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產生及其景觀特征探析

2019-07-20 10:21賈彥飛陶欣冉鄭瑋鋒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關鍵詞:文化名城都城古都

賈彥飛, 陶欣冉, 鄭瑋鋒

(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福建福州 350001)

[通信作者]鄭瑋鋒(1968~),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地域性建筑及規劃。

歷史文化名城風格迥異,源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及文化發展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同時,歷史發展幾經改朝換代,隨著都城及政治中心的遷移與更改,導致了不同時期城市發展的不一。為更好地研究歷史文化名城,前人根據歷史文化名城的特征、性質等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了多種分類,歸納總結城市的共同特性和問題,便于針對同類情況釆取相同的措施。

1 歷史文化名城概述

1.1 歷史文化名城含義

“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并對這些城市的文化遺跡進行了重點保護[1]。歷史文化名城所保護的不僅是有形的實體內容,還要保護無形的民俗藝術與精華。不僅有有單體的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整體的街區和風貌。

1.2 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數量多、類型復雜的特點。截至到2018年5月2日,國務院已將134座城市(2007 年瓊山區與??谑泻喜橐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包括第一、二、三批以及新增補的名單,這些歷史名城分布于我國31個省市及直轄區(港澳臺暫無數據)。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眾多,城市等級、規模、性質、歷史沿革以及文化構成等不盡相同,有很大的差異性。

2 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產生

2.1 古代都城的產生

都城為國家行政管理的中心,古代朝代更迭,隨著王朝的建立,國都的確立便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從宏觀上來看,都城的地理位置相較于其他區域應是最為有利的地方;從微觀上來看,其地理位置環境等應該是最適宜營建都城的區域[2]。因此都城的選址在自然、政治、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確立下來。

2.2 古都型歷史文化文化名城的產生

從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產生到現在,不斷有學者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分類研究。分類研究作為一種認識和區分事物的方法,將其運用到歷史文化名城的研究,根據不同性質、特點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分類,這對分析名城的發展脈絡,認識和把握本質有著很重要的作用[3]。其中中國古建筑學家羅哲文,將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分成了8類[4](表1)。

表1 羅哲文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分類

著名城市規劃專家、古建筑保護專家鄭孝燮,根據歷史和自然文化特征,認為名城可分為7類[5](表2)。

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根據名城的性質和特點等將名城分為7種類型[6](表3)。

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分類的目的就是對不同類型的歷史文化名城區別對待進行研究,歸納總結城市的共同特性和問題,以便于針對同類情況釆取相同的措施,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3 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景觀特征分析

城市景觀包括自然景觀、文物古跡以及其他物質文化景觀,除此之外,從文化歷史與藝術層面看,也包含地方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精神風貌等。所以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景觀構成包括自然地理景觀、城市物質文化景觀以及城市非物質文化景觀。以下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探析。

表2 鄭孝燮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分類

表3 阮儀三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分類

3.1 自然地理景觀

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做為古代的國都、都城所在地,城市的發展基于其文化基底的同時也與自然地理條件密切相關。自然地理條件提供了都城建立與發展的基礎,具有穩定性、持久性、和繼承性。同時,山川形勝、交通險易也還會影響古都的政治地位、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的積累[5]。因此,自然地理條件對國都的建設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英國地理學家柯立西(Cornish)在《大國都》(《Great Capitals》)中曾提出建都的條件:(1)岔路口。意指交通便利之地;(2)谷倉。意指都城附近地區糧食以及其他物資應能滿足都城平時和戰事的需要;(3)要塞。意指叫哦他那個地理形勢好,便于防守,以利安全[7]。推而論之,我國都城的創建與這三個自然地理因素也是緊密相關的?!蹲髠鳌分性岢觯骸皣笫?,在祀在戎”。憑險可守的自然條件,以使其不為外力摧毀,國家長治久安。因此古代都城具有軍事攻守的特殊性,滿足其“要塞”的條件。同樣,交通的便利性與物產的豐富性也是保證都城穩定發展、長治久安的重要條件。因此其地理位置選擇的特殊性也就造就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自然地理形勢相對奇特的特點。例如四塞之地長安,關中險阻,四塞之固,膏腴土地,稱之為“天府”。再者如洛陽,素有“河山供戴,形勝甲天下”的美譽。

3.2 城市物質文化景觀

城市物質文化景觀主要包括城市實體建筑要素、空間要素(廣場、道路、公園等)、基面(城市道路的鋪面)、各項功能設施等。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城市中遺存了許多古建筑宮殿、古街巷、古園囿、古遺跡等,同時保留了較為明顯的城市格局。這些建筑風格、城市街巷布局大都反映了都城時期的歷史風貌、文化特征。

3.2.1 城市布局

古代都城經過長期的發展,有著自己所遵從的城市規劃和布局的法則,以《周禮、考工記》中所制定的營建都城的法則, 成為歷代都城所追循的目標。形成了“旁九門”“九經九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城市格局[8](圖1、圖2)。

圖1 聶崇義所繪王城 (來源:參考文獻[11])

圖2 戴震所繪王城 (來源:參考文獻[11])

我國都城規劃大都繼承了營建都城的規劃法則,從城市主體結構、禮制規劃秩序、井田方格網的規劃方法等都加以遵循。隨著朝代的更替,由于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其城市布局在遵循營建法則的同時,因地制宜的對其加以運用。

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空間格局的體現是在繼承都城時期布局的基礎上,經過不同時間維度上社會秩序和文化理念對空間形態的映射疊加而形成的結果[9]??臻g格局構成古都的空間形態,塑造了特色的空間秩序。因此,在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地域里,我們通過現有的城市布局和空間變化,依舊能感受到都城時代的城市規劃和布局。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三個朝代首都的北京,就嚴格遵循著這一規則。

3.2.2 街巷景觀

對城市而言,街巷就是整個城市的骨架,構成城市的基本輪廓。街巷網絡的格局與城市格局相互影響,互相作用。街巷作為城市公共空間中的線行空間,承擔著居民的城市生活,集中體現城市的風貌,反映城市的文化肌理。

中國古都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整齊劃一的棋盤式格局,它通常是由各個街巷與建筑區劃分交錯而成。傳統街道和巷道是古城居民重要的生活和交流場所, 是古城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10]。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大都保存著都城時期風貌濃郁的傳統街區,眾多宅院、故居等文物建筑和傳統街巷、民居及民俗文化等組合成古都風貌濃厚的空間氛圍,形成了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其獨有的街巷景觀,這些都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圖3、圖4)。

圖3 南鑼鼓巷平面

圖4 北京街巷

3.2.3 古遺跡景觀

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古遺跡景觀特色表現在其所代表朝代的歷史文化內容和形式上,通過古遺跡景觀或蘊含其都城朝代的文化、形式的載體對其進行傳承,體現其都城時期的特色。

都城時期后留下的古遺跡雖不勝枚舉,但都城時期的文化大多也最為象征意義蘊含其中。例如古都西安的古遺跡主要是以表現長安文化為主,雖然唐以后也有其他的時期的建筑,但長安文化作依舊蘊含在其中。再如北京的“帝都”文化,其重要體現明、清時期作為都城的古遺跡景觀。

3.2.4 園囿景觀

作為都城,擁有豐厚的財力、物力,因此衍生出供帝王游賞、處理政務的皇家園林?;始覉@林規模宏大,建筑富麗,皇權象征寓意強烈,因此不像私家園林遍布全國,其分布相對集中,地域特征和民族風俗比較明顯?;始覉@林作為園囿景觀的一種,其在表現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景觀特色中極具代表性。例如北京乾龍花園、頤和園、北海公園以及西安的華清池等皇家園林對于表現古都文化極具代表意義(圖5、圖6)。

圖5 頤和園

圖6 西安華清池

除遺留的皇家園林之外,也有很多根據古遺址或文化藝術重現的形式體現古都文化的苑囿景觀,雖添加很多人工元素,但其象征意義仍舊存在于對古都的文化傳承中。例如西安的曲江遺址公園,是在原曲江基礎上建成的,此處自秦朝起就開始作為皇家園林而使用,興盛于隋唐,公園中有很多表現盛唐文化的元素,具有濃郁的大唐文化氛圍。再例如開封著力打造的清明上河園,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以表現宋朝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等為題材的大型風情游樂園,旨在再現古都汴京的繁華盛景(圖7)。

圖7 開封清明上河園

3.3 城市非物質文化景觀

非物質文化景觀主要包括文字、語言;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精神文明面貌;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傳統。例如戲曲、民俗風情、書法繪畫等等都包含于此。

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一個王朝或一個時代的縮影,每個時代形成的歷史文化特色、民俗習慣,都對后世乃至今天依舊產生著影響。同時,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因其自身特殊性,城市人員流通較大,也導致了該類城市多元化的文化特色。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通過對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景觀特征的探析,得出以下結論:

(1)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市是以自然景觀為依托、物質文化景觀的外在表象與非物質文化景觀精神內質的有機統一的體現。

(2)城市文化傳統、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而產生的的結果。

(3)城市特征反映的在古都時期發展的基礎上,經過不同時間維度上社會制度和文化理念對空間形態的映射疊加而成的。

4.2 建議

通過對景觀特征進行分析,為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景觀風貌的保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2.1 加強古都自然景觀保護與城市建設相結合

自然地理條件提供了城市建立與發展的基礎,古都的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有著重要的聯系。從某種程度來說,城市在發展與建設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勢必會沖淡或影響歷史文化名城中與古都相關的文化景觀,因此,在加快城市化發展的同時,應加強自然地理環境相結合,保護自然景觀風貌。

4.2.2 延續古都傳統空間格局,保護城市的整體性

延續古都傳統空間格局對于塑造古都景觀特色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空間格局的延續,進而維持城市的整體風貌,增加景觀的連續性,保護城市的整體性。

4.2.3 活化利用物質及非物質文化景觀

古都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景觀承載著古都人民的記憶以及古都深刻的文化內涵,是體現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的景觀特征極為重要組成部分。建議對老城歷史物質遺產與非物質遺產展開全面的調查分析,通過線上和線下文化活動的組織,制定科學合理的活化措施。

4.2.4 加強地域性特色的延續

不同的區域之間存在顯著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與時間、經濟、政治格局等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人類悠久歷史的產物,它不但帶有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印記,又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加強古都型歷史文化名城景觀風貌的保護,就要加強對地域性特色的延續。

猜你喜歡
文化名城都城古都
奇特的沙漠古都——統萬城
基于城市發展機制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
“形式”之都與“移動”之都:遼代都城解讀的一種嘗試
重現水清岸綠的古都風景線
蔚縣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異彩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近年來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獲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發展與演變研究
憶山水城林·魅力都城——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
北宋都城新鄭門遺址與開封“城摞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