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發展下傳統村落景觀圖式語言方法與應用研究

2019-07-24 01:12余婷瑋羅中霞
藝術科技 2019年6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

余婷瑋 羅中霞

摘 要:傳統村落景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氣息,表現出獨特的圖式語言。面對我國快速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出現的大量村落被大拆大建,許多傳統村落與景觀正在被逐漸侵蝕。本文將以傳統村落為樣本,結合休寧縣東臨溪鎮大阜村規劃設計實踐,探討在動態發展下運用圖式語言進行傳統村落人文生態設計的方法和途徑,以豐富和補充傳統村落景觀研究。

關鍵詞:圖式語言;動態發展;傳統村落

近年來,在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的歷史遺存和空間肌理正在以令人扼腕的速度消亡,大量具有傳統村落生活氣息和當地代表性的傳統街道與建筑被新規劃的呆板的路網和模式化建造的公寓所替代,具有當地特色多樣性的地形分布格局與獨特的空間肌理被嚴重破壞。雖然目前規劃界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現有的探索還停留在規劃師憑借主觀經驗主導的設計層面。在傳統村落動態發展的同時,缺乏一種具有適普性的規范方法來認知和延續這種傳統空間肌理。20世紀80年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景觀建筑學教授安·維斯特·斯提出“景觀的語言”,試圖運用圖形語言的形式來解釋景觀生態空間問題,通過景觀生態要素、景觀空間單元、景觀生態空間組合和景觀生態過程的圖式化,建立景觀生態設計的圖式語言體系。圖式語言是運用圖形作為景觀空間的表達形式,如同文學作品運用字、詞、短語等基本單元語言用以閱讀、書寫和想象。對于模式語言來說,圖式語言更側重于表達的多樣性、嵌套性和地方性,已成為景觀空間研究上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1 傳統村落景觀圖式語言的構成

瑞士作家、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認為:“意義的構成只取決于語言的各種關系(句段關系和聯想關系),所謂語言,就是一個個相互依賴的要素所組成的符號系統?!眰鹘y村落景觀圖式語言是由地標、廣場、水、田、房屋等不同的景觀要素構成的,這些具備不同形態特征的景觀要素代表著傳統村落圖式語言體系的“字”。多種景觀要素構建了傳統村落景觀圖式語言中的“詞”,例如以一個廣場、一條河流、一個建筑物為中心的公共開放空間,這樣的空間格局是不同景觀要素組成的空間單元?!霸~組”則是空間單元的組合形式,這種組合形式是多樣的,包括環繞型、入口型、邊界型、復合型、線型、網型的空間單元組成形式。

2 傳統村落景觀圖式語言的語法規則和修辭手法

語言作為一個符號系統,符號與符號之間具有獨特的聯系,這種聯系的潛規則就是語法。語法包含詞的構詞、構型的規則和組詞成句的規則。特定的要素通過特定的組成方法才能表達期望的形態?!白帧薄霸~”“詞組”共同構建了傳統村落圖式語言體系,它們之間的排列組合也是通過語法來完成的。傳統村落景觀圖式語言體系的語法主要包括空間上的整合和時間的連接。

2.1 空間的整合

空間的整合即通過不同景觀要素的有效組合,來塑造不同類型的景觀空間。如在傳統村落的圖式語言中,生產活動形成的景觀空間,主要組成的要素大致為不同種類的農田、灌溉系統這一類;生活休閑形成的景觀圖式,主要由居民聚落附近的環境元素組成,如廣場、娛樂設施等;文化信仰形成的景觀圖式,寺廟、宗祠、風水林等成了主要的構成要素。

2.2 時間的鏈接

時間的鏈接即“此時”詞匯的組織,能夠窺見“彼時”場景的構成。景觀空間的形成大致都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歷史過程,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景觀環境在不同的景觀空間里生成、演化、發展,最終形成的景觀空間就成了我們現在能夠接觸和學習的場景,我們通過觀察現在村落中的元素組合方式,能夠感受到曾經此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氣息。[1]例如,江南水鄉村落大部分依托水系為主軸,農用耕地和水塘占據大部分景觀空間,可以推想出曾經生產單元以魚塘和耕地為主。在傳統村落人文景觀改造上,適當保留這樣具有特色的景觀元素,能夠使人們深刻地感受到景觀空間所表達的歷史內涵。

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在文學中,常使用強調、隱喻、對比等各類修辭手法來表達,在景觀圖式語言中,常使用對稱、排列、對比、隱喻等修辭手法來塑造特定的景觀空間。把事物放在開頭和結尾,經常能起到強調的作用,例如山頂高處的紀念碑,起到的就是強調作用,廣場中心的噴泉也是這個道理。我們還可以把更多的修辭手法使用在景觀語言中,注入豐富的情感。[2]

3 傳統村落景觀圖式語言的地方性

傳統村落的景觀圖式語言與其他圖式語言的區別在于地域文化特征,包括了地方性自然環境、地方性知識體系、地方性物質空間體系等多種不同的方面。在自然環境方面,存在著溫度、水分、植物、土壤的酸堿度等差異,這樣直接影響了當地的自然環境的表現,成為當地景觀圖式語言形成的基本機制;在知識體系方面,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認為地方性知識體系是“具有文化特性的地域性知識”。地方性知識體系是根植于當地居民生活中的文化傳統,是具有獨特性、差異性的地方性知識;地方性物質空間體系是在自然環境和知識體系的共同作用下,直接表現出來的物質空間,這個物質空間包括當地建筑與聚落景觀、土地利用景觀和地方性居住模式三個部分,這也是我們能夠觀察到當地自然環境和知識體系最直觀最便捷的途徑。[3]

4 動態發展下傳統村落改造規劃設計——以休寧縣東臨溪鎮大阜村為例

4.1 村落概況及現存問題

大阜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南部,毗鄰205國道。東至小阜村、璜尖鄉,西至龍田鄉、璜源村,南至五城鎮,北至呈干村。地形為山區,轄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58戶953人,土地總面積25885.5畝,其中林地23743.5畝,森林覆蓋率89.4%。大阜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村莊坐落在山坳里,有豐富的綠色植被和極佳的生態自然環境,主要分為大阜、富竹干村兩個自然村。大阜具有多山的地理環境,境內有一座海拔千米的雞公嶺。大阜境內主要由來自馬金嶺的溪水及一條主河流匯聚而成,成為大阜村的主要水源。

通過分析村落的地理位置和聚落分布發現村落河流流速較慢,較少受到洪水威脅,故村民選址離河水較近。由于村落被森林包圍,空間限制使得農田區域較小,只能因地適宜向山腳開辟,村莊兩側隔河相望,相輔相成。

村落現存問題:第一,大阜村由于經濟不發達,青壯年勞動力基本都外出務工,人口外流嚴重;第二,雖然大阜村資源豐富,大部分村民依賴毛竹資源和培育石雞為生,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沒有成熟的產業鏈,豐富的資源沒有產生較大的經濟價值;第三,鄉村基礎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衛生保潔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村莊環境較為臟亂;第四,大阜村作為一個皖南傳統村落,大小不一氣勢各異的祠堂、牌樓等古建筑沒有得到良好的保養,淪為危險建筑物,常有崩塌之憂。

4.2 保護與改造思路

(1)村落格局的保護。維持大阜村的現狀格局,不隨意拆除,不隨意改變村內道路關系及水系走向,不破壞原有的地形地貌,在現有的條件下對建筑和村貌進行合理的整治,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傳統村落。

(2)街巷和古建筑的保護。對于街巷的保護,注重保護其真實性和歷史性,不隨意更改其原有尺度和走向,保留其完整性;將古建筑進行修繕,去除安全隱患;沿街的建筑統一立面裝飾形式,同時拆除與整體風貌不協調的建筑,街巷和古建筑的修繕鋪裝使用傳統的青磚、石料、木材等,保證古樸、自然的風格。

(3)改造思路。在保護村莊原有格局下,為滿足居民生活、生產、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可以對大阜村進行改造,大致分為5個區域:居民生活區、特色名宿區、山林觀光區、古建筑游覽區、耕種體驗區。在將村莊進行功能分區后,大阜村的道路也要進行適當規劃。在不破壞原有格局情況下,增加環狀道路,連接不同區域,在村口處增加停車場,在原有的淺灘區建造水中景觀、小亭子等,設置垂釣區,豐富原有水景觀的空間形態。

4.3 景觀圖式語言的建構

在本次村落景觀設計的規劃中,結合大阜村原有空間格局的特點,使用“字”(景觀要素),通過“詞組”(組成方式)來構成“詞”(空間單元)(見表1)。

(1)“字”層面的景觀圖式語言。目前大阜村的主要景觀要素有散落的石板、路亭、古道、老墻、四水歸堂并雕梁畫棟的三余堂、木雕樓、衣仁堂,加上村中100多口水井、敬老院等。在整理保留這些原始景觀元素的同時,因地制宜加入新的景觀元素,如村民活動中心、小亭子、雕塑、廣場、停車場、旅游基地等,利用村落中的空地,為村民和游客增加配套的公共設施。

(2)“詞”與“詞組”層面的景觀圖式語言。王云才在《傳統村落公共開放空間圖式語言及應用》中,總結出30種傳統村落公共開放空間圖示類型,包括入口帶狀展開型、入口塊狀集中型、中心帶狀展開型、邊界帶狀展開型、復合環繞型、復合放射型等。[4]在本次村落景觀規劃中,村內新建的耕種體驗園就是有機菜地、農舍與生態餐廳這幾種景觀元素以邊界型面狀農田景觀的組合方式構成的。

5 結語

傳統村落承載著無數人兒時的記憶,也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它不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日漸消亡。利用景觀圖式語言探討動態發展下傳統村落的改造規劃設計,旨在用更直觀的角度去理解和表達景觀本身。從大阜村規劃改造來看,村落呈現的圖式語言具有直觀、準確、易讀的表達特點。雖然傳統村落各有不同,但景觀圖式語言的研究方法是具有普適性的,在其他類型的傳統村落景觀上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嘗試空間。以圖式語言為切入點,將傳統村落景觀圖示語言與其動態發展相結合、強調更新中保護傳統村落空間格局與價值內涵,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云才.基于空間生態特性的景觀圖式語言研究方法與方法論[J].風景園林,2018(01):28-32.

[2] 卜菁華,孫科峰.景觀的語言[J].中國園林,2003(11):55-58.

[3] 王云才.傳統地域文化景觀之圖式語言及其傳承[J].中國園林,2009(10):73-76.

[4] 王云才,孟曉東,鄒琴.傳統村落公共開放空間圖式語言及應用[J].中國園林,2016(11):44-49.

作者簡介:余婷瑋(1998—),女,浙江杭州人,環境設計專業本科在讀。

羅中霞(1979—),女,安徽安慶人,副教授,從事景觀規劃研究。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整體人文生態系統構成分析及保護策略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國內傳統村落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