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摩擦中關稅和金融問題的初步分析

2019-07-24 10:33吳帥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金融市場貿易戰關稅

吳帥

【摘 要】2018年6月,美國政府不顧世界貿易組織規定,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加征25%關稅,其中,對340億美元的商品自2018年7月6日實施,對160億美元商品征稅問題征求公眾意見。為維護我國正當權益,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稅則委員會宣布反制計劃,對源產于美國的659項,價值500億美元征收等量關稅,其中340億美元商品于美國對我國征稅同時生效,其余商品征稅時間視情況確定。2019年5月,中美雙方貿易戰再次升級。貿易戰的對象是進口商品,形式上看與金融市場無直接關系,但實際上,會間接影響金融市場。本文就這方面問題進行初步分析,希望在行業發展中發揮積極借鑒作用。

【關鍵詞】貿易戰;關稅;金融市場;貨幣

中美貿易戰發展至今,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也包括中西方文化差異原因,可以說,中美兩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競爭甚至沖突,有其必然性,時間方面僅是來的得早晚的問題,形式方面只是經濟方式還是軍事方式的問題。這是由國際社會發展規律決定的。

一、中美經貿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50—80年代,美國和蘇聯成為兩個超級大國,相互視對方和戰略競爭者,開展了30多年的軍備競賽,雙方擁有的核武器足以將地球毀滅幾十次,全世界籠罩在這兩個國家的核威脅之下。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建國時間不長的經濟建設恢復期,綜合國力十分薄弱,無法與美蘇兩極中的任何一極相比,當然,在經濟上,也沒有對其中的任何一方構成威脅。但是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中國卻是國際舞臺上的一支新生的重要力量,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軍者,在國際政治事務中占有重要一席,是兩個超級大國的都竭力爭取的對象,特別是美國政府,為對抗前蘇聯,于20世紀70年年代初,決定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中,給中國的定位是有缺陷的戰略合作伙伴,而不是戰略競爭者。

中美合作最好的近40年間,也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取得最大成功的40年,期間,中國GDP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2007年底,中國GDP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過80億元大關,達到12萬億美元,是日本的近三倍,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持續到現在。近5年來,雖然中國經濟放慢了速度,每年增長在6.5%左右,便由于經濟規模大,總體增長速度在世界各國中仍然是最快的。專家預測,按照目前的速度,2035年左右,中國經濟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且,近1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質量有了根本提高,由原來的粗放型轉向節約型,外貿出口產品附加值越來越高,質量好,價格便宜,深受國際市場歡迎。具體到中美貿易方面,多年來一直存在貿易順差,根據美方統計的數據,2018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5000多億美元,出口中國1500億美元,順著額度3500億美元。面對這樣一個現狀,美方領導人和一些專家學者,感受到了中國發展給美國帶來的巨大壓力,美方習慣了主宰世界的國際地位,對于來自中國的挑戰,無論是從物質方面和還是精神方面,都是無法接受的,因此,在特朗普總統執政后,不斷向中國發難,起初是通過歐洲和亞洲一些盟國,在領土、領海等問題上挑撥事非,給中國制造麻煩,沒有達到預想目的,便親自跳到前臺,公然在臺灣問題和經濟領域與中國發生正面對抗,借助關稅工具發起的貿易戰,則僅是欺戰略布局的一個階段、一個環節。

二、中美雙方加征進口關稅的基本情況

關稅是國際貿易開展過程中,貿易參與國家或地區為防止本國經濟受到外來經濟的大幅沖擊,致使本國經濟結構受到根本影響,長期經濟發展帶來災難性影響而采取的一種貿易手段,其核心作用是限制本國或本地區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口商品,扶植本國相對落后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鼓勵本國產品出口,換取外匯資金,促進國際資本流動,增強本國經濟發展動力,提升本國經濟發展質量。

(一)關稅的分類及其作用效果

從國際貿易實踐來看,關稅主要分為進口關稅和出口關稅。進口關稅是指一個國家對來自另外一個或多個國家的進口商品加征一定額度的稅收,從而提高本國企業進口該商品的貿易成本,可以達到兩個基本作用,一是提高該商品進入國內市場后的銷售價格,降低市場競爭力,從而顯現出本國商品的市場價格優勢。二是通過關稅配額方式,直接限制本國從國際市場進口的商品總量,以關稅壁壘的形式,把國外商品市場對本國商品市場的沖擊從總體上加以控制。兩種方式,都從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護了本國商品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和成長空間,穩定了國內就業和上下游產業生產資源的流動和轉換。但是,關稅征收的目的雖然是限制進口,但關稅征收的直接對象是本國進口企業,關稅在第一個層次上是直接轉換為進口企業的經營成本,如果是純外貿型企業,面對高額關稅,很可能使其由于利潤空間減少而難以持續經營,形成國內負面經濟影響。另外,對于公眾來講,關稅使得國外優質便宜商品不能進入國內市場,消費者只能強行購買國內價格高、質量一般的商品,從經濟學角度看,國內消費者剩余減少了。

與進口關稅相對應的是出口關稅,指外向型經濟國家對于本國出口其他國家的商品征收出口關稅,以限制出口商品范圍和數量。多數情況下,出口關稅是免征的,以擴大本國企業市場空間,提升本國商品質量,賺取境外利潤,增強本國國際資本實力。因此,對于征收出口關稅的商品,多數情況是出口國出于戰略性資源保護而實施的。

(二)貿易戰以來中美雙方加征關稅情況

2018年6月7日,美國政府不顧世界貿易組織規定以及本國企業商業界人士反對,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加征25%關稅,分兩個步驟具體實施,第一步是對340億美元的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正式實施,第二步是對其余160億美元商品征稅問題聽取公眾意見后實施,但根據以往實踐,無論聽證會結果如何,美國政府都會強行予以加征。美方加征關稅行為,實質上一種貿易欺凌行為,逆國際經濟一體化潮流而動。為維護我國正當權益,保護全球貿易秩序,捍衛中國經濟主權和民族尊嚴,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稅則委員會制定了明確的對等反制計劃,對源產于美國的659項,價值500億美元征收等量關稅,其中340億美元商品于美國對我國征稅同時生效,其余商品征稅時間視情況確定。2019年5月10日,中美雙方貿易戰再次升級。美方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稅率,由原來的10%提升至25%,并聲稱還可能對其余3000億美元商品提升同樣關稅。5月17日,中方發表聲明,自2019年6月1日起,對部分由美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稅率按四個層級提高,分別是5%、10%、20%和25%,中方強調,對于貿易戰,中方不想打,但必要時不得不打。

(三)中美貿易戰的實質

中美貿易戰的發生時間是我國綜合國力顯著上升,實現強國富民目標處于關鍵時期的重要歷史時刻,是世界格局可能因為中國的崛起而重新發生改變的關口。因此,它的到來,不是偶然的,有著很強的歷史必然性。一方面,對于美方來講,長期主導世界,利用強權政治和軍事霸權手段為自身獲取經濟政治利益的過程,使得美國不愿意接受一個新興大國的出現,對其權威構成挑戰,對其利益帶來影響。它會不惜代價,取下民主的外衣,文明的幌子,采取經濟、政治甚至軍事手段,赤裸裸地干預中國的崛起。另一方面,中國依靠勤勞智慧,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實現民族的富強,崛起的信心和決心堅如磐石,實現復興的夢想從未間斷。因此,兩種有明顯差異的意識形態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相遇,必然發生碰撞。

此外,從技術角度看,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本身也是雙方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除加征關稅這方面,美國近期分別對中興和華為兩家中國高科技公司實施技術封鎖,就是在制高點上打壓中國,從根本上遲滯中國新興技術產業的興起,維持其未來科技發展壟斷優勢地位,獲取壟斷經濟利益。

最后,從更深層次上看,貿易戰也是雙方教育水平之爭,科技的希望在于教育,科技水平的高低本質上取決于教育體制和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是科技的土壤,土壤不肥沃,其產出質量必然層次不高,因此,政府和社會應該從更高的層次上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包括基礎性、原創性研究。

三、中美貿易戰對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雖然發生在中美兩國之間,但是由于世界經濟體中,中美兩國是兩個最大經濟體,其平衡和波動程度直接攪動全球經濟運行狀態。

(一)國內外證券市場的影響情況

股市是金融市場中最敏感、最活躍的業務環境,也是經濟市場活動情況的晴雨表。因此,貿易戰以來,國內外股市發生了劇烈波動,反映了股民對世界經濟走勢的擔憂和期待。據統計,近期,美國的道瓊斯、納斯達克、標普三大指數最大跌幅超過2%,歐洲股市受到的沖擊也非常明顯,其中富時100的指數跌幅達到1.3%左右,法國的CAC40、德國的DAX、日本的日經225指數最大跌幅分別達到:1.38%,1.7%,3.54%。刷新了近幾年來的浮動記錄。香港股市方面,恒生指數下挫3%左右,藍籌股全線綠色,騰訊控股更是達到了5%的跌幅。在全球股市普遍走低的影響下,中國股市近期也是連續大幅低開,4月份以來,滬指跌破3200點,鋼鐵、半導體、有色金屬、船舶跌幅最大,因為這些行業是中美貿易總量中的大宗商品,是貿易戰中的主體商品。

(二)中美雙方貨幣資本市場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的引發,直接導致雙方從對方進口的商品數量大幅減少,貨物流、信息流、單證流、貨幣流大幅減弱甚至中斷。對美方來說,單從貨幣角度看,由于中方出口美國的貿易量的減少,中國進出口企業對美元的需求量降低,由于這部分進口量在美國貿易整體中占比很大,因此,美元有過剩的趨勢,會導致美元貶值,利率降低,國內通脹壓力增加,國內商品價格上升,美國公眾的實際收入下降,成活成本增加。在國際貨幣市場中,美元同樣有貶值壓力,進口企業貨物進口成本增加,貨物出口價格提高,美國商品國際競爭力下降。從而形成國內外雙重壓力。同時,美元資本外流趨勢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會考慮加息,收緊銀根,通過貨幣供給量的減少提高利率,而利率的提高,又會抑制美國國內的企業投資,不利于宏觀經濟發展。

對于中方,也有類似影響。出口量減少,外匯資源減少,外匯儲備增速減小甚至負增長,影響了外幣資本償還能力。同時,國際貨幣市場中美元有升值壓力,會提高國內企業進口成本,從而減緩進口。國內市場銷售壓力增大,人民幣需求增加,要么央行擴大貨幣發行量,要么提高利率。對金融市場的沖擊不可忽視。

四、結束語

中美貿易戰的發生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一個特定現象,有其發生、發展和結束的過程,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中美雙方作為兩個世界大國,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出現類似的沖突摩擦。對于我們來說,重要的是通過這次事件,加強憂患意識,構建好強大、優質的宏觀經濟體系,提高應對外來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宋林學.關稅發展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 楊勇.金融學概論.[M].北京:河北經貿大學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金融市場貿易戰關稅
金融市場:寒意蔓延【精讀】
假如金融市場崩潰,會發生什么? 精讀
歷年關稅平均水平
特別關稅下企業應變之道
貿易戰是錯誤的決定
三元肥關稅下調 肥企機會來了
淺談中美農產品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養豬業可能發生的事
關稅降了,進口車價格會不會降?
Copula模型選擇及在金融市場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