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理解他的“歷史”觀念

2019-07-10 01:29鄧沁汶
活力 2019年6期
關鍵詞:盧卡奇馬克思歷史

鄧沁汶

[摘要]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重新強調了歷史的概念。他認為,只有真正的走向歷史,以歷史為本體,才是解決矛盾、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盧卡奇繼承了馬克思的歷史觀念,認為歷史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是人與自然、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作為歷史的主體和客體統一的無產階級代表了歷史的方向。盧卡奇指出,歷史是人創造的。他把歷史的主體由人推向了無產階級,指出了無產階級特殊的歷史地位,這也成為盧卡奇理論的最終落腳點,從而充分說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性和革命性。

[關鍵詞]歷史;盧卡奇;馬克思;主客體統一

一、馬克思的歷史觀念

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歷史”是一個基礎性的概念,盧卡奇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物化、總體性、階級意識等概念。為了更好地把握這個基礎性的概念,我們有必要回到馬克思,從他們歷史概念的聯系與發展中充分把握盧卡奇的“歷史”概念的深刻內涵和特殊性。

在《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對歷史作出了這樣的規定:“整個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痹凇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又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由此可見,在馬克思那里,自然、社會和歷史是統一的,歷史性是自然與社會的前提,自然不再是與人相分離的抽象物,而是“人化的自然”“歷史的自然”?!皻v史性”也是社會歷史特性,它同樣包括并反映著人、人的思維和活動以及人所面對的感性世界。

在馬克思那里,歷史唯物主義中的歷史概念具有雙重內涵。它既是指現實的額外的、活動所形成的具有整體性和統一性的具體的歷史,也是指一種歷史的考察事物的思維方式。馬克思是直接批判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在這個概念上,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重點批評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歷史是彼此完全脫離的”。因此,馬克思對歷史的理解并不是一種狹義的社會領域,而是一種更重要的哲學本體性的規定。換言之,馬克思的歷史規定不僅僅是指狹義的社會歷史領域,而是在哲學本體的語境中確認人類現實的社會實踐進程構筑的歷史性進程。

二、盧卡奇的歷史觀念

(一)盧卡奇歷史觀念的發展過程

為了保護他心中的正統馬克思主義哲學,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使其不被科學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傾向所侵蝕,盧卡奇重新強調了歷史的概念。他指出:“幾乎每一個我們察覺到的沒有解決的難題,在尋求解決時都把我們引向了歷史?!彼J為,只有真正的走向歷史,以歷史為本體,才是解決矛盾、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

盧卡奇的“歷史”概念并非直接來自馬克思,而是以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的深刻思考為基礎的。盧卡奇認為,由康德奠基的德國古典哲學的深刻之處,就在于其敏銳地抓住了近代哲學的矛盾焦點,揭示了被近代形式理性所掩蓋和忽視了的主體和客體、思維和存在、自由和必然之間的對立,并把消除這種對立,尋求其最終的統一當作自己的哲學任務。但康德哲學在展示其深刻之處時,也面臨著自身的困境。其問題的根源在于近代資產階級的形式理性主義本身就包含著無法揚棄的矛盾。

“歷史”概念是盧卡奇通過改造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而獲得的成果。在盧卡奇看來,由于自然科學發展對哲學的滲透和對于數學和理性的崇拜,對人的主觀能力的頌揚,近代哲學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此改變了人們對于原有主客體關系的認識。盧卡奇認為,“近代批判哲學是從意識的物化結構中產生出來的?!睆牡芽柕摹拔宜脊饰以凇边@個命題開始,近代以來的哲學和以前的理性主義相比是一種進步,資產階級“不再把世界視為獨立于認識主體而產生的(如上帝創造的)什么東西,而主要地把它把握為自己的產物”。這種進步性就在于把世界看成是自己的產物,從客體的研究轉向對主體的研究,把客體視為主體的產物。盧卡奇認為康德哲學集中體現了近代哲學的這個特征,康德并不否認既定事實的存在,把它視為知性的產物,同時又企圖建立理性的體系,這樣就產生了一個不可解決的兩難困境:要么把事實性化為概念的體系,這樣體系就適用于一切東西;要么使事實性進入體系本身的結構,但這樣一來就拋棄了體系。盧卡奇認為,康德的功績在于提出了矛盾,并指出形式和內容是對立的。同時,康德認為理性只能把握自己的東西,即現象,它在力求把握總體時撞上了既定性這一不可逾越的界限。因此,在康德那里,主體和客體是相互對立的。

黑格爾指出:“照我看來,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不僅把真實的東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樣理解和表述為主體?!蓖ㄟ^辯證的過程消融了主體、客體之間的對立。黑格爾的功績在于引入了辯證的方法,引入了“歷史”的概念,康德的矛盾在黑格爾這里得到了徹底的唯心主義的解決,但是黑格爾卻沒有找到歷史的主體“我們”,而是歸結為“世界精神”,淪為徹底的唯心主義。盧卡奇說:“由于黑格爾哲學已經不可能在歷史本身中發現和指出同一的主體和客體,所以他被迫超越歷史,并在歷史的彼岸建立自我發現的理性的王國。然后從這個理性的王國出發,把歷史把握為階段,把出路把握為理性的狡黠。歷史不可能構成整個體系的活的軀體,它成為整個體系的一部分、一個環節。這整個體系則在絕對精神中,在藝術、宗教和哲學中達到頂峰?!焙诟駹柲抢?,世界實體是與人的頭腦完全無關的一種客觀存在的精神實體,即絕對精神。黑格爾把“世界精神”作為主體,并未真正找到歷史的主體。盧卡奇批判黑格爾把實體精神化,認為主客體的統一是通過絕對精神異化為他物,又從他物復歸于自身的過程中達到的,黑格爾也沒有真正解決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在他那里,形式和內容也是對立的。

盧卡奇不僅批判了黑格爾唯心論的歷史觀,而且批判了費爾巴哈舊唯物論的歷史觀。他認為,費爾巴哈否定了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使哲學從天上回到人間,使歷史變成了人的歷史,因而費爾巴哈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起到了一種十分重要的作用。盧卡奇認為,超越現實意味著經驗世界的客體將被作為整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費爾巴哈又拋棄了辯證的方法,沒有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人”,使“人”絕對化,把人看作是具有固定不變的客觀性,從而用一種獨斷的相對主義代替了形而上學。盧卡奇認為,這種相對主義只是表面上驅逐了絕對,表面把客體看作是一個整體,實際上仍然是假定了一個“絕對”存在,仍然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待世界。

盧卡奇認為,黑格爾和費爾巴哈沒有完成的任務是由馬克思完成的。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他指出歷史的本質含義是主體和客體的統一。歷史作為客體不是與主體無關的,而是主體的產物。由于人的實踐活動,客體與主體之間存在了聯系,主體和客體不是對立而是相容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不僅是客體,同時也是主體,是主體和客體的統一,是統一在實踐的基礎上。所以,盧卡奇認為,實踐不僅僅是一個認識問題,而且是一個社會問題、歷史問題。盧卡奇的這一觀點與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所提出的“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的觀點是一致的,他認為這一點是馬克思得以在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理論前提下認識到歷史本質的關鍵。馬克思正是抓住了歷史是主體和客體統一在實踐的基礎上的這一本質特征,才在黑格爾停住不前的地方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把黑格爾哲學中的歷史傾向推到了他的邏輯的頂端,他在根本上把社會和社會化的人這兩方面的所有現象轉變成了歷史的問題,歷史不再是絕對精神的環節,而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本身,歷史的真正主體就是創世的我們,也就是無產階級?!?/p>

據此,盧卡奇認為,我們要把全部現實看作歷史,即看作我們的歷史。這里盧卡奇認為他解決了近代哲學和直到黑格爾哲學都沒有解決的二元論問題。并且在解決二律背反難題的同時,也用歷史的方法去重新詮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僅僅是一種方法,即他所說的歷史辯證法。這種辯證方法是把存在看作是整體的來認識的,糾正了對社會歷史的認識的孤立性、直接性的錯誤傾向,使歷史的發展成為歷史主客體在社會整體中的具體的辯證運動過程。歷史的主體,即人類本身,在社會生活中找到了根基。所以盧卡奇的歷史的方法在本質上是批判的方法,這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是一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盧卡奇的方法在本質上是與人的實踐本性相一致的,所以歷史的方法運用于當下時才能解決“主體的分裂”問題,從而打破主體客體化的狀態,達到拯救主體的目的。

(二)正統的馬克思主義

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有過這樣的表述“什么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并不意味著無批判地接受馬克思研究的結果。它不是對這個或那個論點的“信仰”,也不是對某本“圣”書的注解。恰恰相反,馬克思主義問題中的正統僅僅是指方法。它是這樣一種科學的信念,即辯證的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只能按其創始人奠定的方向發展、擴大、和深化?!彼员R卡奇在這本書中說:“我們的任務,即構成本書的基本觀點的基本信念就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方法的實質,并加以正確地運用”。在盧卡奇看來,在方法上審視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正統的。他力圖在方法論的角度上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哲學,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他的重構中得到“恢復”,煥發出其生命力和價值。這也正是盧卡奇的哲學方向。

正如盧卡奇本人所說的“在這里,我們的基本前提是確信,在馬克思的理論和方法中,理解社會和歷史的真正方法被發現了。這種方法完全符合歷史的觀點,因而這種方法必須不斷地被運用于馬克思主義本身?!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出,盧卡奇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就是“歷史”概念,歷史是他哲學的邏輯出發點;歷史就是他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盧卡奇用歷史的方法來審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結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必須是本體論的,進而是社會存在本體論的。他用這種重構去針對當時對馬克思主義理解的自然主義、教條主義等錯誤傾向,意在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面目。我們從盧卡奇哲學的邏輯和方法——“歷史”出發,去理解他所認為的正統馬克思主義哲學。

三、盧卡奇對“歷史”觀念的規定及其意義

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總結了西方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盧卡奇從反思西方革命經驗教訓出發,認為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批判性、戰斗性功能,沒有把辯證法看做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和核心。結合西方歷史文化條件,作者在書中對馬克思主義若干理論,如異化、辯證法、哲學本體論等作了可貴的探索。他在本書中中對“歷史”觀念的探討,使我們明白了歷史不再是“絕對精神”的環節,而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本身。而一旦給歷史本質做這樣的定義,就決定歷史必然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辯證運動。盧卡奇認為,作為客體的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人類社會實踐的客觀歷史過程;作為主體的歷史則是人類自己的能動創造。從歷史的主體客體兩方面分別來看:

一方面,歷史作為客體不是與主體無關的客體,而是主體的產物。作為客體的歷史,克服了形式和內容的對立:不再像以往在理性主體的體系中,為了認識客體而使內容被視為固定不變,認識的內容的歷史性被這種方法給抹殺了。在盧卡奇看來,形式就是歷史發展的邏輯,它根植于歷史中,同歷史相融合,還在歷史的方法和邏輯中,認識的形式和內容不再對立而是相統一。

另一方面,盧卡奇認為作為實體的歷史也可以從主體方面去理解,盧卡奇認為歷史的主體就是人們的創造世界的活動。古典哲學所尋找的主體也只是把主體放在了唯心的世界里,放在歷史之外。在盧卡奇看來,正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為歷史本體論,在他看來這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

哲學的實質的,才是真正找到了主體——實踐性的歷史。所以盧卡奇的結論是,他找到了真正的主體,一種具體的實體——歷史,歷史成為真正的行動者、創造者,成為了真正的主體。盧卡奇對歷史的主體性的突出帶有強烈的當下性和批判性,正是這種當下性和批判性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的理解趨于一致的。由此盧卡奇開啟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的思潮;也是因為他歷史的主體性的突出,使得社會存在中的歷史辯證法更易于理解與發展。

盧卡奇對歷史本質的規定,使客體真正擺脫了僵化的自在性而具有了人性。所以在盧卡奇看來存在本身不是自然客體,而是社會客體。由于人的實踐活動,才使得歷史具有了主客交互作用的生成性的建構力量,這也表現了歷史的本質。主客體之間的辯證運動過程所顯現的歷史的生成性表現在:生成性是歷史過程的統一整體中的關系的生產和再生產;人就站在這歷史性生成的時間中;歷史成了不斷的、現實的環節。盧卡奇認為他找到了一種理解歷史過程中總體與各個部分的關系的方法,從而在根本上否定了認識的拘于部分的直接性,在事物的相互關系中把握事物的總體性特征。

盧卡奇關于歷史主客體統一的思想進一步揭示了歷史過程的主客體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革命內容。他明確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一種歷史辯證法,他的內容是歷史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作為歷史的主體和客體同一的無產階級就代表了歷史的方向,只有無產階級的實踐活動才能創造歷史,才能把人類社會推向前進。但無產階級能動實踐活動的成敗全依賴于它的階級意識,因而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是歷史過程的真理。盧卡奇指出,歷史是人創造的,但這種創造并不是隨意的,因為人是社會的存在物。他還把歷史的主體由人推向了無產階級,指出了無產階級特殊的歷史地位,這也成為盧卡奇理論的最終落腳點,從而充分說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性和革命性?!皻v史唯物主義將仍然長時期不變地保持著它作為戰斗無產階級最寶貴武器的重要性。社會的絕大部分畢竟仍由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統治著,而且即使在無產階級建立了自己統治的少數孤立地區,任務也只能是艱難地一步一步地迫使資本主義后退,有意識地建立起新的社會制度?!北R卡奇把歷史作為其哲學的邏輯出發點和基礎,用歷史的方法去解決哲學中的一切問題,從歷史出發建立起了社會存在本體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了盧卡奇意義的重建,凸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性本質。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的思維方式上的轉向性的嘗試。這也正是盧卡奇哲學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出版社,201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盧卡奇馬克思歷史
論瓦爾特·本雅明
最有思想的句子
在布達佩斯“尋訪”盧卡奇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盧森堡思想對盧卡奇的影響研究綜述
新歷史
從馬克思到盧卡奇:工人階級概念的變化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