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提升學生美術課堂活動參與有效性的指導策略

2019-06-14 09:02周碧瑩
藝術評鑒 2019年7期
關鍵詞:課堂活動美術新課程

周碧瑩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主動實踐、參與和體驗美術課堂。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起關鍵作用,因此,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有效性對目標的達成至關重要。教師應通過學具準備、思維引導和活動評價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新課程? ?美術? ?課堂活動?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7-0133-02

當今,許多美術課堂十分熱鬧,但結束后,學生往往只留有新奇趣味,卻缺少技法掌握與獨特見解,甚至無法獨立完成作業。其本質原因在于學生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與能力,課堂缺乏“參與味”和“探究味”,課堂活動只重形式而不重實質,教師把控課堂過于嚴格,看似熱鬧卻十分低效。

義務教育小學美術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要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1]。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游戲、模擬、討論、合作、實踐等豐富的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探究,提高創作水平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師必須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在學具準備、思維引導和活動評價等環節提升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有效性。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議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參與美術課堂活動。

一、學具準備:培養學習習慣,培育創作土壤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言:“種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在小學階段,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學習的各項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美術課程的學具準備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必要前提,但是由于美術學科的特殊性,在課前,學生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收集各類材料,在制作課上才會有精彩的表現。手工制作課是學生最喜歡、但同時也是覺得最麻煩的內容。一到手工課,學生往往會邊歡呼邊煩惱,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制作材料。為了提升課堂參與的有效性,對于手工課程,筆者總是指導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代替課本上比較特殊的材料,為動手操作環節奠定基礎。

以《刻印的樂趣》一課為例,書本要求的制作材料是胡蘿卜或石膏板。石膏板不常見,學生準備有困難;而胡蘿卜雖然很常見,但雕刻的時候需要用到刻刀,存在安全隱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將學具改為紫砂泥,一方面方便學生購買;另一方面,在制作時只需要用紫砂泥材料中附加的塑料刀就可以進行雕刻制作,十分安全。雕刻后的紫砂泥印章只要放在通風處陰干就是一枚小印章,這個辦法既安全又省力,且效果好。

通過規范學具準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創作表現讓筆者十分驚喜。每位學生都能帶好學習用具參與課堂活動,學會主動思考與實踐。大部分學生的創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他們更加珍惜自己的實踐成果,甚至將自己的每幅作品都存放于塑料文件袋中保管。長此以往,學生已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為美術課堂有效學習提供良好的創作土壤。

二、思維引導:指導作品分析,搭建創新空間

“美術教學中的‘表面閱讀不但會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得單一,還會使其視覺感知能力弱化”[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和鑒賞作品,從而提高美術欣賞和創作能力。但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理性思維發展水平十分有限,很難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和創作源泉,活動參與的有效性必將受限,因此亟需教師進行思維引導。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必須密切注意學生的課堂反應,發現問題時應及時調整,不失時機地進行點撥和引導,絕不能放任自流。

以《快樂的人》一課為例,在指導學生作品分析時,筆者請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從畫面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快樂的?”討論后,學生眾說紛紜:有人說小朋友穿著漂亮的衣服,有人說他考了100分,有人說他比賽得了冠軍等等。但這些回答對創作本課繪畫并沒有起到點睛作用,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因此筆者及時調整問題,作出如下引導提示:

師:一位名人這樣說:“人們需要快樂,就像需要衣服一樣”。說明快樂就像衣服一樣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同學們會因為穿到新衣服而感到開心,那么看到你的人是根據什么發現你是開心的呢?

生:看到對方微笑了。

師:微笑是綻放在臉上的,大家可以說微笑是一個人的什么呢?

生:微笑是一個人的表情。

師:除了微笑以外,同學們還會用什么形式來表達自己快樂的心情呢?

生:會跳舞、會唱歌、會拍手、會歡呼、會……

師:很好!微笑是屬于人們的表情語言,那么跳舞、唱歌、拍手、歡呼又屬于人們的什么語言呢?

生:這些都屬于動作(肢體)語言。

師:非常好。那么請同學們按照歸納出來的這兩點回到剛才的畫面中去,看看畫面中是否有同學們歸納的這兩個要點呢?

通過這樣的引導,再經過學生對作品的分析,他們對如何表現快樂的人必然有了充分的感受,繪畫的時候自然得心應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美的創造者;而作為教師,我們只需在他們迷惑時給予適時的啟發,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為他們的創新提供足夠的空間。

三、多元評價:形成良好品質,助力問題解決

教學評價在學生美術學習中具有重大意義?!胺e極的評價對美術學習有深遠的意義,它能激活學生的創造能動性,能培養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讓學生積極參與美術作業的評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可以采用自評、互評等多元的評價手段,通過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并輔之以教師點評的方式培育學生自信、樂觀的良好品質,助力教學問題的解決。

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評價方式的優點是: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小組所有成員都可以在評價中各抒己見。例如,在《各種各樣的鞋》一課中,筆者設計將商品經濟意識融入課堂,將最后的作品展示布置成各種各樣鞋的展覽會,將學生的作品以小組形式分散到四大展區。在開始評價前,先請一名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談一談“我的作品哪里最精彩?相比較其他設計者,我的優勢在哪里?”在這一環節中,學生以設計者的眼光向眾人展示他的作品,從作品的外形、色彩,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幾方面進行闡述,甚至還加上保健、按摩等功能進行促銷,整個展示過程非常精彩。在下一環節,筆者設定了一個場景:如果你是參展會上的客人,你覺得哪只鞋子吸引你?理由是什么?請學生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用個性的目光學會欣賞和評價他人的作品。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評價語言也十分精彩,許多學生都將在上一環節中學到的評價語言運用到這一環節,甚至還把不同的材料進行了對比。在學生自評和互評環節后,教師適時進行追評,表揚學生的精彩點評并加以小結。通過多元評價方式,學生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在美術課中適當運用評價藝術,能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舉一反三的多向思維,提升課堂教學活動參與的有效性。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升學生美術課堂活動參與的有效性?這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值得每一位美術教師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能認真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課堂上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多元評價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將更真切、更生動、更有效?!懊佬g學科核心素養在人不在物”[4],我們要主動構建學生講、學生聽、學生問、學生答的生動教學局面,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素質。[5] [6]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欣.半分鐘停留現象”的啟示——如何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層解讀[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163.

[3]牟玲初.多元評價對小學美術生的積極作用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4,(05):186-187.

[4]尹少淳.美術學科核心素養[J].中國美術教育,2016,(04):7-10.

[5]王坤.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及其應對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4):22-25.

[6]王明霞.試論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美術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93.

猜你喜歡
課堂活動美術新課程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美術篇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課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研究的初探
小學初級漢語課堂活動設計思考與實踐
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激活小學語文課堂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中國美術館百年美術收藏
臺灣當代美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