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證改革開放成果,探究鳳陽農業產業變化

2019-06-24 02:32鄧宇羅麗倩張小英
安徽農學通報 2019年10期
關鍵詞:特色農業鳳陽休閑農業

鄧宇 羅麗倩 張小英

摘 ?要:該文基于2018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走進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起點——安徽省鳳陽縣,采取實地考察、問卷調查、 深度訪談等方式對鳳陽縣4年來農業產業的變化進行了調查,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了解了鳳陽農業產業發展變化情況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傳統農業;休閑農業;特色農業;產業改革;鳳陽

中圖分類號 F3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0-001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1]。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建設現代化生態文明美麗鄉村也是近年熱點發展項目。安徽鳳陽是改革的起點,小崗村的18戶簽下“生死狀”,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也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開端。如今的鳳陽,不僅作為旅游景點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更是中國農業體制改革的重要標志。

1 鳳陽縣農業發展現狀

1.1 傳統農業發展現狀 鳳陽縣農產品生產豐富多樣,種植業以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生產為主,各類經濟作物、五谷雜糧兼有。畜牧業以生豬、羊、肉牛、家禽等為主。水產品以螃蟹和青、草、鰱、鳙等“四大家魚”為主。截至2017年底,全縣糧食面積13.8萬hm2,總產74.8萬t。小麥5.82萬hm2,單產5580kg/hm2,總產32.5萬t。水稻5.8萬hm2,單產5835kg/hm2,總產33.9萬t;肉蛋總產量8.32萬t;水產養殖面積1.0萬hm2,水產品總產量5.88萬t;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1元。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2家、市級29家,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4個。在全面實施穩定農業生產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多項惠農、支農、穩農政策的同時,不斷加大支持“三農”力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打造"國家級生態農業強縣"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道路。

1.2 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十三五以來,鳳陽縣積極整合農業旅游資源,重點打造旅游產業的綜合服務中心、休閑中心、明文化體驗中心,通過規劃,將農業生態休閑旅游和歷史文化元素融和,大力發展以明中都城為核心的明文化,通過優化提升旅游線路,把全縣景區連點成線,依托便捷的交通,東部串聯金小崗、小崗村、大王府農博園、藤茶山莊、韭山洞、狼巷迷谷、臥牛湖等景區景點,西部串聯九天農業、九鹿牧業、明中都遺址、龍興寺、鼓樓、明皇陵、東陵村生態農業園等景點,形成具有帶動效應和規模效應生態觀光休閑帶,明文化休閑旅游線,加快農業旅游項目開發,建設集農業示范、觀光、體驗、休閑于一體的農業旅游。重點突出地方民俗特色,體現出鮮明的地方風貌和風情、習俗,如小崗村紅色旅游融合了鳳陽花鼓、農事體驗、金小崗農林科技產業觀光,舉辦了國際樹莓大會、中國農歌會、大櫻桃、藍莓、樹莓采摘節;總鋪66.67hm2綠色藍莓采摘、休閑垂釣、農家樂相結合;藤茶山莊發展藤茶采摘、休閑度假、農事體驗、花卉觀賞融合韭山洞、狼巷迷谷打造休閑旅游一條線,舉辦藤茶采摘節;明皇陵游與東陵民俗與桃花觀光旅游;九天農業的葡萄、藍莓、晚秋黃梨采摘、垂釣、農家樂與出租代管農業項目,舉辦七夕節游園,年慶游園、年夜飯等;打造農業旅游商品品牌,成功推出了鳳陽藤茶、小崗葡萄、黑豆、蒸谷米,金小崗大櫻桃、樹莓,梨山老公雞、富禾藍莓、劉府豬蹄、御膳麻油等20多個農產品知名品牌。

1.3 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以休閑農業為主導產業的小崗村成功申報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2017年小崗村立足于紅色旅游、特色農業休閑觀光、農事體驗、農家樂、愛國主義教育等為主的資源優勢,通過與央視、安徽省市等電視媒體主辦美麗鄉村中國行、中國農民歌會、國際樹莓大會、藍莓采摘節、葡萄采摘節、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積極推動小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充分利用項目優勢,優化旅游環境,興建旅游配套設施,建成以創業大道為主軸小崗村—金小崗的內部循環旅游線路,擴展了旅游項目,2017年接待游客60多萬人次,與旅游相關的達1.2億元。同時帶動了鳳陽縣休閑農業的大發展,涌現出一批如金小崗、大王府農博園、藤茶山莊、九天農業等以休閑農業、農家樂、觀光采摘等為主導休閑農業企業,促進了我縣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2 農村整體發展狀況

2.1 收入 深入實施九大扶貧工程,開展縣鄉兩級主要干部進“百戶”走訪慰問、“送清涼”、微心愿等行動,圓滿完成省市下達的10個村出列年度任務,實現2734戶、7129人脫貧。積極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數8926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1500人。在過去的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29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871元。

2.2 衛生服務 第一,穩步提升基本醫療質量和水平。鳳陽縣制定了全縣鄉鎮衛生院“三年提升計劃”和小崗村衛生分院“三年提升計劃”,選擇小崗村分院等6所鄉鎮衛生院由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這2個醫共體牽頭單位對口開展全方位幫扶。第二,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農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

2.3 沼氣工程 鳳陽縣承擔的大型秸稈沼氣集中供氣項目是2017年全省跨年民生工程任務,也是全省16個試點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690萬元,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是建設厭氧發酵罐1000m3、儲氣柜600m3、集中輸氣供戶200戶。財政按照2000元/m3和10000元/戶的標準對項目進行補助。項目建成后,可為200戶以上農村居民提供穩定可靠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年處理秸稈3000t以上,同時為擴大秸稈利用途徑進行有益探索。

2.4 交通投入加大 投入24.8億元,新建、續建高速公路1.8km、省道干線81km、農村公路315km,G345鳳陽段一期、棗巷至S307竣工通車,縣域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啟動謀劃G329鳳陽段及臨淮關淮河大橋、S312大溪河至上窯、S315鳳陽段國省干線等重大工程。

2.5 文化生活 鳳陽縣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民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大大改觀文化設施建設??h文廣新局、文化館、電影公司配合衛生、民政、計生、司法、勞動等工作,精心編排了文藝節目、精選好題材的電影,送戲、送文藝、送電影下鄉,保證每個村每個月看上一場電影。另外,該縣加快農家書屋建設,目前已建成220多個“農家書屋”,每個“農家書屋”配備價值17000元、種類不少于1000種的書籍和報刊,縣財政專門為每個“農家書屋”撥出3000元,用于“農家書屋”購置書櫥、報刊架、桌椅等,進一步完善書屋建設。

2.6 法治平安 2018年以來,鳳陽縣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優勢,著力打造了三大特色文化普法“名片”。2018年5月1日,明中都皇故城法治文化公園正式開放。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竹簡、法治標志石、法治中國結、法治文化石鼓,法治圓、方形鐵藝、四欄單面式法治宣傳櫥窗以及法治警句、道德格言、法治對聯、法治典故、法治漫畫宣傳牌等,讓游客、市民在潛移默化中感觸到法治文化和法治理念的熱度。以小崗村紅色文化為背景,依托小崗干部學院建立集法治宣傳、法治培訓、法治實踐于一體的小崗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3 存在的問題

3.1 傳統農業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鳳陽縣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雖然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鳳陽縣作為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當年搞“大包干”,村集體資產資源分的比較徹底,屬于村集體的資產資源特別是經營性資產相對較少,導致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夠快、總體實力較弱,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不夠強;也正因為村集體資產資源的體量較小,農民能夠得到的現實利益與期望值有差距,導致少數農民參與產權制度改革的積極性不高。

3.2 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小崗村休閑農業已發展多年,立足于紅色旅游的小崗,休閑農業項目依然匱乏,僅有的采摘、農家樂,農事體驗也毫無特色,沒有管理機構進行針對性的規劃、發展、建設,僅僅憑借紅色游和有限的休閑農業項目留不住游客,雖然游客眾多卻帶動不了消費。二是藤茶山莊是鳳陽縣唯一一個國家級的休閑農業示范點,景色優美,又處于韭山洞、狼巷迷谷旅游線上,又有—藤茶、藍莓,但經過多年發展,游客量一直徘徊不前,主要是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景區相關旅游設施建設規模小,開發的旅游項目少,接待能力不足,宣傳力度不夠。三是九天農業、金小崗,大王府農博園等已形成的農業觀光采摘園里,大多數只宣傳產品,游客能采摘果蔬、品嘗果實、垂釣、農家樂餐飲等,但缺乏文化元素,很難長期持續發展。四是人才的缺乏是包括小崗村、藤茶山莊等休閑農業的共性,缺乏專業的旅游、宣傳、策劃等相關人才是制約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4 發展建議

4.1 加強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管理 一是研究制定加強新型集體經濟組織規范化管理的辦法,重點從完善組織架構、強化制度建設、規范分配機制、理順組織關系等方面,全面加強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運行管理。二是加大對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重點支持以農業為主、集體資產較少的村集體,結合資源和鄉村旅游發展,采取“資源+資本”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開發新的產業項目,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實現按股分紅創造條件。三是進一步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流轉服務體系,落實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等權能,研究制定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貸款實施辦法,指導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農民持有集體資產股份繼承等辦法。

4.2 發展休閑農業建議

4.2.1 政府積極引導,統籌規劃布局 休閑農業并非一轟而上、一蹴即就的產業項目。政府需根據本地區農業、旅游、文化、村鎮建設等實際情況和特點,規劃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使不同投資主體明確本區域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和投建重點,將休閑農業納入全域旅游規劃、美好鄉村規劃、村鎮建設規劃等等。

4.2.2 搭建綜合性組織機構,精準幫扶指導 休閑農業涉及多產業元素的有機融合,既有農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環節,又有旅游業吃、住、行、游、購、娛內容,加之與傳統文化、新農村建設等多方面相結合的要求,僅靠投資者自身智力、創業能力與水平是不夠的,其綜合性、專業性需要政府成立相應的機構,給予投資主體自始至終的指導與服務,幫助他們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科學規劃和投建、幫助解決自身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使其少走彎路、減少損失。特別對重點投建項目、重點建設區域幫扶指導尤為重要。

4.2.3 實施獎扶政策,促面抓點 出臺獎扶政策,在土地整改配套、新品種新技術應用、建設用地獲取、融資擔保、休閑區域環境整治優化等方面給予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紤]休閑農業投入期長、回報速度慢、自然條件影響大、鄉村旅游剛起步等特點,要給予成長中的休閑農業企業持續的支持。

4.3 發展特色農業的建議 一是推廣農業“三新”技術。積極引進、繁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切實做好本地名特優農產品的提純復壯、改良更新工作,加大農業關鍵技術的科研與攻關,提高主導和特色農產品的品位;二是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組織各鄉鎮農技、畜牧、水產和林業等技術人員,通過實施“科技入戶”工程,與農戶建立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示范對子;三是加快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以節地、節水、節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引導“一村一品”走資源節約型、生態型和環保型發展道路;四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引導農村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農村“一村一品”帶頭人與安徽科技學院、農科院等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成果對接,促進農科教、產學研結合,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應用水平;五是培育新型農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圍繞主導產業,開展新型農民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務農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質,培養優秀的“一村一品”帶頭人和技術骨干。

(責編:徐世紅)

猜你喜歡
特色農業鳳陽休閑農業
鳳陽歌體系中基本曲調特征研究
論《鳳陽歌》的流變在中國傳統戲曲發展中的藝術價值
煙臺地區休閑農業營銷狀況及對策
灤平縣休閑農業的文脈分析
鳳陽喬澗子明代琉璃官窯遺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