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

2019-05-10 10:17龔石勇
新課程·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發現合作識字

龔石勇

摘 要:基礎知識是學科的重點,沒有基礎的教學寸步難行,特別是農村學校,這種現象尤為突出。但往往很多老師就會放棄這部分的學生,嚴重影響農村的教育教學發展,農村教師應本著多年在農村教學的經驗,結合實際,盡能教學。

關鍵詞:發現;識字;合作;聽;能力

當我拿到《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時,心情非常激動,在此之前聽過魏老師的兩場報告會,深感魏老師的教育教學魅力,受益匪淺。俗語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币粋€學生在小學階段低年級基礎如果沒有打好,到了高年級就會吃虧。吃什么虧呢?如拼音、多音字、形聲字、形近字等,因為這些不會,導致一連串的問題出現,朗讀不行,習作不會等等。

一、發現問題

本學期我接手了四年級(2)班,在接手前就有同事在我面前議論過,說這個班怎么不行,當時我還不以為然。正當這時迎來了第一單元檢測,可結果給了我一次沉重的打擊,平均分只有53分,優良人數13人,低分人數13人。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這怎么可能?

事后,我把第一單元試卷全部查閱一遍,把試卷分四大類;一是優秀的;二是良好的;三是合格的;四是不及格的。分類之后發現,全班不及格的人數占了一半,這樣的數據真讓人無法相信,更無法接受。于是我把這類學生的試卷再次認真地查閱,還找部分學生來談話,發現這類學生有四大問題,一是拼音不過關;二是很多字詞不會寫;三是語法基本不會;四是閱讀量少,寫作能力差。

這時讓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從事教育工作30年,發現了一條特殊的教育學規律:“地基”的重要性(引用),也就是說基礎。在低年級基礎沒有打牢、打實,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就出現學業落后、成績不良的現象,好比沒有把“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里,并且把這種知識比作蓋樓房的地基。

在小學階段,這種現象,我們這些在一線小學教師是深有感觸和體會的。所以說讓學生學好扎實的基礎知識是至關重要的。

二、課堂教學放慢,注重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原本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環節。但現在我教的班,由于學生基礎較差,所以每上一節新課,我在生字詞方面從原本十分鐘的教學,加多10至15分鐘左右,主要是給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多點時間學。在教生字詞的課堂上,我也比較注重提問基礎差的學生,機會給多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在教學中發現,他們很多拼音都不會,從而導致不會讀寫。如,講讀課文《爬山虎的腳》這課的生字詞,我把它定向為教學重點,多花點時間,把所有相關的識字方法穿插,按四年級語文教學雖不合理,但也是無奈之舉。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反應還是比較好的,課后的作業質量也有所提高。就這樣慢慢幾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幾乎能掌握,也懂得一些學習生字的方法。

三、在課堂教學上,各個知識點一一擊破

在授第2課時時,首先,我讓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是重點的句段,又有哪些不懂的等等。又以《爬山虎的腳》為例,除了生字是重點外,還有是課文的主要內容,重點的句、段、修辭手法、寫作方法等。當授新課時,我就出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相關問題,再讓學生結合課前預習的內容與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交流。這樣的教學方法雖比較保守,但對于我班學生來說,效果很好。當然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還結合現有的教學模式(指向語用)并行。

四、基礎學習小組合作,互動共享

以6人為小組,分組時我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準則,每小組中有2名優生、2名良好生、2名學困生,優生為正副組長,盡量使每小組的整體水平基本一致,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成員有明確的分工,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等。如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合作過程的工作,資料員負責查找和收集學習資料,組長負責寫學習小結,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只有老師組織可不行,還需要有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能力較強的人來做教師的得力助手。這些任務就落在組長身上。在組建前期,我對組長的培養和訓練是教學工作作為首要的任務,我教會他們如何組織本組同學開展互相學習的方式,怎樣處理好本組成員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做到即時整理歸納本組的學習所反饋的情況,并相機召開“小組長管理經驗交流會”對各小組組長進行學習指導,使各小組合作事半功倍。讓優生在合作學習中起到作用,把所帶的基礎差學生調動起來,讓小組中形成互相幫助、各盡其能、協作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意識和加強學生的成就感,自從實行了6人小組之后,學生的學習勁頭上來了,學習氛圍濃郁,那些之前基礎不好的學生也找到了信心。于是我看到了希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及時了解學生情況,發現學生遇到學習障礙,及時點撥;遇到問題,適時調控。使小組學習活動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各有所獲,確保學習全面收到實效。

五、學習基礎需多樣性和學會“聽”

學習時要做到邊做邊思考,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生詞和句子把它圈出來,通過學習工具,查閱資料仍弄不懂的,再向同學和老師請教。

在學習中,還要做到學會“聽”。上課時,當有學生發言時,有部分學生集中力不夠,或根本不聽發言,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聽”。當別人在發言時,應認真傾聽。聽別人所說與自己所想的答案是否相同,認真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當有疑問時,請求老師或對方做進一步解釋。當然只“聽”還遠遠不夠的,還要做到:口到、心到、手到。學習應當是多樣化結合,這樣才能最快把基礎打好。

在語文學科里,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讓學生在之后的語文學習中不會出現看到漢字不會讀的情況。表達能力的提升,寫作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學科知識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題,值得考量。

參考文獻: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2018-10.

編輯 段麗君

猜你喜歡
發現合作識字
識字
識字兒歌
識字謎語
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巧妙引導,快捷識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