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傳統家具的養生特征

2019-07-24 01:11趙晶晶王瑋
藝術科技 2019年8期
關鍵詞:人體工學養生經絡

趙晶晶 王瑋

摘 要:自古以來,人們追求養生的方式都不盡相同,而具有東方審美特性的中國古代家具,其實也是古人修身養性不可或缺的器具。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傳統家具的養生特征,對現代養生家具的設計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傳統家具;養生;木材;人體工學;經絡

1 木材本身的養生性能

木材自古以來就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從人們賴以生存的生火原料和隨處可見的自然資源,到后來與人類的家居生活密不可分。我國勞動人民向來崇尚自然和諧,而木材取于自然,象征著自然,因此成為居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木材具有優美的紋路、溫潤的質感、清新的氣味,應用于家居生活中,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可以裝飾空間,美化環境。

木材具有養生作用,不僅是它文化意境上中和溫潤的氣質,能在心境上給人帶來溫雅平和,而且在藥用功能上也能達到治療養生的效果。其中紅木家具的養生作用最為明顯,不同的紅木材質具有不同的功效。海南黃花梨木可助眠也可降壓。紫檀木散發的氣味能安神醒腦,還能促進細胞再造,延緩衰老,且夏季能防蚊驅蟲。酸枝木具有良好的散熱性,氣味能提神,材質硬而不涼,可做桌椅。雞翅木在熱水作用下能散發特殊香氣,能提神醒腦,適合用作茶幾、茶具、餐具等,可給孩子使用。烏木則適合做些擺設,如小屏風、炕桌等,因為烏木長久埋于地下而不腐,逐漸碳化,便能夠吸附室內的氣味以及空氣中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柏木則具有“藥木”之稱,黃柏為柏木之最,象征著高潔、不屈、正義、長壽等,在藥用方面的價值也很高,天然香氣能緩解松弛神經,安撫情緒波動,減輕壓力,還能抑制螨蟲的繁殖。[1]

其他普通木材亦具有相應的養生功效。橡樹、白樺樹、松樹、金合歡、白蠟樹和椴樹等能夠增加能量,放松緊張的精神;[2]樟木能抗痙攣和興奮;冷杉能紓解肌肉疼痛,使人們有一種溫暖的感受,同時具有抗抑郁的功效;檀香木也能夠鎮靜神經,平緩心情;樺木能緩解風濕痛、痛風和皮膚感染。

這些木材具備的養生功效,也可用現代科學來解釋。其一,木材的氣味能使人心情舒暢、舒緩神經、提高免疫力,是因為木材中含有負離子和芬多精,能夠除去空氣中的病菌,凈化空氣,預防疾病的發生。其二,木材是一種多孔性材料,能夠吸附紫外線,減少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減少強光對視覺神經的刺激,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和諧感;木材還能反射紅外線,這是木材為什么能給人帶來溫馨感的原因。其三,木材具有一定的吸濕和解濕功能,因此在使用了干燥木材裝飾過的室內,濕度過高時,木材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空氣較為干燥時,木材又可以釋放水分,室內濕度得到一定的調節,能夠讓室內濕度變得均衡,給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其四,木材在極端天氣情況下能對室溫起到調節作用,因為木材的導熱系數較小,導熱較慢。[3]曾有測定稱,用木材進行裝修的居室,室溫在夏天較低,在冬天則較高,可謂冬暖夏涼,這對于人體養生具有積極的意義。[4]

2 家具人體工學與養生

家具與養生在現代是與人體工程學是分不開的。人體工程學是研究環境、人、物的系統中相互作用的各部分,在效率、健康、安全、舒適等方面如何達到最優的學科。以發展的眼光看,明式家具在家具發展的歷史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凸顯了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神韻,而且符合肢體科學,富含技術美學。[5]明式家具尤其是明式椅的設計,非常注重家具曲度和尺度的合理性,貼合人體工學,能提升使用時的舒適度,降低人體負擔。因此本文以明代圈椅為例,從人體工程學角度來分析傳統家具的養生文化。

歷史上先人坐的方式從席地而坐發展到垂足而坐,坐具一代代改良,人們的舒適度一步步提升,這對人體的健康也有一定的改善,無形中具備了養生的效果。到了明宋時期,人們對家具使用姿勢的研究已經較為深刻,對家具設計如何增強人體舒適度,提高人體精神感受有了較深的認知。宋人趙希鶴撰寫的《恫天清錄集》一書中有對琴桌的描述:“琴桌需作維摩樣,庶案腳不得礙人膝。連面高二尺八寸??扇胂ビ诎赶??!盵6]這段文字可看出當時人們對人體坐姿、容膝空間進行過詳細的研究,“不得礙人膝”“高二尺八寸”等文字的描述已經貼合現代人體工程學的理論。

以明代圈椅為例分析人體工程學理論在明椅中的體現,明代圈椅各個部位的設計都極具技術美學,為人們帶來健康和舒適感。圈椅椅背的傾斜度貼合人的背部曲線,S形曲線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這便是著名的“明代曲線”。這種設計不僅滿足了造型的韻律和節奏美感,而且符合椅子最基本的功能,能夠對人體加以支撐,最大限度讓腰椎維持在自然狀態,使得坐下時人體的骨骼和肌肉能夠得到合理的放松,減少疲勞。搭腦設計也考慮到人的生理感受,滿足人的頭部休閑和依靠的需要;椅子后背與扶手曲線連貫而下,具有內斂且平衡的美感,做到美觀與功能的協調,坐者使用時肘部有所依靠,上臂部分也能得到支撐,故十分舒適。圈椅的扶手設計也是在滿足坐者把玩和觀賞的心理需求的同時,還為坐者提供搭手之處,增大對人體的承托面積,減少肌肉與骨骼的疲勞感。[7]座面材質軟硬適中、半軟稍硬;座面一般是平直的,為了增加舒適度,設了藤屜和棕屜,使得坐下時座面形成微微的弧度,坐感舒適。家具材質采用實木,不加漆面,保留自然的木材紋理,清新怡神。

即使是用現代科學的標準對明椅進行細致分析,也依然可以發現明椅在人體工程學方面的設計合理性,其極致運用了肢體科學,讓人體與家具接觸時獲得最大的舒適感。明椅不僅能在精神上帶給人享受和滿足,而且具備實用的保健功效,是古代養生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8]

3 家具造型與人體經脈

經絡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帝內經》認為經絡是將人體各器官聯絡組織起來的一個有機整體,是生命機體的網絡系統。明式椅的設計符合經絡學的系統理論,將人的身體看作是一個多點的整體。一般來講明式椅會提供脊背、尾椎、雙手、雙腳、大腿這5個受力點,一把椅子極大地滿足了一個人整體的生理需求,起到分散重心的作用。明式椅的椅背貼合人體的尾椎骨和脊椎,兩個扶手為雙手提供依托,受力面較大。一個中等身材的人座高需求一般450mm~500mm,而明式座椅的座高通常都達到520mm,如果再加上坐墊的高度則更高,而明式座椅大部分沒有腳蹬,因此坐著時腳是懸空的。明椅的椅背較深,能給大腿提供支撐力,又增加了受力面,大腿受力較多,坐著并不會累;必要時,還有腳踏板能起到調節作用。明椅能夠讓人體受力均勻,經絡得以舒展,減少局部的壓迫,讓血液循環流暢,提升舒適感,人體系統良性運作,起到重要的養生保健作用。

在中醫理論中,人體是由十二經脈、十二別絡、十五絡脈組成。經脈形成通路閉環,運行氣血達到全身各個器官、組織。因此脈絡與人體臟器的健康與否息息相關,從而有中醫針灸“遠道取穴”的說法,雖然遠離病痛處,但因經脈的聯通,在特定位置依然能達到治療病癥的效果。在家具的形制構造上,也可遵循脈絡學理論,配合人體的肢體科學,達到養生保健之效。而明式座椅的扶手設計是考慮到這一點的,因手的太陰肺經是人體營衛之氣運行的起始之經,沿拇指、掌面、前臂、手肘、上臂一直到胃部,則需要考慮到人體與座椅扶手扶靠的點是否適宜。[9]因為手與扶手直接作用,所以扶手的曲面設置需要順應手部經脈達到調節人體的作用,防止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一般明椅會設有特殊的滾腳凳,一方面能夠調節座高和人體坐姿,另一方面還能提供按摩功能,能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具備顯而易見的養生功效。[10]清代曹庭棟曾給出滾腳凳的完整定義:“凳之制,大抵面作方欞,僅供腳踏而已。當削而圓之,寬著其兩頭,如轆轤可以轉動,名滾腳凳。[11]”后有學者研究滾腳凳的作用機理,發現是由于對人體涌泉穴的刺激作用,正所謂“以腳踹軸,滾動往來,蓋涌泉穴精氣所生,以運動為妙?!庇咳ㄊ侨梭w足少陰腎經井穴,精氣之所起,寒氣之所進,在滾腳凳發明之前,人們就常用手搓涌泉穴的方式進行養生,可見古代匠人將生活器具與養生相結合的智慧。[12]

在中醫經絡學的引導下,學者們解鎖了很多明式家具的生理功能,根據經絡,明式座椅的肢體功效便逐一對號入座,形成了家具形制構造上的肢體科學。

4 結語

根據本文的理論梳理,可以看出我國傳統家具與傳統養生文化息息相關,本文從傳統家具的材質、造型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其中蘊含的養生特性??梢詮闹刑釤挸鲞m用于現代生活的養生元素和養生方式,從而運用到現代家具的設計中,如明椅的靠背曲線、穴位的按摩設計、氣味的醫學功效等。傳統家具與中醫養生文化的密切契合,有助于對人的社會性研究,增加了我國古代家具的深層社會人文價值,也為當今家具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陳英,呂九芳.紅木家具對不同人群的養生功效[J].家具,2014,35(05):65-69+99.

[2] 鮑海明,呂九芳.“居木養生”文化下的全屋定制研究[J].家具,2017,38(03):36-40.

[3] 張佳琦,宋杰,楊波,吳智慧.紅木家具的室內環境養生功效探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8):64-67.

[4] 周京南.中國傳統家具木材的養生保健作用[J].浙江林業,2016(08):22-23.

[5] 邱志濤.明式家具的科學性與價值觀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6.

[6] 邱志濤.大明境界[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7] 袁源.明代文人生活中的家具使用:娛戲篇[J].家具,2012(06):52-56.

[8] 劉書真,孫建平.明式“蘇作”椅類家具設計與人體工程學分析[J].森林工程,2014,30(01):104-107.

[9] 卜彥青,杜廣中,王華.《黃帝內經》腧穴應用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07):1027-1029.

[10] 李潔,張聰,林殷,張玉萍,張煜.滾腳凳源流考及其傳統養生康復機理探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5(8).

[11] 邵博.邵氏聞見后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55.

[12] 吳謙.醫宗金鑒[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375.

作者簡介:趙晶晶(1993—),女,江蘇南通人,南京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工業產品設計。

猜你喜歡
人體工學養生經絡
ALTIMA 天籟 2021 款
關于經絡是一種細胞外基質通道的假說
4個表現自測經絡是否暢通
熱詞
武術功法運動的養生價值探微
孫思邈治未病觀與養生理論探析
人體工學在卡路賽利椅設計中應用研究
經絡考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