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的學校管理模式研究

2019-06-27 00:19張堂民
祖國 2019年11期
關鍵詞:教學理念以人為本

張堂民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以人為本”管理的含義,其次分析了學校構建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最后探討了“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學校管理者、管理對象、管理手段三方面內容,希望為我國中小學管理人員及教師提供有效參考,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關鍵詞:以人為本? ?學校管理模式? ?教學理念? ?學校管理者

近年來,經濟知識快速發展,我國教學環境發生變化,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傳統的管理理念已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將成為發展的主要趨勢。因此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需要轉變管理模式,以尊重學生發展為基礎進行教育和管理。

一、“以人為本”管理的涵義

“以人為本”思想在文藝復興后由國外傳入中國,其以人為基礎,注重個體能力,強調意志的影響力以及人類自我價值的實現。將該思想融入管理中即人本管理,指在管理活動中以人為核心,激發人本身的控制力及創造力,促進目標及價值的實現。該管理思想有兩大精髓,第一,管理者需尊重人的個性發展,盡量達成人類的自我管理。第二,在集體管理中,要注重向心力與凝聚力,將組織成員視為主體,通過激勵的方式激發被管理者的內在驅動力,從而實現管理目標。

二、構建“以人為本”學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利于滿足人才培養目標

近年來,“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逐漸被我國各中小學所接受并應用。學校是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其中包括的管理涵蓋人才管理、教學計劃、學科建設、教學運行四大方面,除此之外,還涵蓋規章制度、教學評價、師資建設等細節問題。校方管理的核心是人,學校遵循“以人為本”進行教學與管理,堅持先人后物的原則,是對師生的充分尊重,可以體現管理中的人文關懷,實現師生的權益,利于學校發展,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實現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該管理模式至關重要。

(二)利于克服傳統管理弊端

我國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單一固定,存在人性缺失現象,隨著時代進步,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逐漸提升,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理念管理,淡化人性化思想,并不利于師生的個性發展。同時,傳統教學理念民主化不夠,無法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會加大學校教育與管理的難度。而“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利于克服傳統的管理弊端,其人性化、民主化的理念能夠激發師生內在驅動力,取得良好成效,因此中小學校領導需要將管理重心向人本化方向轉移。

(三)利于適應師生群體的要求

教師作為學校的重要管理人員,擔負著人才培養與教學研究的責任,采用“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可以從內在入手,激發動力,使其認真對待工作。同時,教師作為知識的自我實現人,在付出努力的同時也能夠獲取回報,實現自身價值。而將“以教師為本”的思想融入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滿足其心理需求,利于教師個人才能的發揮與自我價值的實現[1]。站在學生角度而言,不同孩子的學習水平、能力、興趣存在差異,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可以創造豐富機會,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使之得到全面發展??梢姟耙匀藶楸尽彼枷肽軌蜻m應師生群體的要求,對于學校管理至關重要。

三、構建“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的學校管理模式

(一)“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的學校管理者

在管理學校過程中,領導人處核心地位,發揮引領作用,只有領導人將正確、科學的思想融入管理實踐,才能全方位提高校方的管理水準。對于學校而言,正、副校長與其他部門負責人處于主導地位,而教師與學生是被管理者。因此,我國中小學需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與日常管理相結合,摒棄陳舊的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校領導在管理期間需要樹立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展的集體主義觀念,體諒理解教職工的工作,了解學生的思維,滿足其學習與發展需求,從而為管理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的學校管理對象

學校管理的對象不單指教師和學生,也包括、財、物、空間等,此類資源均為人所服務。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學校在管理時也要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最大程度發揮資源的作用,使其真正為學生及教師所用。例如,學生學費、國家撥款等屬于學校的財產經費,校方應該合理支配費用,可以投入資金與技術,對教師進行培訓,并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為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圖書資料、宿舍等屬于學校的物品,以圖書資料為例,學校在引入此類資源時,需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水平,提升資源的有效性,選購符合中小學生認知的圖書。同時,也可舉辦捐書活動,合理充實教育資源。除此之外,空間、時間是學校的特殊管理資源,校方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合理分配。比如除了日常規定的專業課程以外,學??煽茖W利用時間,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偠灾?,學校需真正以學生和教職工為本,合理管理資源,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

(三)“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的學校管理手段

1.以學生為本

學生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校方在開展各項工作時,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作為初衷[2]。而教師在日常管理中也應充分尊重、關愛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不能強制控制學生的觀念,對其進行嚴苛的批評及約束,需要考慮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性格,開展針對性教育。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因此教師可以從此方面入手,提高學生內在驅動力,發揮其創造性,使之成為教育活動的主人。例如,教師可以制定基本規則,選派班長、副班長、小組組長等,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機會,引導班干部發揮作用,輔助教師開展管理工作。另外,在管理過程中,教師也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發現優點,激發潛力,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個性表達。例如,在學生發言時,如果回答內容有失偏頗,教師不能急于否定,應耐心傾聽,并給予引導和鼓勵。

2.以教師為本

教師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體,起到主導性作用,校方應堅持“以教師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其管理話語權,將學校發展與個人職業目標相結合,引導其樹立群體利益思想,從而為促進學校發展。為此,我國各中小學應尊重教師學術權威,堅持“專家治?!痹瓌t,提高其教學權力與自主權??梢宰尳處熞詫W生為主體,針對性開展多種模式教學活動,使之提高工作責任心,為真正培養人才做出貢獻。另外,校方也要賦予教師執行權與發言權,采納有價值的意見,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主動性。

3.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體系

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體系是學校管理的關鍵,其中涵蓋以下三方面的內容。在建立計劃管理體系時,教師應引入全面人才培養計劃,促進學生各項技能的發展,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在建立運行體系管理時,學校應堅持“以師生為本”的理念,制定靈活、人性、民主的制度,增加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對考試與評價模式進行改革,從而促進教學秩序的提升。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要制定教學目標,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全面進行教學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并采用獎勵、表彰等方式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制度

為了促進“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實施,學校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從教學活動、班級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也應結合當下教育發展形勢與學校實際情況,對制度進行修訂與完善,可以廣泛聽取師生意見,了解大眾心聲,提升管理的人性化與民主化[3]。同時,還要積極監督制度的落實情況,可以讓教師參與其中,對學生的執行狀況進行總結,從而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另外,教師在管理班級學生時也應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可以召開制度建立班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全體同學上交自己認可的五條班規,由教師進行篩選,從而建立民主化的班級管理制度。此管理方案不僅能夠尊重學生,也利于后續的執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入學校管理至關重要,領導者應轉變思想,為師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務,而教師也應擔負起教學與管理的職責,以學生為本,激發集體的創造力與積極主動性,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黃丹丹.淺談學校行政工作中“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2):61-62.

[2]施劍吟.“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學校管理模式探討[J].教師,2018,(34):21-22.

[3]宋常忠.學校管理中要滲透“以人為本”的思想[N].發展導報,2018-10-30(021).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東古城鎮陽光小學)

猜你喜歡
教學理念以人為本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景—問題”教學模式研究
對憲法沿革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