培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良種壯苗、適地適樹的前提下,提出以下撫育管理技術措施,以期改善提高杉木林分的質量和產量。

1.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杉木造林到林分郁閉前撫育管理措施中最主要的一項技術措施。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層土壤,切斷上下土層之間的毛細管聯系,減少水分物理蒸發,改善土壤的保水、透水和通氣性,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物的分解。除草主要是清除與幼苗生長競爭的各種植物,因為雜草繁殖快,適應性強,與杉木幼林爭奪大量水肥和光照,并且雜草灌木的根系發達、密集,阻礙幼樹的根系生長伸展,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松土除草一般造林后達到五年即可,前三年每年兩次,第一次在初夏進行,第二次初秋進行,隨著苗木逐漸長大,后兩年可每年進行一次。松土要結合山場坡度地形等,深淺適度,避免傷到樹根。當地有林農將杉木幼樹套袋保護后噴灑除草劑進行除草,這種方法可節省一定的人力成本,但要避免傷苗和造成環境污染。

2.合理施肥

多代連續培育的杉木林分,地力衰退,土壤貧瘠,肥力不高,林分生產力下降,為此對于立地條件較差的杉木林,還應適量施肥,施肥不僅能改良土壤特性,還能夠提供杉木營養,促進杉木持續旺盛生長,提高林分生長量,縮短成材年限及控制病蟲害發生發展。杉木施肥主要是有機肥和無機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提倡充分利用砍劈的雜草灌木及間伐的剩余物就地處理翻埋、壓青等借以增加肥效,無機肥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不同年齡段側重不同施肥種類。施肥方法有穴施、溝帶施、撒施等??山Y合造林整地、撫育將砍草砍灌的剩余物、枯枝落葉翻埋入土以草代肥。

3.除蘗防萌、間苗定株

杉木的萌發力強,特別是二代之后的杉木林分,新栽植杉木只占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靠原伐樁萌條,一般杉木伐樁萌發條數量很多,這就要及時除萌擇優間苗定株,以免造成叢株或密度過大,林木之間爭奪生長空間,養分不夠,造成生長不良。間苗可根據杉木長勢情況在第二到第四年間開始進行。

4.撫育間伐

撫育間伐是在未成熟的林分中為了給留存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發育條件而采取的森林撫育措施,也是在主伐前早期獲得木材的有效手段,通過撫育間伐,促進林木生長,縮短林木培育周期,提高產量,更好地發揮森林的多種效能。

一般在杉木主伐前要進行兩次撫育間伐。一般造林5年后林分開始郁閉,林木密度過大,林分的林冠和根系相互擠壓,地上地下空間已不能滿足林木的生長需求,生長受到抑制,生長量下降,這時候應進行首次間伐,綜合考慮土壤條件、林分密度、生長狀況等,一般選擇在5-10年間進行。首次間伐后林冠被疏開,保留木樹冠得到充分發展,林木生長量尤其是直徑生長量顯著增加,經過幾年后,林冠重新郁閉,林內光照減少,林木的生長量又開始下降,這時候就應該進行第二次間伐,根據具體林分不同狀況,一般在10-巧年間進行。間伐強度應根據初植密度、山場立地條件、林分生長情況等綜合考量確定,一般首次間伐保留160株/667m2左右,第二次間伐保留120株/667m2左右。采伐木和保留木的選擇,總的原則是做到“三砍三留”,即砍劣留優、砍小留大、砍密留疏。具體就是應該保留形質健全、圓滿通直、生長旺盛的林木,伐除形質不健全、生長落后、有礙林分衛生的林木。

5.病蟲害防治

杉木人工林要加強管護,特別是在幼林階段,要防止火災危害,防止獸類、人畜破壞以及凍害雪折等傷害。同時杉木的病蟲害種類也較多,要加強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

杉木林主要病害有杉木黃化病、杉木炭疽病、杉木葉枯病、杉木枯枝病等。杉木黃化病經常發生在立地條件不良或遭受旱澇災害的幼林,針葉普遍產生黃化現象,預防杉木黃化病主要是在造林時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并加強幼林的撫育管理。杉木炭疽病的流行主要是因為樹木受到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生長不健康,抗病力減弱,如土壤粘重板結、貧瘠干旱等都是誘發病害的重要原因,防治主要以營林措施為主,適地適樹造林,提高造林質量,加強撫育管理,提高其抗病能力,結合深翻、間種綠肥或壓青等,砍除病株、清理病源。杉木葉枯病的防治主要做到,造林前要提高整地質量,造林后前3年加強撫育管理,促使幼林生長旺盛,增強抗病能力,嚴格控制造林密度,初植密度較大的林分,當林木郁閉時要及時間伐,并清除林內有病枯枝葉,以推遲杉木衰老、減少病菌蔓延。

杉木林主要蟲害有雙條杉天牛、杉棕天牛、杉梢小卷蛾、小袋蛾等。雙條杉天牛成蟲卵多產于樹皮裂縫中,幼蟲孵化后起初在韌皮部取食,以后蛀人木質部,幼蟲多集中在樹干下部危害,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強林分撫育,做好防萌除萌工作,對于過密的林分,必須進行合理的撫育間伐,使林分通風通光,林木生長健壯不易發生蟲害,對已發生的要及時清理病株,噴灑樂果等稀釋藥物等。杉棕天牛防治是要及時砍伐蟲害木或蟲害枝,若在4~7月伐木應進行剝皮處理,8月后伐木,伐枝必須及時將其燒毀,消滅蟲源,減低自然界的蟲口密度。在3一5月成蟲交尾產卵期間,可人工捕殺之。杉梢小卷蛾幼蟲蛀人杉木嫩梢頂部或頂芽危害,造成枯梢,以幼樹受害較重,營造針闊混交林可減輕危害,注意保護好天敵。

五、結語

杉木林撫育管理是一項技術性措施,能夠確保杉木的快速生長,縮短生長周期。杉木林撫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創造優越的環境,滿足樹木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光照、空氣等等要求,為速生豐產奠定基礎。所以,杉木林的撫育管理主要應從土壤管理人手,注重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環境,避免雜草和樹木搶奪營養,合理間伐,同時還要嚴格控制病蟲害的發生,促使林分健康成長,達到生態增效、林農增收之目的。

參考文獻:

[1]方妙輝.撫育間伐對杉木林分生長質量的影響[J].林業工程學報,2004,18(6):62-63.

[2]陳才瑋.衫木林中小徑材撫育管理技術[J].現代園藝,2016, 12(6):38-39.

[3]金修來.撫育管理對衫木二茬林生長及其經濟效益的影響[J].科技風,2012,18(11):260-261.

[4]錢桂全.衫木林撫育管理技術小結[J].江蘇林業科技,1982, 20(2):78-78.

[5]柏雙保.杉木立地條件及撫育管理措施與經濟效益的關系[J].江蘇林業科技,1984,14(4):89-89.

猜你喜歡
撫育管理技術措施
良種油茶高產栽培技術
淺談如何提高煤礦綜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術措施
淺談加強煤礦礦井通風安全技術措施
高壓輸電線路防雷接地技術與措施
10kV配電網施工安全管理及技術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