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的新中心

2019-05-20 05:30楊勇
中國公共安全 2019年12期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智慧

□文/楊勇

在百度詞條中,數字經濟指的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通過不斷升級的網絡基礎設施與智能設備等信息工具,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人類處理大數據的數量、質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為落后國家后來居上實現超越性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數字經濟也稱智能經濟,是工業4.0或后工業經濟的本質特征,是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的核心要素。

在當前各類新興技術的支撐下,數字經濟的數據源已不限于互聯網上的各種出行、消費與生活數據(互聯網+),也不僅是工業轉型升級進程中派生出的各類產業數據(智能+),還將包括政府(TOG)、行業與企業(TOB)、社會大眾及個人(TOC),以及萬物互聯(AIoT)的海量數據,依托這些數據將推動形成各種包羅萬象的創新應用,將形成新時期的數字經濟新生態。而粵港澳大灣區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將可能成為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的新中心。

大灣區具備豐富且龐大的基礎數據資源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擁有龐大的人、車、物數據源,這是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資源。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規劃覆蓋的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灣區總人口約7000萬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廣東全省2018年常住人口規模達1.13億)。廣東省作為汽車消費大省,截至2017年底機動車保有量達2869萬輛,增幅高于全國同比增長率。2018年,廣東省快遞物流量達130億件(全國507億件),2019年1-7月,廣東省公路水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完成233309萬噸和155642943萬噸公里,港口貨物吞吐量共完成108447萬噸。

除了以上龐大的人、車、物基礎數據資源,“數字廣東”規劃文件中提到政務數據沉淀已達60億條,更不用說社會大眾在網絡上的海量生活與消費數據。同時,廣東的物聯網連接設備數量規模龐大,據廣東移動總經理魏明表示,2018年底單廣東移動物聯網連接的規模就可達6000萬。在社會治理和行業管理方面,廣東的視頻監控點位保有量已有幾千萬,根據視頻監控展開的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樓宇、智慧園區、智慧教育等行業應用場景建設眾多,而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在這些行業應用項目中的導入,推進了視頻圖像的數據化應用,目前已經形成了新的海量數據源。

大灣區政策紅利將逐步發生效力

粵港澳大灣區陸續出臺的配套政策將有力地保障數字經濟的建設。2018年11月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正式出臺,其中提到,“數字政府”是“數字中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再創營商環境新優勢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已實現79個省級單位、21個地市聯通,沉淀數據超過60億條。根據規劃,除了政府部門間的數據打通之外,還將建立超過100個維度的自然人、法人數據“畫像”,為企業群眾主動提供個性化、智慧化的政務服務。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灣區將建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2019年8月,深圳先行示范區文件的出臺,進一步強化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發展動力。

與大灣區相關聯的各類建設政策及規劃,正在為灣區數字經濟構建優良的宏觀環境。隨著大灣區科創走廊的建設進程加快,將出現大量的以人工智能、云技術、大數據、AIoT、5G等新技術為核心的科創企業,除了巨頭企業華為、騰訊、中興及幾大電信運營商外,還有視頻場景AI應用相關聯的就有平安科技、商湯、云從、紫為云等系列企業,以及AIoT類的應用企業。這些企業將圍繞數字經濟的數據核心,在基礎架構、系統平臺、行業方案、場景智能應用中響應TOG、TOB、TOC等維度的項目建設,滿足各類用戶對數據應用的需求。

“數字東莞”項目成為大灣區TOG數字經濟的先行樣本

以“數字東莞”項目為例,項目要求從新體制、新架構、新服務、新發展四個方面發力,推進以數據資源為驅動的政府信息化建設工作體制改革,構建 “管運分離”的數字政府建設管理新體制;建成上接國家和省、下聯鎮(街道、園區)和村居、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的電子政務網絡體系,升級構建高效統一政務網絡平臺、集約安全政務云平臺、政務數據大腦、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形成大平臺共享、大數據慧治、大系統共治的頂層新架構;建成“虛實融合、標準統一、運行規范、數據共享、協同聯動、監管有效”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打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務;推動政府數據治理,釋放政府數據紅利,以政府數據資源扶持產業發展、帶動行業創新,形成大數據驅動、智能化運行、多主體協同、內生性治理的“數字政府”可持續發展路徑,引領東莞“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新發展,力爭打造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數字政府”。

在“數字東莞”的數字平臺層上面,將展開營商環境域、生態文明域、城市運營域、民生保障域、行政效能域和公共支撐域的智慧化應用,籍此打造成一個綠色、文明、有序、高效、智慧的新型服務型政府。同時在打通多部門數據流和業務流的基礎上構建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并與部門IOC子中心和鎮街實(園區)IOC子中心實現業務協同,實現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城市運行態勢監測、決策支持、日常事件管理和應急聯動指揮調度。

毫無懸念,“數字東莞”的六大智慧應用是建立在數字(數據)的基礎上,可以預見,未來在數字平臺層的基礎上,還將構建更多的智慧應用模塊出來。而這些數據除了供政府部門的應用外,還會延伸應用到行業與企業、社會與民生、家庭與個人等領域中去。

以多維的思維來構建數據基礎系統,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數字經濟在過往的發展規劃中,更多體現在TOB端推動與催進工業和產業數字化催進生產“智造”的維度。通過基礎系統的建設,將各種場景以數字(數據)形式進行刻畫和洞察,并與關聯的應用(業務)相融合,進而推動政府、行業、企業等主體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提升社會的治理和城市的治理水平,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以上是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理解數字經濟的建設,實質上無論TOG、TOB或是TOC,雖然三者基礎系統在構建主體上有一些不同,但每個板塊產生的數據大部分是同時具有TOG、TOB、TOC三維屬性的。例如TOG的交通管理系統數據生成后,到G端是城市交通治理的重要資源和決策依據,但其中一部分數據(例如視頻數據,物聯數據)分發到公交出租、貨運、物流行業,則可成為行業應用(TOB)的數據資源;同時,交通行業的數據還可以分發給車主和大眾個人(TOC),成為他們出行計劃和路線設計的參考依據。反之,這些行業和個人的TOB、TOC數據通過恰當的平臺系統匯聚后,也可整合成交通管理部門的數據(TOG),從而實現更大維度的數字城市和社會治理功能,并可延伸到其它主管部門手里,實現新的應用。

也就是說,把TOG的一部分數據開放給行業、企業、社會大眾和個人,可以挖掘出各種行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應用形態,包括商業價值的實現;TOB數據由行業和企業在實現行業與商業應用價值的同時,也可以轉化成TOG的治理功能,以及TOC的商業價值;TOC數據則在消費、娛樂與生活過程中產生,但經過挖掘,同樣可以在TOB、TOC端實現更高形式的價值。事實上,在打通數據縱向與橫向流動的交互壁壘后,基礎系統和數據本身可能不再特別強調TO誰的具體屬性,在數據的具體應用時才會體現強關聯的TOG、TOB、TOC屬性,其中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與應用才是關鍵。

將數據的治理價值、社會價值、生產價值、行業價值、經濟價值、商業價值、民生價值、個人價值等體現出來,應用起來,建成數字經濟的多種業態,這才是一切工作的終極目標。對于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粵港澳大灣區來說,目前數據資源豐富、政策紅利到位、科創基礎良好、企業意識超前、敢為人先精神等條件齊備的背景下,建設成為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的新中心將指日可待。

猜你喜歡
粵港澳大灣智慧
大咖論道:大灣區超級“極點”強勢崛起!
大灣區城市大洗牌
大灣區的愛情故事
編讀往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鍵”
馬光遠 下一個30年看粵港澳大灣區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