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換角色,讓作文喚發生機

2019-05-10 10:17秦丹
新課程·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個性化文章作文

秦丹

在個性化作文教學中,我們都知道應該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解放學生的寫作思想,發展學生的寫作個性,讓學生在寫作中使用自己的話語,運用自己的思維,在文章中真實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表明自己對生活、人生的見解,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事實上,個性作文教學的現狀卻尷尬不已,難離低效,總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路子。本文想借此剖析原因,并談幾點措施。

一、歷史與現實的沉重壓力

(一)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一方面滋養了人們的創作,另一方面也在深層次上束縛了人們的個性和創造力。其對學生作文的影響主要通過民族心理特征、思維方式、認知習慣的傳承來實現。中國的哲學強調“合”的境界,總是試圖維持思想文化領域的“大一統”,他們的“主流聲音”占據了絕對的話語優先權,加上以儒家為代表的所謂“溫柔敦厚”的教化,那些非主流的、邊緣的、離經叛道的而恰恰閃爍著個性魅力的思想和文字被粗暴摒棄,“求同”“從眾”成為普遍的思維品質,而富有個性的“殊調”則不免要遭受冷宮和白眼的歷史性悲劇命運。

(二)現存評估機制的不完善

現階段,把所有學生的作文水平同時加以評估,除了“考試”,沒有其他的方法。在學生這里,“分數”就是“硬道理”;在教師這里,高考即是“指揮棒”。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轉折,是人生起飛的平臺,學生只能“一切向分看”,更不敢怠慢分值比重最大的作文。為此,他們非常在意教師對自己作文的看法,寫作中多有這方面的考慮。他們要顧忌高考批卷的傾向、好惡,顧忌評卷教師的評判情緒,顧忌命題人的意圖和期望……學生拿到題目,壓抑著自己的感受,并且拼命在想:“老師希望我寫些什么?出題人有什么樣的意圖?這道作文題的標準答案是什么?”寫作這種原本個性化的行為在考試的重壓下被扭曲變了形。

成績是學校的重要聲譽,試問又有哪幾所高中不是把眼睛只瞄準高考?為了成績,老師們要圍繞這個“指揮棒”制定大量應試策略,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用簡單的評卷標準去要求學生,把學生一步步領進為之備好的套子里,為求“保險”,教師成了學生寫作的“溫柔殺手”??荚?,這種單一的評價機制的不完善性,是學生作文缺乏個性的最重要的現實因素。

這兩方面原因是長期存在并且根深蒂固的,我們不可能改變。山不轉水轉,只能先改變我們自己,讓我們的觀念影響學生,讓我們的行動激勵學生的行動,在雙方的教與學反復錘煉中,鍛煉我們的思維,沉淀他們的思想。

二、轉變角色,不負使命

(一)由命令者變為鼓動者

個性化作文教學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寫作個性,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但傳統的作文教學已讓學生怕作文。為改變此種情況,教師須設法消除學生的寫作顧慮,先讓他們敢寫,激起他們的寫作熱情;讓他們愛寫,鼓動學生參與寫作,熱愛寫作,讓寫作成為他們抒發內心的重要陣地。否則,只一味地練習而不是激發,一味地命令而不是鼓動,我們的作文教學仍將是傳統的,不符合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基本要求,目的更無法達到。

(二)由單一指導者變為合作參與者

個性化作文教學依然需要教師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可偏廢,它需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深入學生當中和學生合作,和學生討論。師生在合作討論中,學生得到指導,教師得到啟示,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師生間沒有了距離,成了無拘無束的朋友,教學效果明顯。既然“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教師為什么不直接參與進來,和學生平等地討論、交流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是必須的,但并不妨礙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學生通過文章來傾訴、交流,其中必然包括向身為長者的教師傾訴、交流。這時,我們身為教師就不容回避。這時,學生多么迫切盼望老師放下架子,消除代溝,與學生產生共鳴??!

(三)由挑刺者變為激勵者

對學生作文中的不足,不宜過多指責和經常批評。個性化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妨對學生習作中的缺點“視而不見”,不妨先專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哪怕是幾句話,先夸夸,以滿足青少年學生的“求得尊重,得到認可,充滿自信”的心理特點,以調動學生的寫作內驅力。近年來,賞識教育因其顯著效果而風靡全國,多賞識、多激勵的做法同樣適用于個性化作文教學,唯其如此,才會讓學生充滿信心去寫作,在進步中逐步修正習作中的不足。比如,我曾經激勵學生對作文的“真實”性進行探討,最后形成了比較統一的意見:“真實”只是作文個性化的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我們強調寫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實,要抒真情,寫真意,說真話;凡是虛情假意的文章,絕對不是個性化的作文,是沒有任何生命力的。但這并不是說,凡是真實的文章就一定是個性的文章,優秀的文章,還要看這真實的文章有多大意義,能不能與大多數人產生共鳴,能否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這里,我們并不是簡單地挑刺或設立一個是與非的標準。

(四)由管理者變為協助者

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最易事事包攬,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往往替學生考慮很周全,作文修改更是唯恐改得粗糙而放心不下。這樣做的結果是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性,作文大同小異,公式化嚴重。個性化作文教學中教師須改變此種簡單劃一的管理者的角色,以協助者的身份去幫助學生。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他們自己動腦思考,才有真正的收獲。教師只能協助,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方得以激活,作文個性化特征才得以顯現。

總之,面對新時代的全新理念的個性化作文教學,教師應首先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完成角色的轉換和重塑,才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編輯 劉瑞彬

猜你喜歡
個性化文章作文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