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肌層大部切除術治療子宮腺肌癥62例療效分析

2019-06-11 13:21汪俊濤秦娟陸安偉陳濤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5期
關鍵詞:手術指標子宮腺肌癥

汪俊濤 秦娟 陸安偉 陳濤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子宮肌層大部切除術治療子宮腺肌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在2009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子宮腺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子宮肌層大部切除術,記錄手術指標,并對比其術前術后子宮大小、痛經、經量改變、慢性下腹痛等癥狀的改變效果,術后病率。結果:患者治療后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有較好效果,術后痛經癥狀、月經量增多、慢性下腹痛等癥狀明顯好轉。結論:子宮肌層大部切除術治療子宮腺肌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子宮肌層大部分切除術;子宮腺肌癥;手術指標

子宮腺肌癥好發于30~50歲的女性,主要臨床癥狀為痛經、經量增多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健康。臨床主要治療方案為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性手術和保守性手術。根治性手術即為子宮全切術,保守性手術包括腺肌癥病灶切除術、子宮內膜切除或肌層切除術等。保守性手術一般難以切凈或消除病灶,失敗率及復發率高[1]。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患者為年輕女性,有較強保留子宮的愿望,因此,探討提高保守性手術療效及降低術后復發率,極為必要。本文作者選擇了本院收治的62例子宮腺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子宮肌層大部切除術,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宮腺肌癥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宮腺肌癥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排除附件惡性腫瘤患者;2)排除同時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颊叩哪挲g35~50歲,平均(41.28±5.01)歲。

1.2 方法

患者采取子宮肌層大部切除術仰臥位,全身麻醉,取下腹中線作腹直肌切口,逐層切開患者腹腔,提拉患者子宮,在子宮峽部采用止血帶阻斷患者宮體供血,記錄阻斷時間,從子宮體正中縱行切開漿肌層,直至到達宮腔。以宮腔為中心,保留約8mm的內膜層周圍組織,形成足夠內膜核;以子宮漿膜層為外界,保留5~8mm左右的漿肌層組織形成子宮外皮,剔除內膜核及外皮之間所有的肌層組織。電凝殘留的較大的殘留腺肌癥病灶。用可吸收線從子宮外皮及內膜核之間無空隙的重建形成子宮體,縫線不穿透內膜及漿膜,最后將子宮的縱行切口連續褥式縫合子宮漿膜層成形子宮。松開止血帶檢查子宮有無活動性出血及血腫形成。

1.3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1.3.1 觀察指標 統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

課題項目:貴州省科技廳貴陽市科技局聯合資金項目“子宮肌層大部分剔除法改善彌漫性子宮腺肌癥患者生活質量研究”(黔合科LH字[2014]7310號)

間、術后病率。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的變化。B超監測術后患者子宮大小的變化。

1.3.2 判定標準 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效緩解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無任何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17.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以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62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118.35±34.51)min、術中出血量(105.25±20.45)mL、術后病率3.22%(2/62)、術后住院時間(4.25±1.62)d;術后隨診3個月~5年;術后患者在痛經、經量增多及其他癥狀,如慢性下腹痛,性交痛等癥狀明顯改善。術前子宮最大徑線為(85.26±14.26)mm,術后觀察1年后,子宮最大徑線(47.67±9.25)mm,與正常子宮大小相當。詳見表1。

3 討論

子宮腺肌病是由于子宮內膜腺體侵入子宮肌層,導致機體出現局限性病變,是一種婦科常見疾病,好發人群為30~50歲女性,該病可通過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臨床實踐發現,根治很難,尤其是彌漫性子宮腺肌癥,以往多以根治性手術,及子宮全切術治療。但子宮對于大多數女性是一個重要的器官,除維持月經及生育的作用外,還對維持卵巢血供、保護宮頸周圍環等有重要作用。此外,子宮的切除也會對較多女性在心理上造成巨大影響。臨床研究發現,保守治療效果欠佳,且患者容易復發,更有甚者可能發生醫源性子宮腺肌癥,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23]。

目前針對子宮腺肌病主要采取外科手術治療[4]。子宮大部分切除術雖然該手術也需將子宮動脈的上行支切斷,但是較好地保留了宮頸周圍的組織,可以保證卵巢有足夠的血運,激素水平也可以在術后得到改善,恢復正常,并且由于該手術不會影響患者的陰道解剖環境,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術后生活[56]?;颊呤中g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率、術后住院時間較子宮全切手術無差異。術后患者痛經癥狀緩解明顯,僅2例患者術后有輕度痛經,但程度較既往明顯減輕;術后無1例患者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慢性下腹痛的癥狀均較前明顯好轉,包括性交痛在內的癥狀均顯著緩解(P<0.05)。術后定期B超監測患者子宮體的變化,子宮體平均大小與正常大小子宮相當。分析該診療方式,首先,手術最大限度切除例子宮病灶,及切除了大部肌層,但同時保留了子宮內膜,而子宮內膜基本完整保留,而不是以往手術中僅保留2.5cm的子宮內膜水平[7],維持了子宮腔的正常大小。保留子宮漿膜層也同時保留了子宮動脈上行支,維持了卵巢的血供。而手術在子宮內膜核及外皮之間的嚴密縫合,可避免縫合不嚴導致血腫的形成,增加術后病率,同時子宮體表面的外露縫線極少,可見其術后粘連的發生;重要的是,這樣的縫合可使內膜核與外皮重建后行成的“子宮肌層”形成較廣泛的纖維化,殘留病灶由于血供的減少,難以繼續生長,大大降低了復發率。術后最長近8年的隨訪,所有患者子宮體均在正常水平大小,結合術后癥狀的改善,我們認為,該手術方式對于彌漫性子宮腺肌癥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冷金華,郎景和.子宮腺肌癥的手術治療[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01):1011.

[2] 楊長豐.子宮大部分切除治療57例子宮腺肌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08(23):3435.

[3] 高子軒,欒峰,杜靜,等.子宮大部分切除術治療子宮腺肌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4):6061.

[4] 劉盾,盧北燕.神經生長因子在子宮腺肌病患者異位內膜組織的表達和意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06):7677.

[5] 姜紅葉,姚書忠,陳淑琴,等.子宮腺肌癥病灶切除術治療子宮腺肌癥59例臨床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10):788790.

[6] 吳鶯,高悅,王燕,等.高強度聚焦超聲單次整體治療子宮腺肌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10):918922.

[7] 王義紅.子宮大部分切除術治療子宮腺肌癥56例療效初步評定及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7,40(01):149150.

猜你喜歡
手術指標子宮腺肌癥
解剖鎖定接骨板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作用探討
微創甲狀腺手術和傳統手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尿道肉阜行環切聯合尿道—陰道間距延長術的臨床分析
微創甲狀腺手術和傳統手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曼月樂聯合媽富隆在子宮腺肌癥藥物治療中的應用
米非司酮與孕三烯酮治療子宮腺肌癥的效果比較
傳統后正中入路腰椎管狹窄癥手術治療的療效評價
曼月樂聯合達菲林、優思明治療子宮腺肌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雙側甲狀腺腫的臨床效果觀察
65例子宮腺肌癥的彩色多普勒聲像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