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詩歌英譯中的意象再現

2019-05-13 01:58龔絲敏
校園英語·中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對比分析

龔絲敏

【摘要】中國古典詩歌極具審美價值,其中意象組合的獨特方式賦予了中國古典詩歌獨特的美學特征。而意象又分為廣義意象和狹義意象。廣義意象指的是整首詩歌烘托出來的總意境,狹義意象指的是詩中個別詞語的意境,而這些個別語詞意象多是為總意象服務的。譯者對于這兩種意象的處理,直接影響到譯作對原詩感情和效果的傳達。本文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對象,分別對翁顯良,許淵沖以及Wayne.Schlepp的三個英譯版本進行對比分析,試探究其譯本中的意象再現情況。

【關鍵詞】意象再現;廣義意象;狹義意象;對比分析

一、引言

中國早在劉勰的《文心雕龍》“神思”篇中已提出“意象”一詞概念,“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由此可見,意象這一概念的提出之久。中國的古典詩歌尤其突顯了意象在構成詩歌方面的重要性。對以漢語作為本族語的讀者來說,理解詩歌意象及其帶來的美學享受或許并不難,但是把漢語詩歌譯成英文詩歌時,譯者既要考慮詩歌形式,譯入語讀者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又要盡量保留原詩歌的意象美,所以翻譯詩歌并不那么容易,存在著語言和文化障礙。但這并不意味著詩歌是不可譯的,作為譯者,在保留詩歌形式等方面之外,還應力圖探尋再現原詩意象的方式。

二、意象再現

意象再現是譯者在進行詩歌翻譯中需要貫穿始終的理念,一首好的詩歌翻譯作品,應當盡量再現原文的意象。元曲作為詩歌的一個種類,其曲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意象,本文選取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對象,并從廣義意象與狹義意象這兩大概念出發,來進行探究。其原曲和翁顯良,許淵沖以及Wayne.Schlepp的三個英譯版本作品如下:? ? ?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1:? ? ? ? ? ? ? ? ?Autum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wine - 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翁顯良譯)

譯文2:? ? Tune: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crows;

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s declines the setting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許淵沖譯)

譯文3:Tune to “Sand and Sky”? —— Autumn Thoughts

Dry vine,old tree,crow at dusk

Low bridge,stream running,cottages

Ancient road,west wind,lean nag

The sun western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Wayne.Schlepp譯)

《天凈沙·秋思》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這首元曲僅用28個字,就勾畫了一幅羈旅荒郊圖,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更是真切地表現出了作者的孤寂愁苦之情,使全詩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作者在曲中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群,前四句用十個名詞性詞組構成了十組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生活圖景,其中形容詞“枯”“老”“昏”“古”“西”“瘦”的運用,自然地將作者的愁思寓于景物之中。

1.廣義的意象再現。從以上對這首曲子的解析不難看出,作者創作此曲是因為看到了秋日黃昏蕭肅的景象,所觸發的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之情。從以上三種譯文看來,三者都是從把握原曲所傳達的廣義意象“獨”入筆的。譯文1采用的是散體譯述法,譯文風格自成一派,譯者的主觀能動性更大。譯文2采用的是韻體法進行翻譯,每一句的都由一個介詞引出,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與原文風格韻律貼近,形式優美,音調和諧。譯文3采用的是效仿意象法,由多個語詞意象排列組成,以一種曲體譯另一種曲體。所以從廣義意象角度來說,三種翻譯都能從總體上把握這首曲子想要借意象表達的情感,三種翻譯似均可取。

2.狹義的意象再現。在解析解讀原文意象時,可以采取回譯的方法,通過對比就能清楚直觀地看到譯文對于原文意象再現的情況。

(1)枯藤老樹昏鴉?;旧弦陨先齻€譯文都將“枯藤”“老樹”“昏鴉”三個意象翻譯出來了。譯文1將其處理為:烏鴉盤旋在纏滿枯藤的老樹上 —— 一天很快就要過去了。在這一句里譯者將一句話翻譯成了兩個小句子,把“昏鴉”中的“昏”作為了一個時間狀語。譯文2將其處理為:被枯藤纏繞的老樹上飛來飛去的烏鴉,譯者2的譯者和譯文1的譯者一樣,把烏鴉處理為句子的主語。與此不同的是,譯文3將其處理為:干枯的藤蔓,老樹,黃昏的烏鴉,譯文形式上與原詩句相差無幾,受意象詩派影響,譯寫成多個語詞意象的排列。

在這句話的三個譯文中,譯文1和2通過“hovering”和“fly”兩個動詞,將詩句的畫面場景動態化,譯文3中則沒有出現動詞。三種翻譯方式均有自己的特點,并且在與原文進行對比時,沒有很大的出入。

(2)小橋流水人家。此句中“小橋”、“流水”、“人家”三個意象均得以譯出,譯文1將其處理為:一座小橋橫跨在閃閃發光的小溪上,遠處的河岸上,有一個漂亮的小村莊。在這里不難看出,譯者在譯文中加入了許多形容詞,如“sparkling”“pretty”這樣的含有積極意義的形容詞,用它們來形容小溪和村莊,所營造的意象與全曲想要營造的蕭肅、孤寂的情感有所出入,所以譯文1在這里的處理不是那么恰當。譯文2將其處理為:村舍附近的一座小橋下有一條小溪。譯文的處理將三個意象按空間構造串在了一起,基本傳達了原文的內容。譯文3的處理方法還是以曲譯曲,采用的仍是意象的排列,譯者將其處理為:低橋,溪流,村落。

在這句話的三個譯文中,筆者認為譯文1的翻譯還有待斟酌,翁先生在這句話的譯文中所運用的形容詞一方面與全文所要傳達的廣義意象有出入,另一方面譯者過多的干預,可能使讀者失去想象這些意象的空間。譯文2和譯文3在這句的處理上各有可以采納的地方。

(3)古道西風瘦馬。譯文1將這句話處理為:但旅行者必須沿著這條古道走下去,西風唉嘆,他瘦骨嶙峋的馬呻吟。在此句翻譯中,譯者對原曲的順序做了一定的調整,把“斷腸人”作為了這句話的邏輯主語,未嘗不可。譯者在此處用了轉折詞“But”,也可能是想與前面描繪的“sparkling stream”和“pretty little village”意象形成一個對比,但是正如前面談到的,原作者第二句話想要營造的意象應當是與第一句相同,所以“But”一詞也可以不用。另外,整首曲子下來,整首曲子鮮有動詞的使用,多為意象名詞的排列,但這些名詞的前面多有形容詞的修飾,如這一句中的“斷腸”,翁先生在翻譯的時候沒有把它表達出來。譯文2將這句話處理為:在西風的古道上,一匹瘦馬走著。許淵沖先生在這句話的處理上采用了和前面句子一樣的翻譯方法,通過他的描述,使整個畫面更加清晰。譯文3將這句話處理為:古道,西風,瘦馬。這句話的翻譯基本是與原文對應的。

在這句話的三個譯文中,筆者認為三個譯文都各有特色,譯文1仍然是加入了譯者自己的解讀。譯文2和譯文3更加貼近原曲。

(4)夕陽西下。譯文1將其處理為:朝著下沉的太陽艱難行進。這句話的譯文也將其動態化,譯為了“斷腸人”朝著西下的夕陽走去。譯文2將其處理為:夕陽朝西落下。在意義傳達上這句譯文與原曲最為接近。譯文3將其處理為:太陽西移。在這里,譯者沒有指出是夕陽。

在這句話的三個譯文中,譯文2相比其它兩個譯本更準確地傳達了意象。

(5)斷腸人在天涯。譯文1將其處理為:離家越來越遠。聯系譯者上文所譯可知譯者說的還是“斷腸人”離家越來越遠。譯文2將其處理為:離家越來越遠的是心碎之人。譯文3將其處理為:心碎之人在天際。

在這句話的三個譯文中,筆者認為仍然是譯文2更加貼近原文。較為準確地譯出了“斷腸人”以及“天涯”的含義。譯文3在“天涯”一詞的處理上似乎有些欠妥,譯者將其直譯為了“天的邊緣”,而原句“天涯”想要表達的是流浪在外的意思。

三、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譯文2和譯文3的翻譯更好地再現了原文意象。追求譯文意象再現的過程也是追求譯文審美再現的體現,所以在這一點上,譯文3做得更好,Wayne.Schlepp 采用了以曲譯曲的翻譯方式,在形式和內容上做到了最大程度上與原曲的對等。而譯文1采取的散文體譯法在形式上沒有保留這首曲子的形式美,另一方面在意象的傳達上似乎也不大準確。譯文2采取的是韻體法,在譯文中保留了原曲押韻特征,譯文也非常工整。在詩歌的翻譯的翻譯中是可取的,但是如許淵沖先生這首曲子的翻譯一樣,他為了達到押韻的效果,給譯文加入了許多動詞,同時譯文給各意象之間加入了許多邏輯和方位上的關系,而這些在原文中是沒有做具體描述的,一切都是留給讀者想象的。因而通過比較,譯文3更加準確恰當,把想象的空間留給了讀者。

從對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三個英譯版本進行對比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在翻譯詩歌時,如果想要展現原詩的意境效果,應當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最大程度地再現原語文化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王先霈.孫文憲.文學理論索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許淵沖.許淵沖經典英譯古代詩歌1000首[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

[4]翁顯良.古詩英譯[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5]Wayne.Schlepp. San-chu: Its Technique and Imagery[M].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70.

猜你喜歡
對比分析
國內外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對比分析
絲綢之路經濟帶高素質外語人才的需求與缺失現象對比分析
理想液體元流能量方程推導的對比分析式教學模式探索
留學生形容詞謂語句的習得研究
戴·赫·勞倫斯《菊馨》三個版本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