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教學詳案

2019-05-20 03:06李勝梅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19年17期
關鍵詞:密州首詞蘇軾

李勝梅

一、教學目標

1.能夠在反復朗讀中,把握作者賞月活動和情感由郁結到豁達的變化過程。

2.能夠在品讀詞句中,感受作者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3.能夠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二、教學流程

1.課前活動

出示同學們的中秋手抄報,發現一個共同元素:月。做游戲,兩排競爭:飛花令·月??偨Y:月成為一種文化符號,高懸在上空,成為我們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詩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寫月的名篇,中秋詞的典范之作《水調歌頭》。

2.讀詞中韻律

胡仔認為: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1)老師朗讀,學生跟讀。齊讀感受絕妙之處,訂正讀音或表揚,指導朗讀,范讀,放聲朗讀練習,組織展示,指導學生創造性朗讀,點評,學生第二次齊讀。

(2)借助注釋,讀懂詞義。師:一首詞,要讀準字音,還要讀懂內容,借助注釋,說詞內容。同桌交流,學習要求:結合注釋,自己說,不懂的標記出來;自己不懂的拿來問問同桌,取得一致意見的在書上作批注,沒有形成統一意見的提出來全班交流;關注詞前的小序。

(3)了解背景,讀出思念。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政治失意,自求外放,苦悶孤獨,為了能和弟弟離得近一點,輾轉在各地為官。熙寧七年(1074) 奉調密州,而此時蘇軾和他弟弟已經七年沒有見過面了??梢娺@是一首寫在密州、思念親人的作品,既然是一首思念親人的作品,那我們朗讀的語速就應該慢一些,深沉一點,讀出思念的味道。

(4)學生第三次齊讀。

3.品詞中韻味

(1)梳理關鍵詞,把握情感變化。中秋萬家團圓之夜,面對一輪明月,蘇軾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呢?小組合作:找出詞中體現詞人情感變化的一系列詞語,畫出情感變化圖,并說說理由。

(2)結合詞人的情感變化,選擇你喜歡的詞句,從畫面還原、情景對話、心靈獨白、字詞點評、情感體驗、朗讀法中任選一種方法,說說你的理解。

①我欲乘風歸去:蘇東坡想要去哪里?為什么?天上有什么?——明月,瓊樓玉宇,嫦娥?玉兔?當時蘇軾處于被外放、遭排擠的境地,無志同道合的朋友,母親妻子相繼去世,弟弟不在身邊,只能問天、問月,希望能夠排遣郁悶,于是萌生了飛天的想法。為什么說“歸去”,為什么不是“奔去”?歸,歸巢,歸宿,歸依,歸去來,歸園田居,一種回家的溫暖感,溫暖的字眼?!拔矣孙L歸去”,有對天上的向往,更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想羽化升仙,到天上過理想的生活?;貧w天上,是對人間的否定,自請外調的蘇軾,仕途不順利,他期待朝廷的重用,現實中不自由,他想逃避到天上去,擺脫身后——煩惱,失意,苦悶。

②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蘇軾發現天上也不好,因為他害怕天上大冷清?!案咛幉粍俸?,寒冷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冷清的環境,官場的爾虞我詐。天上寒心,地上糟心,蘇軾何去何從?

4.悟豁達人生

(1)了解經歷,讀懂詞心。正是有份超然和曠達,詩人能夠直面以后更加動蕩的仕宦生涯。官職越做越小,離京越來越遠,無論何種境地,都能直面現實,永遠有豁達的心胸,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2)積累感悟,課堂總結。蘇軾貶謫黃州,悠閑散步,欣然賞月,發出人生感慨: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面對青春的一去不復返,他積極樂觀地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東坡被流放到瘴氣橫行的惠州。朋友們紛紛寫信來安慰他。他卻豪邁地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面對無法團聚的分離,他豁達狂放的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認為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當然一節課我們去學習詞的絕妙是遠遠不夠的。老師希望大家多年以后仍然喜歡讀這首詞,在你人生得意的時候要讀,在你人生失意、苦悶、彷徨時更要讀,蘇軾的豁達與樂觀會讓你備感溫暖。最后,讓我們再次齊誦體會。

猜你喜歡
密州首詞蘇軾
密州在哪
從善如流
神回復
堅硬與柔軟
蘇軾錯改菊花詩
蘇軾吟詩赴宴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題銘硯洗
宋高宗的眼力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