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人口老齡化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文獻綜述

2019-07-24 10:33吳楠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需求人口老齡化產業結構

吳楠

【摘 要】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深遠,國內外學者大多是從供給方面、需求方面和供求兩端來研究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本文充分總結目前學者對這一塊研究的探討,力求為新的研究提供基礎。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產業結構;需求;供給

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供給與需求兩方面:一方面,人口老齡化通過影響勞動力供給數量和質量的變化,引起就業結構變化,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通過影響老年消費者新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帶動老齡產業的發展。因此,國內外學者大多是從供給方面、需求方面和供求兩端來研究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

一、學者圍繞需求方面的研究

人口老齡化之所以會影響產業結構,是因為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動。乜堪雄(2007)認為人口老齡化通過影響消費市場的結構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建議政府應大力發展老齡產業,優化傳媒產業和教育產業結構,構造終身學習的市場體系。于濤(2013)在邊際消費傾向的的視角上,通過理論與實證分析得出養老金支出的老年邊際消費傾向要顯著高于國民收入的老年邊際消費傾向。但是,中國當前的實際養老金支出水平顯著低于合理養老金支出水平,過低的養老金支付水平降低了老年消費水平,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陳衛民(2014)利用1960-2009年55個樣本國家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發現,人口老齡化達到一定程度后,會通過消費路徑產生推動服務業(包括產值和就業)比重提升的需求效應,并且隨著老齡化水平提高,需求效應遞增;但高度老齡化后,由于會加強勞動力供給約束,老齡化對服務業就業增長的推動作用不再顯著。Coleman A(2014)通過使用一個混合代理重疊世代模型研究壽命增長如何影響工作年齡和退休人員的住房選擇,結果表明延長壽命通常會導致年輕人的住房擁有率下降。Aigner-Walder B(2017)認為運輸支出在退休年齡時都有所減少。此外,運輸部門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結構在私人家庭的生命周期中發生了變化,預計人口老齡化將對公共部門產生影響。PATRICHI IC(2017)認為老年人理性的消費行為影響旅游業的產品開發能力。汪偉(2017)認為人口老齡化會通過提升居民家庭的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占比帶來居民家庭消費結構的改善,建議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和金融保險體系,大力發展老齡產業。

有些學者從人口老齡化對儲蓄率變動的影響角度出發分析,汪偉(2015)研究發現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在人口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東部和中部儲蓄率從2015年開始快速下降,西部儲蓄率到2030年左右也會迎來進入下降通道的轉折點,最終各區域間儲蓄率的梯度差異會縮小并發生反轉。胡翠等(2014)認為人口老齡化對城鎮和農村家庭儲蓄率的影響呈現顯著差異。農村家庭儲蓄率隨著老齡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下降,但城鎮家庭儲蓄率卻隨著老齡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上升。

二、學者圍繞供給方面的研究

人口老齡化也會通過影響生產要素規模和結構從而影響產業結構的優化。有些學者是從人口老齡化與人力資本,勞動參與率的關系角度來研究的,Fougere M(2009)認為人口老齡化會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使老年人口勞動參與率逐步提升。王立軍,馬文秀(2012)構建了勞動力供給度量模型,通過將勞動力供給分為名義勞動供給量和真實勞動力供給量分別分析了人口老齡化對兩者的影響。名義勞動供給主要指勞動力的供給數量,而真實勞動供給還包括勞動強度和熟練程度以及人力資本等勞動力質量方面的要素。結果表明在過去二十年,人口老齡化與名義勞動供給量呈負相關關系,而與真實勞動供給量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同時作者指出在未來我國勞動力供給量會不可逆轉地下降,雖然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可以延緩這一趨勢,但是無法改變。蔡昉(2018)認為通過推進終身學習體系建設,結合推進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年齡偏大的勞動年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郭瑜(2013)將勞動參與率,城鄉結構和人力資本三種要素結合來研究,認為我國勞動參與率還存在較大增長空間,將會是未來勞動力供給的重要增長點。Siliverstovs(2011)認為老齡化對第一、第二產業的就業結構具有顯著的不利影響,但是同時對金融等服務業的就業結構產生積極的影響。李玉梅和童玉芬(2015)認為隨著勞動力資源結構不斷老化,勞動力資源占總人口比重不斷減少,撫養負擔不斷加重;通過提升勞動力資源素質,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建立適應我國勞動力年齡結構特征的經濟增長方式;由依靠勞動力資源向依靠技術創新型轉變,建立適合我國勞動力資源年齡結構的經濟增長方式。Jin Y(2017)認為勞動力價格上漲對農村土地租賃具有顯著的正效應。章巧玲(2018)基于全國30個省市地區2007-2016年的面板數據,利用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對老齡化與產業結構優化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在此基礎上利用調節效應模型將創新引入到實證分析中,研究了創新對兩者關系的調節效應。實證結果表明人口老齡化與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關系都呈倒U型,創新能顯著擴大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促進作用,削弱其不利影響,但在老齡化影響產業機構高級化的過程中,創新的調節效應并不十分顯著。蓋驍敏(2018)從勞動力供給和資本投資的角度研究人口老齡化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通過選取31個省市、自治區2002-2013年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增長表現出負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正向作用;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顯著。因此,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提高勞動力知識儲備和專業素質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同時,引入民間資本發展老年產業、開發利用老年人口資源也是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促進經濟增長的可行辦法。

三、學者在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綜合研究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張斌,李軍(2013)建立了一個數理模型,該模型同時考慮了影響產業結構變遷的需求和供給因素,并將老齡化引入到其中。通過理論推導和計量分析發現:從靜態的角度來看,人口老齡化發展會影響各產業就業結構,農業就業人數增加,工業就業比重下降,服務業就業變化并不確定。當人口老齡化對需求的影響超過其對供給的影響時,人口老齡化能推動服務業的發展但不利于工業的發展。汪偉(2015)認為人口老齡化主要通過增加消費需求、加快人力資本積累和“倒逼”企業用資本和技術替代勞動來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同時也通過降低勞動生產率,對產業結構升級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聶高輝(2017)選用30個省份2005—2015年面板數據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分析老齡化對消費結構和勞動力城鄉結構變化的動態效應。供給角度通過建立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實證分析得到結論,東部地區老齡化對消費有促進作用,但是對中、西部有抑制作用。需求角度運用面板數據聯立方程模型研究發現,東部地區老齡化對勞動力城鄉結構變化有推動作用,對中、西部有阻礙作用。陶良虎(2018)通過中國1995—2015年分省份的面板數據,基于中介效應視角研究人口老齡化對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及其差異。得出應該從供給側和需求側來制定政策,因地制宜地發揮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正向促進作用。有學者基于老年產業自身的結構規模特點研究人口老齡化與老齡產業的關系,黨俊武(2018)認為老齡產業的發展方向應該與老齡產業具體業態深度融合,基于老齡產業終端需求,提升老齡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

四、文獻評述

整理相關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無論是規范的作用機制分析,還是實證的計量檢驗,人口老齡化會通過影響儲蓄率,消費需求結構、勞動力供給和人力資本水平等中間變量,進而作用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但是,本文也發現相關文獻存在著如下兩點遺憾之處。

(1)產業內部各類行業的差異較大,多數學者沒有將產業進一步分類,只研究了人口老齡化對于產業整體產值增長的影響,并沒有考慮人口老齡化對于產業業內部各行業的具體影響。

(2)國家層面研究較多,區域層面研究較少。目前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研究范圍主要是從國家整體層面進行相關研究,針對區域層面的研究較少。但是不同的區域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不同,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的影響機制和影響效應也不盡相同。

【參考文獻】

[1]汪偉,艾春榮.人口老齡化與中國儲蓄率的動態演化[J].管理世界,2015(06):47-62.

[2]胡翠,許召元.人口老齡化對儲蓄率影響的實證研究——來自中國家庭的數據[J].經濟學(季刊),2014,13(04):1345-1364.

[3]汪偉,劉玉飛,彭冬冬.人口老齡化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11):47-61.

猜你喜歡
需求人口老齡化產業結構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我國少兒圖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探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
內蒙古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中國解決產業結構問題從淘汰落后產能入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