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馬魂、中體、西用”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運用

2019-07-24 10:33劉云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劉云

【摘 要】所謂“馬學”,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學”,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西學”,即西方經濟學?!榜R學、中體、西用”闡明了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為主體,再到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合理有效部分,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應立足于中國特殊的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追求實事求是。本文通過從“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三個層面進行探討,闡述這三個層面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運用。

【關鍵詞】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

一、引言

方克立先生于2006年最早提出“馬魂、中體、西用”論,將其具體表述為“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三流合一,綜合創新”?!榜R學為魂”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靈魂,具有科學性和革命性;“中學為體”主張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為基本內容,具有創新性和指導性;西方經濟學理論有其可借鑒之處,亦有不足的地方,“西學為用”強調借鑒西方經濟學合理有效的部分并將其充分地運用到中國經濟的發展中。

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國之大計,關乎國民之生存,反之而言,中國經濟之發展離不開經濟理論的指導,科學合理的經濟理論是指引經濟發展前進的助力器。中國是社會主義大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充分吸收西方經濟理論及西方經濟發展中的優良層面,始終堅持“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理論構建發展思路,立足于中國經濟發展實際,在綜合創新中充實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為更好地引導中國經濟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馬學為魂

所謂“馬學”,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榜R學為魂”,指中國經濟學理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作為靈魂,強調指導思想的重要性。堅持“馬學為魂”就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經濟學的靈魂。提倡“馬學為魂”,必須注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性與經濟理論的有效運用密切相關。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構成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過程及其內在矛盾,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始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式。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研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內在規律,資源合理配置的規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秉承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堅持以科學的態度探索、認識和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認為,經濟危機是由于生產資料過剩,而導致的資本的過剩,最終由于資本不能實現增殖而閑置導致的經濟危機。然而,關于此方面的理解,西方經濟學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存在差異。對于資本主義新的變化、有積極作用的方面可以學習和借鑒,但也必須從中認清資本主義發展的本質,認清中國經濟發展的事實,對于根本上無法解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應將其棄之。

縱觀中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范式與西方經濟理論范式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及方法論的指導下,從中國特殊的國情出發,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與獨立自主的方針政策,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四個全面”以及“五大發展理念”等治國理念與方針政策。

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指導,中國經濟學理論應堅持“三流合一,綜合創新”的思路構建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靈魂,不斷創新發展中國經濟,在促進中國經濟迅速騰飛的同時克服經濟發展中帶來的困難,在挑戰和機遇中不斷取得豐功偉績。

三、中學為體

所謂“中學”,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爸袑W為體”,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為主體;中國經濟學要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作為基本內容。提倡“中學為體”,關鍵之處在于其創新性,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創新性。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盡艱辛,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摸索中前進,不斷探討、不斷進步,經濟的發展應始終以各民族、全國人民為主體,不能脫離這個主體而論發展,發展不僅是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是人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應突出人的主觀能動性,構建和完善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堅持把社會主義放在重要位置,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立足于中國的特殊國情基礎之上發展經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打下良好根基。

四、西學為用

所謂“西學”,即西方經濟學?!拔鲗W為用”,指中國經濟學應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優良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倡“西學為用”旨在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合理有效部分,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一般而言,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大部分。微觀經濟學主要聚焦于對個體經濟行為的研究,包括家庭、企業等等,目的在于分析這些微觀主體如何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下追求利潤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宏觀經濟學主要聚焦于對社會總體經濟行為的研究,涉及到國民經濟的總量等方面的分析。從西方經濟學的本質出發,其目的在于維護資產階級獲得最大利益。

對于西方經濟理論全盤否定或全盤接受并非理性行為,對此,無論在研究方法層面上還是實際應用過程中,都應該正視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合理運用,應該考慮中國的特殊實情,建構科學有效的模型,注重經濟學的實證性,通過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合理部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更快、更穩地立足于世界前列做好充足的準備。

五、結論

從方克立、張岱年再到楊承訓,他們在“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上的理解有共同的觀點,當然也存在些許差異,但總體而言并不影響核心思想的理解。堅持“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作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作為主體,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優良部分并運用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建設中。

無論是毛澤東的建國大業思想,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理念,還是習近平新時代的中國夢,國家領導人的治國理念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經濟思想不能脫離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經濟學理論的融合應具備包容性和貫通力。無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又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理論科學,都應該與中國的實際情況、實際經濟發展相契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合理的、有價值的部分,結合中國實情來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問題。

“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為主體,再到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合理有效部分,具體的作用表現為:首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論的指導意義在于:馬克思經濟學理論揭示了宏觀失衡,由此為市場宏觀調控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所探討的社會再生產理論為社會供求平衡理論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追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而這正是符合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其次,對中國當代經濟思想的影響:綜合平衡、結構調整以及獨立自主的思想。最后,西方宏觀調控理論的借鑒意義:凱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論;供給學派的政策主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指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理念,行成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獨具特色的調控模式。

【參考文獻】

[1] 方克立.馬魂 中體 西用——中國文化發展的現實道路[J].學術界,2016(11).

[2] 張新寧.試論“馬魂、中體、西用”研究范式的科學性——基于“三位一體”公式及相關討論評述[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05).

[3] 閔緒國,徐仲偉.推進中國經濟學綜合創新的再認識——從程恩富、楊承訓等學者相關論述說起[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05).

[4] 衛興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簡評[J].經濟學動態,2009(09).

[5] 陳凱.論經濟學理論體系融合創新[J].寧夏社會科學,2014(05).

[6] 龐明川.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的結構性范式及形成邏輯[J].財經問題研究,2016(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