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照本宣科,走進多彩生活
——以《我長大了》為例初探低段學生社會性發展

2019-05-19 11:20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青少年宮郭燕飛
家長 2019年33期
關鍵詞:長大環節家長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青少年宮 郭燕飛

小學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由于其綜合性強的特點,若一味空洞說教,便索然無味。一節成功的道法課,要孩子們準備充分、參與度高的前提下,才能收獲良好的課堂效果。我認為,準備充分并不是指孩子們提前知道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在課堂上簡單地把自己準備的文稿或者素材展示一下。這樣的課堂,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獲得并不多。長此以往,孩子們也會對這樣的課堂興趣下降。當課前的調查符合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并能引起孩子們對生活的好奇和探索;課堂的環節能夠給孩子們思考、展示、交流等機會;課后的實踐活動設計能夠讓孩子們結合課前調查以及課堂所學,充分發揮自己的實踐積極性,這樣一個完整而持久的學習過程才能始終關注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并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我在執教浙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我長大了》第一課時時,對自己所希望呈現的完整教學過程做了嘗試。

一、課前調查,貼近社會

學生學習的起點是由現實生活中他們所積累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決定的。每個孩子的起點是不一樣的,要通過課前調查把握到這些點,才能為有效的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充分的調查不是一張調查表能夠解決的。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

(一)完整的調查對象

《我長大了》這一課,是孩子們回顧成長的一節課,見證孩子們成長的有許多人。這些都是寶貴的課前調查對象。

1.學生對自己成長的回顧是直觀的,一般會談到身體的生長,自己所掌握的本領等方面。通過該課前調查,我會在課內利用好這一點,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成長不是單一的,是多方面的。

2.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記錄是最完整的,信息量比較大。通過對家長的調查,我讓家長將孩子自己的成長相冊或成長紀念冊,以及一些能夠見證孩子成長的物件,比如小時候的玩具、衣物、書本等帶到課堂上。他們對孩子們的成長是最有發言權的。

3.教師掌握了孩子們入學以來學習上的全面資料,見證了孩子們在校時間的成長,這也是可以調查的對象。

(二)多樣的調查形式

1.紙質調查表。由于孩子們記憶片段短,口頭表達能力弱,還不能完整地呈現自己長大的信息。因此,我設計了填空式的調查表給孩子填寫。讓他們通過自己回憶、詢問父母等方式初步感知自己長大的現實。

2.通訊方式調查。借助班級QQ群,微信群這一平臺,我向家長詢問了幾個問題:(1)覺得孩子最大的成長是什么?(2)孩子最感動你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回答的方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圖片或者小視頻等形式。家長也熱情他提供了一些孩子們的照片和小時候的玩具、衣物。這是非常珍貴的課堂教學資源。我作為班主任,有孩子們入學以來的許多信息,我可以挑選一些圖片做成小視頻給孩子們呈現他們入學之后的成長。

3.口頭調查。和任課教師的溝通,也能全面了解他們在不同課程學習中的成長。這是最簡單便捷的調查方式,但也能增加我對每個孩子成長的了解程度。前期充分的課前調查活動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豐富多彩的調查形式,讓學生和教師都對課堂充滿了期待。孩子們期待這節課上會有什么新奇的內容。教師期待孩子們在看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信息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和思考。同時,在這節課上會有哪些新的提升。

二、課堂學習,體味社會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這節課的每個環節中,我都以學生為主體。例如:以每個大環節的銜接為例,第一部分“我長大了”是以自班孩子幼兒時的照片展示了成長的過程,我安排了“看照片,猜一猜”的環節。讓孩子們在“猜猜照片中是班級中的哪個小伙伴”的過程中,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很直觀地感受到“我長大了”這一事實。

在第二部分“我有我的生活”中,我讓孩子們有機會分享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和小伙伴之間或者關于自己的有趣故事。在孩子們敘述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故事的過程中,不難捕捉到是爸爸媽媽陪伴我們成長。是他們的教導陪伴我們長大。

在第三部分“放飛心中的愿望”中,每個孩子許下自己的心愿。這是最尊重孩子們心理的一個設計。每個愿望在每個孩子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在孩子們今后的生活中生根發芽。

(二)課堂環節體現課前調查且有提升

課堂中的三個環節都體現了課前調查。每個課前調查的素材經過設計和組織,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的時候,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能夠讓學生在本節課的課堂中獲得提升。例如:第一部分“我長大了”是采用了家長和教師提供的素材。按照孩子們成長的順序組織起來,就對材料有了組織,在課堂上給予孩子們的直觀感受是成長的過程。這就是這節課中的提升。

第二部分“我有我的生活”中分了三個環節:和家人的故事、和小伙伴的故事以及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這些,在課前調查中,了解了孩子們的好朋友、和小伙伴一起喜歡做的事情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課堂上,孩子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或以照片展示,或以個人講述,或以視頻播放。每個人的生活中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如果我看到了別人做的事情,我也喜歡,那我也學著做做。這一環節非常成功的地方就是,班里幾個有特長的孩子還愿意帶其他小朋友一起練習。這不但對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有了正確的引導,還對孩子們之間的友誼有了加深的作用。這些在課堂上潛移默化的感染,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機遇。

第三部分“放飛心中的愿望”。孩子們寫下了自己的心愿之后進行交流。對孩子們的愿望進行展示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感受到了一種“志同道合”的感覺。他們知道,他和我是有相同的愿望的,自然有一種親近感。這種內心的認同,讓孩子們形成更和諧的班級氛圍。整個課堂的各個環節,沒有教師的說教,沒有同學刻意準備的“演講”,卻讓孩子們在生動具體的環節中,感受到“我長大了”這件讓人驕傲的事情。我有我的課余生活的同時,也有自己的愿望。這些都是以前沒有集中在一起的事情,在這一節課上,直觀、真切地感受到了。

(三)課堂小結短小卻發人深思

在這節課中,我以孩子們熟悉的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美羊羊唱的一首《左手右手》代替了教師常在品德課中的諄諄教導。這也是我們班的班歌,孩子們聽了,感受更加明顯。孩子拿出歌詞卡片,邊聽、邊唱、邊感悟,聽完歌后,能夠簡單說說遇到困難要有勇氣、要團結就可以了。在歌曲的氛圍中,孩子們帶著感動和思考離開課堂。這樣持久的力量能給孩子們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增添許多正確的引導。

三、趣在課后,融入社會

這節課的課后實踐,我鼓勵孩子們將自己的愿望寫到和父母共同完成的風箏上,一起拿到學校來放飛。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風箏的過程中,便是孩子和家長交流的時刻。將自己的愿望放飛,是給孩子們實現自己愿望的一個更大的鼓舞。這是讓孩子們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長大,不斷累積新的本領,給予孩子珍貴的體驗。做一件事情,指導思想對了,那么大方向就錯不了了。這是我上完這節課后最深的體會。課前,重視孩子的生活實際,有方法地指導課前調查。課堂中,通過多樣的形式有力地反饋課前調查并且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提升。符合孩子們興趣的課后實踐能推動課堂中所帶來的良好效果,這些都是推動學生社會性發展的。

猜你喜歡
長大環節家長
提高種公牛精液品質的幾個主要環節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快快長大
我長大了
家長請吃藥Ⅱ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增設審核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