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名臣吳執中

2019-06-21 06:00石大典
故事林 2019年11期
關鍵詞:蔡京宋徽宗官場

石大典

什么人會名留青史,被后人不斷提及和談論?

影響和改變歷史進程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藝術領域的巨匠、大家,戰爭中的卓越將領、英雄……這些大人物自不必說,他們會名留青史。還有一類人物,他們的名聲并不算大,但他們鮮明突出的個性和特立獨行的行為讓他們在自己的時代“卓爾不群”,成為道德高人或者“叛逆”奇人或者造福一方的好人。

北宋時期的吳執中便是這樣一位名留青史的人。

吳執中,字子權,福建松溪縣渭田鄉吳村人,1034年出生,1063年中進士,1112年去世。

大型官修史書《宋史》、民國《福建通志》、新編《福建省志》等重要志書均為吳執中立傳,成為“列傳”之人物。史學家司馬遷說:“列傳者,謂列敘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币馑际钦f入“列傳”的人,都有值得敘述的事跡,可以傳諸于后世而名垂千古。吳執中擔任的最高官職是禮部尚書,相當于今天的外交、教育、文化部長,是很高的官階了,但歷朝歷代下來,部長級官員很多,大多“泯然眾人矣”,被歷史煙塵淹沒,能入“列傳”的并不多。吳執中入“列傳”有官階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卓爾不群的為官品行:剛正耿直,廉明清正,不畏強權,獨善其身。即使粉身碎骨也要遵從內心的法則。他是一代名臣,為自己時代的熱鬧官場留下了一幀寂寞孤獨的背影。

理學家朱熹在松溪湛盧山講學時,訪問過吳執中故居,題下一首詩《尚書執中公顯謨閣侍制像贊》:“平生矢志自剛方,不恤身家愛廟堂。諫奉能聳九重悟,追封侍制姓名香?!蔽乙詾?,這是對吳執中最中肯、最到位的評價。吳先生一輩子剛正方直,不惜搭上身家性命也要忠君也要愛國也要尊崇自己的內心,他規諫進奉的決心和能力震悟天地,震悟朝廷,盡管生前幾經沉浮,但死后也得到朝廷認可,追復官職,名留青史。

朝廷官場之復雜、之丑陋盡人皆知,攀附結黨,玩弄權術,徇私舞弊,欺下瞞上,但吳執中恰恰是那個官場中的另類,是個“傻人”,是個“刺頭”,《宋史列傳·吳執中傳》和《福建通志·列傳·吳執中》等志書對他的故事有過極為精彩的敘述。

首先,吳執中堪稱官場“傻人”。吳執中一直在州縣做地方官,做了30多年,從中年做到了老年。其實他是有條件入朝為官的,他的同門婿呂惠卿一直在朝中任要職,只要吳執中攀附一下同門婿即可解決,但吳執中就是不肯攀附,不肯趨炎附勢,這在外人看來夠傻的。直到60多歲時,才憑自己的資歷和實績入朝為官,結束了半輩子河南、安徽、廣東等地的輾轉遷徙。入朝后先后任兵部庫部司、吏部右司郎中、兵部侍郎。

其次,吳執中堪稱官場“刺頭”。大觀二年(1108年),74歲的吳執中任御史中丞,相當于現在的監察部長,主要工作是糾察邪官,肅正綱紀,審查官員,彈劾官員。照理說,人到古稀,許多事情都看淡了,不會再較真了,但吳御史本性不改,并由此成為了敢于彈劾權貴、剛正不阿的一代名臣。

吳執中在地方及各部司任職多年,熟知官場種種腐敗現象,初任御史,便上疏彈劾內侍省、大理寺、開封府等部司官員貪贓枉法、冒功領賞等行為,反對當時推行的用錢糧換官位的“入粟補官法”以及“輕賜予以蠹邦用,捐爵祿以市私恩”的弊政。輕易賜予那些官場蛀蟲東西和用官爵俸祿來交換私人恩惠均是制度缺陷,吳執中敢于提出反對意見,既是一種為官視野開闊、看問題深刻的表現,也是一種做事有膽略、敢于直言的品行的顯露。

吳執中擔任重要職務御史中丞,是福建老鄉、時任宰相的蔡京推薦的,可以說蔡京對吳執中有知遇之恩。有句話叫“打狗也要看主人”,但吳執中不,蔡京的姻親宋喬年父子和門客劉炳兄弟等人有違法行為,吳執中并不給蔡京面子,秉公直言奏請罷黜宋氏等人官職。不僅如此,吳執中連“恩人”蔡京也不放過,只要有不法行為就彈劾。蔡京弄權篡改新法,怕三省臺諫阻難,請皇帝直下詔令,各部司無人敢言,但吳執中卻上書彈劾蔡京違制動用國庫、賣官鬻爵、結黨營私等不法行為。

吳執中為自己的“刺頭”行為也付出了代價。他的忠直言行,不僅結怨蔡京,也觸怒了其他權臣。任御史僅一年,便被攻訐,貶為滁州知州,后轉越州(今紹興市),再貶為洞霄宮提舉。不久升為集資殿修撰、揚州知州,后加顯謨閣待制改任河南府令。

再則,吳執中是十足的另類。他不斷給皇帝提意見,搞得皇帝都顧忌他、“怕”他。

宋大觀四年(1110年)五月,彗星劃過天際,皇帝宋徽宗以為“天示災異”而憂慮,恰逢吳執中入朝,宋徽宗詢問星變原因。吳執中奏道:“推尋厥咎之由實自蔡京始?!绷信e蔡京為政期間“命令不信、刑罰失中、財政空虛、民力困匱、農桑失業、貨財不通、征討窮荒及興建無已”等罪狀,宋徽宗也以為是這樣,于是貶蔡京為太子少保,復任吳執中為御史中丞。

吳執中再任御史中丞后,針對當時任命官員多靠私交推薦的弊端,奏請對這些官員嚴格甄別核驗,按德才定去留。吳執中所提建議均被宋徽宗采納,并被提升為禮部尚書。

吳執中膽子不小,不但彈劾權貴,抨擊時弊,而且對徽宗皇帝的奢侈擾民行為也敢直言諫阻。宋徽宗愛好園林和奇花異石,命朱勔到江南搜羅奇珍異玩,用漕船運送到東京(今開封),稱“花石綱”。官吏乘機大肆勒索,弄得江南一帶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吳執中上疏極力諫阻,促使宋徽宗下詔停征。

另外,宋徽宗違反祖制任用外戚鄭居中為同知樞密院事,吳執中上疏諫阻并陳述其弊,宋徽宗退還奏章,不予理會。吳執中不罷休,仍據理力爭,要求皇帝收回成命,以正綱紀。宋徽宗對吳執中的諫言也有所顧忌,以后每有需索,必先告誡身邊左右人:“毋令吳某知?!?/p>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吳執中與那些官場敗類水火不容,但對那些學問淵博、志行高潔的文人名士極為推崇,與他們一起講學論道,結為知交。他與理學家游酢、“湖湘學派”創始人胡安國、大詩人黃庭堅等名儒交好。蘇軾的學生、與蘇軾齊名的大詩人黃庭堅,與吳執中同殿為臣,關系很好。有一次,黃庭堅到吳執中家里來,吳執中燒了兩只鵝招待他,并開玩笑說你可以吃了它們但不能歌詠它們。黃庭堅很幽默, 寫了一首詩《吳執中有兩鵝為余烹之戲贈》:“學書池上一雙鵝,宛頸相追筆意多。皆為涪翁赴湯鼎,主人言汝不能歌?!保▽W書池上有兩只可愛的鵝,相互追逐,意趣很多,它們都因為我奔赴了湯鍋,主人對我說你不能歌詠它們。)吳執中剛正不阿,一本正經,與黃庭堅的幽默風趣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政和元年(1111年),蔡京復任丞相,吳執中再遭彈劾,貶任越州知州。政和二年(1112年),復調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知州。在赴任途中病逝于高郵,終年79歲。死后追復顯謨閣待制,加樞密院直學士。

耿直敢言的吳執中去世了,他的兒子吳巖夫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成了另一個“吳執中”。吳巖夫,進士出身,字明瞻,他的父親去世后,他被賜蔭太廟齋郎,后升遷為考功員外郎。后到州里任職,無不秉公心治理,政績突出。宋欽宗即位,吳巖夫被召回,升左司郎中。他對當時互相攀附抱團升遷、官吏庸碌無能、空占職位白吃飯等官場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多次憤然諫言。宋欽宗對吳巖夫耿直敢言,很是驚訝,對左右說:“誠吳執中子也?!?/p>

時間靜靜流淌,歷史的煙塵總在落定與飛揚之間循環往復。

今天,松溪縣渭田鄉吳村,一條溪流之上,橫臥著一座古石橋。這座石橋叫官門橋,建于明代,橋門兩側置有石馬磴,以便騎馬人上下馬,俗稱馬磴橋,因“磴”與“登”同音,又名馬登橋。兩端橋門上懸掛嵌名“官門”“馬登”的對聯,東端為“官箴整肅簪纓三代,門第光耀冠蓋九州”,西端為“馬躍鸞峰鵬程萬里,登臨吳水德澤千秋”。

對聯中的“官家之門”“簪纓三代”指的就是宋代吳村的一門三進士:吳執中,其父吳概,其子吳巖夫,三代先后在朝為官。仕宦之家,美名留存,建橋撰聯以記之。

這座官門橋還在使用,是渭田吳村一帶人們出入的通道,石橋已經很古舊了,古舊成了一道風景。人們每每走過這座石橋,看一眼石橋上的對聯,就會想起宋代吳門三代簪纓的故事,想起那位剛正清廉、不恤身家愛廟堂的一代名臣——吳執中。

猜你喜歡
蔡京宋徽宗官場
宋徽宗:“天下第一”還是“斜杠青年”
兩者須得兼
《清明上河圖》:皇帝的小禮物
《清明上河圖》:皇帝的小禮物
皇帝的小禮物
實話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天噬
官場動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