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政府部門如何做好內部審計工作

2019-07-24 10:33郭笑竺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政府部門內審審計工作

郭笑竺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重要講話中要求要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充分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力量,增強審計監督合力,這是新時代推動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根本遵循。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配合并互為補充,是現代審計的一大特色。內部審計不僅是部門、單位內部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國家審計的基礎,是國家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對于推動整合審計資源,促進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相互補充,彌補國家審計人力資源不足,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具有重要意義。

【主題詞】政府部門;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不僅是部門、單位內部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國家審計的基礎,是國家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對于加強部門、單位內部管理,防范控制風險,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政府部門內部審計的作用

內審部門作為審計監督體系和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審計機構和人員熟悉部門內部相關政策法規、熟悉部門業務流程、熟悉單位人員、掌握資金來源流向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優勢,切實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部門內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客觀要求。

(一)監督權力運行,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有效的監督是完善權力、制約機制,保證政府部門嚴格依法履職盡責的關鍵。內部審計作為審計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職能和作用首先是經濟監督。隨著我國黨風廉政建設的不斷深入,打擊腐敗的力度不斷加大,經濟監督的作用至觀重要。通過審計監督來規范部門的經濟活動,促使其資金真實、合法和有效的使用,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風險防范預警,構建部門防護體系。通過審計發現單位在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隱患點,如資源資產管理、資金存放制度、費用報銷流程、項目建設監督不到位等問題,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從規范業務流程、規避風險隱患等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進一步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從源頭上遏制單位領導干部和相關人員腐敗現象的發生,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三)完善內部控制,促進工作提質增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部門、單位的活動不僅要受到國家財經政策、財政制度和法令的制約,而且要遵守本部門、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可以相對獨立地對本部門、單位內部控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并通過這種自我約束性的檢查,促進本部門、本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二、政府部門內部審計的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機構設置不健全。大部分政府部門和單位尤其是基層單位,因人員和機構的限制未單獨設置內審機構,內審工作往往由財務部門人員兼任,財務管理與內部審計工作存在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導致內審工作職責不明、權限不清,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難以體現,直接制約著內審監督作用的發揮。

(二)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低。當前政府部門內審人員多由財會部門改行而來,大多是財會類專業出身,對財會知識掌握的比較多,工程、管理、計算機、法律等相關知識潰乏,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同時缺少必要的審計專業知識和技巧,其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三)審計獨立性不強。內部審計機構從機構的隸屬關系上屬于單位、組織的內設機構,在單位負責人的授權范圍內開展工作,審計人員的自由度、審計手段受到極大的限制,其客觀性和獨立性很難得到保障,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特別對揭示違紀違規行為、移送重大案件線索上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

(四)內部審計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一方面由于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審計質量低,審計結果并不能夠充分而客觀地反映單位的主要問題,審計建設可操作性不強,導致審計結果無法采納。另一方面單位對內部審計結果不重視,往往關注數據化基礎資料,對于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審計建設不重視,使審計流于形式。

(五)與國家審計協調機制不健全?!吨腥A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碑斍?,國家審計對政府部門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審計成果運用及責任追究等方面相對缺乏,內部審計的審計結果從下至上的匯報機制和從上至下的溝通機制,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交流很少,一方面不利于內部審計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內部審計工作缺乏監督和制約。

三、如何做好新時期政府部門內部審計工作

(一)加強單位組織領導,合理配備審計資源。

1.加強組織領導。按《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規定》要求,內部審計部門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領導下,負責規定職責范圍內的審計工作事項。單位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積極配合內部審計工作,是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內審人員在做好工作同時,要積極主動向部門主要領導匯報,及時宣傳《審計法》及實施條例等法規對內審工作的要求,引起單位的重視與支持。同時,政府部門要把內部審計工作作為單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由組織、紀委、財務、業務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審計工作委員會,負責要定期聽取內部審計工作匯報,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規劃、年度審計計劃、審計質量控制、問題整改和隊伍建設等重要事項的管理。

2.配備高素質內部審計隊伍。一方面要成立內部審計專門機構,并根據部門的職責和工作特點,合理配備財務、工程、法律等相關專業人員,并提供必要辦公條件;另一方面,審計人員要根據自身需要提升專業能力培養,加強政策及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審計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完善配套制度措施。要根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制定符合本單位特點的內部審計業務流程、業務標準、責任追究等審計管理辦法。制定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審計制度、內設機構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項目決算及績效審計制度,重大項目跟蹤審計制度,審計結果公示上報制度。明確內審人員不得參與單位決策、管理等工作制度。

(三)科學制定審計計劃,全面履行監督職責。要堅持圍繞單位工作中心、抓住資金及項目管理的關鍵環節,密切關注重大經濟事項決策、單位業務任務推進、政策落實、資金分配和使用、重大風險防范、工程建設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及時發現權力運行中存在的損失浪費、內部控制不健全、資金使用不規范、違法違紀、履職不力等問題,督促單位完成體制機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

(四)加強審計工作聯系,形成審計監督合力。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有機結合是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必然選擇。要建立國家審計與部門內審機構的溝通與協調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國家審計工作中,在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內部審計工作成果,及時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總體情況,把握其薄弱環節,全面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建立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工作互補機制,積極探索建立政府機關審計和政府部門內部審計機構的聯合實施項目審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解決重復審計、資源浪費和國家審計力量不足的問題,不斷提升內審工作成果。

(五)創新審計方法手段,全面提升審計效率。一是跳出“就賬論賬”的傳統審計方式方法,綜合利用計算機技術等先進審計手段,努力適應審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和新任務;二是加大現場調查、跟蹤審計力度,通過實地取證與座談交流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審計方式,將賬面財務數據與各項業務數據有機結合;三是強化建章立制和宣傳教育,從源頭上增強各部門單位依法依規履行職責的意識,實現“審計關口”前移。

(六)強化審計成果運用,全力提升審計效果。把內部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作為考核、獎懲、任免本單位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負責人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機制和審計整改檢查工作機制,對審計要求整改事項實行臺賬管理,建立登記和銷號制度。探索建立內部審計約談、責任追究和審計結果公開等制度,切實抓好審計移送事項管理。

猜你喜歡
政府部門內審審計工作
聚焦內審轉型升級 提升增值服務水平
新監管框架下銀行的風控和內審體系
會計集中核算制下的內部審計工作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第二批清理規范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
淺談在政府部門推行績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徑
政府部門間G2G信息資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淺談在政府部門推行績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