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縣文化旅游的現狀調查與發展策略研究——基于上海市的調查

2019-06-03 05:09段海陽
關鍵詞:壽縣古城長三角

段海陽,王 帥

(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經濟與文化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程度,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也可以為經濟發展做貢獻[1]。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此后國務院又相繼頒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文化產業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也標志著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要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習近平主席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一、壽縣開發文化旅游的背景

安徽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歷史上壽縣曾四次為都,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如始建于宋代的古城墻、道教名山八公山、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所建水利工程芍陂和鴻篇巨著《淮南子》等。近日,安徽省淮南市獲“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稱號,而壽縣榮膺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稱號。因此,積極適當地開發歷史文化資源,不僅是對優秀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傳承,也是對其經濟價值的發掘和利用,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壽縣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毗鄰長三角經濟帶,地理位置優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壽縣融入長三角地區發展的優勢也愈發明顯,2018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于6月1日在上海舉行,會議以“聚焦高質量,聚力一體化”為主題,對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行再謀劃、再深化,取得了豐碩而務實的成果,會議通過了《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并以該行動計劃為依據,全面實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該背景下,通過挖掘壽縣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使壽縣古城的文化名片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長三角地區就顯得至關重要。歷史文化名城因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在旅游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感知形象[2]。因此,如何打造和利用以優秀歷史資源為依托的文化旅游產業是壽縣當前發展的關鍵。

二、壽縣文化旅游開發的現狀調查

本文就上海市居民對壽縣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了解程度展開了專門調查,向上海市居民隨機發放問卷,盡量涵蓋不同的階層和群體。本次共發放問卷23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20份,問卷有效率為95.7%,調查結果如下。

(一)壽縣古城品牌知名度較低

在對上海市調研的220份問卷樣本中(其中男性115名,女性105名),有60%的人對壽縣古城不了解,僅有13.18%的人對壽縣古城是了解的,如此低的比率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壽縣古城在上海的知名度較低,其品牌知名度遠低于平遙古城、鳳凰古城等歷史文化名城。其次,在了解和有點了解的89人中進一步調研時發現,有46.59%的人去過壽縣古城,占調研總人數的18.7%。在對相關調研對象訪談時也了解到,一些在滬非上海籍居民,尤其是來自東北、西南、西部地區的調查對象對壽縣古城幾乎是一無所知。

圖1 對壽縣古城的了解程度

圖2 到訪過壽縣古城的游客

(二)壽縣古城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程度低

進一步對了解壽縣古城的89名對象進行深度調研時,其主要圍繞壽縣古城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展開,包括發生在壽縣境內的“淝水之戰”,出自壽縣境內的成語,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和“人心不足蛇吞象”等典故的由來,還包括壽縣古城墻、八公山森林公園以及壽縣安豐塘等13處壽縣境內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和景點,除此之外還涉及到壽縣的名優特產,如淮南牛肉湯、八公山豆腐等。在對涉及到壽縣境內的戰事、成語典故、景點和特產四項歷史文化遺產資源進行調研時發現,對于“淝水之戰”,有點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數占比為47.19%;對于出自壽縣境內的成語,不了解和有點了解的人數達57.3%,而對一些生僻的成語,如“時苗留犢”和“人心不足蛇吞象”等典故,知之者甚少;在壽縣歷史文化景點選項中,僅有壽縣古城墻和八公山森林公園的了解度達到半數以上,分別為62.92%和58.43%,而其他11處歷史文化景點的了解度全部低于50%以下,壽縣清真寺、孫叔敖紀念館和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壽縣小甸鎮境內)等歷史文化景點了解度僅在25%以下;在壽縣的名優特產選項中,八公山豆腐和淮南牛肉湯的知名度相對較高,占比分別達到75.28%和85.39%,但其它地方特產如壽縣大救駕和瓦埠湖銀魚了解度都較低,兩者的了解度分別為39.33%和32.58%。以上數據如圖3—圖6所示。

圖3 對“淝水之戰”的了解程度 圖4 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和“人心不足蛇 吞象”等成語典故的了解程度

圖5 對壽縣各歷史文化景點的了解程度

圖6 對壽縣名優特產的了解程度

(三)壽縣古城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備

進一步對了解壽縣古城的89名對象調研時了解到,壽縣古城旅游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備,僅有10位調查對象認為壽縣古城的旅游基礎設施是非常完備的,占比為11.24%,而認為壽縣古城的旅游設施不完備和根本沒有旅游設施的人數占比共達40.45%;在影響壽縣古城旅游滿意度的要素中,交通因素成為影響游客來壽縣古城旅游的第二大因素,占比為51.69%。大多數調查對象認為壽縣古城在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遇到的最嚴重的三個問題分別為設施不完備、文化價值挖掘不深和宣傳力度小,占比均為51.69%。由上述數據分析可見,壽縣古城旅游的基礎設施不完備,是導致壽縣古城難以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因素。在調查過程中也了解到,目前上海沒有直達壽縣古城的高鐵或者火車,上海市游客需先從上海乘高鐵或火車到達淮南,再從淮南換乘公交車或出租車抵達壽縣古城,全程大約需要6—10小時不等,而直達交通工具中僅有客車一種方式,經營方式為民營, 且未入駐旅游汽車站,游客乘坐不便;其次,在訪談中也了解到,壽縣古城旅游的其它基礎設施也并不完備,諸如城內交通、公共廁所、休閑場所等設施也不盡人意。以上數據如圖7—圖9所示。

圖7 壽縣古城旅游設施的完備程度

圖8 影響壽縣古城旅游滿意度的要素

圖9 壽縣古城在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遇到的最嚴重的三個問題

三、壽縣古城歷史文化旅游發展策略

(一)充分挖掘“楚文化”歷史資源

城墻作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是歷史古城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記憶,也是城市歷史文脈的體現和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因此,要充分挖掘壽縣古城的歷史文化資源,構建城墻歷史文化景觀的新特色[3]。就形態而言,壽縣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可劃分為以古城墻、安豐塘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遺產和以抬閣和豆腐傳統制作技藝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就物質文化遺產而言,要對壽縣境內所有的歷史文物、歷史建筑、人類文化遺址進行摸查,建立完整、詳細的檔案,重新對其進行區劃定位,進行景觀聯合。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陜西韓城的“一帶兩核三廊四湖五園”項目,將韓城古城、司馬遷祠景區和黨家村古建筑群等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打造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精品文化旅游線路。而四川閬中古城作為國家5A級景區,傾力塑造以“巴蜀文化”和系列古建筑群為核心的文化和建筑特色景觀,從而使其旅游品牌享譽國內外。壽縣境內歷史文化景點眾多且分散,自北向南可大致分為“八公山景區—壽縣古城景區—小甸特支紅色景區—安豐塘景區”,在此基礎上,將上述四大景區進行線性整合,打造一條由北向南以“楚文化”為核心的獨具特色的楚文化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迥異的物質文化盛宴。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據統計,壽縣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18項,可以分為民俗、傳統技藝、民間音樂、民間文學、曲藝等五大類[4]。其中以抬閣、豆腐傳統制作技藝、壽州鑼鼓等最具代表。對于此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要進行數字化記錄和保護,對于音樂、文學、曲藝要利用文字、圖片、錄像等方式進行記錄、整理,而對于傳統手藝,則要保護老藝人,加強手藝的傳承。

通過對壽縣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與整合,既有利于發揚古城的獨特內涵和底蘊,也有利于打造壽縣獨特的旅游文化品牌。

(二)加強古城歷史文化宣傳力度

旅游市場的拓展要以品牌為基礎,以宣傳為突破[5]。壽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應該利用自身名片,擴大古城的知名度,加之地緣關系,要進一步加大在上海的宣傳力度,宣傳壽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從而加快歷史文化遺產轉化為經濟效益的速度。此外,借助“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品牌,進一步挖掘《淮南子》中的深厚歷史文化資源。對壽縣古城的宣傳推介可以采用線上線下并舉的方式。

第一,強化線下的品牌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應在對當地旅游資源、產品特征、市場感應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位[6]。首先,對壽縣進行城市文化定位。壽縣是一個典型的多元文化并存的名城,其中楚文化、淮夷文化、蔡文化皆匯聚于此,因此要破除定位分散的弊病,打造統一的城市文化名片,以淵遠深厚的楚文化為主導,充分發揚其他文化的魅力。其次,加強與地方高校、專家學者的聯系,讓歷史文化與學術聯姻。再者,借助地方高校的學術能力,對壽縣歷史文化進行收集、編撰,集結成冊,公開發行,加大壽縣曝光率,同時邀請專家學者著書、采風,如沈從文之于鳳凰古城那般,提高壽縣古城的知名度。最后,舉辦大型旅游文化推介會,借鑒陜西韓城的“祭祀史圣司馬遷”大典暨中國·韓城旅游文化周,壽縣也可舉辦類似的楚文化旅游活動,以擴大壽縣的知名度。

第二,擴大線上的宣傳力度。首先,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加大壽縣歷史文化在長三角地區的宣傳,如《舌尖上的中國》等中央媒體對壽縣豆腐所做的新聞宣傳等。其次,建立壽縣古城的旅游網站,設立專門的微信公眾號,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吸引游客前往。最后,將歷史事件、文化名人的事跡搬上熒幕,如淝水之戰、淮南王劉安等事跡都可以通過電視劇、電影的形式展示。通過新聞媒體的大肆宣傳,以提高壽縣的知名度,進而聚攏游客,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客源。

(三)優化古城基礎設施建設

壽縣旅游業的發展,既需要歷史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也需要配套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完善交通設施建設,形成長三角到壽縣,尤其是上海到壽縣的快速直通線路,盡快落實旅游大巴車入駐旅游汽車站或長途汽車站,方便廣大長三角游客出行,讓壽縣成為長三角周邊游的目的地之一。另外,古城內的交通也要合理規劃,對公交站點合理布局,提高公共交通運營效率,多配置出租車,確保出租車市場秩序運行規范良好,而城內外停車場也要能應付自駕游游客的需要。

其次,吃、住、玩、購的旅游設施建設。壽縣獨特的歷史文化是吸引游客的基礎,而與之配套的吃、住、玩、購設施則用來延長游客停留在壽縣的時間。以特色餐飲、傳統民宿、地域紀念品進行壽縣楚文化的滲透,提高壽縣的旅游吸引力,帶動壽縣旅游經濟發展。

最后,加強壽縣古城無線網設備和歷史古跡的解說設備建設。這就要求對壽縣古城進行無線網覆蓋,以滿足游客互動的需要。完善壽縣的文化古跡,諸如古城墻、劉安墓等解說設備建設。對古跡的解說,既要包括文字、圖片介紹,又要包括視頻、短片介紹,通過這種圖文聲并茂的方式拉近游客與歷史文化遺產的距離。

猜你喜歡
壽縣古城長三角
巧用構造法求解一類抽象函數問題
緊扣一體化 全面融入長三角
良渚古城
壽縣古城墻:千年守護御“洪獸”
“首屆長三角新青年改稿會”作品選
我有兩個童年,一個古城一個江邊
翹街古城
壽縣朱家集楚銅器“前”字補說
安居古城
長三角瞭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