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食風

2019-07-01 02:45高維生
歲月 2019年6期
關鍵詞:姜太公驢肉壇子

高維生

姜太公魚芹

廣饒為姜太公封地,因大王鎮西營一帶盛產毛筆,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齊國筆鄉的美稱。齊毛筆與浙江湖筆、安徽宣筆、河北衡筆,稱為中國四大名筆。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在濱州廣播電視報工作,報社總編的老家在廣饒,有一天,他請我們幾個人去老家幫助搬家。他父親家在氣象局,從老房子搬新家,有兩千多米的距離,用小型廂式貨車,來來往往幾趟,體力透支。中午時分,安排在附近飯店吃飯。席間上了姜太公魚芹,他父親是個知識分子,講菜的來龍去脈。在這塊古老的地方,魚芹系魯菜特色菜,和姜太公有關系。

我們一邊吃菜,聽著古老的傳說。周朝的姜子牙在商紂王覆滅后,周武王賜封齊國營丘,就是現在的廣饒。姜太公推行“便魚鹽之利”的興國策略,發展養魚、種桑,鼓勵百姓制鹽,使齊國民富國盛。

姜太公有釣魚的嗜好,他釣來魚親自動手做。一條魚吃得時間長了,缺少新鮮感,就變著花樣,剔去骨頭,魚肉與蔬菜同炒,以此菜招待客人。味道鮮美的魚肉炒青菜,贏得客人的贊賞,有人稱贊姜太公新烹魚的方法,“齊民富國盛,姜太公魚勤?!焙笕擞X得勤改為芹更準確,便有了此菜的叫法。

聽著總編老父親講的傳說,挾一口菜,回味魚與芹菜相融,魚芹潔白滑嫩,清鮮爽口,芹菜味濃。我小妹夫做菜手藝高,他對魯菜有研究,會做姜太公魚芹。每次回濟南家舉行家宴,都要做此菜。他做的時候,我在一旁觀望,從配料到制作過程,看過幾次,曾嘗試著學做。

清代美食家袁枚說:“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天姿,雖善涂抹,而敝衣藍縷,西子亦難以為容?!苯~芹是將草魚肉劃出花刀,切成骰子塊,使用鹽、味精、料酒和蘇打粉拌勻。雞肉剁成餡,加上蔥和姜水順時針攪打,加雞蛋攪勻。肥豬肉末、芹菜末、荸薺末加在一起,干淀粉調勻。清代詩人張雄曦《食芹》中寫道:

種芹術藝近如何,聞說司宮別議科。

深瘞白根為世貴,不教頭地出清波。

芹菜是普通的蔬菜,可熱炒,又能涼拌,深受人們喜愛,具有藥用價值。芹菜草本植物,夏天開白色花,莖葉可以吃。亦名水芹、水靳,古名稱為楚葵。又有一種旱芹,香氣味足,俗名藥芹。

荸薺古稱鳧茈,又稱烏芋、地栗、地梨、馬蹄、莆箕。球莖呈扁狀,表面光滑,成熟后,出現深栗殼色,或棗紅色,肉白色?!读_氏會約醫鏡》:“荸薺益氣安中,開胃消食,除熱生津,止痢消渴,治黃疸,療下血,解毀銅?!陛┧j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卜素等。用來烹調,可制淀粉。草魚,俗稱鯇魚、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厚子魚、海鯇、混子等。幾種普通菜來源于大地,它們和魚交融,經過鍋中高溫的翻炒,形成一體,產生新的味道。

魚塊蘸干淀粉,放雞泥中滾勻,投溫油中炸出。炒勺加入油燒熱,入蔥、姜末烹香,倒進適量的湯,置魚塊翻炒,淋花椒油出勺,盛于盤中,一端置姜太公釣魚形象。

我每次去酒店吃飯,只要是點菜,必須點姜太公魚芹。菜上來后,我察看菜的形狀,特別是生姜刻的姜太公釣魚畫像。這是菜的標致,從刀工中體現不同的廚師,對姜太公的感受。

當年不知驢肉美

俗話說:“天上的鵝肉,地上的驢肉?!斌H肉味道鮮美,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中醫認為,驢肉性味甘涼,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

一九八三年,我家從東北搬遷濱州,第一頓飯在作家高艷雪家吃的,他上了一盤廣饒的驢肉,介紹當地的名吃。這是對廣饒的最初認識,因為當時屬于濱州,未有劃入東營市。

德州驢產于濱州、德州,以及沿渤海各地,無棣為中心產區,又稱無棣驢。早在清乾隆年間,無棣農民常用驢運鹽,去德州進行鹽畜交易,聚集濱州的商販,他們的貨大多靠驢馱運過來,德州驢由此而來。這種驢體型高大,按毛色分為三粉、烏頭兩類。

東北人很少吃驢肉,對于驢的認識,知道灰褐色的動物,個頭不大,耳朵長,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蹄小堅實。它能拉車載貨,作為交通工具供人騎乘。我家附近向陽商店,進貨的運輸工具,就是毛驢拉的車。小動物可愛,不做出激烈的反應給人造成傷害。

作家席間講述廣饒驢肉的傳說,據史料記載,相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樂安關帝廟大殿落成,官人聚集,朝覲慶賀,舉行盛宴。佳肴繁多,肴驢肉受到喜愛,為最受歡迎的菜品。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肴驢肉經縣城十一村武舉崔萬慶舉薦至兵部差務府,至此以后,肴驢肉進入京城宮御膳房。肴驢肉常吃能夠生出力氣,適于練武人的下酒菜,廣饒縣大王鎮的田門,出過皇帝侍衛,據說和肴驢肉有關系。光緒年間,康有為途經廣饒,品嘗肴驢肉后,寫過一首詩:

旅居京華騎驢郎,殘羹冷炙豪門光。

當年不知驢肉美,何事扣門卻芳香。

名人伴名菜,自那時起,廣饒肴驢肉的名聲遠播。廣饒肴驢肉的料講究,十七種傳統香辛料,優質驢肉配以陳年老湯煮。肴驢肉是涼菜,肉纖維透明,筋絡充滿彈性。

廣饒肴驢肉正宗的是十一村崔家肉鋪,崔成文生于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童年讀過私塾,由于家庭貧窮,十幾歲務農,在家種了幾年地,靠天吃飯,勉強維持生活。他頭腦精明,善于琢磨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有賣肴雞的,有賣豬肉的,卻看不到賣驢肉的。這是難得的商機,賣驢肉無競爭對手,別人搶不走買賣,掙多掙少都是自己的錢。有一天,他在西關大集,碰上賣一頭傷腿的驢,價格便宜。他買下瘸驢回家殺了,用做肴雞的香料,加工出肴驢肉,余下的賣生肉,沒有想到的是買肴驢肉的人多。價格又好,不過兩天工夫賣完貨。他深受啟發,覺得此買賣可做,大有賺頭,至此做起肴驢肉的生意。

崔家的肴驢肉,洗凈的驢肉切成大塊,加水和老湯。放白芷、八角、肉蔻、丁香等作料,急火燒三小時,湯中除油,肉瘦添加老湯。湯中的薄油,罩住熱氣不易蒸發,石頭壓肉入湯,文火燜四五個小時。

出鍋的肴驢肉紅中透紫,橫刀斷絲,肉質纖細,香而不膩,湯中有中藥,夏天蒼蠅不叮,所以不會變質。

一九八四年,我來山東的第二年,準備回老家東北探親,向身邊的人詢問,決定帶廣饒的肴驢肉。東北人很少吃驢肉,肴驢肉在當地名氣很大,具有代表性。托人從廣饒買回十幾袋子真空肴驢肉,帶著一種情感回老家。親戚朋友每家分一袋,吃后感覺味道不錯,有人建議把這種美食引進。

至今在濱州不論大小的飯店,經常見廣饒肴驢肉的菜名,驢肉真假,難以辨認出來,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作正宗的廣饒肴驢肉。

一壇二壇三四壇

正月初七,清晨雨在下,一夜未停。窗外天色陰沉,這樣的天氣,讓節日的氣氛消失,人的心情變得沉悶。

我望著窗外的雨,在陰冷的斗室里,打開床上的電熱毯,讀學者王學泰的《華夏飲食文化》。他從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頭研究,關于陶器誕生中寫道:火的運用和控制促使陶器誕生。原始人發現黏土經過火燒之后變硬,不再變形,于是經過多次試驗和探索,發明了陶器,這大約是八九千年前的事,在裴李岡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大量的三足陶器。傳說中把陶器的發明與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聯系起來。神話學家袁珂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青城山建福宮后面有山,叫丈人山,傳說是軒轅黃帝問道于寧封的處所。寧封因封于寧山,故名寧封。那時洪水泛濫,人民居洞穴。每到山下取水,無取水物,乃以山下潤濕泥土為器,易碎。偶燒野獸,寧封于火中得硬泥,遂悟作陶之理,故傳說寧封為黃帝陶正?!保ㄒ姟豆派裨掃x釋》)看來發明陶器的直接目的可能是為了盛水,因為人經常需要水,而水是液體,如無器具則很難把它取到身邊。但陶器發明之后,馬上就被用來做炊具和食具了。這一重要的發明標志著烹術的第一次飛躍。譙周《古史考》記載了“黃帝作釜甑”、“黃帝始蒸谷為飯,烹谷為粥”。傳說中的黃帝時期相當于新石器中期,烹飪技術在這個時期發生突變,當然是一百多萬年以來漸變的結果。

陶器的出現,實現從盛水到烹飪的飛躍。壇子,指陶土做胚子燒成的盛放物品的器物,不易變質,方便保存。一九三〇年,在濟南東郊龍山城子崖掘出黑陶片,距今四千余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制陶工藝已達到高水平。濟南使用瓷壇做肉,在清代盛行,名為壇子肉,這和上古人的陶烹有關系,創出風味菜品。章丘漢代時便是冶鐵重鎮,出產的手工鐵鍋,制造過程中,經過七道冷鍛,五道熱鍛。打造的鐵鍋不沾不黏。壇子和鐵鍋材質不一樣,傳熱不同,一個緩慢,一個火爆,做出的菜味道各異。陶器中放進肉,水的多少,火的力度大小,燉煮的時間,使烹飪有了故事。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中記載:“用小磁缽,將肉切方塊,加甜酒、秋油,裝大缽內封口,放鍋內,下用文火干蒸之。以兩支香為度,不用水。秋油與酒之多寡,相肉而行,以蓋滿肉面為度?!眽掠玫練ぷ鋈剂?,慢火煨熟,瓷壇密封嚴實。壇子火候平穩,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煨熟后肉爛湯濃,肥而不膩,色澤紅潤。

我國很多地方有做壇肉的風俗,這道普通的菜,不用珍貴的配料,但名氣都很大。漢源位于四川盆地與川西高原的過渡地帶,大渡河中游兩岸,通往康藏、涼山及云南邊陲的重要通道。詩仙李白經過古黎州,即今日的漢源,吃過壇子肉,留有贊美詩曰:

一壇二壇三四壇,五壇六壇七八壇。

嘗盡天下千般肉,唯有雪山香壇鮮。

佳句贊譽漢源壇子肉,四川傳統的壇子肉富有鄉土風味。據傳此菜源于農村鄉間,因農家活路多,糧多豬多。栽插和收割季節,農忙人少,想吃肉改善生活,又怕烹肉時間長,耽誤農活。以壇子替代鍋,大塊豬肉加入調料,投入壇內封口。用柴灰火燒煨,收工回家時,啟開壇口。

桂陽的壇子肉,卻有另一種說法,不同于四川的風俗。三國時期趙子龍率軍平定桂陽郡,多年的戰爭,給當地的百姓生活造成貧苦,民不聊生。趙子龍提出減租免賦的政策,鼓勵百姓養豬種田。此后,每年家家戶戶都養過年豬,百姓舍不得吃,摸索出腌、炸和燉的方法。在明朝之前以巴蜀花椒磨粉,配上姜蒜切丁腌制,辣椒傳入湘南地區,使用壇子肉蘸辣椒口感更好。

這幾年,我多次來往東北做田野調查,每次去沈陽,文友們知道我是滿族,請吃滿族食品,吃過多家壇子肉。滿族人有喜食豬肉的習俗,五花肉切成段,用多種調料腌漬,連鹵裝入壇中,壇口封實,小火燉兩個多小時,待肉酥爛。

一六三四年,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皇宮中的御膳房精選五花肉和瘦肉,切成均勻整齊,六分見方的肉塊。經過煸炒后,加入青蔥、老姜、腐乳汁,以及各種調料,放入御膳房殿前的專用大壇,然后文火慢燉。這道菜皇上喜歡吃,盛京壇肉由此得名。

據民間傳說,由于皇上長時間吃宮中的壇肉,吃膩了給御膳房下令,創出新口味壇肉的做法。這可讓御膳房廚頭疼的事情,聽說民間一個年輕師傅,做壇肉一絕,百姓稱為“盛京第一壇”。廚頭不顧自己的身份,親自登門重邀,請來為皇上做壇肉。

皇上不知道內情,吃過民間年輕師傅做的壇肉,口味與眾不同?;噬虾髞砺犝f此事,立馬下令,封年輕人為皇室御廚,賜“天下第一壇”的美名。

這樣美好的故事,感染一代代人,在時間中流傳,不斷地補充,添加動人的情節。續記中說,有一年,制作該壇肉的御膳房廚師,家中發生變故,因老家母親病逝,必須回家守孝三年。年輕師傅向皇上請辭,皇帝真是舍不得他,感慨地說道:“百行孝為先,而汝之壇肉亦為天下一絕,爾甚孝,特賜汝為天下第一孝。汝肉壇為孝壇?!焙髞?,民間又有忠壇和禮壇,兩種壇肉的說法。

濟南的壇子肉,據傳由鳳集樓飯店創牌。一百多年前,該店大廚拿豬肋條肉,加調味和香料,瓷壇慢火煨。五花肉為主要食材,經過慢煨,色澤成棕紅,其味濃厚,湯汁熬得濃稠,肉味香熟,爛而不膩。濟南的壇子肉做法,并不多么復雜,豬肋肉殺成骰子塊,投進沸水焯,撈出清水沖凈。

壇子內放肉塊,大蔥、姜切片,放醬油、冰糖和肉桂,倒入煮肉原湯,漫過肉塊為準,壇口蓋嚴實防泄氣。中火燒開,文火煨幾個鐘頭。啟壇后,鉆出一股香氣,揀出姜、蔥、肉桂,盛盤即可。

老濟南賣壇子肉,最有名的是后宰門街的同元樓。它使用的器具講究,黑釉小壇子,木炭的微火煨。吃過一次,總是忘憶不了,想再回頭品嘗。一個人不論走多遠,即使口音改變,離開多久,改變不了的是口味。吃是一種文化,潛伏身體的深處。作家蔣藍說:“可以說,口味是人類最深的癮癖?!边@句話精辟,可用肥厚形容。

猜你喜歡
姜太公驢肉壇子
賣壇子
最適合心臟病病人的是驢肉
漢魏六朝小說中的姜太公故事文獻綜述
傷心肴驢肉
驢肉火燒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盲人買壇子
盲人買壇子
驢肉火燒走了,西少爺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