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錫梁溪區街頭游園景觀優化設計研究

2019-07-12 14:17江南大學214122
大眾文藝 2019年2期
關鍵詞:游園景觀公園

(江南大學 214122)

一、研究背景

1.梁溪區作為中心城區,其改建任務迫在眉睫

經國務院批復的無錫市部分行政區域調整方案,將原崇安、南長、北塘三區合一,2016年2月22日正式成立無錫市梁溪區。作為無錫市中心區域,人口密集,商業發達,需求豐富,因需加大對區域空間布局的調整和城市環境的優化,為保證更高水平的整合發展資源和強有力的競爭優勢。除了區域規劃更新外,還要緊抓綠化改建項目,促使綠地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共同發展。

街頭游園作為城市公共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改造街頭游園是區域優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利于改善梁溪區景觀環境,同時有利于區域規劃設計更便捷化和合理化。

2.新舊城區建設差異化,導致各游園環境參差不齊

經三區合并后,梁溪區共轄16個街道,管理154個社區,其中涵蓋一些古街、工商遺址、古巷等歷史小城區,還有一些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的城中村。新建城區與歷史老城相比,前者在空間規劃上更具科學性,而老城區的空間發展具有局限性,并且人口基數大,內部環境臟亂差,需求層次差異化大。致使兩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各游園建設情況相差較大,并且老城區的現狀問題需要一系列的優化方案得以解決。

二、街頭游園的定義與分類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街頭游園的概念尚無明確的界定,多數期刊論文主要以城市綠地分類標準作出游園概念的簡要闡述:將其定義為一種城市獨立的公共綠地,又稱之為游憩小綠地、臨街小廣場、小公園等綠地名稱。通常面積約為5ha左右,服務半徑一般不超過0.75km,10min即可到達。街頭游園的分布形態較為靈活,不拘場地形式,設計手法多樣,設施簡單,多以植物種植為主,可供居民短時休息、散步之用,屬于一種小尺度的公共活動空間。

街頭游園是基于城市綠地系統而成長的一種綠地公共空間,它的分布規律及游園類型往往需要視城市空間結構和綠地面積而定,空間變化的形式較多,游園的分類方式也呈多樣化。從街頭游園位置與周圍場地關系出發,分為臨街道型、臨廣場型、臨水域型、臨社區型四大類。

三、無錫(梁溪區)街頭游園的現狀問題

現今梁溪區的街頭游園建成數量共128個,其中被評為市級綜合公園4個,區級綜合公園2個,專類公園5個,生態公園1個,,2014年預計規劃新建2個市級綜合公園(下甸橋公園、北尖公園),1個區級公園(洛社公園),1個專類公園(大路窯遺址公園),2個生態公園(興塘河濕地公園牌、樓生態公園)。由于分布數量較為分散,管理機制較為落后,導致游園的建設情況參差不齊,多數游園處于廢舊狀態,部分處于中心城市的游園建設較為完善。梁溪區街頭游園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

1.綠植景觀缺乏藝術感

街頭游園中主要種植有棕櫚、紅葉李、香樟、合歡、百日紅、桂花、垂柳、沙金柏等較為常見植物,植物種類不夠豐富,植物配置模式較為單一,彩色植物配置較少,致使游園景觀色彩不夠豐富。并且存在植物養護管理不當,嚴重影響游園景觀藝術效果。

2.游園設施缺乏特色與管理

街頭游園的常見燈具設施以園燈和地燈為主,燈具造型較為簡單,裝飾性燈具應用范圍極其少。同時衛生設施中的過品相在造型設計方面也大同小異,大多都是采購市場基礎款,缺乏游園地域特色。

部分游園中的休憩設施已被破壞,裸露的椅子鋼架結構,在游人玩耍的過程,具有危險性,并且將無法滿足多個游人的休憩需求。還有的游園中的休憩亭子存在一定隱患性,雖然給出了警示性的標語,但一直未給出及時修整的措施,并且設施的危險系數逐漸在上升。這反映了游園設施管理工作存在上下脫節現象,不能及時為游園設施展開補救措施。

3.游園群體面臨老齡化趨勢

在多數游園空間走訪過程中,各游園的老年群體所占比例高,并且未來出現遞增趨勢。而當前游園空間設計在順應老齡化社會到來之際存在不足,游園設施多半以基礎性的服務作為保障,缺乏對安全性、無障礙性的研究;并且游園的活動內容較為單一,不能滿足老年人長時間的逗留需求。

四、街頭游園景觀優化設計原則

1.保護現狀原則

基于對現狀資源進行合理分析,保護可留存的景觀資源,挖掘日常游園的生活情懷,是街頭游園優化設計過程中的首要問題,也是制定優化設計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靈感素材。在眾多街頭游園內都保留著一定的歷史遺跡和片區記憶,這種歷史文化信息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應以保護原則展開對場地的歷史文脈進行合理性的開發利用。保護現狀有利于維系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促進了游園原有特色的文化肌理得以傳承與發揚。

2.以人為本原則

街頭游園是城市人們戶外活動的公共場所之一。一個公共空間設計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它是為大多數使用者所肯定,因而需關注游園不同人群的差異化需求,提供各式各樣的游園活動,塑造人性化的空間是街頭游園優化設計的重要考慮因素。

無錫梁溪區的大街小巷正面臨著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它為城市街頭游園空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街頭游園的優化過程中,應充分了解不同群體在游園空間中的行為習慣、使用情況,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并依據街頭游園的環境條件、綠地結構、功能需求的程度,確定街頭游園游園優化方案的再次定位和規劃,設置更多人性化的公共游憩設施項目,提高空間利用率和景觀效果,以此最大限度的滿足各類游人的需求。

3.地域文化原則

地域性原則指的是在充分考慮街頭游園現狀條件的基礎上,根據街頭游園現有的空間形態結構、景觀植物、設施小品等構成物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并結合城市整體的地域性特征,使得街頭游園在改造后景觀上具有鮮明的本土性,在內容上具有鮮明的主題性。

每個城市的歷史都是不可復制的,因而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特征,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無錫梁溪區作為江南水鄉之城,擁有獨特的水居民樓建筑藝術、曲徑通幽的江南園林造詣、商賈往來的工商文化印記等,這些都是無錫城市進程中的歷史文化積淀,也是當今人們予以責任去傳承的文化經典。在街頭游園的優化設計中,采取保護與更新的設計理念,提取不同的地域文化元素,將傳統的歷史文化與現代的園林設計手法結合在一起,使游園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激起人們的地域情懷。并可以適當的指定不同的主題,力求形成多元文化的景觀載體。

4.改善生態原則

街頭游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態作用。 保護游園的綠化生態性和物種多樣性是優化設計的重點,也是提高城市綠化生態系統的前提。因而,優化過程中要順應自然,盡可能的減少對資源的剝奪及盲目的人工改造環境,降低游園景觀的養護管理成本;并且需熟悉游園所處的自然環境特點,避免對原有環境的徹底破壞,尊重場地中的不同生物需求,維系好植物生長環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同時保護好游園綠地的水系循環,減少能源消耗等,幫助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

5.公眾參與原則

公眾參與原則指的是讓城市居民能夠直接地參與整個優化設計過程,包括了前期信息調研、優化方案設計、及實地改造實踐中。在公眾參與過程中,可以切實的獲取使用者對其功能的需求,并給出綜合性的優化設計方案,以此提高了使用者的游園體驗感,避免了設計中經驗主義帶來照搬式的建設方案。同時,公眾參與可以充分的體現公眾的民主權利,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杜絕以經濟利益為標準的改造建設。并可以不斷完善城市街頭游園的功能。

五、小結

街頭游園的優化設計是一個持續、連續的過程,應以城市有機更新、場所文脈、場地使用后評價等理論作為指導,明確優化設計的目標和方向,尊重自然規律,保護歷史內涵,體現時代特征。無錫梁溪區街頭游園的分布數量較多,因而更需要對當前城市自然環境、區域空間結構、街道人文特點進行熟悉與總結,促進每個區域的游園優化建設方式更加高效合理;同時需及時針對不同游園場地進行更新優化設計理念,以求滿足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

猜你喜歡
游園景觀公園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景觀別墅
田園養生景觀營造探討
布賴滕巴赫景觀酒店48°Nord
游園——暢媽手作
游園昆夢
在公園里玩
《景觀平面圖》
一見如故
小動物游園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