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背景下德夯旅游景區低碳發展和建設研究

2019-06-07 15:06馬潔晶
現代營銷·信息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碳中和

摘? 要:碳中和是旅游景區低碳發展更高層次的要求和目標。本文以德夯景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查等方式對景區碳源、碳匯進行測算,分析其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并對其碳中和背景下低碳景區的建設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碳中和;德夯景區;低碳發展建設

基金項目:湖南湘西自治州級一般性社科課題(SK201807);吉首大學校級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8SKB19)。

旅游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兼有碳源和碳匯綜合特點的綠色低碳產業。旅游景點低碳建設和發展要求,景區生產的旅游產品等在整個生產與消費的生命周期內,盡可能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而旅游碳中和是指對旅游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直接或間接碳排放進行估算,并通過降低碳排放、增加碳匯或購買相同數量的碳減排額,以抵消旅游過程中所產生的“碳足跡”。湘西自治州位于武陵山片區,自然環境資源豐富。全州共有旅游等級景區(點)26個,旅游總收入占到全州生產總值的50%以上。當地旅游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加快的同時,也會伴隨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帶來的溫室效應等污染問題的產生,如何在最大化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旅游經濟顯得至關重要。而旅游景區是旅游業組成的核心部門,因此低碳建設有助于推動整個旅游地和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德夯景區基本情況介紹

德夯風景名勝區位于湘渝貴三省交界區域的湖南湘西,是國務院審定公布的第六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三峽—張家界—桂林和張家界—鳳凰—貴州重要的旅游走廊交匯點。景區以峽谷瀑布、路橋奇觀、苗族風情為主要特色,是大湘西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的經典。景區總面積108.47平方公里,由德夯、矮寨大橋、峒河和洽比河4個景區和2片風景恢復區構成。

德夯風景名勝區景觀類型主要以地景為主,建筑、水景次之,并以矮寨大橋、問天臺、盤古峰、孔雀開屏、駟馬峰、畫屏峰、流紗瀑布、德夯村、重午苗寨最為突出。景區以喀斯特峽谷地貌為主的地景類景觀,兼有山水生態景觀、人文建筑勝跡景觀,是一個集游覽、觀光、休閑、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為游客提供了全新、立體視角解讀湘西山水人文的功能。

二、德夯景區碳中和分析

(一)碳源測算

德夯景區碳源主要有景區交通碳排放、景區居民日常碳排放以及固體廢棄物碳排放。

風景區交通碳排放主要分為本地居民交通碳排放和游客交通碳排放兩部分,需要分別進行測度。當地居民的交通碳排放包括滿足日常居民生活需要德夯到吉首的公共交通車和居民的私家車。公共交通車每日發車40班,路程約24公里,每車發送旅客16人,按照每人每公里碳排放0.018 kg計算,再乘上CO2平衡因子和換乘系數,得到德夯本地居民的公共交通CO2排放量為332.33t。德夯景區居民2017年大概擁有私家車978輛,全年碳排放為770.18t。德夯景區對外聯系的道路主要包括吉茶高速、G319國道、G209國道、沿峒河的自行車綠道等。據統計德夯景區2017年過境交通客流量5462000人,矮寨盤山公路交通路線總長為6.2km,因此過境交通碳排放量為609.56t。景區內景點分散,且相鄰景區之間隔著高山或深谷,德夯核心景區位于山區,位置險峻,為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游覽參觀以步行為主。因此德夯景區交通碳排放量為1712.07t。

景區居民日常碳排放來源于生活用電、日?;顒拥?。實地調研中發現,景區內購物商店、小攤多為居民所有,用電由個人自主繳納,數據難以評估,因此沒有將其納入研究范圍。景區內仍有4888戶居民,總人口22390人。日?;顒又腥梭w產生的二氧化碳是代謝作用的結果,居民產生碳呼出總量735.5t。

景區內廢棄物碳排放主要是固體廢棄物碳排放,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處理。我國目前固體垃圾填埋處理的耗能電能系數為231.3324kWh/t,垃圾填埋處理的耗能系數為236.8403 kWh/t。固體廢棄物碳排放計算公式:廢棄物碳排放量=固體廢棄物量×處理固體廢棄物的單位耗能量×電能標準煤轉換系數×標準煤轉換系數。德夯景區2017年固體垃圾為6538t,計算得出景區年度廢棄物碳排放量為455.38t。

(二)碳匯測算

景區內具有碳吸收能力的生態系統主要為陸地植被生態系統和水域濕地生態系統。根據德夯景區官方數據,截至至2017年底,德夯景區總占地面積10847hm2,其中林地8159 hm2,園地88 hm2,耕地1364 hm2,水域251 hm2。耕地用于種植農作物,農作物生產積累碳匯的同時也在釋放二氧化碳,且不同種類的農作物碳排放量不同,故此次研究沒有對其進行測算。

此次研究核算方法為:C=∑Si×Ti。其中S為第i中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T為第i種土地利用類型的碳匯系數。各專家學者對不同植被和土地碳匯系數有不同的研究結果。林地是碳匯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本研究中采用方靜云等(2010)的研究結果,林地碳匯系數為0.57tc/(hm2·a)。園地碳匯系數采用IPCC(2006)的數據,為2.1tc/(hm2·a)。水生生態系統是大氣CO2的匯集之地,其主要通過貯存在水體中的生物體有機碳和溶解態有機碳吸收土壤和大氣中的CO2。德夯景區水域主要為河湖,碳匯系數為0.56t/(hm2·a)。根據計算得出2017年德夯景區林地碳匯量為4650.63t,園地碳匯量為184.8t,水域碳匯量為140.56t,因此德夯景區的碳匯總量為4975.99t。

(三)碳中和評價

本文首先測量碳源,其次再測算景區的碳匯,如果碳匯完全大于或等于碳源,說明景區已實現了完全碳中和;如果碳匯小于碳源,說明只實現部分碳中和。在不考慮游客外部交通領域的碳排放下,德夯景區碳匯量為4975.99t,遠大于碳排放總量2902.95t。因此,德夯景區已經實現了完全碳中和。

主要原因在于:德夯景區林地覆蓋率較高,碳吸收能力強;同時餐飲、住宿等基礎設施較少,仍需不斷完善。通過實地調查得知,德夯景區的客源結構以中短程旅游者為主,游客逗留時間較短。游客主要為團隊旅游,旅游團從張家界出發,游覽鳳凰山之后會在德夯短暫停留游玩。旅游接待設施主要分布在矮寨鎮區,矮寨大酒店、蚩尤大酒店、王爺山寨和若干家庭旅館總共約有132張床位。床位少,條件差且住宿率不高。另一方面,德夯風景區距吉首市區僅19公里,游人絕大部分選擇回市里住宿。因此,充分體現了“景區外住景區內游”的原則。但隨著景區建設的不斷發展,旅游人數的增多,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可能導致碳排放超過碳匯。碳匯的有限性使得碳排放的控制成為德夯景區低碳建設的重點。

三、低碳景區建設路徑

(一)普及低碳理念,提高低碳意識。

政府、景區管理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低碳理念力度,在景區各處建立低碳標識圖,多種方式傳達景區對低碳旅游的發展決心。深入景區向當地居民和游客宣傳低碳旅游理念,使其了解如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一次性用品、使用節能產品等具體低碳旅游舉措的實踐意義。同時,合理引導景區居民生活方式,讓其自愿參與低碳生活,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政府通過政策補貼激勵形式,讓景區居民切實感受低碳生活的好處。

(二)加強景區碳匯的保護與建設。

德夯景區中林地面積8159 hm2,碳匯量達到4650.63t,是景區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匯。森林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大量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對景區碳排放的遞減起到重要作用。在德夯景區未來的發展建設中,應加大森林面積,增加生物多樣性,改良植被類型,提高景區碳匯量。景區管理部門應因地制宜,調整土地利用結構,使“森林旅游”成為德夯景區的特色。

參考文獻:

[1]方精元,郭兆迪,樸世龍等.1981-2000年中國陸地植被碳匯的估算[J].中國科學(D輯),2007,37(6):804-812.

[2]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HG Inventories[R].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6.

[3]魏琳琳.森林公園低碳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8.

[4]李穎,黃賢金,甄峰.江蘇省區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應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8,9(24):102-107.

[5]董紅艷,劉欽普,周麗,余子萍.江蘇省旅游業碳足跡與碳承載力動態對比分析[J].生態經濟,2018,34(11):183-187.

作者簡介:

馬潔晶(1988.10—),性別:女,籍貫:湖南張家界,民族:回,最高學歷:碩士,目前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環境會計。

猜你喜歡
碳中和
日本建設循環型社會的經驗與啟示
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世界長啥樣
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行動方案
公眾愿意為碳排放付費嗎?
哥本哈根有望成為首個“碳中和”首都
旅游風景區碳估算與碳中和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