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素質拓展教育為依托提升大學生首創精神淺析

2019-06-18 01:36方劍鋒王雅君
商情 2019年15期
關鍵詞:大學生

方劍鋒 王雅君

【摘要】首創精神是大學生成為未來社會優秀人才的基礎,是成為社會棟梁的關鍵,更是增強競爭力的重要砝碼,高校應該充分重視大學生首創精神的培養?,F階段高校素質拓展教育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大學生首創精神的培養,應該從增強創新意識、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建立完善科學的知識框架等方面著手,不斷提升大學生首創精神。

【關鍵詞】首創精神 大學生 人才市場

在當今社會,大學校園擁有最豐富的青年人才資源、濃厚的學術氛圍、活躍的學術思想、知識和學術遺產、創新和應用的最重要基地。新時代引路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興旺繁榮復興,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根基,不斷創新則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古往今來,科學技術所展現出推動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茖W技術的力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當代世界經濟與各國政治力量變化的走向,更決定了各個國家、民族的命運與未來。如何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則成為了最主要的中堅力量。如果沒有了去創新的沖勁和欲望,僅享受于現有的安逸生活,那么中華民族的動力源泉將會干涸。首創精神不僅是大學生必備的品質,更是青年群體、市場人才所必備的素質。高校肩負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做好素質拓展教育加強大學生首創精神培養勢在必行。

一、首創精神的內涵及其特征

創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的發現或發明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提供新的物質或非物質產品,創新的過程就是創新實驗室的過程?;蛘?。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本事,首創精神則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是人類區分于其它動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為明顯的標識。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之中,首創精神是隨著人類在創新的過程中,內化而成的屬于人類本質的精神素質,并凝聚成為人類的文化遺址。首創精神是人的創新本質的表現,是人在創新活動中反應出來的精神素質,是一個人在處理與外面的世界(包括自身)的關系之中,不墨守于成規、不甘守成與重復、不怕失敗與困苦、不善空談與陳規,敢為人先者、開拓新世界,走前人未走過的道路、精于發明創造、勤于挖掘,不被破舊所束縛的,具有超越精神的氣質。而首創精神,則是個體通過設定目標,創新行為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一種主體精神,也是一種敢于嘗試的精神?,F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它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精神,包括個人的意志、情感和創造力,反映了個人對社會關系的理解和責任感。

二、素質拓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西方思想觀念的引入和中國社會面臨的壓力,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活動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存在障礙。就分析目前我國當代大學生創新現狀,如何能夠切實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逐步提高大學生在社會上的核心競爭能力,已成為手頭上最為緊要的任務。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采取應急措施解決大學生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勢在必行。所以,素質拓展教育顯得極為重要。

在大學生教育的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經過一系列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現將一些特征性問題列出:①部分高校本身并不注重素拓工作;②部分高?,F存素質教育體系有待加強;③部分高校學生人文基礎薄弱、吸收力不強。

在最近這幾年,受到國家教育政策的改動以及人才市場的需要改變,各高校順應時下大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擴大招生規模、提高辦學層次這些與高校實際利益緊密聯系的各項顯示性指標上,重視本科教育所能帶來的社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在第一課堂外的學生教育和培育上,常以思政教育代替素質教育,或者將素質教育看成文化知識的補充教育,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培育。此外,對素質教育的經費投入也明顯不足,素質教育的場所、設備相對缺乏,有些高校圖書館人文社科類的書籍也是量少陳舊。

對于這項專項工作,很少會有高校專門花費時間與精力,去配套設施和整編相應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是和其他的設施混用,人員更是東拼西湊的不同套班子卻是同一套人馬,但不同人員所學的專業知識并不相同,無法發揮到自己的特長,恰印證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狀。例如素拓工作中的策劃和組織,宣傳與報道和管理與協調等等都需要專人管理,然而,真正影響高校素質拓展管理工作的“內因”卻是一些實際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例如素拓工作中保質保量的問題、不重視素拓過程中調控的問題。

所以,在完善大學生素質發展的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要關注以下四個要點。第一,明確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的定位。第二,確定大學質量發展課程名稱。要簡明扼要突出同類課程的特點,重點強調出實踐性,使理論充分聯系實際,同時,區別好一流課程與二流課程的名稱。第三,大學生的素質拓展課程具有更多的特點。與傳統的一流課程相比,大學生素質教育課程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教學的地點和時機是其特點。通常安排在生活的周邊小區、居民生活區、城市公園、農村或企事業單位,課程實施活動的基礎都是以校園文化活動和假期社會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所展現的功能體現為發展質量的補充。素質教育的組織模式主要體現在教育主題、系列講座、學科競賽、實踐活動等主題項目上。第四,根據實際情況,編撰寫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相關的教學指導、輔導、工具類書籍。根據素質教育課程的特點,編制了大學生素質教育教學指南,這樣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吸收相應的知識。

三、通過素質拓展教育提升首創精神的途徑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應運而生。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寶貴人才資源。就從大學生參與人才競爭的層面來講,要培養大學生的首創精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打破常規,敢于超越,增強創新意識

現如今的大學生最首要的,就是從應試教育的固化培養模式中轉變。中小學教育幾乎是一種機械的教師灌輸,灌輸的教育,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缺乏溫暖寬松的課堂氣氛,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即使他們有很好的知識,但在考試中。離子過于機械化,在流行語中,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單調的學習基本上是海戰。這樣,“千辛萬苦”之后,學生的理解和靈感基本耗盡,思維嚴重受限。在這樣的條件下,超越精神是寶貴的,創新能力的提高必須從增強創新意識入手。

(二)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并重

創新所表現出來的并不在于其外表的華麗,體現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能力,需要各種基礎能力為保障。要想在人才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全面發展,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后的自我反思能力,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所需要思考并進一步提升完善的。要靠不斷的思考與學習來獲得,大學里有很多屬于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高中過渡壓抑后,很多人會在大學里迷失了自我,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高校應加強多種能力的培養,包括自律能力和學習能力。從長遠來看,這些能力已成為不可抗拒的力量。

(三)建立完善科學的知識框架

如果注重,一個人的創新意識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提高,但是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累積的、漸進的過程。創新需要基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具有突破意義、跨時代意義的重大科研成果,都是從最基礎的研究開始的,目前我國高度重視最基本的科研工作,因為沒有了基礎研究,便失去了更上一層臺階的可能。要切實做好基礎研究,把握真才實學,并在此基礎上整合,構建健全合理的知識框架。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微信使用對大學生親子關系的影響
淺議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培養路徑
淺析大學生校園兼職
暑期近萬名大學生兼職送外賣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個村級大學生創業園
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