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蘭芳表演藝術中“水袖”的運用

2019-06-11 21:46劉秋彤
中國民族博覽 2019年4期
關鍵詞:水袖梅蘭芳戲曲

【摘要】梅蘭芳先生將舞蹈表演融進于京劇,進一步刻畫了人物形象,增強了戲曲的可觀賞性,極大地豐富了京劇藝術的表現手段。梅蘭芳先生將“水袖”與身段結合的融于戲曲劇目之中,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可謂是獨特的創新?!八漭p舒一段情,蓮步輕移兩重生”。梅蘭芳先生的一顰一笑一揮袖都演繹著一段戲與情。

【關鍵詞】梅蘭芳;戲曲;水袖;《天女散花》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水袖在戲曲中的運用已是不足為奇,在早期戲曲并未完全形成時,水袖以舞蹈的形式表現于宮廷樂舞之上,如周代時期《六小舞》中的《人舞》則以手袖為容進行表演;漢代時期角抵百戲中的《巾袖舞》等;唐代時期樂舞發展興盛,并出現了更加完善的歌舞戲,水袖在唐代的運用也更加多樣化,如《霓裳羽衣》《綠腰》《飛天》《白纻舞》等劇目,不僅將水袖作為道具,更是利用水袖來表現一種輕盈飄逸的感覺,塑造出一種妙曼、婀娜的仙女形象;宋代時期的初步完善了生、旦、凈、末、丑等行當的雜劇和歌舞百戲中也涵蓋著水袖的運用;直到明清時期戲曲的發展在各地興盛,京劇形成,此時人們更注重聽覺上的感受,水袖并不再像以往朝代中運用得靈活,而是成為了旦角中作為表演道具之一,亦逐漸成為了我國戲曲的特技之一,有利于演員在表達人物情感和刻畫人物形象時,運用水袖修長、柔軟和多變的形態來放大故事人物的內心情感。

水袖的運用對演員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如若不經過正確的發力方式和長期的訓練,水袖在舞臺上將如同兩條不聽使喚的“布條”——收不進來,放不出去,毫無美感可言。在梅蘭芳先生的表演藝術體系中,水袖和身段的融入為他的戲曲劇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新鮮的表現形式讓觀眾重新認識了戲曲藝術。

一、運用水袖美化人物情感

水袖有長短之分,技術也是多種多樣,短水袖有挑袖、勾袖、撥袖、沖袖、撣袖、甩袖、抖袖等技法;長水袖則有提袖、揚袖、卷袖、抓袖、搭袖、疊袖、繞袖、翻袖、蕩袖等技法。而這每一技法都要通過身、肩、臂、肘、腕、指等部位的協調同一發力,每個部位使出不同的力度,都會使水袖呈現出不同的弧度和效果,變化出無數的形態,同時也借這一作為延長肢體運動軌跡的水袖,表達出所刻畫的人物情感和思緒表達。

梅蘭芳先生在《貴妃醉酒》中有較為繁雜的步伐與身段,如“銜杯”下腰、臥魚、云步、醉步、碎步等,雖然在《醉酒》劇目中其著名的是扇舞,但是水袖在其中也起著功不可沒的輔助作用。他一手持扇,另一手運用水袖的拋袖、拂袖、抖袖、遮掩等手法來表達一種哀痛、幽怨、苦悶、孤獨的復雜情思。在對裴、高兩個太監各打三個耳光的場面時,梅蘭芳先生巧妙地運用了水袖緩解這一不美的生活動作,他將水袖一次用正打水袖輕拂,一次用反打水袖輕拂來處理這兩次扇嘴巴的動作,不僅豐富了形式的變化,也修飾了人物形象,使其在視覺效果上顯得更為美觀。

二、運用水袖營造意境

水袖除了有助于人物情緒的表達,在營造氛圍中梅蘭芳先生也運用得恰到好處,水袖和長綢自身質地本柔軟輕盈,能夠帶給人以飄渺、脫俗的意境感覺,但也正因水袖的質地柔軟,所以水袖要用力用得好才能有優秀的表現力。發力和表現力兩者要相輔相成,不僅要掌握好手臂與手腕的配合力度,也要通過身體的表現力去體現其輕盈流暢的質感和多變的美感。

創作于1917年的《天女散花》的首次出演非常成功,引發了陣陣熱捧。其故事情節源于佛教的《維摩詰經》:“維摩居士病于耶離大城,釋迦牟尼命文殊師利率諸菩薩弟子前往問疾,又名天女去該處撒花。天女乃離眾香國,攜花籃前去維摩室中,散花于眾菩薩身上,散畢回西方復命”。其中,最為經典的實屬其及富有想象力和觀賞性“長綢舞”,這是梅先生偶然在一位朋友家中看到的《散花圖》中汲取的靈感,畫中的仙女在云中行走,體態輕盈,風帶四起飄逸,十分美妙。因此,整個劇目中經典的“長綢舞”其立意之初就是要表現天女御風而行的意象之美。雖然長綢舞帶給了觀眾新鮮的審美感受,但在進行舞蹈設計排練之初,舞動起這一長綢是很有難度的,梅先生開始根據《散花圖》的造型設計了許多綢帶子,但舞動起來時因綢帶太多、互相纏繞,效果很不理想;于是梅先生果斷將緞子僅留下兩條,當再次舞動起的時候竟得心應手,舞臺效果十分理想。

其中,在第四場單人歌舞的“云路”場面中,附著在天女胸前的兩根綢帶根據唱詞內容和身段結合,通過弧線、劃圓等路線,用拋、翻、甩、拖、抽等技法各式各樣地變幻著,呈現出各種造型,扮演著那天女踏上飄渺云端時的優美姿態。這兩根綢帶與一般的飄帶附著物不同,為了凸顯這一重要道具,綢帶的長度達到一丈七尺左右,寬一尺二寸,綢緞在沒有舞動起來的時候就靜態地拖在地上。

第四場“云路”的唱詞內容(參照胡文閣(梅蘭芳音配像)網絡視頻)描寫的是:“天女離開了眾香國到耶離大城去時沿途所看到的一切景和物”。唱的是“西皮導板”“慢板”“二六”“流水”和“散板”。因唱腔是由慢而快,所以身段和綢帶舞的節奏也配合著唱詞是由慢而快進行舞動的,其目的是為了形成一種象征著天女在云端里御風而行的意境氛圍。開始一段在舞臺上的唱腔和動作是緩慢的,在唱“遍歷大千”“輕煙過眼”舞動綢帶來進行體現,最后一句“畢缽巖前”時將帶子從雙肩上經過上弧線向后拋去,兩根帶子飄到背后,正面手勢做出象征著高巖的亮相。

“云外的須彌山色空四現”,這句“云”字時要將綢緞從斜后拎起,由外往里繞畫出一個小八字,耍出螺旋紋的樣式,然后再翻舞出立圓波浪的樣式,最后在用力從后往前的向空中拋出,在空中劃出一道拋物線至末端,隨后加上一個身段亮相;“山色”時右左手交替向后拖去,同時身體向前附,在右左依次從后往前向空中劃圓拋出;唱至“空”時雙手合并同時由外側像空中拋去,旁腰留住,腳下伴隨圓場像斜前流動后身段亮相念唱。

當唱到“又見那入海的蛟螭在那浪中潛”的唱詞時,雙臂從身旁上下大幅度地揮動綢緞,形成波浪樣式,并加以小跳的形式加大舞動的幅度,以表現那蛟螭在浪中的形象。并隨后在頭上耍兩個相對的“回文”紋,表示佛光普照的意思。

這一段經典的長綢舞在技法的運用下描繪出波浪、螺旋、車輪等豐富多彩的線條,再加上第六場“散花”中花瓣的飄落,所營造出的這種飛花曼舞的氛圍,給觀眾上演了一場賦有仙氣、虛實相映的具有唯美意境的古裝新戲《天女散花》。

三、運用水袖增加審美情趣

梅蘭芳先生站在一個新舊文化的轉折點,民國以后,時代的變革使不賣女座的禁令解除,隨后戲院中涌入了眾多女觀眾的身影,她們以女性的感性心理和視角去欣賞臺上戲子們的愛恨情愁,因此旦行的重要性逐漸凸顯,這時的戲不再僅對聽覺有較高的要求,還更注重了視覺上的美,這也是改革后所發生的審美變化。梅先生廣泛地從昆曲、舞蹈、雕塑、古典繪畫等藝術中汲取營養,同時也依舊遵守著傳統京劇的寫意風格。他開創了一系列以古典美為主的劇目,改變了旦角一直以來的表演藝術風格,以“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審美意境,準確且富有技巧的身段表演結合輕柔質地的水袖,喚醒著觀眾的想象力,刷新著觀眾的審美情趣。

梅蘭芳先生打破了以往京劇旦角青衣與花旦的嚴格界限,熔青衣、花旦、刀馬旦為一爐,豐富了旦角的表演風格;梅蘭芳先生的一生是美的創造,他積累了大量優秀的戲曲劇目,并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流派,推動了戲曲藝術的發展,他對戲曲藝術的熱愛、探索和不斷革新的藝術精神,為我們當下的年輕人樹立了表率。梅蘭芳先生永遠值得我們尊敬與學習!

參考文獻:

[1]李仲明.梅蘭芳的梅蘭風韻[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2]傅秋敏.梅蘭芳京劇藝術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

[3]梅蘭芳.舞臺生活四十年[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1.

[4]劉慧芬.從原創到傳承梅蘭芳編創《天女散花》云路”綢舞藝術的兩岸傳承[A].《梅蘭芳與京劇的傳播(上)——第五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22-242[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

[5]胡文閣網絡資源來源:https://v.qq.com/x/page/f0520gidatn. html?Ptag=2_6.0.0.14297_copy[OL].2018.

作者簡介:劉秋彤(1997-),女,漢族,吉林,碩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舞蹈教育研究、舞蹈編創、舞蹈形態研究、民間舞蹈文化和古典舞蹈研究。

猜你喜歡
水袖梅蘭芳戲曲
中外大學生體驗非遺戲曲文化
戲曲從哪里來
Singing the Changes
傳統戲曲
水袖起舞翩若驚鴻
曼妙的水袖
梅蘭芳以情打假
水袖
梅蘭芳以情打假
河南省將戲曲納入大中小學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