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組分享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析

2019-06-27 00:19田彩云
祖國 2019年11期

田彩云

摘要:盡管體育課并不是主要課程,但其在高中整個學習生活中始終占據重要地位,原因是我國重視素質教育,新課程標準要求學校與教師采取科學方法,提高學生能力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分析分組分享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可以為高中體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供借鑒。

關鍵詞:分組分享? ?高中? ?體育教學

盡管我國一直強調素質教育,對高中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極為重視,但出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體育課在高中的開展情況并不理想。教師對學生采取“放羊”教學模式,既不教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又不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只要求學生自由活動。另外,體育課經常被其他主要科目占據,尤其是高三階段,導致體育課程形同虛設,嚴重影響學生的體育素質培養,對其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一、分組分享教學法概述

分組分享教學法的基本內涵是“教師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按照學習能力、心理生理特點等基本規律,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幾個小組,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分享活動,促使學生能力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分組分享教學法是基于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提出的新型教學方法,教師立足于教學實際與學生身心特點制定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平等性與發展性,具有極強的創造性與操作性,與素質教育要求相符合[1]。分組分享教學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與交流能力,有利于打破傳統教學法的桎梏,學生分享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也是充實自己的過程,可以有效增強知識轉化能力。

二、分組分享教學法的應用模式

(一)按能力層次分組

高中生的個體差異性較明顯,由于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承受能力以及生理特征各不相同,所以教師無法保證學生的知識水平始終保持一致,因此體育教師在利用分組分享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時,應明晰學生能力不一致的客觀條件。體育教師要根據體育能力、身體素質、基礎知識等內容,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然后在按照小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以此保證既能增強學生體育素質與能力,又能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一對一”與“一對多”

“一對一”、“一對多”的分組分享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較為常見?!耙粚σ弧蹦J绞侵附處煂⒛芰ο嗖钶^大的兩名學生分為一組,讓綜合能力較高的學生幫助綜合能力較低的學生,從而實現二者能力的同時提高?!耙粚Χ唷蹦J绞侵附處煂⒁幻C合能力較高的學生與幾名綜合能力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讓前者為后者進行教學知識輔導,幫助其提高能力水平的模式。無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學生與學生在交流分享過程中,能力高的學生能夠得到鍛煉自身交流溝通能力、知識轉化能力等能力的機會,能力較差的學生會學會自己不曾學會或者尚未理解的內容,不僅能夠促使自身能力水平得到提高,還能實現小組綜合水平的提高[2]。

(三)隨機分配小組成員

隨機分配小組成員是指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小組成員進行適當調整,通常發生在某一小組成員人數不足的情況,該模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需要體育教師具有隨機應變能力。比如,某校體育教師一開始按照“能力層次”將學生分為不同等級的小組,在后期學習訓練過程中,低等級小組的某學生能力超出該組平均水平,教師則將其調到高等級小組中,或者對所有小組進行一次重新分配,這種方法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到與其他人的差異,將視野放寬。隨機分配小組成員可以幫助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能力增長狀況,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三、分組分享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明確體育教學目標,科學安排課程內容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課程教學的重要基礎,明確體育教學目標有利于保證課程內容安排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因此,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教學時,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身體發展規律組建小組,以此同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科學安排課程內容,以此保證能夠促進學生體育能力、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某學校體育教師在開展“籃球三步上籃”教學時,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教導學生掌握三步上籃的技巧”,因此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當側重于籃球投籃相關知識的教導。按照學生能力水平分組,將身體素質較好、對籃球基礎知識有一定認識的學生分為一組(第一層次),將體育能力較差、身體素質水平較低的學生分為一組(第二層次)。

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制定了強度相對較高的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先圍繞周長為400米的操場慢跑3圈,然后進行身體拉伸運動,隨后詳細講解“三步上籃”的相關內容,并進行實際演示,最后要求學生進行小組練習,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籃球技能的教學目的。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體育教師則適當放低了要求,同樣要求學生圍繞400米操場慢跑,但是將圈數縮減為1圈半,在稍作休息之后,與第一層次的學生小組一起進行身體拉伸訓練、聽教師講解籃球基礎知識,最后按照教師的演示進行小組之間的練習,教師此時可以為第二層次的學生給予幫助和提點。

體育教師根據高中生的能力素質制定的針對性教學計劃,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符,能夠同時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能力的目的,不僅可以避免對學生的身體造成過大負擔,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在課程臨近結束時,教師可要求小組成員進行內部分享,將自己本節課的學習體會、經驗分享給其他人,以此推動小組共同進步。

(二)結合理論與實踐,創新課程教學方法

目前,大多數高中體育課存在理論與實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許多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并沒有對學生進行理論方面的教導,而是直接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放任學生自己進行體育技能的練習,既沒有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又沒有促使學生的體育精神得到提升。因此,為了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體育素質與能力,教師需要認識到講解理論的重要性,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前為學生講解體育理論知識,在課中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在課末與學生就學習過程進行分享,有利于促進學生體育精神與身體能力的全面提高[3]。

例如,在進行乒乓球教學時,條件允許下,體育教師可以在室內體育館,利用多媒體放映機,先為學生詳細講解乒乓球在我國的出現、發展與現狀,然后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介紹一些我國曾經十分出名或者現在正在體壇活躍的乒乓球運動員,隨后對學生講解一些練習乒乓球需要注意的問題,避免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某些原因造成身體損傷;在條件不允許下,教師可以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期中穿插名人典故進行引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結束后,體育教師帶領學生到體育場進行實操教學,先對所有學生進行實踐講解并進行演示,為了解決有些學生沒看懂但是不敢詢問的問題,教師應在學生練習過程中,真正走到學生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以此避免學生因始終學不會而逐漸喪失學習乒乓球的興趣。

(三)充分發揮榜樣精神,激發學生體育興趣

所有的課程并不相互獨立,它們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體育教師在利用分組分享教學法開展課程教學時,可以將不同的科目聯系在一起,立足于學生的體育興趣,將與本節課有關的其他學科內容融入其中,并對教學評價機制進行完善,如此便可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籃球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勒布朗·詹姆斯、史蒂芬·庫里、林書豪、周琦等著名籃球運動員相關信息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對調動籃球興趣比較大的男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積極影響;在學習足球時,可以通過講解足球運動員貝利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足球的主動性,有利于保證學生能夠將枯燥的重復練習堅持下去,切實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課對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極為重要,學校與教師必須提高重視,體育教師應采取分組分享等科學方法開展課程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普及體育知識,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帶領高中生進行體育運動,并嚴禁其他科目教師占用體育課時間,保證學生的身體與精神在體育課上得到充分放松,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高中生能力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遠志.略論分組分享理念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植入[J].中國校外教育,2018,(01):116.

[2]薛宇鹛.“分組分享”教學在高中體育課堂中運用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3):82-83+85.

[3]吳海珍.芻議分組分享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際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07):156.

(作者單位: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