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機學院

2019-06-22 09:00
攝影之友(影像視覺) 2019年4期
關鍵詞:景深焦距光圈

全新系列:現代攝影的絕佳入門教程

Marcus Hawkins

Marcus是一名攝影師,作家;曾擔任《影像視覺》英國刊編輯

景深是什么?如何把握景深?

精確的對焦和足夠快的快門速度能夠保證圖片的清晰度,但是景深范圍沒控制得當依然會讓照片看起來模糊……

雖然每次拍攝的對焦點只能有一個,但是清晰的范圍并不只局限在那一點上。事實上,照片中清晰的范圍是以對焦點為中心前后一段范圍內的景物。這一段清晰的畫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景深范圍,或稱DoF(Depth of Field)。

每一張照片的景深范圍會因為各種因素的不同而變化。有時我們需要景深范圍更小/淺(例圖中只有石榴花瓣看起來清晰),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我們需要更大/深的景深范圍。

在熟練掌握控制景深的方法之后,拍攝者能夠更從容地改變畫面中清晰/模糊部分的比例,從而引導觀者的視線或者隱藏畫面中不和諧的元素。

舉例來說,在拍攝風光照片時,攝影師大都希望擁有盡可能大的景深范圍,以保證從前景到背景的畫面都足夠清晰。而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攝影師一般希望景深范圍更小,從而獲得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以突出人物本身。

雖然相機上并不會出現“景深控制”按鈕,但是我們仍可以通過修改一系列相機參數來改變景深的范圍。這當中就包括

景深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景深的范圍:光圈大小、對焦距離以及鏡頭焦距

有一些因素相比之下更好控制。比如光圈的大小,

相比另外兩項參數就更容易改變。更換鏡頭/改變變焦鏡頭上的焦距也能夠改變景深的范圍:在同一個對焦距離下改變拍攝的距離,你能夠發現非常明顯的景深范圍變化,但是構圖上也會變化。更長的焦距會“放大”背景中的元素,所以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背景中的虛化元素會顯得更明顯更模糊。改變對焦距離是最麻煩的方法,但是或許走幾步就能夠改變整張照片的質量。

改變對焦距離

離拍攝對象的距離越遠,此時拍攝的景深范圍就越大。

改變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光圈值越?。?,此時的景深范圍就越小。這一特性常被攝影師用來避免畫面中出現干擾元素。

改變焦距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范圍相對就越小——但是如果在拍攝時改變對焦距離,景深的范圍仍可以保持一致(如圖所示)

圓圓的光斑

為什么畫面中特定的部分是清晰的,而另一些則是模糊到幾乎無法辨認?

在某些介紹景深概念的文章中,你

或許會看到“彌散圓(Circle of Confusion)”這一名詞。明白這一概念,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照片中特定部分是清晰的,其他部分則是模糊的。

“彌散圓”的概念是指在準確對焦的時候,場景中的一個點會在畫面中被完美地還原成一個點。而在對焦不實的情況下,這個點會變成一個模糊的圓形。不過畫面中清晰和模糊的部分并不是由一條清晰的界線分開的,而是慢慢地從清晰漸變到模糊的。在數碼相機上,當這個點擴散得比相機的一個像素更大時,你就有可能體驗到模糊的感覺。脫焦部分的虛化程度會因為不同因素的影響而變化。

右圖:在鏡頭正確對焦時,場景中的一個點會在相機傳感器上被還原成一個點,否則它會被還原為一個邊緣模糊的圓形。

上圖:距離對焦點距離越遠,散景的尺寸就越大;但如果這個點足夠小,那即使在脫焦狀態,它在畫面中看起來也會像一個在合焦狀態的點

鏡頭的光圈、對焦距離以及相機(傳感器)的類型。

因為無需更換器材或是改變對焦距離,改變光圈值通常是最便捷也最常用的方法。配合相機的景深預覽功能,攝影師可以在相機的光圈優先或者手動模式中根據需要調整鏡頭光圈(值)的大小,從而控制景深的范圍。

通過調大光圈(光圈值小,比如f/2.8或是f/4),你可以減小景深的范圍;如果你需要更大的景深范圍,那么更小的光圈(大光圈值,f/16或是f/22)則更貼合你的需求。一支鏡頭的最大光圈通常會標識在鏡身上。

對焦距離也會影響景深的范圍。距離拍攝對象越近,景深范圍相對就越小。比如,當你用一支微距鏡頭進行近距離拍攝時,此時的景深范圍可能只有幾毫米。同理,背景距離拍攝對象越遠,虛化效果也會越強烈(距離景深范圍越遠的景物虛化越嚴重)。

鏡頭焦距是另外一個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雖然對焦距離的改變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焦距帶來的虛化效果。例如,在3米開外用一支200mm鏡頭拍攝,景深范圍會非常小。

光圈的選擇

光圈的大小會同時影響曝光和景深范圍。

以大光圈(小光圈值)拍攝時景深范圍較小,反之小光圈(大光圈值)的景深范圍較大,用f/4的光圈拍攝時的景深范圍比用f/22更小。雖然與直覺相悖,數字越小,光圈越大,不過熟悉掌握之后,你就可以快速地進行設定了,無需太多思考。

鏡頭的最大光圈會受到鏡頭焦距的影響。例如一支常見的300mm鏡頭,它的最大光圈很有可能是 f/4或者f/5.6,如果達到f/2.8將會是一支非常昂貴且又重又大的專業鏡頭,至于比f/2.8更大的f/2,只有非常特殊的試驗性質鏡頭才能達到這個參數,而更大的f/1.4幾乎是無法企及的。最大光圈限制了這支鏡頭通過光圈控制景深范圍的能力。同樣地,一支鏡頭的最小光圈也受限于光圈機構限制,而且在某個光圈值之后,鏡頭的成像畫質不升反降,嚴重影響照片觀感。

攝影小技巧 景深預覽

在調整光圈之后取景器中的影像沒有改變,那么我們應該怎么確定此時的景深效果呢?

默認全開

為了保證對焦的準確度和取景時明亮的觀感,單反相機在測光和取景時都會將鏡頭的光圈開到最大。只有當拍攝者按下快門時,光圈才會會“收縮”到設定的光圈值進行拍攝。

景深預覽

如果需要檢視某個設定光圈值下的畫面銳度和景深范圍,你可以使用相機自帶的景深預覽功能。一般這個功能的按鍵都會設置在鏡頭卡口的邊上,不過可別把它和鏡頭釋放按鈕弄混了!

暗淡的畫面

如果將拍攝光圈值設置在較小的光圈(比如f/32),單反的光圈取景器中的影像會變得十分灰暗,難以辨認。使用電子取景器的無反相機夠顯示足夠亮度的影像(但有更多噪點)。

機背屏幕

如果你對景深范圍要求非常高,我們推薦你使用機背屏幕進行取景(LV模式)。此時,你可以在按下快門之前,借助相機自帶的放大功能來檢查畫面各個部分是否處在景深范圍之內。

超焦距是什么?

這項久經考驗的對焦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焦點位置前后的景深。

前后景深并不是均勻分布在對焦點位置前后的。相反,對焦點大概位于整個景深范圍的前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對焦點之前有整個景深范圍的三分之一,對焦點之后則是三分之二。這就是我們通常會建議新手對焦在整個場景的前三分之一處(水平三分線靠下的那條線所處的位置)。當然,當你讀完本文后,你會理解這種對焦技術稱不上精確,因為我們還沒考慮到光圈這一變數。除了這種對焦方式,我們還經常提到“超焦距對焦”這種技術,它指的是對焦到某一個距離后,能保證主體和無窮遠都清晰的對焦距離。這個距離會隨著焦距和光圈值及相機像素數改變,你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應用來計算出精確的對焦距離。

膠片時代,攝影師使用超焦距對焦時都會借助對焦環附近的距離和景深標尺,這種方式在街頭拍攝時十分迅捷,不過當你需要精確控制景深范圍時,我們仍然推薦你使用相機的實時取景模式。首先將相機對焦到前景主體上,然后將焦點位置向主體后方移動,一邊旋轉對焦環一邊用放大功能查看主體的狀態。

相比之下,20mm鏡頭則會擁有更為寬廣的景深范圍。但如果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靠近被攝體,在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遠離被攝體,保證被攝體在畫面中的占比大概一致,此時的景深范圍也會相對一致。當然長焦鏡頭因為焦距和視角的關系,背景的虛化程度會更強。

另一項難以改變,但是對景深范圍有著很大影響的因素,就是相機的傳感器尺寸。因為傳感器越大,景深相對就越淺。你可以這么理解,相比使用小畫幅傳感器的相機,想要保證畫面一致,使用更大傳感器的相機需要更近的對焦距離或是焦距更長的鏡頭。所以在等效焦距相同的情況下,全畫幅相機的景深會比使用APS-C或者M43相機更淺。所以使用小尺寸傳感器的相機在需要大景深范圍的拍攝場景時有一定的優勢。

當然,攝影師可以視拍攝需求的不同來組合這些影響景深范圍的元素,以達到最終理想的拍攝效果。例如,如果想達到極致的背景虛化效果,使用焦距盡可能長的鏡頭,使用鏡頭最大的光圈,盡量拉開拍攝主體和背景的距離都能夠達到這種效果。相反,如果想要保證畫面前、中、遠景都有足夠的清晰度,使用廣角(短焦距)鏡頭、小光圈以及對焦在中遠距離的主體身上都能達到這種效果。我們相信在多次嘗試之后,您會對景深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器材擴展……移軸鏡頭

這類鏡頭能夠改變畫面中的景深范圍以及分布

光圈過小會導致圖片清晰度下降,而大光圈帶來的淺景深有時無法覆蓋整個主體。針對這種情況,有一類鏡頭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魚與熊掌”的問題。移軸鏡頭的可移動鏡身設計讓攝影師根據需求“放置”景深范圍的需求成為了可能。其中最經典的移軸效果就是將城市和人物縮放的“模型效果”。不過移軸鏡頭都非常巨大,價格昂貴,只支持手動對焦,所以我們建議在有需求的時候,租用一支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可移動的鏡身

移軸鏡頭常用于風光、產品以及創意效果拍攝

器材擴展……中灰鏡

在晴天拍攝也能獲得大光圈的淺景深效果

如果在較亮的拍攝環境中使用大光圈拍攝,很有可能相機的最高快門速度也無法滿足此時的曝光需求。使用中灰密度(Neutral-density)鏡能夠降低進入鏡頭的光線,從而使得強光環境中使用大光圈拍攝成為可能。

黑暗的天空 ND濾鏡能夠減少進入鏡頭的光線,保證光照充足的條件下也放心全開光圈獲得淺景深效果。

近距離拍攝

近距離拍攝和微距攝影是對景深范圍控制要求最高的題材。

在以非常近的距離拍攝時,即便是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景深范圍仍然非常小,以至于主體大部分無法落入景深范圍內,但這并不意味著此時的拍攝無法進行。首先,盡量讓相機(更重要的是相機內部的傳感器)與被拍攝主體相對平行,無論光圈大小,這樣都能最大化地利用此時的景深范圍。你也可以嘗試稍遠的拍攝距離,然后在后期進行裁剪,這樣或許更方便操作,但是圖片的分辨率會受到影響。

微距攝影師常常會使用“對焦堆?!钡呐臄z方法,通過拍攝對焦在不同位置的幾張照片,然后在后期合成一張具有足夠景深的照片。這項技巧需要攝影師在保證相機不移動的情況下對場景不同的位置進行對焦拍攝,然后在后期軟件中進行合成。

對焦堆棧

你可以使用Photoshop或者其他軟件來合成這些照片,保證最終的成品擁有最高的清晰度。

減慢速度

使用三腳架能保證相機的穩定,縮小每次對焦點的移動距離能夠保證更精細的拍攝效果。

猜你喜歡
景深焦距光圈
影像視界
一種結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圖像去霧算法
清芬凌霜
葉敏作品賞析
探索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和像距
程贊作品
提升格調的光圈、焦距設計
“0起點”專業攝影技巧與基本功訓練(二)
簡明FOTO詞典:景深
Vonigtlander?。危铮耄簦铮睢。担埃恚?F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