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建筑:福山縣衙“親民堂”

2019-06-11 01:47高蕓吳金洋
走向世界 2019年9期
關鍵詞:所在地福山縣衙

高蕓 吳金洋

福山區縣府街上有一座久經風霜的老建筑,經過翻新的青灰色磚瓦和紅色的大門在陽光下斑駁,只有傳統建筑的格局隱約透著歲月的痕跡。這座久經風霜的建筑,就是建于明代的福山縣衙“親民堂”,現在是福山區政府所在地。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東巡,“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逼渲械摹澳D”即如今的福山區。福山雖然在漢朝時被置為“腄縣”,可仍然被當時的人們認之為是荒蠻之地,人口稀少,瘴氣遍地。直到明朝洪武年間,朝廷在福山設中前所,并對福山進行官方移民,福山的政治、經濟、文化才逐漸地繁榮起來,人口也逐漸地得以壯大,由明末時的四萬,到清末時的十三萬。

福山縣衙“親民堂”就是在福山不斷壯大發展之后才建立并不斷修整完善起來的。根據福山縣志記載,福山“親民堂”始建于金代(偽齊)阜昌2年(公元1131年),是當時的福山縣衙所在地,位于福山縣城東北隅。元代延佑4年重修。直至明洪武10年(公元1377年),由于年久失修漸至傾頹,彼時知縣對其廳堂、庫藏等部分進行了修整,其后經知縣朱真、郭玉、應珊、祝獻等相繼整修,福山“親民堂”初成規模。

明清時期,福山縣歷任知縣根據當時的規制對“親民堂”進行擴修補建。嘉靖元年(1522)典吏陳福建立儀門。嘉靖十八年(1539)知縣黃文倬建土地祠。萬歷30年(1602)知縣宋沾出奉,建吏書房和戎石亭。萬歷36年(1608)知縣葉繼龍起樓于首門,建寅賓館于門內左側,萬歷44(1616)知縣宋大奎捐奉,再次重修。至此福山縣衙充分體現了明清縣衙規制。

福山“親民堂”建筑呈坐北朝南格局,大門朝南,呈八字,主體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迎賓廳、三堂及東西廂房,共計99間,占地1,2萬平米。后經清代康熙、乾隆歷代修繕至今。明代縣衙舊址,東西寬28.95米,南北長24.9米,建筑群面積為767.98平方米。坐北向南,由于該舊址在1938年日寇侵福時,房頂被飛機炸毀,現存房上大瓦乃為縣長劉永齋所換,至今保存較好。

新中國成立后,福山縣人民政府仍在此服務民眾,隨著社會發展縣、區所屬機關部門的增加,原舊房逐步被拆除,翻新建造新的政府辦公樓,現僅存有“親民堂”(大堂),正宅(二堂),東廂房(師爺房)共計2l間,占地767平米。9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1996年被煙臺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直至今日,成為福山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猜你喜歡
所在地福山縣衙
高考生5月24日前須返回報名所在地
奇怪森林
火癡
人社部明確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地等問題
捕快復仇
漁船上的謀殺
雷公奇遇記之審油案
血色紅寶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