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銀行業第一家倒閉的商業銀行

2019-06-18 04:08
大眾理財顧問 2019年6期
關鍵詞:信用社海南貸款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各級銀行多受到政策保護和政府支持,商業銀行倒閉破產的案例很少。但在現階段我國銀行業對外開放速度持續加快,利率自由化改革穩步推進的時期,勢必會有更多國內外競爭者參與進來,試圖分一塊蛋糕。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要面對來自行業外非銀金融企業和互聯網經濟的沖擊。在競爭加劇,市場化加強的環境中,商業銀行將會面臨從未遭遇過的新形勢和新情況。海南發展銀行(以下簡稱海發行)作為中國第一家倒閉的現代商業銀行,是一個十分具有教育意義的例子。

海發行倒閉始末

20世紀90年代的海南是中國改革的試驗田,當時中央對于海南的監管松綁和優惠政策,對于開發這個稍顯荒涼的南天小島,提升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至關重要。但是自由市場也有混亂的一面,過山車式的海南房地產市場就是最明顯的例證。而海發行成立于海南樓市即將落幕之時,經營了不到3年就因無法清償債務被破產清算,曇花一現。

1991—1993年:房市瘋狂上漲,金融業連帶膨脹

海南自1988年建省之初,就確立了以市場經濟為主的原則,無論生產資料還是生活資料,基本上放開價格,指令性計劃指標很少,市場化程度高,同時經濟特區的性質使其擁有許多的優惠政策及特權,容易成為投機者的熱土。

房地產的熱潮帶動了金融業的規模的擴張。巔峰時期,全省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成倍增長,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成以上。信托公司和城市信用社利用全國銀根寬松及海南的優惠政策和自身融資渠道廣、方法靈活的優勢成為海南開發建設中最為活躍的投資中介和投資主體。1994年以前,并立于傳統金融體制之外的信托業曾是海南的一個標志,建省4年來,全省平均每年完成投資30多億元,引進外資、國內投資、本省投資各占1/3,而在本省投資中,信托投資公司大體也占1/3。在房地產泡沫高潮時,海南信托類公司達21家。信托公司80%的資金投向了房地產,而貸給企業做實業的款項中又有80%間接投資在了房地產,地產與信托互相推動,飛速膨脹。后被海發行合并的5家信托公司,這幾家信托公司均成立在海南建省前后,1992—1993年,這4家公司發展良好,部分甚至作為典型的先進單位。

1993—1996年:泡沫之下一地雞毛,海發行臨危受命

當海南地產擊鼓傳花的游戲還在繼續時,宏觀調控為過熱的經濟踩起了急剎車,海南全省房地產市場疲軟,商品房交易清淡,價位下滑,集中在房地產上的百億元資金絕大部分被套牢,資產質量惡化,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重逐步上升,一些金融機構只能靠高利吸存、高利拆借,靠新增負債維持日常周轉。截至1994年年末,信托公司銳減為13家,即使未倒閉的信托公司,如曾叱咤一時的華銀信托和賽格,在其后只能通過虛假銷售債券的方式彌補債務漏洞,最終以倒閉告終。到2003年12月,全國信托重新登記時,59家信托公司無一家隸屬海南。1995年8月,海南信托業所欠島外債務總和已有200億元左右。

1995年8月,海發行成立,至第一次股東大會,其實收資本10.7億元。5家信托入股時的凈資產經評估為6.31億元,信托公司轉為海發行的支行。開業之初,海發行資本充足率8.8%,存貸比167%,中長期貸款比例859.8%,流動性比率7%,資產負債狀態較差。

盡管存在先天缺陷,海發行的經營仍不乏亮點。1996年是海發行第1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當年年末,全行各項經營指標均有顯著改善,收息率在90%以上,未發生一筆呆滯貸款。通過吸收新存款和舉新債,已償歷史債務26.4億元,占債務總額的59.9%。全行實現稅前利潤1.25億元,扣除稅金和應提款項,可分配利潤9350萬元,每股紅利8.8%。在國際業務上海發行也取得進展,與境外36家銀行及其403家分支行建立代理行關系,外匯資產規模達1.7億美元。

海發行經營平穩不乏亮點的背后,也存在一些經營上的違規操作,比較明顯的是高息攬儲和違規放貸。1996年海發行5年期存款利率一度高達22%,以后逐步降至18%,但仍高于國家規定的利率水平,還變相向海南黃金海岸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等公司支付高息達1.25億元。在貸款方面,海發行解放支行違規發放貸款總額9228萬元,占該行貸款總額的54%,儋州支行違規賬外貸款3700多萬元,占該行貸款總額的40%。

1997—1998年:合并信用社節外生枝,擠兌潮帶來致命一擊

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同樣波及了城市信用社,1997年5月末,34家城市信用社累計虧損7.39億元,其中32家累計虧損7.37億元。1997年7月央行稽核核實,海南省34家城市信用社有30家資不抵債。

為了維護海南的社會穩定和金融秩序,央行海南分行在信用社支付危機后采取了保支付、清理整頓、派駐工作組和處置等一系列舉措,選定海發行兼并接受城市信用社的方法,形成《處置海南城市信用合作社支付危機的實施方案》。

兼并信用社后,海發行采取了限息政策,即針對原本信用社承諾給予20%甚至以上利息的個人儲戶,海發行只能確保兌付本金及7%的利息,使得一部分追求高息的儲戶將資金取出,轉投其他平臺,而這些儲戶的行為引發了其他儲戶的擔心,加之出現了一些海發行無力兌付的傳聞,加劇了人們的恐慌心理。1998年春節過后,海發行出現了擠兌潮。

1998年3月22日,海發行喪失清償能力,在公眾和金融同業中的信譽喪失殆盡。1998年5月,海發行在深圳設立分行,希望借由島外資源吸儲,至6月初,海發行個人儲戶每日只能支取100元。

1998年6月21日,由于海發行不能及時清償到期債務,央行決定關閉海發行,停止其一切業務活動,由央行依法組織成立清算組,對海發行進行關閉清算,指定中國工商銀行托管海發行的債權債務,對其境外債務和境內居民儲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證支付,其余債務待組織清算后償付。

1998年6月30日,工行劃轉50億元備付額度到工行海南分行的賬上,當日兌付原海發行境內居民儲蓄存款3.89億元;截至7月27日,已兌付應付額的78%,其中77%轉存中國工商銀行;至8月,每天的兌付量由一開始的3億多元回落至2000萬~3000萬元,同時,工行海南分行對機構和企業存款者的債權登記確認。

海發銀行倒閉的原因

不到3年的時間,海發行從成立走向了倒閉。梳理海發行的倒閉始末可以發現,擠兌潮的發生是其倒閉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過多的行政干預及其自身經營時存在的不合規和對風控的忽視。

風控失靈埋下隱患

海發行的風險控制存在問題,致使大量的貸款難以收回,在擠兌潮發生之際無法變現,這是海發行倒閉的一大重要原因。

海發行的風控薄弱主要體現在:

(1)風控制度缺失,工作人員合規意識差。海發行沒有設定嚴格的風險管理程序和措施,支行對信貸部門、總行對支行在信貸風險管理上存在相當大的漏洞。

(2)違規放貸十分普遍。海發行存在許多違規放貸,這些貸款用途和還款能力都無法保障,海發行的違規行為包括人情貸、自批自貸、向同一貸款人發放超過比例的貸款、大量向股東發放無擔保貸款等。經查,海發行解放支行違規發放貸款總額9228萬元,占該行貸款總額的54%,儋州支行違規賬外貸款3700多萬元,占該行貸款總額的40%。

(3)貸款投向單一。貸款投向缺乏多元化意識也是海發行風控薄弱的一個表現,在海南金融業已經因為與房地產過于緊密而遭受重創后,海發行的貸款仍有80%投放于房地產和相關行業,1996—1997年,海南房地產業繼續萎靡,其房地產開發的固定投資額分別下滑56.3%、52.95%,在這樣的情況下,海發行的貸款有去無回。

行政干預招來麻煩

海發行的成立和倒閉,都脫離不開行政的干預。這兩次干預對海南本省的金融發展和穩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對海發行本身來說,卻種下了其走向覆滅的種子。

第一次干預:合并信托公司,帶來債務和公司治理問題的先天缺陷。海發行成立主要出于兩個目的,一是海南建省后就存在著資金規模小與需要建設規模大的矛盾,資金需求上依賴島外力量,因此需要建立一家地方性商業銀行;二是銀行與信托分業管理要求日嚴,信托公司面臨生存問題,特別是遭受房地產泡沫影響的海南信托業,大量信托機構停業,信托機構的債務亟待下家去承接。

第二次干預:合并城市信用社,重創海發行。在信用社出現支付危機之時,將信用社并入海發行的確能解燃眉之急,但這一做法對海發行自身來說,合并信用社對自己的規模擴張意義不大,且面臨的問題更多,第一,城市信用社的貸款質量太差,原海發行貸款33億元,其中逾期貸款22億元,約占貸款總額的66%,貸款手續不全的有1億元,占比3%,而28家信用社貸款43億元,其中逾期貸款42億元,貸款手續不全11億元,分別占比98%和26%,這對剛從開業之初的債務泥沼中走出的海發行來說壓力較大;第二,信用社并入海發行只是機構間簡單的相加合并,沒有在統一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對原有業務進行重新整合,而且原信用社多于海發行數倍的員工也一并并入,這些員工的經營能力、風險意識都有所欠缺。因此,即使沒有后續的擠兌潮,這次的合并行為仍需要海發行花很大的氣力進行消化。

擠兌潮導致崩盤

在制訂合并信用社的方案時,央行海南省分行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海發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可以向全國的企業募集股金來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

(2)海發行可以在其他經濟發達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實行跨省經營,可以突破島內經營的局限性,有利于逐步消化、吸收現有包袱。

(3)海發行擁有省政府這樣的大股東,有利于依法收貸。

(4)海發行作為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央行的再貸款支持。但這些想法的前提,是在海發行運行平穩的基礎之上的。很顯然,海發行合并信用社不久以后的擠兌潮,直接打亂了這個節奏。

為此,央行和海南政府也的確采取措施進行預防,主要措施包括:

(1)允許海發行全額動用存款準備金,可以對網上拆借額度給予支持。如這兩項措施還不能應付支付需要,必要時央行再考慮給予流動性支持。

(2)央行海南省分行采取措施整治海南的金融秩序。重點是對那些乘城市信用合作社處置方案實施和海發行承受接收壓力之機,高息吸收存款、亂拉客戶干擾方案實施的金融機構予以嚴肅查處。1998年1月中旬,央行海南省分行對海南省華銀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海南省賽格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等6個金融機構,擅自提高或變相提高存款利率的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

然而,春節期間無力兌付的傳聞致使群眾恐慌,“限息政策”致使投機者撤離,這兩個原因交織在一起讓擔憂變成現實,而后期“限額取款”的操作更加劇了人們的恐慌,公眾信任的喪失使得即使海發行后來開到18%利率來攬儲也無濟于事。當洶涌的擠兌潮來臨之際,即使央行最終提供了近40億元再貸款,省政府動員近7億元資金進入海發行,海發行在深圳設立分行吸儲,都無濟于事,擠兌潮直接導致了海發行的倒閉。

海發行倒閉的啟示

海發行倒閉已過去20年,但它的經驗教訓值得今天的銀行學習。

如何應對擠兌潮

不僅是海發行,擠兌潮是許多銀行破產的序曲。擠兌潮的發生和發展往往來源于公眾對銀行兌付能力的恐慌情緒,因此,平息擠兌潮的關鍵在于平息公眾的恐慌情緒。我們將恐慌情緒的發展分為爆發、蔓延和消退3個階段,以此進行說明。

恐慌情緒的爆發 對銀行來說,預防或緩和恐慌情緒的爆發主要可通過以下3個方式解決。

第一,對市場上已經爆發的問題進行自查自糾,并提前做好壓力測試和兌付準備。即使沒有兌付危機的可能,既然有前車之鑒,對存在的問題就需要進行防范和糾正。同時,防患于未然,應加強流動性管理。

第二,提高自身經營能力。銀行良好的經營能力是對傳聞最好的反駁,這不僅僅是預防擠兌潮的要求,也是公司長久穩定經營的要求。

第三,尋求強有力的外部支持。公眾對政府存在天然的信任,公眾常將國有銀行與政府掛鉤,對兌付的信心更強,且一旦爆發兌付危機,銀政關系良好的銀行可以通過政府積極地籌措獲得幫助。除了政府外,強有力的股東背景也是重要的外部支持來源。因此,特別是中小銀行或民營銀行,可引入雄厚的國有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同時維護好與地方政府的銀政關系。

恐慌情緒的蔓延 當擠兌潮發生以后,銀行的不當措施會加重恐慌情緒的蔓延,越多的個體加入擠兌,銀行的兌付壓力就越大。在擠兌潮發生后,有力措施有以下3個。

第一,積極尋求外部幫助。一旦恐慌情緒爆發,則需有強有力的外部支持,盡管海發行倒閉了,但省政府和央行的幫助起到了緩解作用。擠兌對社會穩定的影響本身也會驅動政府提供一定幫助,因此擠兌發生之際,可以積極地尋找政府出面,請求政府背書或間接提供資源,以恢復民眾信心和獲取資金幫助。

第二,盡力滿足兌付要求。切忌采取可能激化恐慌擔憂情緒蔓延的措施,在海發行出現擠兌以后,其限制兌付額度和高息攬儲的行為都在向外界傳遞其無力兌付的訊息,這對公眾的恐慌情緒是火上澆油的。盡力滿足兌付要求,做到不限額和不限次數,如有能力可采取24小時隨時提供取款的措施,同時盡量不做或少做異于平時或其他銀行的舉動避免公眾疑慮。當公眾發現自己的錢能夠足額收到時,安全感將戰勝恐慌感,傳聞不攻自破。

第三,兌付能力是關鍵。能盡力滿足兌付要求的前提是銀行自身有兌付能力,海發行發生擠兌潮后的措施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沒有足夠流動資金,所以只能限額和高息攬儲??紤]到擠兌潮規模的不可預測,銀行除了事前做好流動性管理準備好資金外,其資產端應該備有一些可快速變現或較為優質的資產,優質的資產則是在長期經營中積累而來的。因此,即時的兌付能力來自于公司事前的流動性管理,長期來看,兌付能力來自于公司經營能力。

恐慌情緒的消退 一旦銀行抵擋住擠兌潮,需要面臨的是信任和經營的修復,這將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短期看,在擠兌潮結束之后,銀行可以采取一定的優惠措施,比如適當提高儲蓄利率、儲蓄送禮品等方式招攬客戶回流,增加儲蓄量,同時重視口碑積累。如果該銀行在銀行生態中的地位較高,本身競爭能力較強,且擠兌潮事發偶然,則能加快儲蓄回流的速度。

信貸風險的防范和損失的補救

海發行對風險特別是對信貸風險的漠視是其走向倒閉的重要原因。如何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是一個大命題,下面主要針對如何防范信貸風險和事后如何補救提供建議和補充。

如何防范信貸風險防范信貸風險過程中制訂風險控制制度、管理統籌的決策層的意識和行為更為重要。

(1)決策層本身需具有風險意識,同時尊重經濟規律。海發行的案例主要在周期性和多元化上給我們以警醒。

第一,重視經濟的周期性。海南金融業與單一行業捆綁緊密又忽視周期,導致隨著房地產的泡沫的戳破,海南金融業逐漸凋敝。經濟具有周期性,銀行的信貸往往順勢而為。

在理解周期性的基礎上,決策層在安排貸款工作時應注意兩點,一是整體上,密切關注經濟形勢的變化,在經濟過熱時控制貸款規模,不因經濟向好而降低貸款準入門檻。在測算貸款人還款能力時不以當前的經濟形式為假設前提,做好壓力測試,同時在貸款人的擔保品上盡量選擇優質穩定的資產,比如如果以存貨為抵押,當經濟形勢扭轉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出現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時,其價值將大大損失,因此盡量選擇相對保值的擔保品。二是注重對房地產、鋼鐵、煤炭等強周期性行業的防范。在貸款時盡量選擇在該行業具有競爭力或者在該地區該行業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在貸后需更密切該行業發展動向。

第二,注意多元化和分散化。海發行貸款投向的單一需引以為戒,分散化首先體現在貸款投向的行業上,注意周期行業與抗周期行業的分布,投向多個行業而非僅幾個依賴資金的行業。

其次是地區,大型銀行在全國范圍內本身布局已較廣泛,而中小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實力,立足于發跡地,擴散至全國,在其他省市設立網點,提供差異化服務,防止銀行注冊地發生系統性風險對銀行造成大的影響。

最后,對于業務僅能在某一地區進行的銀行和大銀行在某一地區的支行來說,即使對于當地的重大客戶,在授信和貸款上也應謹慎,避免僅依賴于某幾個重大客戶。要積極開拓新客戶,同時重視零售業務。

(2)制訂和完善風險控制制度。首先,風險制度的設立應該是在制訂者本身已經具有風險意識,掌握經濟規律的基礎上根據科學的方法和歷史的經驗制定得來的;其次,制度應做到全面,在流程上,要覆蓋貸前信審和貸后跟蹤監測的全部過程,統一貸款操作程序,在職責上,要明確各層級的管理職責,讓各層級有制度可依;最后,要根據實際操作中的情況對制度進行完善補充,因為在銀行的發展過程中,時刻有創新的產品和新的風險點出現,制度要跟得上發展。

(3)合理安排獎懲體系。決策層需要合理安排獎懲體系,從重視數量向保質保量發展:一方面,加大對經手貸款無不良貸款或不良貸款較少的員工的獎勵和宣傳;另一方面,批評和懲處不僅僅以結果導向,在不良貸款發生后才進行處罰,在日常信貸工作中就應嚴格要求,防微杜漸。

(4)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合規意識。首先,在招聘信貸人員時,提高一定的門檻,注意考察信貸人員的法律意識;其次,通過入職培訓和日常學習法律和制度,并增加考核環節,讓合規意識真正發揮作用;最后,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例行檢查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考察工作人員工作是否合規。

如何補救不良資產的損失如果銀行已經存在高企的不良貸款率,則應利用多種途徑進行處置以挽回損失,將風險造成的損失最小化。海發行的案例發生于20年前,從目前已有資料中我們僅能得知當時其采取了大量訴訟追償的方式,但收效甚微。放至今日,銀行有更多的方式去處理不良資產,也更應該積極地去盤活這部分資產。

除了針對不同的違約主體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外,銀行也可將不良資產統一處理,打包出售給AMC或者進行資產證券化,將風險轉移出去。為此,銀行需要培養和引進一定的能夠對不良資產進行合理估價、能夠在證券化時根據不良資產的不同特征創新產品的金融和法律人才,同時,需要銀行與律所、會計事務所、承銷商等證券化參與主體保持密切合作。

猜你喜歡
信用社海南貸款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海南的云
59國免簽游海南
為海南停留
還貸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