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童年之花優雅綻放

2019-05-13 01:43張建明
江蘇教育 2019年6期

張建明

【摘 要】“花木文化”課程建構了涵蓋“基礎性學科課程”“選擇性多元課程”“綜合性特色課程”三個層面的課程體系,從“藝術與審美”“科學與探究”“生命與健康”“語言與人文”“公民與社會”五大領域進行設計。在實施過程中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有機融合,做到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活動課程主題化,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兒童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花木文化課程;校本課程特色化;活動課程主題化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18-0058-03

如何利用區域教育資源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這是目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堯塘中心小學正在探索的重要課題。學校所處的堯塘街道辦是全國著名的花木基地之一,地區經濟以花木為支撐,花木之鄉的孩子從小就與花草樹木親密接觸。所以,花木文化不斷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地融進了人們的生活。因此,學校建構了基于“花木文化”的課程,旨在實現學科間的有機融合,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機聯系。讓學生在認識花木、品鑒花木、研究花木的過程中,既能主動探究,又能在欣賞花木色美、形雅、香幽的同時學習其精神之美。

一、“花木文化”課程的三項目標

(一)打造辦學特色

學校通過花木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建構,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探索校本課程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管理特點、考核評價,重新整合學校的課程體系,豐富課程資源,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二)促進學科融合

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以及交往、動手、探究、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助力教師發展

學校努力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給予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機會,提高教師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課程開發的能力。

二、“花木文化”課程的框架體系建構

圍繞花木課程的育人目標,進行相應的課程設置,從“藝術與審美”“科學與探究”“生命與健康”“語言與人文”“公民與社會”五大領域進行建構,涵蓋了“基礎性學科課程”“選擇性多元課程”“綜合性特色課程”三個層面的課程。

“藝術與審美”,涵蓋音樂、美術、書法三門基礎性學科課程,學校開設了古箏、合唱、琵琶、書法等課程,實施主題教學,在學科滲透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科學與探究”,涵蓋數學、信息、科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了“六一”花展、班徽設計、班花養護等多元課程,開設豐富的思維拓展活動,如七巧板、紙飛機、數學思維等。

“生命與健康”,覆蓋體育、心理健康、衛生等課程,開設了籃球、足球、羽毛球、陽光之星評選等活動課程。

“語言與人文”,開設了經典誦讀、古詩詞鑒賞等課程,在主題中進行教學,在學科中實現滲透。

“公民與社會”,融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開設畢業課程、入隊課程等活動課程。

三、“花木文化”課程助力兒童成長的路徑

(一)以核心素養為目標,整合國家課程

取材于花木的內容在現行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語文中不乏寫景狀物,睹物思人,借景抒懷的美文;科學中有專門的章節介紹花木的基本知識以及培育花木的技能;音樂、美術等學科,或歌頌、或描繪花木。學校把花木文化引入學科教學,語文課程學習《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夾竹桃》《青松》等文章;數學課程丈量學校苗圃面積,統計花木銷售情況;美術課程畫花,編花,剪貼花;音樂課程唱《蘭花草》《江南柳》等歌曲。學生通過品花、畫花、唱花、探究花,感受“尚美求真”的花木文化。

低年級設有“我與花木有個約會”“花間留趣”“我有一雙巧手”“我能行”“我與花草樹木一起長大”五大主題活動課程?!拔遗c花木有個約會”通過給小樹穿衣服、扶起一棵小樹等活動,讓兒童對植物產生感情,有所關懷,并進而能有所行動?!盎ㄩg留趣”通過“小草和大樹”“天國之花——丁香”等校本課程,讓學生能健康愉快地進行游戲式的探究活動,在搜集、交流的過程中,增長見識,積淀花木文化素養?!拔矣幸浑p巧手”則是通過巧手剪秋葉活動,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培養學生體驗美、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拔夷苄小迸囵B學生感受與鑒賞能力,開闊學生音樂視野,學唱歌曲《小草》《我愛雪蓮花》《小丁香》《蘭花草》等?!拔遗c花草樹木一起長大”則通過品讀美文《一片紅楓葉》《睡蓮》《青松》,讓學生在花木文化中領悟花木的獨特精神,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得到綜合體現。

(二)以特色化建設為基準,分層實施校本課程

對三年級學生,學校安排“認識花草樹木”“我和樹木做朋友”“我對校園綠化的建議”等簡單易行的活動,讓學生適應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方式。對四年級學生,教師帶領學生踏上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花木文化,開展“走進十大名花”“漫游綠色王國”“生活中的花木文化”“花的聯想”等主題活動。對五六年級學生,他們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方式日趨成熟,情感日益豐富,本階段學校安排“我為綠化獻力量”“花木文化知多少”“堯塘花木的種植調查”“我當花木經濟人”“我家與花木”等活動。

(三)以多元開放為引領,實施主題化的活動課程

1.中隊活動:現實與理想交相輝映的成長空間。

各班依托班花或者班樹,開展班級主題活動,并輪流在全校進行展示,以達到怡情養性、提高認識、鍛煉才干、培養優良品行的目的。如以荷花為班花的班級開展“荷花駐我班,花品潤心田”的中隊活動,以知荷、賞荷、詠荷、評荷的形式讓全體學生了解荷花,并與班級公約結合起來,讓荷花精神注入每個學生的心田;以吊蘭為班花的班級開展“樸實的吊蘭,最亮的星”中隊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吊蘭的樸實與純凈,發現它的堅韌與不屈;以“茉莉”作為班花的班級,通過活動,人人爭做純凈、樸實之人;以“竹子”作為班樹的班級,人人爭做虛心、有節、向上之人等等。

2.“六一”花展:情趣盎然的文化天地。

每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學校都會舉行“六一”花展,許多學生把自己種植的花卉帶到學校,在操場上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展示。學生們一邊驕傲地展示成果,一邊欣賞同伴帶來的花卉,快樂無比。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傳統的花展活動上進行創新,如以班花為依據設計班級徽章,進行創意介紹,同時,把花展移入教室,把教室環境的布置、創意活動實施等納入花展范圍。

3.多彩節日:別有風情的美好盛宴。

讓花木文化滲透到校園的各項活動中,開展“花木文化讀書節”“多彩少年校園藝術節”,開展以花木為主題的手工、繪畫、書法比賽,紅領巾尋訪等活動,通過系統的活動課程讓學生吸取花木的靈性,感悟花木的品性,沉浸在花木的海洋之中。通過活動的開展,引導和幫助學生養成熱愛生活、團結互助的優良品德,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相互交往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道德,在道德中獲得喜悅,在喜悅中感受成功,在成功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