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推動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2019-07-24 10:33張根學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制造業融資

張根學

【摘 要】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經濟建設領域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升。伴隨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的變遷,黨中央提出要推動經濟建設由高速向高質量增長,強調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在經濟增長動力換擋、經濟機構優化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制造業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供給側改革路徑,是現階段學界重點探討的課題。本文立足于經濟新常態背景,就制造業供給側改革提出建議,希望能夠豐富該領域研究的同時,為制造業供給側改革提供助力。

【關鍵詞】制造業;融資;政府;經濟新常態

一、基本理論概述

(一)經濟新常態的概念

經濟新常態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新情況提出的一個名詞,“新”特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和新機遇。經濟新常態體現了黨中央高度重視經濟建設,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特征的總結。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制造業發展方向發生了改變,具體表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制造業整體發展速度放緩,從以往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第二,制造業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遇,需要加快創新,用技術創新來推動自身發展[1]。第三,制造業企業的管理機制和生產經營模式需要發生改變,單純依靠人力資源成本的方式難以適應經濟新常態背景,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出路。對于經濟新常態,制造業企業管理人員要正確客觀的看待,根據國家經濟政策和經濟方針來調整自身管理方式和生產經營模式。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

顧明思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供給”特指供給端,即土地、科技、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和制度管理等生產要素?!敖Y構”則主要指消費結構、城鄉結構以及產業結構等國民經濟結構。國家大力倡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實現補短板、降成本、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等五項人物。具體到制造業領域,制造業要通過轉型升級來降低各類生產經營成本,推動企業產生要素的優化;制造業要去除市場上需求度低或沒有需求的過剩產品;制造業要通過創新融資手段和改善風險預防機制來降低企業負債率,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制造業經濟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聯系

(一)制造業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制造業大多是制造生活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的產業,直接體現一國生產實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就是“三去一降一補”。由于制造業數量較多,且大多不具備現代生產條件,如果不對其進行供給側改革,勢必會影響到“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同時,制造業企業數量眾多,以制造業企業為發力點,推動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能夠為其他產業提供經驗借鑒,進而全面提升供給側改革效率。

(二)制造業經濟在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互影響

一方面,制造業經濟發展方向受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對土地、創新、勞動力和資本等各項生產要素進行改革,都會影響到制造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制造業企業只有不斷適應經濟新常態規律,才能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供給側產品的供給情況會受到制造業轉型情況的影響,制造業轉型成功,就能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生產消費品和工業品,進而讓供給側變得更為靈活和豐富。

三、推動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

(一)加快技術創新,通過創新引領制造業發展

首先,政府要從立法上科學界定知識產權范圍,明晰懲處力度,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從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角度對知識產權侵權加以規制,從而提升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的熱度,鼓勵企業研發面向現代化科技的創新成果。其次,政府對于自主創新企業要加大財政和稅收傾斜力度,設立企業轉型專項基金。對于企業在技術研發經費方面以及引進創新人才方面要給予財政支持,支持并獎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2]。最后,制造業企業內部要成立專門的自主創新管理機構或領導小組,統一調度企業的自主創新工作,為企業在自主創新領域提供技術支持、信息服務和人才支持,營造企業內部環境,落實企業內部管理責任。

(二)建立多層次的融資體系,為制造業轉型提供資金幫助

制造業企業在“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需要改革自身管理體制弊端和加快轉型,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支撐。制造業企業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往往不愿意進行轉型,轉型積極性和速度不高。為此,本文認為應當建立多層次的融資體系,為制造業轉型提供資金幫助。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首先,從制造業企業自身層面來看,制造業企業要充分挖掘信息化的優勢,利用好互聯網這一平臺。隨著“互聯網+”思維與金融行業的融合度加深,制造業企業資金融通的可行道路得到拓寬。制造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規模和信用狀況,選擇有資質有誠信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設立擔保等方式得到相應貸款[3]。其次,政府要出臺政策,適當降低制造業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門檻,引導制造業企業在政策下充分利用好金融工具進行融資。最后,政府要探索建立官方擔保人制度。設置官方的擔保協會和擔保機構,為發展潛力足、抗風險能力足等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企業提供信用保證,幫助其籌措資金。需要注意的是,設置這類官方擔保協會時要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購買相應保險,從而增加官方擔保協會抵御風險能力。

(三)努力消除無效供給產業

從去產能、降成本和去庫存的視角來看,政府要努力消除無效供給產業,穩步推進綠色制造。一是降能耗。政府應當根據本區域生態環境指標,適時調整產能過程淘汰標準,從嚴制定高能耗制造業準入標準,引領制造業企業良性發展。同時,政府要設立相關的財政扶持資金,鼓勵制造業企業使用生物質、光能、熱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加速對現有高能耗企業的循環改造。二是減污染。一方面,制造業企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等方式減少本企業的排污量。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監測,對漏排、超排和偷排的制造業企業給予高額罰款,并開展“回頭看”工作,對整改不到位的企業予以查封和處罰。三是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聯動發展,切實推動制造業去庫存。制造業企業要加快與互聯網營銷平臺以及物流服務企業的合作,通過電子商務、互聯網會展以及現代物流來去庫存。

四、結束語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邏輯出發點。制造業在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提升國民生產水平和綜合國力層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供給側改革這一名詞提出時間不長,針對制造業進行的理論研究也較少,導致制造業企業管理者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較少。為此,本文從經濟新常態視角出發,探討了制造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通過本研究可以發現,制造業供給側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較為復雜。制造業企業管理者必須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加快轉型發展,才能推動本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葉菲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制造業經濟創新發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2):118-121.

[2]易行健,戴艷娟,許華杰.進口消費品相關制造業供給側改革對總產出貢獻的測算——基于天際線圖(Skyline Chart)與誘發模型的經驗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18,34(12):36-52.

[3]張蕊,李根,李安林,喻海東.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制造業增長模式的統計考察[J].統計與決策,2018,34(17):141-145.

猜你喜歡
經濟新常態制造業融資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融資
融資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7月重要融資事件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5月重要融資事件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