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師出高徒

2019-07-09 07:19崔立
共產黨員(遼寧) 2019年12期
關鍵詞:中舉良師扶志

文/崔立

良師者,唯張居正之一生恩師顧璘,而高徒呢?則為張居正得意門生于慎行。

先說說顧璘。明嘉靖十六年,顧璘任從二品的湖廣巡撫,遇到了一個百年罕見的才子張居正。這年張居正13歲,在前一年通過童試,考取了秀才,中舉指日可待。顧璘見到了這個神童,欣喜若狂,卻又做了一個決定:不讓他中舉。

顧璘是如何考慮的呢?《張居正大傳》中說:“顧璘認為13歲的孩子就中舉人,以后便會自滿,反而把上進的志愿打消,這是對張居正的不利,因此主張趁此給他一些挫折,使他更能奮發……”

在顧璘的斡旋之下,張居正未中舉。3年后,張居正再次參加鄉試,順利中舉了。恰好此時顧璘正在安陸督工,張居正到安陸去拜見他,顧璘很高興,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把自己腰間圍著的犀帶脫下來,贈給張居正。

顧璘說:“上次你本來就可以中舉,因為我的原因,耽誤了你3年,這是我的錯。但是,我希望你要有遠大的抱負,要做伊尹,要做顏淵,不要只做一個年少成名的秀才?!?/p>

再說說于慎行。萬歷初年,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時,皇帝年僅10歲,大事小事均由張居正做主。因此,張居正一度成為大明朝最有權力的人,他一方面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拯救大明于危難,另一方面,又變得獨斷專行、剛愎自用。

于慎行是張居正最欣賞的學生,但他也是“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的典型。

張居正專橫,引發反彈。御史劉臺彈劾張居正專恣不法,結果被下獄謫戍。朝中官員都害怕張居正之勢,不敢再見劉臺。于慎行不管這些,親自登門看望劉臺。張居正倒不是心胸狹隘之人,這事就忍了。

張居正的父親過世,按規矩,官員此時必須遵制守喪,但張居正正在權力巔峰,怎舍得辭職兩年多回鄉。怎么辦?張居正熟悉律令,就指使門生提出“奪情”,即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本應丁憂的人為官?;实叟鷾柿诉@份“奪情”的申請,結果舉朝大嘩,不少大臣紛紛上書,要求皇帝收回成命,釀成了著名的“奪情事件”。

而于慎行,也是強烈反對者之一。張居正責問:“你是我的學生,我歷來待你不薄,你為何也要跟著那群人胡鬧來為難我?”于慎行從容答道:“正是因為您對我好,我才會這樣?!?/p>

念及此二人,人們深切感受到:為他人著想,不僅需要善良,更需要智慧和勇氣。

幫人幫什么、怎么幫?不少人或滿足于給錢給物,給吃給喝給用固然重要,而且是一種重要的幫法,但這充其量是淺層次的,甚至是表面的,也是一時或暫時的,倘若要從根子上幫人,那就得教思想、教理念,就得傳經驗、傳方法,就得扶志、扶智。

人們常說,觀念是開關,思路是出路。幫助人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找到一條更適合自身成長發展的思路、措施和辦法,比什么都重要。給錢給物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上的東西,而教思想、教理念,傳經驗、傳方法,扶志、扶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上的東西。前者是消費性的,后者則是內化于心、可持續性的。授人以魚讓人一時受惠,授人以漁讓人一生受益。

猜你喜歡
中舉良師扶志
魚漁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貧·扶志·扶智
涵養成就“大國良師”的泥土
涵養“三氣”扶貧扶志
關于經濟困難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關于經濟困難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馬中舉陶瓷藝術作品
馬中舉陶瓷藝術作品
在班主任工作中爭做學生良師益友的點滴體會
初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激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