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摩擦及其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問題研究

2019-07-24 10:33王苗苗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貿易摩擦金融風險

王苗苗

【摘 要】2018年6月,中美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發生貿易摩擦,涉及雙方進出口貨物商品額度之大,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前所未有。貿易摩擦本身反映了東西方兩種意識形態沖突,經濟領域的博弈是國家正常自主獨立發展權利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宏觀經濟要保持穩定,金融體系承受壓力非同尋常,政府金融管理部門必須為可能出現的各類金融風險作好預案,避免大的負面金融事件的發生。本文主要從貿易摩的背景、實質和建議采取的主動性政策措施等幾個方面,對此進行初步探討,希望在行業發展中發揮借鑒作用。

【關鍵詞】貿易摩擦;貿易爭端;金融風險

2018年6月,持續一年多的中美貿易談判最終未能達成協議,特朗普政府不顧雙方已經取得的多項共識,先行宣布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分兩批貿易清單執行,第一批自2018年7月份開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25%關稅,第二批視聽證會情況擇機執行。期間,若中方發動反擊,美方將考慮再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加征10%的關稅。面對美方的貿易霸權主義,中方采取的理性反擊措施,數量型與質量型相結合,展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決心。中美貿易摩擦正式拉開序幕,愈演愈烈。2019年5月10日,美方正式決定對中國另外2000億美元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并于6月中旬召開聽證會,就是否對余下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進行聽證表決。一旦獲得通過,等價于美方對從中國進口的全部55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25%的關稅,標志著中美雙方在經濟貿易領域徹底進入對立決戰狀態,這是一場空前的經濟較量,是一場文化和意志的較量,也是對雙方國民意志和政治智慧的考驗。

貿易摩擦的直接作用點是經貿業務,是雙方宏觀經濟體系中的對外輸入輸出部分,表面上看似乎與國內經濟部分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雙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國內企業生產加工,雙方進口的商品主要是國內消費者完成消費。因此,貿易摩擦本身注定會對雙方國內經濟活動產生直接和間接影響,金融市場則一定會首當其沖。

一、中美貿易摩擦的主體背景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應該說,中國和美國之間發生貿易沖突,不是偶然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在實現大國崛起的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場考驗,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大小的問題。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會議決定:黨和國家的工作全部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上來,全面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由此,掀開了中國歷史上一段史無前例的經濟發展之路,也是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輝煌燦爛的一頁,是1945年二戰勝利以來的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從此逐漸走向世界經濟舞臺和政治舞臺的中心。40多年來,我們中國完成了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實現了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GDP絕對值和增長速度連續多年居于世界前列,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跨越式提高,中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尊重,在國際事務中日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統計,2005年到2010年,中國GDP指標先后超過法國、英國、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特別是2010年,中國GDP以4000多億美元的明顯優勢領先日本,創造了真正的中國速度,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專家預測,只要不發生大的社會動蕩,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在2025年前后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二)中美兩國戰略合作與競爭

1972年2月,美國總紡尼克松訪華,結束中美國雙方敵對狀態,開始建立中美戰略合作關系,并于1979年1月正式建交,兩國關系實現正?;?。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長期處于冷戰狀態,軍事擴張持續不斷,軍備競賽不斷升級,雙方都希望在戰略對抗中保持絕對優勢。在此狀態下,中國做為東方大國,是美蘇雙方都想極力爭取的對象,都想在戰略上獲得中國的支持。因此,中美交以后,歷屆美國政府都十分重視對華關系,將其作為外交重點。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與美國對峙多年的戰略對手徹底消失,美國全球戰略壓力根本上得到緩解。當時,中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GDP總值為2.2萬億人民幣,世界排名第9,相當于美國的1/16左右,國防建設水平整體上與美方差距在30—50年,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也十分有限,不構成對美國全球利益的任何威脅,因此,中美之間保持平穩發展,美方對中方的定位是戰略合作關系。但是在2008—2018年的10年間,這種平衡逐漸被打破,中國GDP快速接近美國,對美國形成戰略壓力,以2018年為例,美國GDP為20.5萬億美元,中國為13.4萬億美元,占美國的65.4%,國防建設也在很多方面有了根本提升,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政治影響舉足輕重,這一狀態使美國政府開始出現戰略憂慮,特別是2015年《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發布,引起了美國的高度關注,開始重新中國,定位中國,美方認為中國是其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必須進行全方位遏制打壓,以維持美方全球霸權,保持唯一超級大國地位。2017年1月,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后不久,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關系,開始全方位打壓。中美結束了建交40多年來的合作為主的狀態,并以經貿摩擦為標志,全面進入戰略博弈狀態。

二、中美國貿易差距的真實情況及算法改進

(一)美方關于中美貿易逆差的計算規則

美方向中方發動貿易摩擦的直接理由是,多年來,中美貿易往來中,美方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中方出口到美方的商品遠大于美方出口中方的商品,嚴重沖擊了美國就業、制造業,中國通過搶奪美國財富而實現自身發展。以2018年的外貿數據為例,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1500億美元,中方對美國出口商品5000億美元,美方對中方貿易逆差為3500億美元,占美國全部貿易逆差的45%左右。由這個統計數據看,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額確實比較高。這也是美方認為雙方貿易不公平、貿易狀態失衡的主要原因。不能否認,雙方存在貿易差距是一個事實,但是,并沒有數字表明的那樣大,問題主要出在美方在計算從中方進口的貨物時,算法方面有逐多不合理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美方多年來一直對華實施高技術產品禁限政策,防止中國在高技術領域趕上或超過美國。這樣,從根本上阻止了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中國,加劇了貿易逆差幅度。二是現行原產地規則人為增大了中國對美輸出產品數量。美方不少產品或配件產地在中國,貿易量計入中方一側,但實際上中國只是簡單裝配加工,核心部分是在美國生產,但計算時是按整件計入中國出口商品之列。三是轉口貿易過程中,由其他國家輸出到美國的中國商品也根據原產地規則計入中國。四是外商投資在中國建廠,生產產品后銷往美國,也將原產地定為中國。還有其他類似原因,使得中國實際對美出口商品規模遠沒有美方所說的那么大。也就是說,美方嚴重夸大了進口中國商品數量。

(二)中方對美經貿策略的調整

在中美國貿易差額問題上,中方一直持積極立場,不回避矛盾,不夸大問題,多次重申愿同美方一道尋求縮小差距的解決辦法,并主動采取擴大從美國進口商品的一系列措施,希望美方相向而行,按照國際貿易規則妥善處理雙方經貿關系。實踐表明,中方的最大誠意并沒有換取到美方的積極回應,美方仍然不能摒棄冷戰思維,堅持把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對手,實施經濟、政治和軍事圍堵策略。對此,我們也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方面,與美方保持積極聯系,敞開大門,拿出誠信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堅決維護國家利益,不拿主權和原則問題進行利益交換,對于美方無理要求堅決予以回絕。此外,在出口美方商品貿易額的計算上,也要根據情況變化修訂計算邏輯,在保證真實準確的基礎上,有些環節借用美方的運算邏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正反兩手,都要抓,都要硬。

三、貿易摩擦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直接作用于經濟領域,金融市場是經濟發展的敏感區域,必然受到多方面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我們應該冷靜、清楚地分析存在風險,做好應對準備。

(一)貿易摩擦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貿易摩擦過程中,直接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出口國的貨物出口量受到明顯限制,外貿商品庫存數量急速增加,出口商商品生產數量減少,規模下降,相應的原材料消耗、物流運輸、用工需求等產業鏈中各個節點相對減速或停滯,國內經濟活呈現蕭條趨勢,企業貸款需求下降,商業銀行資金回流放緩,呆賬、壞賬風險增加。市場上貨幣相對過剩,利率降低,證券市場市值縮水,用戶退市心理強烈,貨幣擠兌風險增加。此時,從央行角度來看,應該適當收緊銀根,提高存款準備金利率。但是貨幣政策的實施,一定與財政政策相配套,核心是拉動內需,穩定國內經濟。二是進口國加征關稅,實際上首先是由本國企業承擔,企業通過提高價格,部分轉移給消費者,于是進口國利率上升,貨幣增發壓力增大。此外,從出口國貨幣匯率方面,交易量下跌,美元需求減少,數量過剩,貶值壓力增大,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人民幣匯率也有同樣變化趨勢,央行需要利用公開市場業務收回貨幣。

(二)主要應對措施

一是要認清貿易摩擦背后兩種意識形態、兩個國家利益的沖突性和對抗性,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上不是我們一廂情愿就能夠做到的。二是要扎扎實實發展國內產結,優化結構,提升內涵,把握關鍵領域的自主權,避免被外方隨隨便便卡脖子,要在全球產業鏈中占領上游位置,實現中低端產業轉型跳轉。三是鼓勵推動企業創新,增強科技實力,特別是要加強基礎研究,在新興技術領域有自己的話語權。四是要調整外向型經濟的輸出對象,借助一帶一路工程,將我國外貿進出口對象分散化,多元化,逐步消除過多集中在某一國家的狀態,不將所有雞蛋裝在同一個籃子里。

四、結束語

中美貿易摩擦的發生,對我們是一個新挑戰,某種角度上看,我們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會使我們遭受一定的損失。但是,經過40多年的調整發展,我們也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從容應對這場博弈,我們有龐大的國內市場,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只要踏踏實實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廣交朋友,與鄰為伴,就一定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走出困境,開創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杜金富.金融市場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貿易摩擦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防范宣傳教育
構建防控金融風險“防火墻”
大力增強憂患意識 進一步防范金融風險
包容性增長視角下我國貿易摩擦應對新策略探析
淺析中日雙邊貿易摩擦及應對措施
關于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若干思考
國有商業銀行金融風險防范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