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虛擬社交語境下動態表情包的發展

2019-07-24 01:12鮑曉宇
藝術科技 2019年6期
關鍵詞:表情包

摘 要:隨著數字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虛擬語境下交流平臺與功能升級的加速,圖像化的互動模式逐漸成為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動態表情包。作為新的網絡交際與傳播文化,動態表情包改變了傳統的人際傳播交流形式,極大地豐富了人際傳播交流的方式,成為虛擬社交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元素,是視覺傳達設計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與研究方向。

關鍵詞:虛擬社交;表情包;動態表情包

在網絡化數字媒體時代,虛擬社交平臺的建立改變了人們日常交流和交往的基本方式,也深刻影響了當下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甚至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與行為觀念。這其中,動態表情包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流工具,已經成為當下重要的文化、社會現象,并在虛擬社交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 網絡虛擬社交平臺的構建與發展

網絡虛擬社交平臺主要是指具有互動性質的人與人之間能夠相互交流的網絡平臺,它最開始流行于美國,代表性的社交平臺有Facebook、MySpace等。在中國,虛擬社交平臺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隨著智能手機和4G網絡的高度普及,發展速度十分迅速,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我國虛擬社交平臺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BBS時代,這一時代是社交平臺的雛形。最早的BBS是在1991年誕生的惠多網,后期隨著發展,BBS逐漸演變成社交論壇網站,典型代表有網易論壇、貓撲等等。第二階段進入娛樂化的網絡社交時代,這一階段的虛擬社交主要通過游戲等娛樂的方式進行,開心網是這一時期代表性的社交平臺。第三階段隨著移動終端的推行,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開始流行,進入微信息的網絡社交時代。相較于前兩個階段,這一階段形成了更具有自由和隱私的個人社區,更利于人們深度溝通和交流。第四階段是垂直細分的時代,是我國虛擬社交平臺目前處于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社交需求,虛擬社交平臺朝著專業化和具體化發展。筆者在這里所提到的四個階段并不存在相互替換,而是相互交錯存在的。其中,最古老的BBS已經漸漸地被現有市場淘汰,比如經營多年的網易論壇,目前已經關閉使用。

根據虛擬社交平臺在我國的發展歷程,筆者將其分為即時通信類、綜合社交類、圖像社交類、社區社交類、婚戀社交類、職場社交類等等。即時通信類包括QQ、微信、阿里旺旺等,人們主要通過這一類社交平臺實時地傳遞消息,消息內容包括文字、語音、圖像等。綜合社交類包括微博、QQ空間等,是以用戶分享傳播信息為主的社交平臺,用戶主要通過發表信息、評論信息等方式實現社交互動。圖像社交類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虛擬社交平臺,包括VUE、美拍、抖音等,這一類社交平臺主要通過用戶拍攝視頻或者分享圖片進行有效的社交活動。社區社交包括百度貼吧、豆瓣、知乎等大型的社交平臺,這些社交平臺不僅具有交流溝通的功能,還具有一定的服務功能,比如推薦、線下互動等。最后的婚戀社交平臺和職場社交平臺是專門針對某一市場建立的社交平臺,更具有針對性,其包括百合網、獵聘等。通過以上不同類別的社交平臺我們可以發現,當下的虛擬社交平臺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劃分的類別越來越具體化和專業化。

今天,虛擬社交平臺作為人們日常溝通交流的常態性平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傳統的認知和交往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在線分享和互動。表情包的出現,在虛擬社交平臺極大發展的基礎上拓展了人們的交往圈,滿足了使用者在情感、思想與交流上的多種需求。

2 虛擬交流語境下的受眾心理與需求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日常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特別是在虛擬社交環境下,人們從單純使用文字交流過渡到圖像與文字相結合的交流方式上。虛擬社交環境與現實的對話環境不同,在虛擬社交中缺少了現實對話中的身體語言和環境語言,若只通過文字溝通交流,容易產生理解上的偏差。表情包的出現彌補了虛擬社交和現實社交之間的視覺損失,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多種需求。

首先,表情包的出現滿足了受眾在虛擬社交中自我實現的需求。根據美國學者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可知,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個體最高層次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實現高層次的需要,會在社會中盡量將自己積極的一面表現出來,把不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或內心掩飾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個體的自我掩飾會帶來心靈上的迷茫和缺失。在虛擬社交環境下,人們不必掩飾自己,可以以表情包為中介,將自己的心理感受真實、自由而又無形地表達出來。其次,表情包滿足了受眾對直觀表達的需求。在視覺化的時代,人們更樂于接受生動直觀的圖像信息。在虛擬社交中,表情包圖像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迎合了受眾的審美需求。再次,通過使用表情包能夠滿足用戶雙方愉悅上的需求。一方面,受眾通過使用表情包可以避免文字語言表達的不準確,減少蒼白、冷漠而嚴肅的文字交流,使交流雙方在愉悅的情緒中完成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表情包還能夠增強雙方溝通的形象性,在交流過程中,雙方可獲得相互尊重的心理感受。最后,受眾可以借助表情包尋求群體身份的認同。在虛擬社交中,受眾打破地域文化等背景的不同,實現平等的交流。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領域,特別是在同齡人之間,使用相同類型的表情包時會形成一定的身份認同。

另外,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簡單靜態的表情包已經不能滿足受眾多樣化的需求,具有復雜動態的敘事性動態表情包更符合受眾的需求。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中流傳著一些話,“能發表情絕不打字”“一切盡在表情中”等等,可以看出表情包不僅能表達文字所表達不出的特殊意涵,還具有一定的敘事功能,特別是只用表情進行快速聊天時,這些表情必須具有一定的情節和復雜的動態。

3 動態表情包的應用與發展

動態表情包的產生可追溯到198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法爾曼教授創造的世界上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這一首次出現的微笑符號“:-)”是一個躺倒的笑臉,需要人們將頭右轉90°觀看。1997年美國用戶開始在網站和電子郵件中使用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信息交換標準代碼)。ASCII在1998年傳入日本并進一步發展,形成獨特的“日本顏文字”。隨著ASCII表情字符和顏文字的不斷傳播,在90年代末出現了漫畫形式的emoji表情,從此,表情包的設計與應用在虛擬社交交際平臺迅速發展,系統默認的表情包開始受到人們的歡迎。在這過程中,有關于表情包的研究也開始得到關注。2007年前后,由于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民的多種需求,動態表情包出現并大范圍流行,成為網民日常交流中的重要工具。幽默詼諧的動態圖像使人們的溝通更具有趣味性。此時的動態表情包多是由專業設計團隊設計。最近幾年,動態表情包發展迅速,網民也參與到制作過程中,使動態表情包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為多彩,具有敘事特點的動態表情包開始大量出現。

動態表情包作為新興的虛擬社交圖像形態,實際上就是在網絡交流中以動態圖像的形式,模擬現實社會交流中人的心情、面部表情以及其他肢體信息。從動態表情包開始在互聯網流行到現在可將其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動態圖標表情包階段、動畫表情包和動態圖像表情包階段。

3.1 動態圖標表情包

動態圖標表情包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末栗田穣崇設計出的emoji表情,這一表情包突破以往的字符表情,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在虛擬社交語境中的交流形式。在中國,2003年QQ和人人網推出的圓形小黃臉表情和方形小黃臉表情開啟了中國的圖標式表情包階段,并且帶動了這一階段表情包的發展,如微博、微信、支付寶等自帶的圖標表情包。后期隨著受眾的需求和技術的發展,各大社交軟件都將其自帶的圖標式表情包更新換代。目前就筆者調研的情況來看,僅發現QQ將其自帶的靜態圖標式表情包更新為動態,其余社交軟件仍然以靜態為主,這顯然不能滿足受眾的多樣需求。

3.2 動畫表情包

在動態圖標表情包的基礎上,尤其是在QQ推出了“另存為表情”的功能后,動畫式表情包出現并發展,這激起了專業設計師參與動態表情包設計的熱情。早期王卯卯創造的兔斯基表情和臺灣漫畫家Ethan創造的洋蔥頭表情為動畫式表情包奠定了基礎。后期騰訊在微信中不斷推動著動畫式表情包的發展,微信平臺每年都會推出超過百種的系列動畫式表情包,這使系列式動畫表情包迅速地占領了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兔斯基系列、長草顏團子系列、嗷大喵系列等。

3.3 動態圖像表情包

2008年由于暴走漫畫的引入以及大量可用于制作動態表情包的軟件的出現,人們不再滿足于已有的表情包,開始創作本人特有的表情包,這使動態圖像式表情包大放異彩。動態圖像式表情包一般是大眾直接參與制作的產物,主要分為截屏類和攝影類。截屏類的動態圖像式表情包是由人們通過截取電視劇、電影、綜藝、甚至新聞上的圖像片段制作而成的表情,通常以夸張的表情和搞笑的動作為主要截取內容。攝影類動態圖像式表情包是人們通過拍攝自己或者其他事物形成的表情。動態圖像式表情包相比于其他階段的表情包,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更接地氣。

動態表情包的這三個階段并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而是共存于當今社會之中,受眾根據不同需求,選擇的動態表情包種類也不同。

4 展望與總結

目前,作為新興的網絡社交圖像形態,動態表情包還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其動態的具有敘事性功能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也展現了蓬勃的發展狀態。動態表情包的功能是依靠新媒體的發展而不斷改變的,除了基本的表達情緒的功能外,也發揮了表意與思想溝通的重要作用。作為一種新的視覺文化,其擁有天然的敘事能力,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傳達信息的方法,使人們溝通交流的“語言”更加豐富,也契合了交流者更多的情感與心理需要。筆者認為,在5G時代到來之前,敘事性動態表情包將成為我們社交交流活動中越來越重要的載體和元素,是我們社會生活中、應用設計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與方向。同時,對具有敘事屬性與能力的動態表情包的理論研究尚未得到應有的關注與探討,動態表情包在應用設計上還有巨大的開拓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洪洋.社交媒體中表情包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以鄭州市大學生為例[D].河南工業大學,2018.

[2] 閆瑩.從字符集到表情包:網絡表情符號的演變研究[D].蘭州大學,2017.

[3] 葉云.網絡表情符號的流變與延展空間[D].上海師范大學,2013.

[4] 陳秋燕.大學生虛擬社交文化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4.

[5] 譚文芳.網絡表情符號的影響力分析[J].求索,2011(10).

[6] 鄭滿寧.網絡表情包的流行與話語空間的轉向[J].編輯之友,2016(08).

[7] 趙爽英,堯望.表情·情緒·情節:網絡表情符號的發展與演變[J].新聞界,2013(20).

[8] 葛在波,何儼芳.網絡文化語境下表情包傳播現象初探[J].東南傳播,2018(07).

作者簡介:鮑曉宇(1993—),女,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猜你喜歡
表情包
愛因斯坦的“表情包”
美國烤出帶表情的面包真正的“表情包”
我的“表情包”里沒有難過
我的“表情包”里沒有發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