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4例:臨床表現結節紅斑、下肢乏力、活動后憋氣

2019-07-15 03:50朱園園韓業晨方理剛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9年3期
關鍵詞:結核心肌動脈

朱園園 韓業晨 方理剛

100730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

患者女性,15歲,因“四肢結節紅斑1年,活動后喘憋1個月”于2015年8月24日入院?;颊哂?014年中旬出現雙下肢紅斑,隆起皮面,有壓痛,伴持續低熱,最高體溫37.5 ℃,伴盜汗,無咳嗽、咳痰,同時出現活動時雙下肢疼痛、乏力。外院予中藥等治療后,紅斑逐漸消退,體溫恢復正常,雙下肢疼痛好轉,但仍間斷感活動時下肢乏力,未繼續診治。2015年7月患者再次出現左前臂紅斑,性質同前,同時出現活動耐量下降,爬2層樓梯喘憋,偶夜間憋醒,咳嗽、咳白色泡沫樣痰,尿量減少,食欲下降、間斷進食后惡心、嘔吐,雙下肢、腰骶部、眼瞼可凹性水腫。就診于外院,查血常規:白細胞10.7×109/L,中性粒細胞8.15×109/L,血紅蛋白133 g/L,血小板278×109/L;腎功能(—);N末端B型利鈉肽原12 653 pg/ml;超聲心動圖:全心輕度增大(左室舒張末內徑52 mm),雙室收縮功能減低,左室射血分數22%~28%(M型),左心腔內高回聲,考慮血栓,輕度肺高壓(43~56 mmHg);胸部CT:左上肺團塊影,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影、密度增高影及樹芽征。予呋塞米、螺內酯治療,水腫較前略好轉,但出現痰中帶鮮血,每日2~4次,每次5 ml左右,伴憋氣加重,無胸痛,為進一步診治收入我院?;颊咂鸩∫詠?,否認口腔、外陰潰瘍,脫發明顯,否認光過敏、關節痛、雷諾現象、眼紅、眼痛等。入院前一個月食欲欠佳,大便正常,體重增加2.5~3 kg。既往體健。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入院查體:血壓161/114 mmHg(左上肢),140/測不出mmHg(右上肢),下肢血壓測不出,心率120 次/min,體質指數21.6 kg/m2。左前臂紅斑,突出皮面,有壓痛。頸靜脈充盈。雙肺呼吸音粗。心界擴大,律齊,無雜音。肝肋下2~3指,移動性濁音(—)。雙下肢輕度可凹性水腫,右橈動脈搏動弱,雙足背動脈搏動未及。

分析患者為青少年女性,根據病史采集,病程分為兩個階段。前期表現為下肢結節紅斑,伴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未系統診治。后期表現為皮疹再發,伴多系統受累,包括:(1)心臟:臨床表現為全心衰竭,超聲示全心輕度擴大,雙室收縮功能明顯減低,心腔內附壁血栓形成;(2)呼吸系統:有咳痰、咯血,CT見左上肺團塊影,雙下肺多發斑片影;(3)血管病變:血壓升高,雙上肢血壓不對稱及雙下肢足背動脈搏動未觸及?;颊唠m然存在多系統受累,但全心衰竭表現最為突出和嚴重,應首先從導致全心衰竭的病因考慮診斷和鑒別診斷。導致心力衰竭的病因分為三大類:第一為心肌本身病變,包括缺血性心肌病、理化因素對心肌的損害、免疫介導和炎癥損害、浸潤性疾病、代謝紊亂、遺傳異常;第二為心律失常;第三為異常負荷狀態,包括高血壓、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包和心內膜心肌病變、高動力狀態、容量負荷過重等。本例患者是青少年女性,全心衰竭伴其他多系統受累,應考慮系統性疾病,尤其是免疫介導的心肌損傷。雖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引起多個靶器官損傷,但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超聲心動圖均不符合典型的高血壓心臟病。

入院后完善化驗檢查。血常規:白細胞8.92×109/L,中性粒細胞占52.5%,嗜酸性粒細胞占0.4%,血紅蛋白143 g/L,血小板182×109/L;動脈血氣(不吸氧):pH 7.525,二氧化碳分壓27.6 mmHg,氧分壓92.5 mmHg,乳酸3.7 mmol/L;凝血:D-二聚體15.20 mg/L,凝血酶原時間17.7 s,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34.7 s,纖維蛋白原2.42 g/L;生化:谷丙轉氨酶22 U/L,總/直接膽紅素29.9/14.3 μmol/L,肌酐66 μmol/L,鉀3.9 mmol/L;心肌酶:肌酸激酶 13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0.7 μg/L,肌鈣蛋白0.078 μg/L;N末端B型利鈉肽原14 761 pg/ml,B型利鈉肽2 009 pg/ml;高敏C反應蛋白133.13 mg/L,血沉56 mm/第1小時;補體、免疫球蛋白定量、抗核抗體18項、抗可溶性核抗原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類風濕因子(—);狼瘡抗凝物、心磷脂抗體、抗β2GP1(—);血清蛋白電泳、血免疫固定電泳、尿免疫固定電泳均(—);腫瘤標志物(—);甲狀腺功能(—);TORCH抗體(—);TB細胞亞群:未見CD8+T細胞異常激活;痰病原學(細菌、真菌、隱球菌、努卡菌、結核/非結核分枝桿菌)(—)×3;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隱球菌抗原、G試驗(—)。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03次/min,未見ST-T改變。超聲心動圖示心肌病變,全心增大,雙室室壁運動幅度普遍減低,雙室收縮功能重度減低,左室射血分數12%(雙平面法),三尖瓣環收縮期位移7 mm,左室限制性舒張功能減低,雙室內血栓(左室內可見大小62 mm×20 mm和40 mm×13 mm附壁血栓,右室內可見大小24 mm×8 mm附壁血栓),輕度肺高壓,少量心包積液(圖1)。因患者病情危重,難以耐受出室檢查,完善床旁血管超聲,可見右側頸、椎、鎖骨下動脈正常;右側肱動脈近心段局限性重度狹窄,范圍長約3.5 cm,最窄處管腔內徑約0.10 cm,最大血流速度296 cm/s;左側頸動脈內中膜增厚;左側椎、鎖骨下、肱動脈正常;腹主動脈及分支未見明顯異常;雙腎內動脈血流信號分布稀疏,考慮與心功能不全相關;雙側股總、股淺動脈管壁增厚、狹窄,左側為著。

LA:左心房;LV:左心室;RA:右心房;RV:右心室;紅色箭頭指示左右心室內附壁血栓形成圖1 患者治療前超聲心動圖(心尖四腔心切面)

分析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考慮到多發性大動脈炎(Takayasu arteritis,TAK)。根據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的診斷標準,符合以下6項中的3項者可診斷TAK:(1)發病年齡≤40歲:即40歲前出現癥狀或體征;(2)肢體間歇性運動障礙:活動時1個或多個肢體出現逐漸加重的乏力和肌肉不適,尤以上肢明顯;(3)肱動脈搏動減弱:一側或雙側肱動脈搏動減弱;(4)血壓差>10 mmHg:即雙側上肢收縮壓差>10 mmHg;(5)鎖骨下動脈及主動脈雜音:即一側或雙側鎖骨下動脈或腹主動脈聞及雜音;(6)血管造影異常:主動脈一級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動脈狹窄或閉塞,病變常為局灶或節段性,且不是由動脈硬化、纖維肌發育不良或類似原因引起。此診斷標準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0.5%和97.8%。本例患者至少符合前4項,滿足TAK的診斷標準。TAK導致心臟受累并不少見,且心臟受累通常是TAK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TAK可從各個機制上影響心臟,且可影響心臟的各個方面,包括前負荷增加(主動脈關閉不全)、后負荷過重(主動脈或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高血壓)、心肌缺血(冠狀動脈炎、早發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炎、心包炎、肺高壓導致的右心衰竭等[1]。TAK患者出現急性心力衰竭表現,且無瓣膜或冠狀動脈受累的情況下需要考慮急性心肌炎,此時超聲多符合擴張型心肌病的表現,心肌活檢可見心肌細胞壞死、溶解,間質內局灶單核細胞浸潤。有研究認為TAK患者中50%會出現心肌炎,大多數是亞臨床受累,造成急性心肌炎的機制考慮為心肌局部穿孔素、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分子表達增多介導的細胞毒損傷[2]。北京協和醫院曾分析總結過TAK心臟受累的臨床表現,回顧分析了1987—2010年確診的45例TAK合并心臟損害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存在心臟損害的占同期確診TAK的8.6%(45/524),45例患者中高血壓心臟病16例、心肌病變12例、心臟瓣膜病變8例(主動脈瓣關閉不全6例,二尖瓣關閉不全2例)、冠狀動脈病變3例、肺動脈高壓右心衰竭2例、混合型4例[3]??梢奣AK心肌受累的患者并不少見。

入院后給予患者呋塞米、螺內酯,地高辛,補鉀及營養支持,嚴密監測患者咯血情況下給予低分子肝素4 000 U每12小時皮下注射抗凝治療后過度至華法林。入院第3天起給予甲強龍40 mg/d靜點、環磷酰胺0.4 g每周1次靜點、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聯抗結核,同時給予抑酸、防骨質疏松、護肝治療。入院第6天起加用酒石酸美托洛爾、培哚普利抗心力衰竭治療,并根據血壓、心率調整至最大耐受劑量,期間監測肌酐、電解質水平穩定。

分析由于TAK發病率低,且受累血管的病理標本難以獲得,關于TAK的發病機制一直未能完全明確。然而,由于TAK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這些結核高發的地區發病率較高,且TAK患者中有1/4曾經或同時被診斷為結核性淋巴結炎,遠高于普通人群;在部分TAK患者的受累血管中,可以看到與結核感染典型病理表現類似的肉芽腫和朗格罕巨細胞,故考慮結核感染可能與TAK發病相關。然而在TAK死亡患者尸檢的血管壁中未檢測到明確的結核桿菌,只是結核桿菌核酸片段的陽性檢出率顯著增高,考慮結核感染可能僅參與了誘發TAK的過程。由于人類自身和結核菌的熱休克蛋白結構高度保守,推測結核感染可能誘發了動脈外膜的自身免疫反應[4]。本例患者雖然TSPOT.TB結果陰性,且多次痰抗酸染色及結核培養陰性,但因考慮到結核感染與TAK的相關性,結合患者肺部的影像學特點及近期擬加用大劑量激素治療,我們還是給予了患者正規抗結核治療。

患者經過上述治療,病情好轉,進一步完善影像學檢查。CT冠狀動脈造影未見異常;心肌靜息核素灌注顯像未見異常;心臟磁共振成像示室間隔及左室下壁心肌內多發小片延遲強化;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未見大血管壁異常代謝增高,雙肺多發代謝增高影,右肺為著,考慮炎性病變;CT肺動脈造影見右肺動脈多發栓塞(右中、下肺),未見肺動脈管壁增厚及狹窄,之前所見左上肺結節明顯減小,下肺滲出影減輕。結合入院前患者出現咯血等表現,考慮不除外右側心腔血栓脫落所致肺栓塞,繼續原治療方案?;颊呋顒幽土恐鸩礁纳?,病房內活動無不適,咳嗽、咳痰、咯血好轉,水腫消退。最終患者診斷為多發性大動脈炎(右側肱動脈、雙側股總、股淺動脈受累、心肌受累)、肺內結核感染不除外。維持原治療方案,于2015年9月24日出院。出院3個月返院隨訪,患者體力恢復好,可爬3層樓,快走時感左下肢乏力。血壓(左上肢)130/80 mmHg,(右上肢)120/測不出mmHg。復查超聲心動圖見雙室壁運動恢復正常,左室射血分數58%(M型),附壁血栓消失;復查胸部CT見肺內病變完全消失。治療方面,激素規律減量,環磷酰胺調整為霉酚酸酯0.75 g每日2次,停服華法林,加用阿司匹林0.1 g/d,繼續美托洛爾、培哚普利,停用抗結核治療。

A:雙腎動脈狹窄(箭頭所示);B:腹腔干狹窄(箭頭所示);C:右頸內動脈近閉塞(箭頭所示)圖2 患者復查CT主動脈造影

分析患者最終診斷為TAK,心肌受累方面通過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及抗心力衰竭治療,心臟功能恢復正常。根據北京協和醫院的統計數據,TAK心肌受累的患者有90%處于病情活動期,經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后,81.8%的患者心肌病變好轉[3],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本例患者存在的另一個特殊表現為肺部病變。TAK肺部受累通常表現為肺動脈受累的后果,包括肺動脈瘤形成,肺動脈管壁增厚、狹窄,繼發肺高壓或肺梗死。但少數病例報道TAK也可累及肺實質,可表現為肺部結節、胸膜下實變或肺泡出血[5]。本例患者經過治療,肺部病變吸收迅速,考慮抗結核治療很難起效如此迅速,TAK肺實質受累可能性更大,最終選擇提前停用抗結核治療。

患者出院10個月返院隨訪,激素已減量至潑尼松7.5 mg/d,維持霉酚酸酯0.5 g每日2次口服。再發前壁結節紅斑,伴血壓升高,血壓(左上肢)180/120 mmHg。復查血沉90 mm/第1小時,高敏C反應蛋白105.94 mg/L;超聲心動圖示心臟結構及功能正常;CT主動脈造影示新發右頸內動脈狹窄,近閉塞,及雙腎動脈、腹腔干狹窄(圖2)??紤]病情進展,潑尼松加量至50 mg/d、霉酚酸酯加量至0.75 g每日2次,后調整為來氟米特20 mg/d,加用氨氯地平5 mg/d降壓治療。建議患者病情穩定后評價腎動脈介入治療指征。

本例提示,對于青年女性,若存在全心衰竭、高血壓起病,體檢時需仔細檢查動脈血管,考慮到TAK這種疾病的可能性。早期針對原發病的治療聯合抗心力衰竭治療,可逆轉急性心肌炎性損傷,心臟功能恢復良好。

利益沖突:無

猜你喜歡
結核心肌動脈
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前支假性動脈瘤1例
南京地區2017—2020年結核及非結核分枝桿菌菌株分布及耐藥情況分析
超聲診斷心肌淀粉樣變性伴心力衰竭1例
頸總動脈高位分叉、舌動脈與面動脈共干1例
上頜動脈終末支參與眼球血供1例
單側“腋深動脈”變異1例
CCTA聯合靜息心肌灌注對PCI術后的評估價值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高鹽肥胖心肌重構防治有新策略
查出“心肌橋”怎么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