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國際工程風險管理

2019-07-24 10:33時賢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國際工程建筑企業風險管理

時賢

【摘 要】近年來,我國建筑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但國際工程風險意識和防范風險能力卻略顯不足,也因此蒙受了損失。本文通過對風險的分析并提出措施建議,進一步提高建筑企業在國際工程承包中的風險防范和風險抵御能力。

【關鍵詞】建筑企業;國際工程;風險管理

近年來中國建筑企業在國際工程市場競爭中仍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我國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相比發達國家要晚,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在經驗和實力上還存在一定差距,并且由于自身實力不足、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而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蒙受了很大的損失。為中國建筑企業能真正的走向國際市場,風險管理與研究應納入到項目管理的必修課范疇中來。

一、國際工程風險

國際工程風險是承包商在其從事國際工程設計、施工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預料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使得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發生一定的矛盾或偏差,從而蒙受損失或獲得額外收益的不確定性。風險管理起源于德國,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發展并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80年代中期,風險管理引入中國。風險管理既是一門新興的管理科學,也是項目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目的在于通過對項目的不確定因素進行研究,采取風險應對措施,降低損失,控制成本,最終實現項目管理目標。

二、國際工程風險分析

國際工程項目,按照風險的影響因素劃分,可分為如下類別:國家風險、經濟與金融風險、自然環境風險、管理風險、合同風險、技術風險、合規風險、其它風險等。

(一)國家風險。國家風險又稱政治風險,是指由于東道國政府在政權、政策法律等政治環境方面的異常變化而給國際投資活動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國家風險主要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內容包括戰爭、政變、政府更迭、主權風險、征用和國有化風險、戰爭風險和政策風險等。

(二)經濟與金融風險。經濟與金融風險指駐在國(地)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風險。

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包括經濟危機、金融市場動蕩、主權債務危機、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動等。

通貨膨脹及市場波動必然導致人工材料及設備價格的上漲;外匯管制則會導致項目完工后的資金難以轉移;如承接的是政府項目,政府的財政狀況將直接影響項目的收款。實施國際工程,收款幣種與成本幣種不一致,如匯率大幅波動,則將提高成本風險。

(三)自然環境風險。自然條件包括工程場地的地理位置、交通運輸條件、場地地形、地貌、植被、海拔、氣象水文資料、工程地質、自然條件限制等要素。例如,在哈薩克斯坦承建工程項目,由于當地冬季寒冷,冰雪天氣持續時間長,一般從第一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都無法施工,如果在工期預算時沒有考慮到氣候因素,必定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工。

(四)管理風險。國際工程總承包商要負責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甚至包括前期規劃、方案選擇、可行性分析及環境影響評價分析等工作,工作內容復雜繁瑣,管理難度極大,承擔國際總承包項目對于任何一家大型企業來說都是對管理水平的巨大挑戰。

(五)合同風險。國際工程招投標過程,業主作為合同文件的起草者同時也掌握著中標者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地位的不平等直接導致招投標雙方的風險分擔原則也不盡公平。盡管國際工程招投標中一些業主會選擇FIDIC合同條件作為招標文件的基礎,但是他往往會利用自己的控制地位通過修訂合同條件,增加專用合同條件的方式刪減或者修改通用合同條件,從而將合同范本中規定的本來由業主承擔的風險轉移給承包商,而達到業主期望的風險轉移目的。

(六)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指項目設計、施工、制造、工藝控制過程和檢驗檢測程序等有關環節中涉及到的技術條件不確定性引起的風險,如采用新技術、技術文件與技術規范的失誤、所選工藝、設備的技術缺陷等。這些技術風險貫穿整個項目實施的全過程,與各種不同的風險因素交織在一起,產生更大的不確定性。

(七)合規風險。合規的定義為“企業及其員工在開展業務時遵守我國及業務所在國的法律法規、締結或者加入的有關國際條約等,遵守行業公認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要求?!奔粗袊髽I海外經營的合規管理制度要受到中國法律、東道國法律、國際公約、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及行業規范邊界條件約束。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建筑企業在海外承攬工程。但由于不熟悉國際合規監管環境,中國企業遭受多邊開發銀行或當地政府處罰的實踐時有發生,遭受了不必要的損失。

(八)其它風險。國際工程涉及的其它風險還有商務風險、質量風險、窩工風險、工期拖延風險、境外人身安全風險、業主違約風險、中介代理風險等。

三、國際工程風險管理工作流程及措施

國際工程實施的各階段(包括投標階段、項目實施階段、結算階段等)風險管理工作流程一致,按步驟具體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響應、風險控制。針對已經評估的風險,總承包商要進行風險響應,包括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減輕、風險自留等措施。

1、風險減輕。即在損失之前,采取措施減少損失的可能性和降低損失的嚴重性。例如做好合同的審查工作,重點把握合同條款的嚴密性和可行性。另外認真研究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以及國際法規。建立健全合規部門進行監管。

2、風險轉移。主要指通過合同協議將風險損失的一部分轉移給項目意外的第三方。常見的風險轉移方法有出售、分包、保險和擔保。保險是當前國際工程承包合同最常用的風險轉移手段,承包商可以自主選擇保險公司投保,在爭取最高賠償額度時,應積極爭取有利條件,在保費和保險效率之間達到最佳配置。

3、風險回避。即風險的損失可能過于嚴重,又沒有其它策咯以對應,主動放棄項目、停工止損或變更項目方案,以避免損失出現。如投標或承接國際工程應依托駐外使館及媒體渠道提供的信息,分析其政局情況,盡量回避政治風險。

4、風險自留。包括主動自留風險和被動自留風險兩種情形。主動自留風險是指在風險發生時,實施事先制定的應急措施,例如針對經濟風險,投標過程中需預留一定比例的匯率波動費用及漲價風險費用,尤其對于工期較長的項目更應提高警惕,盡量避免經濟風險。被動自留風險是指在風險發生時,接受不利后果,例如項目費用超支,如果不是因業主的過錯,則應當用項目投入運營后的盈利來抵消。國際上通行做法是承包商對風險進行識別及估量后確定風險儲備金的比例和金額。

但采取風險自留不是消極的,而是建立在做了充分的內外部環境分析、市場調查和預測的基礎之上,對項目的風險有充分的認識,對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有比較準確的評估基礎上的風險自留。

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而高收益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一味地強調規避風險往往會失去很多盈利的機會。

采取風險自留與利用的風險管理決策可以讓項目參與方獲得較高的收益。

5.風險監控。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控制措施,都很難完全消除風險,而且原有的風險消除后,還可能產生新的風險。因此,在項目執行中,對風險進行監控就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

國際工程無疑是對中國建筑企業管理水平的一項挑戰,既充滿了高風險,也同樣充滿高收益機遇。我們只有在工程進行過程中強化管理意識,科學的識別和管理工程中存在的風險,才能最大限度地將風險轉變為機遇,從而發展和壯大自身,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白思俊,現代項目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2] 劉俊穎等,國際工程風險管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3] 黎湘玲,淺談海外施工項目財務風險與防范,交通財會,2011年05期

[4] 和進,建筑施工企業海外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初探,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歡
國際工程建筑企業風險管理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當前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分析
做好國際工程總承包工作的關鍵點分析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風險管理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