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旅游扶貧的運行機理及問題研究

2019-07-24 10:33冉楊斯特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生態旅游貧困人口貧困地區

冉楊斯特

【摘 要】發展生態旅游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效路徑,本文總結生態旅游扶貧的實踐經驗,從生態旅游扶貧識別、幫扶和管理三個方面來分析了生態旅游扶貧的運行機理,然后基于生態旅游扶貧的運行機理來找出生態旅游扶貧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旅游扶貧;生態旅游

一直以來,旅游和貧困的關系都是一個世界性的研究課題。旅游業作為反貧困的一種方式,受到各界的密切關注。生態旅游作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由于其運作場所是那些純自然環境或受人為環境影響較少的自然環境,因此更加容易與扶貧結合起來。并且生態旅游更加注重當地居民的參與性,尊敬居民的權力,能夠更好的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生態旅游對于助推精準扶貧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生態旅游扶貧的實踐過程中,卻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使得生態旅游扶貧并沒有很好的發揮效用?;诖?,本文主要論述生態旅游扶貧的運作機理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游扶貧的運行機理

生態旅游扶貧是一個以生態旅游為媒介,通過精準識別來識別出貧困人群以及可行項目,然后選擇可靠的幫扶方式,最后運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來組織協調,最終實現扶貧目標的過程。

首先,生態旅游扶貧識別是開展生態旅游扶貧工作的基礎,因為生態旅游扶貧工作的開展必須要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貧困程度等因素來選擇可行的旅游項目,采取有效的幫扶措施,并且通過對貧困人群的有效甄別可以提高扶貧工作的效率。其次是對目標人群的識別,因為生態旅游扶貧的主要目的是使貧困人口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獲得收益,所以我們首先要把貧困人口以及非貧困人口加以區分。但并非所有的貧困人口都是目標人群,因為一部分貧困人口并不愿意參與到生態旅游發展中來,還有一部分雖然有意愿但卻喪失了勞動能力。進行目標人群識別就是要找出那些擁有勞動能力并且有意愿參與到生態旅游發展中的貧困人口,然后通過給予這些貧困人口相應的扶持最終實現脫貧。

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貧困地區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改善貧困地區的開發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的參與生態旅游的能力,最終達成生態旅游扶貧的目標。貧困地區雖然旅游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但發展水平較低,通過其自身能力來開展旅游業遠遠達不到預期標準。必須借助于外部力量來改善貧困地區的旅游條件,解決貧困地區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到生態旅游發展中的意愿。貧困人口的參與意愿構成了其參與生態旅游扶貧的動力,應該充分激發貧困人口參與生態旅游扶貧的意愿。在貧困人口具備參與意愿之后,還應該賦予貧困人口參與的權利,讓貧困人口真正的參與到旅游扶貧的各個環節。

生態旅游扶貧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生態旅游扶貧管理作為其保障。生態旅游扶貧管理的主體包括政府、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社會團體,首先政府作為一個公共服務部門可以有效的協調各個參與者的行為、分配資源要素以及制定生態旅游扶貧的激勵政策。其次,貧困人口除了是生態旅游扶貧的客體外還應該參與到生態旅游扶貧管理中來,因為貧困人口只有參與到生態旅游扶貧規劃、管理等較高層次的活動中才能真正的從生態旅游扶貧過程中收益。由于生態旅游扶貧的運行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需要對生態旅游扶貧過程、要素以及效果三個方面進行管理。通過生態旅游扶貧過程管理我們可以對各個環節的審查與控制來發現相應的問題,以達到完善相關措施和預防風險的目的。由于生態旅游扶貧最終要切實保證貧困人口的利益,因此需要對各個要素如對象、資源以及項目等進行管理,明確幫扶對象,合理分配資源,最終提高生態旅游扶貧的效率。

二、生態旅游扶貧的困境

生態旅游扶貧識別作為生態旅游扶貧的前提和基礎,在實踐過程中卻常常出現識別偏差的問題。首先是貧困人口的識別不精準,對貧困人口基本信息的不了解,反映不出貧困用戶基本狀況,使得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戶沒有獲益,扶貧效果小。其次是生態旅游產品的同質化問題,生態旅游本應該借助其獨特的資源優勢,走特色的創新之路,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然而如今生態旅游項目的發展模式大多相同,缺乏特色,主要以游覽為主,缺乏參與性的旅游項目。

在生態旅游扶貧幫扶中,資金短缺成為了主要的問題。從需求的角度來講,由于扶貧工作的重點縣大部分位于自然環境復雜的山區,這就導致了在這些山區開發旅游項目的資金需求巨大。而資金供給方面,由于項目的開發資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來源單一,因此投入的資金難以滿足實際的開發要求。除此之外,在生態旅游扶貧幫扶實踐中發現,一部分貧困人口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比較落后,貧困人口對生態旅游扶貧的理解和態度存在偏差,所以貧困人口的參與積極性不高。而貧困地區大量剩余勞動力都去大城市務工,留在家里的人員中絕大多數未受過良好的教育,缺乏參與到生態旅游發展中的素質和技能,這些問題都制約了生態旅游扶貧幫扶工作的開展。

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是生態旅游扶貧管理的首要問題,因為負責旅游事務管理的是旅游部門,而負責扶貧事務管理的是扶貧辦,這樣就缺乏一個專門的機構來對生態旅游扶貧工作進行管理,導致了政府在旅游扶貧管理工作中的缺位。其次,實踐過程中還缺乏對旅游扶貧的監控,這樣生態旅游扶貧過程中諸如旅游資源分配、旅游扶貧項目識別等信息得不到公開,導致很多地區的旅游扶貧項目立項隨意,出現旅游扶貧資金審批把關不嚴的現象,很容易造成扶貧資金使用的低效率。

三、生態旅游扶貧困境的解決措施

首先生態旅游扶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貧困對象識別機制。首先要廣泛宣傳扶貧政策,以確保貧困戶知曉政策,先由貧困戶提出貧困申請,再通過縣扶貧辦牽頭,由村干部與提出申請的貧困戶座談的方式來了解其家庭狀況,然后由村民小組和村民代表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考慮貧困戶居住條件、教育和身體等多方面因素來投票決定其資格,把選出的貧困戶張榜公示并進行建檔立卡。

其次針對生態旅游扶貧過程中存在資金缺口,需要加大資金扶持。僅僅靠政府資金投入是不夠的,政府部門應該做好頂層設計,破除地方保護,動員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廣泛參與到扶貧隊伍中來。比如可以借鑒日本的“故鄉納稅”制度,即讓那些從山區到城市生活的人可以以捐款的方式來為家鄉做出貢獻,這樣可以更好的調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在解決貧困人口的參與意愿和能力方面,首先要通過教育、宣傳等途徑讓貧困人口認識到旅游業的發展可以給他們帶來現實利益和發展機會,以激發他們參與到旅游發展的積極性。其次從政府層面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教育投入,來提高其參與能力。比如可以對貧困人口開展短期培訓,使其具備基本的服務技能以及生態環境意識,然后再為其提供就業崗位,使其更快更好的融入經營活動中。

最后要強化生態旅游精準扶貧數據庫管理,通過建檔立卡建立貧困人口數據庫,這樣在對貧困人口幫扶脫貧之后可以及時更新貧困人口數據庫,保證數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使得扶貧優惠政策落實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實現動態管理。其次,要強化生態旅游扶貧的組織領導,成立專職機構來協調各方利益之間的關系,為生態旅游扶貧各項事務的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最后要建立后期幫扶追蹤機制,為了確保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要建立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李佳,鐘林生,成升魁.中國旅游扶貧研究進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9(03):156-162.

[2] 羅盛鋒,代新洋,黃燕玲.生態旅游扶貧研究動態及展望[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5,35(03):642-648.

猜你喜歡
生態旅游貧困人口貧困地區
生態旅游之利弊
生態旅游的不同類型
生態旅游
山西省政府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1.42億元
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約7100億支持貧困地區交通建設
上學不如“混社會”? 貧困地區的“厭學癥”如何治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要讓貧困人口真正受益
我國生態旅游的開發與建設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