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服務產業:概念界定與理論構建

2019-06-11 23:19楊立雄余舟
湖湘論壇 2019年1期
關鍵詞:概念界定

楊立雄 余舟

摘要:當前研究對“養老服務產業”一詞的概念尚不明晰,存在與其他相關概念混淆使用的情況。系統地梳理美國、歐洲和日本養老服務產業概念的發展變化以及養老服務產業理論的變遷,分析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的概念界定與理論發展現狀,可以說,中國養老服務產業至今未能清晰界定,理論建構也缺乏本土特色。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對養老服務產業進行明確的界定,明確其內涵與外延,在此基礎上,構建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產業理論體系。

關鍵詞:養老服務產業;概念界定;理論建構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3160(2019)01-0024-15

一、引言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開始逐步建立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后,政府加快了發展養老服務的步伐,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促進養老服務的社會化和產業化發展。2013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 號),隨后相關部門密集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各地也相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養老服務產業化的發展速度。

在此背景下,養老服務以及養老產業迅速成為理論界研究的熱點話題,研究內容涉及養老服務發展歷程[1-4],養老服務產業概念辨析[1,5-6],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7-9],養老服務產業要素分析[10-11],養老服務產業國際比較[12-13]等;從學科的角度看,涉及社會政策、社會學、經濟學和歷史學等多門學科;從理論基礎看,研究主題涉及福利多元主義理論[14-15]、公共物品理論和新公共管理理論[16-18]、產業經濟相關理論[19-20]等。

從總體來看,我國對養老服務產業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在現有文獻中,“養老服務產業”未得到明晰界定,各種相近詞義混用現象較為普遍,不僅給公眾造成認識上的混亂,還影響政策設計的精準性;而且,在對養老服務產業的研究中,主要基于西方情境的理論展開分析,缺乏基于本土的理論建構。本土化的養老服務產業理論基礎的缺失,不僅不利于學科的發展,更會導致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出現方向性偏差。因此,在養老服務產業研究中,要從基礎做起,明確概念,建構理論,從而建立共同的話語體系。繼而尋求發展對策,指出發展方向?;诖四康?,本文對西方主要國家養老服務產業的概念和理論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對中國養老服務產業一詞進行界定,并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養老服務產業理論基礎的初步設想。

二、養老服務產業:概念界定與演變

(一)主要國家和地區“銀發經濟”和“養老服務產業”的界定

20世紀中葉,歐洲主要國家步入老齡化社會,1956年歐盟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9.46%,其中法國為11.54%,德國為10.22%,瑞典為11.08%,英國為11.40%。[21] 伴隨著福利國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歐洲主要國家開始從由政府主導的養老服務供給模式逐步轉變為由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主體共同來提供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部分國家(如法國)通過產業化發展方式促進了養老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并產生了在歐洲乃至世界具有影響力的養老服務品牌。在美國,雖然其老齡化進程慢于歐盟主要國家(1972年美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0%)[21],但是養老服務的產業化發展進程卻快于歐盟。美國采用了通過市場手段提供私有化養老服務的方式,發展養老社區服務、居家照顧、護理院等養老服務。日本進入老齡化的時間較晚(1985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0.30%,1996年達到15.11%,2005年達到20.16%),但是老齡化速度發展迅猛。[21] 20世紀80年代,日本政府開始培養私營服務,其后養老服務市場逐步向企業和社會組織開放;2000年介護保險制度實施后,介護服務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并形成規模。

伴隨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這些國家的養老產業也開始興起,并步入發展的快車道,與養老產業相關的名詞相繼出現。20世紀70年代,日本國家鐵路引進“銀發座位”,成為專門為老年人保留的座位,隨后出現“銀發經濟”“銀發市場”“銀發產業”等術語。雖然銀發經濟(市場、產業)的概念存在多種解釋,至今尚未形成一個明確統一的概念[22],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該概念在產業特性、客群對象、服務范圍、發展理念上已經逐漸具有了共識。

1985年厚生勞動省社會局老人福祉課設置了銀發服務振興指導室[23],在一些文獻中也開始對“銀發服務”一詞進行定義,如:三浦文夫(1985)將銀發服務定義為針對老年人,“由市場型供給組織根據福利需求論,提供適度的或為了滿足更高生活質量需求的服務”[24];1991年版厚生白皮書對銀發服務下的定義是:由民間部門提供的、為高齡者提供的服務及商品[25]。從“銀發服務”的外延來看,川村匡由(1987)將銀發服務劃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不安消解的需求”,包括勞動、住宅、食品、醫療介護相關服務;二是“更好生活質量的需求”,包括金融、健康管理、教育與休閑相關服務。[26]

2008年,歐洲議會正式采用“銀發經濟”一詞,將其定義為老年人“產品消費和休閑、照料和服務”,同時也將老年勞動力參與納入銀發經濟范疇。2015年,歐盟委員會的報告中對銀發經濟正式做出定義,即“來自與人口老齡化和超過50歲公眾和消費者支出相關聯的經濟機會,以及與具體需要有關的支出”;對象為老齡化人口的3個群體——活躍的、脆弱的和依賴的,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需求模式,在該報告中,歐盟委員會并未明確給出銀發經濟包括的范圍,只是強調了發展銀發經濟會對現有或新興市場的刺激拉動作用。

對于銀發經濟的定義存在較多爭議,尤其是學術界對銀發經濟進行過多次定義,但是至今仍未有一個相對權威并廣泛認可的定義。在OECD出版物中,銀發經濟被定義為“產業界或部門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或服務”[27],牛津經濟學從操作性出發,將銀發經濟定義為“為50歲及以上群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總稱”[28]。學者克里姆丘克(Andrzej Klimczuk)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對銀發經濟進行了界定。狹義上的銀發經濟包括為老年人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以及老齡工作者的解決方案;而廣義上的銀發經濟還包括與老年人相關的教育、研究與發展、已存在行業中跨部門的商品和服務集合,以及老年人就業。[29]一些學者梳理了銀發產業的外延,主要包括:住院和門診護理中的IT應用、智能生活、住房改造、獨立生活能力的促進、衛生經濟學的老年相關領域、教育和文化、信息技術和媒體、服務機器人、流動性(Mobility)及其促進、旅游、文化、交流和娛樂,服務和市場,健康,日常生活服務,金融服務等內容。[30,31]歐美研究文獻中對銀發經濟探討的范圍極其廣泛,與眾多行業存在一定的聯系,包括制造業、服務業、傳媒業、建筑業、零售業、旅游業等,研究范圍也包括了養老服務與產品的開發,市場策略,產業挑戰與解決方式??梢哉f,銀發經濟本身不應被視為一個經濟部門,而是眾多的產業部門的集合。

在銀發產業中,備受社會以及政府關注的養老照料護理服務構成了該產業的核心內容。在日本,1962年出現了“介護”一詞,1963年的《老人福祉法》中把對高齡者進行照顧的非專業的職工稱為“寮母”,這種職工的行為則稱為“介護”,從而區別于護士的“看護”行為。20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有效利用民間企業,引入民間活力以及培育私人服務,經歷了黃金計劃后,介護市場業務得到培育。介護制度的發展也引起日本學界中介護服務研究的繁榮,研究視角涉及到經濟、社會、文化、政策、管理、醫療、民俗等多個學科。

在美國與歐洲,養老照料護理服務產業方面的關鍵詞有長期護理服務產業(long-term care industry)、老年人照護產業(senior care industry)以及與此相關的“養老機構產業”或“護理院產業”(nursing home industry)。根據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定義,長期護理包括了廣闊范圍的個人健康護理,以及針對滿足以下群體需求的支持性服務,包括:體弱老年人和因為慢性疾病、受傷、身體認知精神殘疾或者其他健康相關狀態而導致自我照料能力受限的成年人。護理內容包括:日?;顒拥膮f助,如穿衣、洗澡、如廁,以及協助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如藥物管理、家務、以及健康維護任務。[32]在歐洲,2008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提出:對OECD來說,長期護理代表著一個交叉政策(cross-cutting policy)的問題,是指在一段時間內,為在日常生活活動上依賴幫助的人提供一系列基本服務;其內容包括康復、基本醫療治療、家庭護理、社會照顧、住房,以及專業協助和管理日常生活的服務。這樣的服務主要提供給身體上或精神上有障礙者、虛弱者、老年人和日常生活中需要特殊幫助的人。[33]

從定義上看,歐洲與美國的長期護理均包括了對老年人提供支持性服務,而歐洲由于受福利體制的影響,在長期護理的范圍上比美國更加廣泛。在老齡化的背景下,歐美的長期護理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該領域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對長期護理制度本身的研究包括了長期護理發展中的國別分析、保險制度、公共政策、產業市場、資金保障等方面內容;同時也對提供長期護理的機構及其服務進行了研究,包括機構運行、政府管控、服務質量、市場績效、人力資源等方面內容。

分析日本和歐美“銀發經濟”“介護”和“長期護理”的概念,首先可以看出“銀發經濟”具有產業屬性,是包括了諸多產業的集合。銀發經濟的發展基礎是對老年人各類需求的回應,其目的是為老年人提供更高質量的生活。發達國家在銀發經濟的發展中強調供給主體的市場性與盈利性,同時也將發展銀發經濟作為老齡化背景下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從上述內容看,“銀發經濟”等同于我國的“養老產業”一詞,只是在養老產業的特性上,發達國家更為明確的強調了其市場性以及對老年人需求的回應。同時,在老齡化的背景下,發達國家均意識到了養老照料護理服務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分別用“介護”以及“長期護理”兩個詞語來明確指代對老年人提供的照料服務,并制定了與之相關的保險政策。而我國使用的“養老服務產業”一詞在日本、歐盟和美國的官方文件和主要研究文獻中卻無相應的對應詞語,可以說該詞是中國養老服務實踐與研究領域中的特有詞匯。

(二)中國養老服務產業概念再界定

在中國,“養老事業”和“養老服務”屬于傳統的研究領域,相關文獻較多;而“養老產業”“養老服務業”“養老服務產業”則主要在2013年后伴隨著國家養老服務業政策的不斷出臺而開始受到學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但是,與養老服務相關的關鍵性名詞一直未被清晰界定,名詞混淆使用情況較為普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老齡服務”與“養老服務”混用?!袄淆g服務”與“養老服務”這兩個最為基礎的概念在研究中究竟有無區分的必要,或者應該進行怎樣的區分仍需討論,由此方能夠展開對產業的討論。早在1997年就有文獻對“老齡產業”一詞的表述進行分析,認為老齡產業比老年產業涵蓋的面要寬一點,更科學一點,不能以人群劃分產業。[34]不過之后對“老齡服務”相關概念的討論未再深入,特別是“老齡”與“養老”兩個詞混用的現象較為普遍。有部分學者對“老齡服務”[35]和“養老服務”[1]分別進行了定義,而一些學者認為“老齡服務”針對的是老年人的各類服務需求,而“養老服務”則是針對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各種服務,“老齡服務”的范圍應該比“養老服務”更加廣泛。由此引申出老齡產業不等于老年產業,也不等于養老服務業。老齡產業是一種新型經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和市場,絕不簡單是給老年人養老和為老年人建養老社區。[36]但是,無論是學術界、政府還是民間,對“老齡”和“養老”仍未進行明確區分。

二是“事業”與“產業”邊界不清晰。汪雁(2004)[37]對養老產業的研究進行了綜述,當時“養老產業”的內涵與外延分歧較大,而且對養老產業概念內涵討論欠缺。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養老產業的定義逐漸清晰,對養老產業的定義開始逐漸回歸產業本有的市場屬性。[4,38]但是,從研究現狀看,學術界對“養老產業”和“養老事業”的邊界劃分仍然有待進一步清晰,政府和民間對兩者的區別仍較為模糊,主要體現在養老產業發展中應該是以政府為主導還是市場為主導,這成為了“事業”與“產業”邊界模糊的根源所在。在政府主導思想的影響下,企業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便是屬于養老事業的一部分。[9]而政府一旦成為主導產業發展的核心,便會影響到“養老產業”的獨立性,同時造成對產業組織營利性要求的漠視。具有代表性觀點認為“養老產業”需要服務和服從于“養老事業”,發展“養老產業”不能讓養老被市場和利益所綁架;從而養老服務業必須以傳統孝道為底色和依托,定位于“孝心產業”和“社會孝道”才能真正成為家庭養老和政府養老的創新、補充與支持。[39]這樣的觀點本質而言依然是發展養老事業的思維。

三是將“服務業”等同于“服務產業”。一些研究文獻在研究中直接將“養老服務業”的定義等同于“養老服務產業”,認為養老服務業是集生產、經營和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在投資以及收益方面都嚴重受到自身現有規模的限制。[40]或是在養老服務業的研究主題之下僅探討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問題,如對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的結構性差異分析[41];對養老服務業的公平市場環境建立和多層次的成本下降機制分析[42]。另外,有學者認為廣義上養老服務業可理解成“為老年人服務的產業”,是指為滿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而提供相應產品和服務的產業部門集合,從狹義上可理解成“為養老服務的服務業”;并進一步認為國發[2013]35號《意見》對養老服務業的闡述即是采用了這個概念。[43]但是該觀點與國家政策內容相違,在2013年35號文中不僅提到了需要完善培育市場機制,也提到了對農村“五?!崩夏耆说耐械追?,它包括了“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兩方面內容。

除此之外,養老服務產業概念的界定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概念的討論不夠充分,諸多研究文獻在未明晰研究對象內涵與外延的情況下便展開論述。對養老服務產業的概念缺乏專門的探討,尤其是缺乏對世界主要國家養老服務產業相關概念的審視,從而使我國的養老服務產業的研究難以與國際研究進行對話。二是養老服務產業的內涵和外延與一些相近概念存在混淆。需要明確究竟養老服務產業與其他相關概念的邊界在什么地方,各種概念應該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如何界定才能使研究范圍不至于太過寬泛而又能夠體現養老服務產業的開放性。三是養老服務產業學術研究與養老服務實踐存在脫節的現象。在國家及民政部門近年來頒布的養老服務標準中對養老照料機構分類、養老服務類型等內容均有所界定,但在學術研究中卻沒有能夠將相關規范、標準中內容及時吸納進來。養老服務標準作為指導養老服務產業實踐的重要依據,應該作為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從而更好實現理論研究與服務實踐的對接。

根據上述分析,首先應解決“老齡”與“養老”概念的分歧。從西方銀發經濟的相關定義中可以看出,“老齡”一詞強調了產業服務對象的年齡,只要是滿足年齡劃分上屬于老年人需求的產業,均屬于老齡產業。而“養老”一詞則具有明顯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養老在傳統文化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不僅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倫理要求,有“老有所養”的社會理想,更是建立了基于家庭基礎上的“孝道”文化。從構建中國特色養老服務產業體系的角度,使用“養老服務產業”一詞更加能夠凸顯中國文化傳統;同時,當前政府的各類養老政策中主要使用的便是“養老服務”一詞,通過概念的統一能夠使在研究中更好的與當前政策進行對接。

其次,要明確養老服務產業的屬性問題。首先需要明確“養老服務業”的內涵,從養老服務業的構成來看,既包括了市場供給的養老服務,也有對處于社會弱勢老年人的養老保障。所以,中國養老服務業是兼具事業和產業兩個性質的一種混合業態[5];養老服務業是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以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為主體,為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提供多種個性化服務與產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服務業,是一種既具有市場性又具有公共性和福利性的服務業。[8]由此,可以清晰發現養老服務產業屬于養老服務業的一部分。為了更好理解養老服務產業,還需要明確養老服務產業與事業間的邊界。養老產業是指老齡人口產品與服務社會化、產業化的經濟活動,屬于市場行為;而養老事業通常是指由政府、社會和家庭為老年人提供的物質幫助、照料服務和精神慰藉等,具體包括老年社會保障、老年醫療衛生保健、老年社會服務、老年人文化精神生活、老年社會參與、老年人權益保障等內容,屬于政府行為(楊立雄,2017)。[2]養老服務產業針對的是有購買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的是私人產品,而養老事業則關注的是社會基本養老公共服務以及購買能力不足的老年人,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對邊界探討的意義在于:只有明確各自領域的主導者與責任,養老服務產業和事業才能夠按照自身的運行規律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尋求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方式,如政府為發展養老事業而在市場上進行的政府采購,為了實現老年人公共利益而對養老服務質量進行的市場監管。

最后,需要對“養老服務產業”進行清晰而嚴格的界定。陳叔紅等(2007)較為系統地對養老服務與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養老服務產業屬于第三產業,廣義上指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產業的經濟單位的總和,狹義上指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文化娛樂等社會化、市場化的社會經濟活動。[44]不過在之后的研究中概念并未統一,存在將養老服務產業等同于養老產業的情況。[45]目前有代表性的觀點將養老服務產業作為養老產業再細分后的內容,是為老年人口提供日常生活支持、醫療保健、照料護理、精神慰藉等活動的產業總稱;養老服務產業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個獨立產業部門,而是由老年消費市場需求帶動而形成的以養老照料護理為主、包括醫療保健、老年文化、旅游休閑等多個產業在內的新興產業集群。[2]該概念界定中強調了當前養老服務產業以“養老照料護理為主”的現狀,這與當前政府養老服務業政策將重點放在促進養老照料護理服務上一致。

綜合研究者在養老服務研究領域已有的探索,本文認為應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養老服務產業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廣義而言,養老服務產業是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產業總稱,包括養老照料護理、醫療保健、老年文化教育、旅游休閑、金融服務、法律支援等多個產業在內的新興產業集群。狹義而言,養老服務產業是指提供養老照料護理服務的產業總稱,其外延包括為機構或居家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心理慰藉等日常生活的照料服務,以及提供疾病預防、保健、康復、照護活動的醫療護理服務等內容。而作為提供服務的“養老服務產業組織”,是指在養老產業中提供照料護理服務的養老機構,目前在中國帶有經營性的養老機構范圍包括:養老院或老人院、老年公寓、護養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務中心等這些傳統養老機構形式;以及日間照料中心、養老照料中心、養老驛站、長者照護之家、幸福院等各地出現的新興養老機構形式。這樣進行界定的優勢在于,廣義的概念將養老服務產業與宏觀經濟發展聯系起來,有利于未來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與研究向著更為開放的方向發展。而狹義的界定將概念聚焦在養老服務最核心的照料護理上,這不僅有利于研究的聚焦,促進研究解決老齡化中的核心難題,同時也能夠與其他國家在介護、長期照護的研究進行更好的對話與相互借鑒。另外,對養老服務產業概念與組織的界定中吸納了國家養老標準的相關內容,有利于促進理論研究與養老服務實踐的更好對接。

三、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西方理論與本土化

(一)養老服務產業理論基礎

為了有效解決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美國、歐洲、日本等結合自身的福利制度特點,在實踐中建立了符合本國情況的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方式。但是從理論基礎看,受西方經濟學、福利國家等理論的影響,主要國家的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幾個理論視角:

一是產業經濟學相關理論。產業經濟學各個領域的理論中均有相關內容與養老服務產業緊密相關。從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形成、成長、成熟、衰退的一般規律來看,符合產業生命周期理論規律,并與社會分工、技術創新、市場需求、產業性質等要素直接相關。從養老服務產業的產業結構來看,它與旅游、健康、金融等有所融合,存在交集,與眾多的企業以及支持機構具有關聯性,符合產業群的特征。從產業組織看,產業經濟學中“結構—行為—績效”的研究范式、博弈論與競爭戰略、市場結構理論、廠商行為等理論,均可以用來研究養老服務產業組織的定價、產品策略、競爭方式、市場績效等。從產業政策看,其理論能夠為國家干預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通過產業布局、產業技術、產業金融、經濟規制等方面措施,全方位的設計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產業經濟理論與政策指導下的各國的發展方式與國家的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模式也具有關聯性。20世紀70年代開始,芝加哥學派的政策主張逐步在美國的政策中占據主導地位,從而形成了美國更加注重通過市場發展養老服務,在福利供給中堅持自由主義的傳統。在歐洲銀發經濟的發展中,歐盟委員會一直在促成區域的整體發展,并在其中尋求與銀發經濟相關的政策措施,例如促進新的市場和經濟驅動因素的潛力,發展旅游、大規模的積極老齡化創新行動;而且歐盟委員會也意識到,不同的國家和區域的標簽與標準,會阻礙銀發經濟可擴展的增長機會。[45]而日本的產業政策充分體現了政府對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的干預[46],日本介護保險制度對養老服務模式、資金給付、管理方式等內容均有詳細規定,與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是福利國家經濟學理論。福利國家經濟學的思想淵源有德國歷史學派、福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等理論,強調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要求國家發揮其社會再分配的作用,增進整個社會的福利。凱恩斯主義要求政府運用財政手段完成經濟的調節,由此出發,福利國家通過政府干預經濟實現再分配便有了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在巴爾(Nicholas·Barr)看來,福利國家是與經濟分析理論架構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其簡單的附屬品;理論爭論支持了福利國家的存在,因為這種爭論不僅有助于很好地理解“公平”,也同樣有助于對“效率”的理解。[47]福利國家經濟學理論對市場的分析中,強調了不完全的競爭尤其是不完全的信息等市場失靈導致市場無效率,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因此國家出面對市場進行一定的干預和補充,便是提高經濟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老齡化的背景下,國家也需要介入養老服務的領域中,有學者認為“對于國家和歐洲政策制定者都需要進一步了解歐洲人口發展對企業一級的影響,才能夠在經濟和科學方面制定正確的應對措施技術政策?!盵48]從福利國家經濟學理論出發,在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過程中,政府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對市場失靈的干預,如針對家庭長期護理領域中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商業保險需求和社會政策需求不一致的問題,政府重點搭建了兩者之間的橋梁,包括“參與監管或資助私人保險,以及通過社會保險或征稅進行公共集資”[47],由此形成了政府在養老服務產業中的兩個重要職能,即提供資金支持(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和進行市場監管(制定相關法律,建立老年人評估制度等)。

三是福利多元主義理論。福利多元主義強調福利的多主體供給。在福利多元主義理論中,有羅斯的三分法、伊瓦思的四分法等具有代表性的理論。[49]上述理論均強調了福利的來源應該多元化,福利責任不僅僅由國家或市場來承擔,其他社會主體如個人、家庭、志愿組織、民間機構等也應是福利的提供者,并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福利多元主義對福利國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福利國家的實踐來看,不僅第三部門在社會服務中的作用被強調,而且福利私有化成為西方福利國家改革的一個方向,私營部門承接政府的部分或全部福利供給責任,按照市場經營法則運行,服務享受者根據負擔能力來選擇適宜自己的服務并支付一定費用,而經營者可以從中獲取一定利潤,這樣的改革對社會的多個方面產生了影響。在養老護理領域,居民在選擇護理服務時更加自由,供應者為了滿足服務對象個性化的需求,護理服務質量得到提升,更多的創新和更好的服務被創造出來;因為要和其他供應者競爭,公共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得到改善;同時也促進了民主、社會團結與社區精神的提升。[50]隨著福利多元主義影響的不斷深化,在歐洲國家中也出現了能夠更好整合市場與政府公共服務的養老服務模式,如芬蘭居家護理服務“Kotitori模式”,就是在充分整合社會不同主體服務供給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一站式”服務模式,改變了護理服務中政府公共服務與市場服務割裂的狀況。[51]總之,在福利多元主義影響下,政府公共部門與非公共部門開始建立全過程合作關系,讓非公共部門所掌握的資源參與到公共服務的供給中,從而實現了福利多元供給的目標。

(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產業理論體系

目前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理論基礎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養老服務產業理論的缺乏。國內的養老服務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對養老服務產業研究從整體上缺乏理論基礎。研究中的大多數文章采用了對現有產業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解決對策的方式,仍然停留在對現象的歸納總結與分析上。而較少通過理論的視角,分析養老服務產業背后的原因以及形成過程,尚未從理論層面上對該產業的產生、發展、擴張、社會經濟影響等方面進行探討。二是以西方理論指導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由于目前中國自身理論體系的缺乏,在已有的對養老服務產業進行理論探討的文章中,均采用了西方理論,包括了新公共管理理論、福利多元主義理論、公共產品理論、產業經濟學理論等西方研究理論。在解釋與尋求現實問題產生的機理與根源時仍需要進一步與中國國情進行結合,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產業理論體系。三是尚未能夠將中國傳統養老文化與當前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相結合。中國有著深厚的養老文化,也在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當今少子高齡化的背景下,家庭養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傳統養老文化亟需轉型?,F有的研究中對傳統以“孝文化”為核心的養老文化內涵的探討、歷史的演變、現階段面臨的困境等方面研究成果已經非常豐富,但仍欠缺的是分析未來養老文化的發展方向以及與社會化養老解決方案,僅簡單地提出“弘揚孝文化”“重視居家養老”“加強教育引導”等觀點是遠遠不夠的。

由于理論基礎的薄弱,導致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偏差。這種偏差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市場”與“事業”的分離。目前,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存在“事業”與“市場”兩種偏向。從“事業偏向”的觀點來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應以政府為主導,政府應從頂層設計、產業規劃、服務人員專業化和消費環境優化等方面推動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從“市場偏向”的觀點來看,養老服務的發展方向必須堅持產業化的方向,應明確養老服務產業化途徑、盈利模式,打通產業鏈等內容;企業須從自身能力和資源出發,確定適合的商業和運營模式。產生上述兩種偏向的根源在于未能充分把握養老服務產業的內在特性,即沒有理解養老服務產業體現了市場性和公共性的結合。從養老服務產業本身的特質來看,一方面養老服務產業不是由政府舉辦的免費福利,也不是一種公益事業,而是建立在市場經濟之上的產業,必須實現一定營利性,從而保障養老服務組織在支付租金、人工、能源等成本費用的同時,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在市場中尋求壯大的機會。另一方面,養老服務作為公共服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老年人的生活福祉息息相關;對所有老年人提供的基本公共養老服務,以及對貧困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均需要由社會保障制度承擔。而在當前政府逐漸退出服務直接供給者角色的背景下,政府需要借助養老服務產業組織完成其公共服務職責,這就又使得養老服務產業具有了一定公共性。那么如何保障各類老年人的多種服務需求,使“市場性”與“公共性”實現較好的融合,就成了政府與養老服務組織所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

二是西方福利相關理論在中國的實踐中存在局限性。西方福利相關理論產生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與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密切相關,搭建出的理論框架符合西方的社會語境。從中國的制度環境出發,不論是強調福利供給來源多樣化的福利多元主義,還是指導政府福利服務改革的公共管理理論,在中國的養老服務產業的實踐中均存在一定程度“水土不服”的問題。從福利多元主義來看,作為福利供給多元主體之一的第三部門,其自發性、志愿性使其更加能夠貼近服務對象、體察民間需求,是西方社會養老服務供給服務體系中重要的構成內容。但在現階段,中國的社會組織并不具備西方理論中的要素,中國的社會組織“先天”就與政府不是“平等關系”,而是一種“依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社會組織必須順從政府的“指示”,否則便無法“生存”。[52]在中國社會組織濃厚的官方背景下,福利多元主義的多元供給基礎是否存在,是否真正能起到對政府與市場失靈后的補充作用,便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另外,作為福利供給的另一個主體市場也面臨著尷尬,由于老年人習慣于傳統養老服務供給由政府包辦的思維,加之養老服務市場制度的不規范、不健全,虐待老年人、騙取老年人錢財的事件時有發生,民營養老機構普遍遭遇了不信任。有學者在社會調查中發現,信任危機是機構養老制度當下運營和未來發展的巨大障礙,尤其表現在老年人對民營養老機構的不信任,這也揭示出福利多元主義在中國陷入的尷尬境地。[53]認識到西方理論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局限性,必須結合中國的制度環境對西方理論加以改造,才能使理論研究不偏離中國的實際情況。

三是缺乏對社會化養老背景下的養老文化構建。一個社會的文化是理解社會群體行為重要的途徑,更是國家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礎,一旦忽視了這個基礎,便會導致政府政策與市場行為的失敗。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同樣受到一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為例,傳統重視家庭、尊重長者的邏輯對養老服務產業產生了積極影響,包括了敬重老人、孝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深厚的養老文化,并以“孝道”作為最核心的內容,中國的養老服務產業不可避免的帶上了這樣的文化烙印。但是,在當前的研究中,對傳統養老文化的討論仍停留在倫理要求或者政治教化層面,尚缺乏在社會化養老的背景下,再進一步探討養老文化與養老服務產業的結合,特別是與養老服務產業組織行為的結合。畢竟對于養老服務產業組織來說,非常需要吸納傳統養老文化作為企業愿景、企業倫理、企業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組成部分,并在服務中予以踐行;另一方面也需要汲取傳統“孝道”的倫理與實踐、“守望相助”傳統下的互助式養老等文化要素為養老服務產業創造積極的營銷環境,促進新的養老服務商業模式的產生。

面對當前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理論研究的問題以及出現的偏差,需要構建本土化的養老產業理論基礎。

首先,深化以西方產業經濟學理論為主線索、以福利國家理論為輔助的養老服務產業理論體系研究。養老服務產業與產業經濟學具有密切的關系,該產業應該首先以一種產業的形態出現在經濟發展中的。在西方國家銀發產業被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面對老齡化的挑戰,在新的人口結構、社會經濟發展情勢下,一個國家需要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方案,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歐盟委員會2018年發布的銀發經濟報告顯示,歐盟50歲以上消費者在2015年消費了3.7兆歐元的商品和服務,銀發經濟在歐盟的GDP中超過4.2兆歐元,支持了超過7800萬個就業崗位。[54]可見銀發經濟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可小覷。通過產業經濟學理論與養老服務產業的結合,可以更加深入的對養老服務產業進行剖析,并轉化為對實踐的指導。從亟待研究的護理服務來看,可以通過產業經濟學相關理論分析護理服務供給乃至養老服務產業政策,從而構建護理服務的理論體系。如從護理服務的定價環節來看,定價決策是一種廠商行為,但護理服務價格不僅僅簡單受成本、競爭、顧客需求影響,還受到了政府產業政策、養老金水平、勞動力供給等因素的影響。而從產業發展政策來看,如何通過養老服務業政策更好的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另外在隨后的發展中還需通過產業政策協調養老服務產業涉及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關系、養老服務產業的產業規劃布局、產業金融政策等方面內容,從而真正實現促進養老服務產業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充分吸納以市場規律為指導的產業經濟理論的同時,需要同時輔以福利國家的相關經濟、管理方面理論。如福利國家經濟學強調了國家對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的干預,這樣的理論同樣應該應用于分析養老服務產業中。從護理服務的購買環節來看,該服務的特點便是提供者與利用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老年顧客及家屬由于缺乏專業性以及對機構信息掌握貧乏,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護理服務中的委托代理問題、道德風險問題、逆向選擇問題的剖析與解決均需要借助經濟學研究理論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同樣,公共管理中的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務理論也應該被用來指導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比如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目的是為了引入市場機制來提升養老服務供給效率與品質,但如何完成從服務菜單的確定、服務商的選擇、服務過程中質量的把控,到最終的績效考核這一系列完整的過程,需要采用具有效率的公共管理手段,但同時又需要把握住公共性目標,注重對護理服務與政策目標是否一致的評判,考慮是否實現了公共利益以及倫理價值,如讓老年人確保尊嚴??傊?,通過引入西方的產業經濟學以及福利國家相關理論,能夠對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方式、盈利途徑等的市場性要求,與該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對市場規制等公共性要求連接起來,避免出現“市場”與“事業”的分離。

其次,構建基于中國養老文化的產業發展理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老是與“尊敬”“侍養”“安享晚年”等文化因素聯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從市場角度出發的“盈利”“刺激老年人需求”等因素。違背了這樣的文化因素,養老服務組織及其推出的服務便難以獲得社會公信力,養老服務產業也無法得以發展。在對養老服務產業組織的研究中,需要建立一整套與養老文化相關的理論,從而把養老文化要素融入養老服務組織活動的全過程中。從服務產品設計開發開始,需要關注老年人哪些方面的文化需求,養老企業發展戰略如何將組織成長與老年人福利提升相聯系,在企業倫理中強調哪些社會關注的要點,企業形象與品牌如何樹立,均需要與中國的養老文化進行結合。另外,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也亟需建設與老年人心理、生理、社會環境等要素相匹配的護理服務文化。從養老護理服務所應包含的文化內涵來看,核心的問題便是首先需要處理護理者與護理對象之間的關系,護理究竟是讓護理對象完全依賴護理者,還是能夠繼續保持其自立——即便是需要“依賴”,但在選擇依賴形態上也是獨立做出的。由此便派生出了在護理中應該秉承何種文化理念的問題,究竟是尊重每個人的自立性、尊重保護隱私、是合作而不是指示的;還是應該對老年人進行完全保護的、個人信息公開的、是指示而不是合作的?這是目前護理服務首先需要解決的文化理念問題。需要認真考慮究竟哪一種理念更加符合中國當代老年人的習慣與需求。對服務的文化定位將直接影響到護理服務工作人員的職業倫理、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管理方式、養老機構組織文化與企業倫理建設方向。否則一個養老機構即便配有再多的持證上崗員工,養老服務中擁有再完善的標準化程序、護理服務操作流程,都會因為缺乏核心的文化精神內涵導致養老服務缺乏最為根本性的指引,也難以再向更高層次的服務邁進。

最后,構建基于中國國家治理體制的服務體系理論。建立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養老服務產業理論體系,必須要將其放在國家的治理體系中進行考量,這樣構建的理論才有意義與實踐價值。國家治理體系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養老服務的相關制度屬于該體系中的一部分,其發展不是單獨的,而是與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其他制度相互聯系、相互協調。之所以諸多研究往往將養老服務的“市場性”與“事業性”割裂,就是僅從某單一角度去看待問題導致的。其實,從國發[2013]35號《意見》來看,將養老服務產業與服務事業均放在“養老服務業”的概念下進行討論的意義在于:促進制度之間的協調與統籌發展,從而實現滿足各類老年人服務需求的目標。通過養老服務中各主體、各板塊的協調發展,通過政府、市場、社會的力量既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確?;攫B老服務;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供價格合理的各類養老服務和產品,“市場”與“事業”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在我國快速發展的老齡化背景下,發展養老服務業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與國家深化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社會活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相關制度改革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在養老服務產業理論構建中,需要充分考慮國家治理中的其他要素,尋求在多個領域進行理論探索的可能性;同時也應該結合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已有特點和優勢,使養老服務產業理論能夠充分借鑒與利用國家已有的經驗與理論成果??傊?,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已經融入了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研究者對理論的創新和實踐的發展進行不斷的總結與提煉,最終形成基于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養老服務產業理論。

四、結語

概念的明晰是對一個領域進行研究的前提,本文通過對歐洲、美國、日本、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相關概念的回顧與梳理,結合其后背的理論根源,從而探討了中國“養老服務產業”一詞應有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本文嘗試將養老服務產業與產業經濟學、福利國家相關理論、中國養老文化以及國家治理體系相結合,為進一步構建養老服務產業理論打下基礎。沿著本文的思路,在未來的研究中有諸多問題需要繼續探討,包括對養老服務產業的產業經濟學分析、養老服務產業市場性與公共性結合的途徑與理論分析、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中的盈利模式與管理模型分析、中國式養老服務文化基礎等諸多問題??傊?,在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中,需要不斷加強理論研究才能夠更好的認識養老服務產業的本質,并同時為該產業的實踐發展提供參考意見,促進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頤.關于養老服務產業化的幾個問題[J]. 現代經濟探討, 2010(11): 19-23.

[2]楊立雄. 中國老齡服務產業發展研究[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 2017(3): 69-76.

[3]朱浩. 中國養老服務市場化改革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J]. 中州學刊, 2017(8): 66-72.

[4]田瑞靖, 楊云彥. 養老模式變遷與養老產業發展[J]. 求索, 2017(10): 46-51.

[5]王莉莉, 楊曉奇. 我國老齡服務業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分析[J]. 老齡科學研究, 2015(7): 6-17.

[6]韓淑娟, 譚克儉. 政府的責任邊界與養老服務業的突圍路徑[J]. 東岳論叢, 2017(8): 27-31.

[7]劉靜暖, 楊揚, 孫媛媛. 我國養老服務產業:本質內涵與發展戰略[J]. 工業技術經濟, 2014(9) :130-135.

[8]曹立前, 尹吉東. 供給側改革下養老服務業發展研究[J]. 河北大學學報, 2018(1): 105-111.

[9]賈玉嬌. 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突出問題與解決思路[J]. 求索, 2017(10): 90-98.

[10]楊宜勇, 邢偉, 李璐,等. 我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研究[J]. 宏觀經濟研究, 2017(9): 137-151.

[11]張乃仁. 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 中州學刊, 2015(10): 74-78.

[12]張新生, 王劍鋒. 發達國家居家養老服務產業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理論導刊, 2015(9): 79-81.

[13]班曉娜, 葛穌. 國外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做法及其啟示[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 2013(3): 15-19.

[14]劉曉靜, 徐宏波. 社區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路徑研究: 基于福利多元主義理論視角[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 2013(5): 123-127.

[15]李燕, 伍夢. 老齡產業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演進路徑研究——基于福利多元主義理論視角[J]. 老齡科學研究, 2018(2): 72-80.

[16]黃清峰. 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問題初探[J]. 長江論壇, 2016(6):53-57.

[17]劉禹君. 中國老齡產業市場化發展研究[D]. 長春: 吉林大學, 2017.

[18]李小蘭. 我國民營養老服務業發展研究[D]. 福州: 福建師范大學, 2016.

[19]薛曉. 中國養老服務產業制度變遷——缺陷與重構[D]. 成都: 西南財經大學, 2016.

[20]武赫.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研究[D]. 長春: 吉林大學, 2017.

[21]OECD. Elderly population data[DB/OL]. (2018-10-30)[2018-11-02]https://data.oecd.org/pop/elderly-population.htm, 2018/2018-10-30.

[22]Konstantin Wellner. User Innovators in the Silver Market: An Empirical Study among Camping Tourists [M]. Springer Gabler, 2014:14-15.

[23]阿部敦, 渡邊かおり. 戦後日本における社會福祉従事者の養成政策について:1940年代及び1980年代に焦點をあてて[J]. 人間文化研究科年報, 2011(26): 109-122.

[24]川村匡由. シルバーサービス論[M]. 京都: ミネルヴァ書房, 2005: 2.

[25]堀勝洋. シルバーサービス産業の可能性と限界[J]. 季刊社會保障研究, 1996, 32(2): 139-157.

[26]川村匡由. 老人福祉産業論[M]. 京都: ミネルヴァ書房 , 1987:68.

[27]OECD Local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Development (LEED) Programme. The Silver and White Economy: The Chinese Demographic Challenge [DB/OL]. (2013-11-19)[2018-10-30]http://www.oecd.org/employment/leed/OECD-China-report-Final.pdf,2013-11-19.

[28]MarekRadvansk?, ViliamPáleník. Silver Economy" as Possible Export Direction at Ageing Europe –Case of Slovakia[C]//EcoMod2011, EcoMod,2011:3280.

[29]Andrzej Klimczuk.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Models of the Silver Economy in the European Un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eing and Later Life,2016, 10(2): 31-59.

[30]Enste, G. P., Naegele, V. L.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lver Market in Germany [C]//In F. Kohlbacher& C. Herstatt (eds.), the Silver Market Phenomenon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08: 325-339.

[31] Moody, H. R. & Sasser, J. R. Aging: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7th ed.) [M]. Thousand Oaks, CA: Sage, 2012: 464.

[32]Harris-Kojetin L, Sengupta M, Park-Lee E, et al. Long-term care providers and services us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tudy of Long-Term Care Providers, 2013–2014.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J]. VitalHealth Stat 3(38). 2016.

[33]European Communities. Long-term Care in the European Union[DB/OL].(2008-08-30)[2018-10-30]http://ec.europa.eu/social/BlobServlet?docId=2781&langId=en, 2008-08-30.

[34]張文范. 推進老齡產業發展——在中國老齡產業座談會上的講話[J]. 市場與人口分析, 1997(4): 4-7.

[35]吳玉韶, 黨俊武.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 11-13.

[36]黨俊武. 老齡產業絕不簡單是給老年人養老[DB/OL].(2017-04-08)[2018-10-30] http://money.people.com.cn/n1/2017/0408/c42877-29196920.html, 2017-04-08.

[37]汪雁. 對老齡產業內涵及性質的再思考[J]. 人口與發展, 2004(3):61-66.

[38]烏丹星. 老年產業概論[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5: 12-13.

[39]胡澤勇. 基于傳統孝道的養老服務業及其可持續發展[J]. 理論月刊, 2017(3): 149-154.

[40]侯卉, 徐丁. 養老服務業產業價值鏈經濟貢獻分析[J]. 社會科學輯刊, 2012(6): 155-158.

[41]范西瑩. 社會資本進入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結構性差異分析——以民辦養老機構為例[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13(6): 94-99.

[42]林寶. 養老服務業“低水平均衡陷阱”與政策支持[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 2017(1): 108-114.

[43]胡祖銓. 2015年我國養老服務業運行分析[DB/OL]. (2016-11-25)[2018-10-30]http://www.sic.gov.cn/News/459/7211.htm, 2016-11-25.

[44]陳淑紅. 養老服務與產業發展[M]. 長沙: 湖南出版社, 2007: 17.

[45]魏華林,金堅強. 養老大趨勢: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的未來[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 38.

[46]劉志彪, 石奇. 現代產業經濟學系列講座(一)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流派[J]. 產業經濟研究, 2003(3): 72-78.

[47][英]尼古拉斯·巴爾. 福利國家經濟學[M]. 鄒明洳,等,譯. 北京: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3.

[48]Oliver Gassmann, Marcus M. Keupp. The "Silver Market in Europe": Myth or Reality? [C]//In M. Cabrera, N. Malanowski (ed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Active Age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European Union - Volume 23 Assis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Series. The Netherlands: IOS Press Amsterdam 2009: 77-90.

[49]彭華民, 黃葉青. 福利多元主義: 福利提供從國家到多元部門的轉型[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6):40-48.

[50]Mai-BrithSchartau. The Road to Welfare Pluralism : Old Age Care in Sweden, Germany and Britain [M]. Chile: t IPSA XXI World Congress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Santiago, 2009.

[51]Tynkkynen, L., Hakari, K., Koistinen, T., Lehto, J., Miettinen, S. Integrating Public and Private Home Care Services: the Kotitori Model in Tampere, Finland [J].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2012, 20(5): 284-295.

[52]文軍.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2(1):57-67.

[53]景軍,吳濤,方靜文.福利多元主義的困境:中國養老機構面臨的信任危機[J].人口與發展,2017(5):66-73.

[54]Directorate-General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ontent and Technology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Silver Economy[DB/OL].(2018-04-12)[2018-10-30]https://publications.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a9efa929-3ec7-11e8-b5fe-01aa75ed71a1/language-en/format-PDF,2018-04-12.

責任編輯:詹花秀

猜你喜歡
概念界定
基于戰略視角的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探究
國內外老年人社會支持與社會網絡研究綜述
大學生團員意識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的探析
貴州省“三區”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研究分析
文化產業園區構成要素研究
大學生精神性研究:概念及測量工具述評
特需醫療服務概念新探討
海外勞工概念之界定
實踐活動——幼兒積極心理品質養成的催化劑
少數民族聚居地課程社會化內涵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