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種尺蛾成蟲口器感器超微結構的觀察

2019-05-28 09:33張方梅潘鵬亮金銀利
河南農業科學 2019年5期
關鍵詞:口器尺蠖外壁

張方梅,洪 楓,潘鵬亮,尹 健,趙 琦,金銀利

(1.信陽農林學院/河南省豫南農作物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 信陽 464000;2.中國農業大學 開封試驗站,河南 開封 475000)

尺蛾科(Geometridae)是鱗翅目(Lepidoptera)中僅次于夜蛾科(Noctuidae)的大科,全世界已描述種類約21 000種[1],其中許多種類都是重要的害蟲。如,桑褶翅尺蛾(ZamacraexcavataDyar)主要危害新疆南疆地區的經濟林,對當地林果業的健康和綜合效益造成巨大威脅[2];刺槐尺蛾(Napocheimarobiniae)、木橑尺蛾(Culculapanterinaria)等是一類暴食性害蟲,短時間內可將整枝、整樹葉片食光,影響刺槐的生長[3]。尺蛾具有典型、高度特化的虹吸式口器,包含1對發達的下唇須和1個可伸縮卷曲的喙管。喙管是下顎的外顎葉極度延長,由背、腹連接片相互連鎖形成的。背、腹連接片將2個外顎葉嵌合在一起形成的結構為食物道[4-5]。

口器的結構可以反映其取食模式和食物類型,其上著生有多種感器類型。這些感器在昆蟲覓食行為、寄主識別、產卵地點選擇等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功能。不同種間這些感器的形狀和數量均存在差異[4-5]。鱗翅目成蟲口器形態及其感器已被廣泛地研究,如夜蛾科[6-8]、弄蝶科(Hesperiidae)[9]、蛺蝶科(Nymphalidae)、粉蝶科(Pieridae)和鳳蝶科(Papilionidae)[5]等,但尚未見關于尺蛾科成蟲口器感器超微結構的研究報道。

茶銀尺蠖[Scopulasubpunctaria(Herrich-Schaeffer)]和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Warren)隸屬鱗翅目尺蛾科,是我國茶園的重要害蟲,其繁殖快,發生代數多,蔓延迅速,極易暴發成災。2種尺蛾危害均以幼蟲取食葉片為主[10],具有暴食性,大發生時,能夠使茶葉禿頂,僅剩主脈,嚴重影響茶葉的品質和產量,給生產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11-12]。其中,茶銀尺蠖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灰茶尺蠖幾乎覆蓋了我國所有產茶省份。目前對該類害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態學、生物學、危害及防治等方面[11-14],而對成蟲口器感器超微結構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為此,利用掃描電鏡對這2種尺蛾成蟲口器感器的超微結構進行觀察,并對其感器的功能進行討論,為研究該類害蟲的取食行為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昆蟲

茶銀尺蠖、灰茶尺蠖幼蟲采自河南省信陽市馬鞍山茶園(32°10′50″N、113°50′17″E),將其帶回實驗室內用新鮮的帶枝茶葉飼養多代。飼養條件:溫度(25±1)℃、相對濕度(60±5)%、光周期16L∶8D。選取剛羽化的成蛾作為供試昆蟲。

1.2 樣品的制備與觀察

取新羽化的茶銀尺蠖和灰茶尺蠖雌、雄蛾口器,用2.5%戊二醛固定過夜,取出后用0.1 mol/L pH值7.2的磷酸緩沖液沖洗;經30%、50%、70%、80%、90%乙醇梯度逐級脫水各20 min,之后再用無水乙醇脫水,重復2次各20 min。臨界點干燥,用導電膠將各組織樣品粘于樣品臺上,JFC-1600型真空鍍膜儀(日本電子株式會社,東京)噴金后,置于JSM-7900F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株式會社,東京)下觀察拍照。感器的分類和命名參照SCHNEIDER[15]方法,并結合前人研究結果進行鑒別和命名[5-6,9]。

1.3 數據統計

借助Sigma Scan Pro Measurement system 5.0軟件測量感器長度和基部直徑。每種感器重復測量10次,測量值為平均值±標準誤。

2 結果與分析

2.1 尺蛾喙管的基本構造

經掃描電鏡觀察,2種尺蛾的口器均為虹吸式,下顎的外顎葉極度延長,左右2個外顎葉通過背(dgl)、腹連接片(vgl)連鎖,形成喙管(pr),位于兩下唇須之間。喙管不用時呈發條狀,盤縮卷曲在頭部下方,從基部至頂端(pt)漸細(圖1A、圖2A)。2種尺蛾雌、雄喙管在大小和形狀上無明顯差異。整體表面較為粗糙,密布表皮突起物(cp)(圖1B、圖2B)。

2種尺蛾整個喙管上均有感器著生,主要包括3類,分別是毛形感器(st)、錐形感器(sb)和栓錐形感器(ss)。毛形感器分布在整個喙管上,錐形感器分布在喙管中部,栓錐形感器密布在喙管端部。

2.2 茶銀尺蠖口器感器

茶銀尺蠖口器上共觀察到毛形感器、錐形感器和栓錐形感器3種感器。毛形感器分為3個亞型,錐形感器分為2個亞型,栓錐形感器數量較多,分布在喙管尖端(圖1)。各類感器的形態比較如表1所示。

2.2.1 毛形感器 毛形感器在茶銀尺蠖整個喙管上均有分布,方向指向背、腹連接片。呈毛形,外壁具縱紋,端部尖細或鈍圓,基窩凹陷(圖1B)。根據茶銀尺蠖毛形感器的長度、形狀等將其分為3個亞型。

毛形感器Ⅰ(st1):著生在深陷、寬闊的基窩內,外壁具縱紋,頂端鈍圓。斜立或直立于喙管側面,較短,平均長度約為15.16 μm,基部直徑約為2.12 μm,密度較低(圖1C)。

毛形感器Ⅱ(st2):著生在較窄的基窩內,與喙管表皮呈一定角度或緊貼表皮支出,指向背、腹連接片。從基部至頂端逐漸變細,外壁縱紋明顯,平均長度約為34.69 μm,基部直徑約為2.13 μm。相對于毛形感器Ⅰ,密度稍大(圖1D)。

A:盤曲的喙管(pr),示背連接片(dgl)和腹連接片(vgl);B:喙管基部的毛形感器(st)、表皮凸起物(cp)和腹連接片(vgl);C:毛形感器Ⅰ(st1);D:毛形感器Ⅱ(st2);E:毛形感器Ⅲ(st3);F:喙管中部的錐形感器Ⅰ(sb1);G:喙管內面,示食道(fc)、錐形感器Ⅱ(sb2)和背連接片(dgl);H:喙管尖端的栓錐形感器(ss)A:Proboscis coiled (pr),showing the dorsal (dgl) and ventral galeal linkage (vgl);B:Sensilla trichodae (st),cuticular processes (cp) and ventral galeal linkage (vgl) on the proximal region of the proboscis;C:Sensilla trichodae Ⅰ (st1);D:Sensilla trichodae Ⅱ (st2);E:Sensilla trichodae Ⅲ (st3);F:Sensilla basiconica Ⅰ (sb1) on the middle region of the proboscis;G:Inner view of the proboscis,showing food canal (fc),sensilla basiconica Ⅱ (sb2) and the dorsal galeal linkage (dgl);H:Sensilla styoconica (ss) on the tip of the proboscis圖1 茶銀尺蠖成蟲口器感器Fig.1 Proboscis sensilla in adults ofScopula subpunctaria

毛形感器Ⅲ(st3):直立于喙管表面,外壁從基部至中部具縱紋,端部無縱紋且指狀分裂,平均長度約為17.17 μm,基部直徑約為2.33 μm,僅在喙管中部發現1根(圖1E)。

2.2.2 錐形感器 錐形感器分布在茶銀尺蠖喙管中部,基窩深陷。呈錐形,外壁光滑,從基部至端部漸細或鈍圓。根據茶銀尺蠖錐形感器的長度、形狀等將其分為2個亞型。錐形感器 Ⅰ (sb1):著生在深陷、狹窄的圓形基窩內,較短,直立,端部鈍圓,外壁光滑。平均長度約為2.72 μm,基部直徑約為1.81 μm(圖1F)。錐形感器 Ⅱ (sb2):分布于食道內壁,著生在深陷、狹窄的基窩內,基窩四周明顯隆起,端部稍尖,平均長度約為5.11 μm,基部直徑約為1.24 μm(圖1G)。

2.2.3 栓錐形感器 栓錐形感器主要密集分布在喙管的端部,數量多,基窩微陷,狹窄,基座六瓣蓮花狀,感覺栓膨大,六棱,近圓柱體。其中六棱各自對應蓮花底座的六瓣間隙,每個棱末端延伸形成6個漸尖的突起,包圍著圓錐體的感覺錐。栓錐形感器平均長度約為11.26 μm,基部直徑約為7.29 μm(圖1H)。

A:盤曲的喙管(pr),示喙管尖端(pt)和背連接片(dgl);B:喙管基部的毛形感器(st)、表皮凸起物(cp)和腹連接片(vgl);C:毛形感器Ⅰ(st1);D:毛形感器Ⅱ(st2);E:喙管中部的錐形感器Ⅰ(sb1);F:喙管中部的錐形感器Ⅱ(sb2);G:喙管末端的栓錐形感器(ss)A:Proboscis coiled (pr),showing proboscis tip (pt) and the dorsal galeal linkage (dgl);B:Sensilla trichodae (st),cuticular processes (cp) and ventral galeal linkage (vgl) on the proximal region of the proboscis;C:Sensilla trichodae Ⅰ (st1);D:Sensilla trichodae Ⅱ (st2);E:Sensilla basiconica Ⅰ (sb1) on the middle region of the proboscis;F:Sensilla basiconica Ⅱ (sb2) on the middle region of the proboscis;G:Sensilla styoconica (ss) on the tip of the proboscis圖2 灰茶尺蠖成蟲口器感器Fig.2 Proboscis sensilla in adults ofEctropis grisescens

感器類型Types of sensilla長度/μmLength基寬/μmWidth頂端Tip外壁Wall總體形狀Shape基窩Socket毛形感器Ⅰ Sensilla trichodae Ⅰ15.16±0.232.12±0.04鈍圓具縱紋斜立或直立深陷、寬闊毛形感器Ⅱ Sensilla trichodae Ⅱ34.69±0.132.13±0.04較尖具縱紋斜立,總體漸狹微陷、狹窄毛形感器Ⅲ Sensilla trichodae Ⅲ17.17±0.112.33±0.08指狀分裂具縱紋直立,總體漸狹深陷、寬闊錐形感器Ⅰ Sensilla basiconica Ⅰ2.72±0.031.81±0.12鈍圓光滑直立,基部粗壯深陷、狹窄錐形感器Ⅱ Sensilla basiconica Ⅱ5.11±0.081.24±0.03稍尖光滑直立,基部寬扁深陷、狹窄栓錐形感器Sensilla styloconica11.26±0.067.29±0.07―具棱直立,圓柱形微陷、狹窄

2.3 灰茶尺蠖口器感器

灰茶尺蠖口器上也觀察到毛形感器、錐形感器和栓錐形感器3種感器。毛形感器分為2個亞型,錐形感器分為2個亞型,栓錐形感器數量較多,分布在喙管尖端(圖2)。各類感器的形態比較如表2所示。

表2 灰茶尺蠖口器不同類型感器的形態特征Tab.2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illa ofEctropis grisescens

2.3.1 毛形感器 毛形感器主要分布在灰茶尺蠖喙管側面,呈毛形,直立或與喙管呈一定角度支出。外壁具縱紋,端部尖細,基窩微陷(圖2B)。根據其長度、形狀等將其分為2個亞型。毛形感器Ⅰ(st1):著生在較窄的基窩內,基部粗壯,端部尖細,較短,平均長度約為22.91 μm,基部直徑約為2.72 μm(圖2C);毛形感器Ⅱ(st2):與喙管表皮呈一定角度支出,從基部至頂端逐漸變細,平均長度約為44.57 μm,基部直徑約為2.55 μm,相對于毛形感器Ⅰ,長度較長,密度稍大(圖2D)。

2.3.2 錐形感器 錐形感器在灰茶尺蠖喙管中部背面和腹面,基窩深陷。呈錐形,外壁光滑,從基部至端部漸細或鈍圓。根據其長度、形狀等將其分為2個亞型。錐形感器Ⅰ(sb1):較短,端部稍尖,外壁光滑,平均長度約為3.38 μm,基部直徑約為1.62 μm(圖2E);錐形感器Ⅱ(sb2):著生在深陷、狹窄的基窩內,基窩四周明顯隆起,端部鈍圓,相對于錐形感器Ⅰ,長度較長,基部直徑較粗,平均長度約為10.45 μm,基部直徑約為2.50 μm(圖2F)。

2.3.3 栓錐形感器 栓錐形感器分布在喙管的尖端區域,數量多,基窩微陷、狹窄,基座呈圓形,平均長度約為10.99 μm,基部直徑約為7.15 μm(圖2G)。感覺栓膨大具六棱,每個棱末端平截,感覺錐圓錐形。

2.4 2種尺蛾口器感器的比較

通過掃描電鏡觀察,2種尺蛾的喙管結構及其感器均不存在性二型現象。2種尺蛾喙管上具有3種類型的感器,包括毛形感器、錐形感器和栓錐形感器。其中,茶銀尺蠖的毛形感器具有3個亞型,分布在喙管的側面、背面和腹面,指向背、腹連接片,具有特殊的毛形感器Ⅲ,灰茶尺蠖喙管上具有2個亞型的毛形感器,分布在喙管的側面,背向背、腹連接片;2種尺蛾的錐形感器均具有2個亞型,但形狀和長度上存在差異;2種尺蛾的栓錐形感器外壁均具六棱,茶銀尺蠖的栓錐形感器基窩六瓣蓮花狀,外壁各棱能延長,末端尖細,包圍感覺錐,而灰茶尺蠖的栓錐形感器基窩圓形,外壁各棱末端平截。

3 結論與討論

昆蟲觸角是主要的氣味識別器官,目前關于寄主識別的研究較多集中在觸角感器上[16-18]。但昆蟲口器也在寄主植物選擇和取食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鱗翅目成蟲具有特化的虹吸式口器,一般具有3類感器,為毛形感器、錐形感器和栓錐形感器[19]。本研究在茶銀尺蠖和灰茶尺蠖口器上也發現了這3類感器。

毛形感器是虹吸式口器中分布最廣的感器類型,屬于機械感器[5]。其分布在整個喙管上,從基部到端部密度由集中到分散,長度也漸短。在取食中,主要用來探測花粉管的直徑和深度[4]。本研究發現茶銀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毛形感器在喙管上的分布不同,茶銀尺蠖的毛形感器分布在喙管側面、背面和腹面,而灰茶尺蠖的毛形感器主要分布在喙管的側面,在基部且側面分布的毛形感器較短,可能在取食過程中能夠防止花筒堵塞。另外,本研究發現2種尺蛾的毛形感器外壁均具明顯的縱紋,而夜蛾科、蛺蝶科的毛形感器外壁光滑,無縱紋[5-6],表明不同鱗翅目昆蟲取食食物不同,同類型感器的形態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錐形感器屬于味覺、嗅覺感器,頂端具孔,能夠感受氣味分子。本研究發現2種尺蛾的錐形感器主要分布在喙管中段,密度較小,與其他鱗翅目昆蟲口器錐形感器分布一致,但形態上具有差異[5]。本研究中2種尺蛾喙管中段分布的錐形感器長度不一,形態上存在差異。在茶銀尺蠖的食道內觀察到另外一種錐形感器,已有研究表明,其在取食過程中能夠感知液體速度[20]。由于樣品擺放位置的原因,未觀察到灰茶尺蠖食道內的錐形感器。

鱗翅目昆蟲的栓錐形感器密集分布在喙管的端部,是由錐形感器衍生而來的,可感知各種物質,特別是糖類物質,作為化學、機械感器。在取食中甚至可以當作花粉刷,具有收集花粉的作用[21]。在形態上,不同昆蟲的栓錐形感器外形變化較大。本研究發現,茶銀尺蠖的栓錐形感器與棉鈴蟲(Helicoverpaarmigera)、煙夜蛾(Helicoverpaassulta)的相似,基座六瓣蓮花狀,均具有六棱,且各棱末端延伸成漸尖突起,包圍著圓錐狀感覺錐,與銀紋夜蛾(Argyrogrammaagnata)不同[6-7]?;也璩唧端ㄥF形感器外觀與茶銀尺蠖相似,區別在于外壁六棱末端是否形成較尖突起。

茶銀尺蠖和灰茶尺蠖同屬于鱗翅目尺蛾科,本研究明確了2種尺蛾喙管感器的形態、種類及分布,并對感器功能進行了討論。而有關這些感器的具體功能,仍需結合透射電鏡和電生理試驗進一步驗證,以期為揭示2種尺蛾的取食行為機制和食性進化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口器尺蠖外壁
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身部外壁快速電鑄成型技術
兩個EoNPV毒株對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異
想不到吧?我會咬人
去蜱蟲小妙招
EoNPV對茶尺蠖兩近緣種的毒力差異
厚玻璃杯預熱更容易炸裂
茶園害蟲“雙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識別
萬福礦井副井井筒掘砌技術探討
脫口而出戰隊誰家“變形”更高怪
為尺蠖尋求庇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