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篇:三步搞定寶寶時間管理

2019-06-17 01:35橙汁媽媽
幼兒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晨間常規爸爸媽媽

橙汁媽媽

如今的孩子們都很忙,日程滿滿,運動、琴棋書畫、思維訓練、知識……這么多事情要做,自然而然需要好好安排,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陪著孩子制訂計劃,尤其是新一年開始的時候,經常會信心滿滿地說:“今年,我們這1、2、3……10項都要完成!”但是,80%的人可能是期許變失望,計劃變空話,實際生活一團亂麻,然后進入惡性循環,“不了了之”成了計劃的真實寫照,“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也成了口頭禪。

很多爸爸媽媽意識到這個問題,制訂計劃容易,執行難。如何按照已設定的目標,順利進行下去呢?

這就需要時間管理的意識和技巧。我們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學前,是孩子一生中比較特殊的階段,在這一時期,他們會建立影響其一生的很多習慣和行為模式,所以,爸爸媽媽的陪伴和引導尤為重要。

那么,學前兒童的時間管理如何進行呢?三步走,搞定寶寶時間管理。

了解事實:學前兒童的時間觀念發展水平較低

黃希庭(西南大學教授)做過一個實驗,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時間估計實驗,被試者對2輛玩具小車的行駛時間進行判斷,以測定他們對時間估計的正確性;第二部分是再現時距(這里時距通俗地說就是時間的長度)實驗,被試者需要對玩具小車的行駛時間進行感知和再現,以測定他們再現時距的準確性。這里只說部分結論供大家參考。

實驗:在沒有節拍器(無時間標尺)和有節拍器(有時間標尺)兩種情況下,5~8歲孩子對時間的感知和再現各種時距準確性的主觀估計。

實驗結果

●5~6歲兒童的發展水平較低,很容易被分散精力,尤其是有節拍器的時候,甚至被這個新鮮的東西吸引,時間估計的誤差更明顯。

●5~8歲兒童的水平并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而是在社會環境、家庭影響特別是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學會的。

●同年齡的兒童存在顯著的個別差異。

●經常接觸有節奏性的活動,比如學習音樂、舞蹈、戲劇等的孩子,對時間的感知能力更強。

在了解這些之后,相信爸爸媽媽們不會再對學齡前的孩子抱怨:“你這個孩子,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孩子尚未建立時間管理體系,其自身的感知不準確、不穩定,包括借助工具的能力。所以,學前兒童的時間管理,某種程度上就是爸爸媽媽的時間管理,需要被引導。

爸爸媽媽們具體該如何引導和培養呢?一是要抓住核心,二是要掌握方法。

抓住核心

取舍

有舍有得。孩子不可能像我們期望的那樣,學會各種技能,且樣樣精通。想要學棋,就必須每天練習、對弈、思考;想要學習舞蹈,常年如一日的基本功練習必不可少,掌握任何一樣技能都不是輕而易舉的。

對于爸爸媽媽來說,早點知道取舍,或許才能真正影響孩子。在孩子打基礎的黃金時期,我們到底該如何發現孩子喜歡和感興趣的東西并持之以恒,這是對爸爸媽媽的考驗。有人會問,取舍之后還用時間管理嗎?時間管理并不是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塞進我們的24小時里的技能,而是要跳出這個維度,升維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要以終為始,20年后,孩子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作息制度

學前兒童自身能力仍未發育成熟,哪些方面是可以培養的呢?研究表明,日常生活的制度對學前兒童的時間觀念的建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時間知覺是以根據作息的周期性變化為特征的。這意味著一個有規律的、合理的作息和安排對孩子有多重要,其賦予了孩子生活的界限,讓自己的生活更清晰。

慣例、常規的意思是:你在特定時間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這也是定期按固定順序做事的慣例。

以早晨的時間管理為例,讓我們看看常規有多重要。自從當了媽媽,請腦補一下早上在家手忙腳亂、聲音提高八度的場景吧。其實作一些小小的調整,不論是早起還是晚起,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可以有條不紊地擁有一個個開心的早晨。

如果你們習慣晚睡晚起,一句話,安排好每天的晨間常規,形成習慣,按部就班,高效執行,也能開心出門,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這種晨間常規,一是讓早晨在家的幾十分鐘形成習慣,不用起床后無所適從;二是很明確地、自然而然地、按照順序地把每天必須進行的活動完成,多余的活動一律放到其他時間去做。

如果你們習慣早睡早起,兩句話,安排好每天的晨間常規,增加安排固定的一件事情。晨間常規因為起得早,必須完成的事都提早結束,那么額外時間,我的建議是認真思考最近想每天做的事情,然后挑選一件事情在早晨做。

堅持一段時間,親身感受常規的力量。深層次思考,為什么有作用?一是固定的安排可以減少思考的心理負擔;二是可以減少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沖突;三是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培養習慣。

設想最好的狀態,但是要理解小插曲是難免的,打亂計劃是難免的。對此,爸爸媽媽不要糾結,堅定自己的想法,慢慢來。

掌握方法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去快餐店點餐,第一次可能是懵的,但是經歷過一次以后,我們的記憶中就有了一般快餐店的流程,看菜單(圖或文字)、點餐、付費、等餐、取餐、就餐。當我們下次再進入另一家快餐店,就算是看不懂的語言文字,也會“知道”如何點餐。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善于通過觀察來學習新事物。但是我們不能僅僅依靠這一種學習方法。想一想,孩子吃飯穿衣、刷牙洗臉、洗澡穿鞋等活動是不是我們手把手地一次次訓練后才學會的?而且具有非常明確的內容。同樣,孩子的時間管理也需要花時間訓練。下面,還是以早晨時間為例。

愛的連接。家庭教育的基礎是一切活動的基礎。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深有感受。

具體明確。有了愛和信任,可以進行“具體明確”的時間管理訓練。皮亞杰通過對自己孩子的研究,得出結論,嬰幼兒是“不在眼前,即不在心中”,其背后的原因是他們無法用符號化的方法來表征那些不能被直接感覺到的信息。所以我們必須給出具體明確的指令。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的一句話“趕緊收拾完出門”。這句話就可能讓孩子很糊涂,換一個說法“7點20了,今天晚了,趕緊穿好鞋,出門了”。孩子一聽就知道該為什么和怎么做了。

反復練習。具體明確的時間管理訓練計劃出來以后,就該“反復練習”了。通過反復練習在孩子腦海里建立起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式方法。小時候,我兒子在晚上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的物品時,總是會忘記把鞋放好,因為不同的日子需要不同類型的鞋,于是就多次出現早上慌亂地找鞋的情景。我們就一次一次幫助他,把準備鞋子單獨列為一項,讓他養成習慣。

適當激勵。在建立規則的時候,肯定會遇到攔路虎,這時候需“適當激勵”。企業中,適當激勵能讓員工煥發最大的活力,促進員工創造最大價值,孩子也需要這樣做。孩子剛開始形成的習慣,或者好的開端,都可以給予適當的激勵,不一定是物質上的,一句肯定的話,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濃濃的愛意和支持。我們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肯定。

適時調整。訓練時,如果激勵,甚至懲罰都不管用了,必須學會“適時調整”。這時候需要考慮,這個計劃是否適合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特性適時調整,堅持不是強迫。一邊堅持,一邊調整,你會驚訝地發現計劃的完成度高了很多。懈怠的情緒誰都會有,不要擔心比別人走得慢,不怕慢就怕站,最終會抵達終點。

學會授權。親子磨合得差不多了,可以“授權管理”。到這一步已經做得很好了。孩子掌握了很多基本的技能,我們給他授權,相當于給他信任,孩子接受等于擔當,接受授權等于為結果負責任,為自己作出的決定負責任。

確實,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爸爸媽媽也得花點時間去學習和訓練自己,然后再教給孩子。降低難度,從一個小故事開始吧。從前有個小朋友,他的媽媽告訴他:“鐘表的秒針走動一下,時間就過去一秒,秒針轉一圈,時間就過去一分鐘?!迸?,懂了。有一天,他媽媽問:“家里的時鐘怎么停了?”他回答:“我想抓住時間,所以就給弄停了?!眿寢屝χ鴽]說什么。到了中午,媽媽說:“時鐘雖然停了,但時間停了嗎?”他恍然大悟:時間一去不返,要好好珍惜呀!

猜你喜歡
晨間常規爸爸媽媽
常規之外
對幼兒晨間播報的幾點思考刁
糊涂的我
我的爸爸媽媽
無題
出海捕魚啦
我眼中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我能行
破常規 獲巧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