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的路徑探究

2019-07-24 10:33俞海峰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污水治理對策研究

俞海峰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溪源江作為閩侯大學城十幾萬師生的生命之源,近年來,受高校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直排,沿江兩側農業、養殖業以及個別小企業生產廢水無組織排放等影響,流域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本研究針對其垃圾處理與污水治理的成因,提出完善溪源江生態環境治理的對策,以期為建設生態校園環境和生態城市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決策依據,以此促進溪源江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溪源江;污水治理;對策研究

一、引言

2016年,福建被確立為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新時代每個福建公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共同利益所在。政府的環保工作思路要從單一行政管理模式轉變為政府主導下的社會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模式—社會共治模式,而探求適合溪源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的路徑,就是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理論依據

1997年,佩里·??怂孤氏忍岢隽恕罢w性治理”的概念,主張“從分散走向集中,從部分走向整體,從破碎走向整合”的治理模式。此后,整體性治理理論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其主要內容可概括如下:

(一)強調預防、公民需求和結果導向

整體性治理注重強調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以及對問題的預防導向和結果導向,而不是以政府為核心。正如彭錦鵬所指出:“以滿足公民需求為主導的理念,也就是將個體的生活事件列為政府治理的優先考慮項目,將‘政府組織的研究重點轉移到‘個體問題的解決上?!?/p>

(二)強調整合性

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整合是“權威性的整合”,新公共管理意義上的整合是“市場化的整合”,那么,整體性治理中的整合則既可以是“合作性的整合”,又可以是三者的有機融合。這種以公民需求為基礎的整合,在組織架構上包含“治理層級的整合、治理功能的整合和公私部門的整合”三個方面。其中,治理層級的整合即不同層級或同一層級的整合;治理功能的整合是指同一部門內的不同層級或統一層級的整合;治理功能的整合是指同一部門內的不同功能和不同功能機構之間的整合;公私部門的整合即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非營利性機構之間的合作。在服務手段上,強調信息技術及網絡服務的整合。流域生態環境整體性治理以信息技術和網絡服務為手段,廣泛地整合多方信息,建立中央數據庫,系統化網絡流程和步驟,實現公開透明的在線同步治理模式。

由于溪源江在行政區劃上跨越多個行政村,溪源江垃圾處理與污水治理表現為“多龍管理、碎片化治理”,致使溪源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不佳,流域生態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因此,亟須建立溪源江垃圾處理與污水治理整體性治理機制,將溪源江流域視為一個整體,對治理層級、功能、公私部門關系及信息系統等碎片化問題進行有機整合,從而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流域生態產品及服務。

三、完善溪源江垃圾處理與污水治理整體性治理機制的對策

(一)強化府際治理力度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治理資金投入、擴大配套基礎治理設施建設,是持續提升溪源江垃圾處理與污水治理成效的有效舉措。作為流域生態產品及服務的主要提供者,閩侯縣政府既要向福州市政府、省政府爭取溪源江垃圾處理與污水治理配套建設資金,也要積極借鑒國內外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的先進經驗。例如,可通過建立數個小型高效的污水處理廠、集中的下水管道,再進行針對性的分散建設,在大學城及海西高新產業園附近等主要污染源頭地區可重點部署興建。

2.增強府際合作關系。國際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經驗表明,增強上下級之間、行政區與行政區之間、行政區內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與聯系,有助于提升流域治理的水平與效率??赏菩泻娱L制經驗,設置由蔗洲村、建平村、馬保村等共同組成的溪源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小組,各村書記擔任各個河段的河長,治理效果直接與政績掛鉤;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對污染問題有針對性地探索性研究,或通過合同外包的方式聘請高??蒲袡C構立項研究,以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方案,做到對癥下藥。

3.完善法律監管制度體系。對于《環保法》存在的局限,市政府可以出臺更具體、更符合當地特點的環保法規,對溪源江進行針對性的保護。同時,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履職,做到權責統一、權無旁落,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開展“損害者賠償制度”。

(二)增強公眾環保意識

溪源江污染的治理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參與,這就亟須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首先,河道管理部門要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平臺,定期訪問,并公布舉報電話,如此,便能方便公眾參與污染源的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充分發揮保護溪源江的巨大熱情,對江水環境實行有效的監督和保護。其次,增強公眾自身的環保意識,大學城內的師生和周邊居民的環保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師生們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各方面的環保知識,積極主動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周邊居民要認真學習有關部門的環境教育宣傳,積極轉變農業耕種觀念,樹立環境優先的意識,與社會新趨勢接軌。環保意識增強,這是治理溪源江污染問題最基本、最長遠的方法。

(三)強化高校志愿治理職能

大學城內師生眾多,生活、實驗室、校醫院等排放的各種污染復雜多元,是溪源江的重要污染源。高校作為社會性團體,應積極發揮第三方作用。

1.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環境保護教育要以教學為主渠道,部分專業的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科特點選好環境保護的切入點,把學科教學與環境保護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還可以開展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環保宣傳活動,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校園文化是通過客觀現實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的,良好的校園文化更能直接影響著學生,例如宣傳欄中的海報、各學院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都是很好的宣傳平臺。當然,還應舉辦多種形式的競賽來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不定期地開展以環境為主題的攝影、演講比賽,都不失為好方法。

2.加強實驗室污染物排放管理。必須強化“實驗室污水不得直排”這一硬性規定,以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實驗大樓的設計和布局、儀器設備的配置和管理等方面要全面貫徹建設綠色實驗室,完善廢水處理池、通廢棄物、?;镲L系統,危險品倉庫、收集桶等配套設施;開課教師嚴格監督學生實驗廢液的流向,學校再建立專門的廢棄物處理中心,接收實驗室分類上交的廢物;由專人負責信息統計、存檔后集中到規定地方暫存,不定期集中外送處理,努力做到專門地點集中、專門房間、專門容器存放、專門人員管理。

3.降低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學城宿舍區的生活廢水直接排入城市地下管網,無疑給附近的污水處理系統帶來極大的治理壓力。各高校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著力加強與市政環保部門聯系,改造下水管道,引入污水凈化裝置,緩解城市的污染排解壓力。對于已經形成的水資源污染,各責任主體必須積極履職,清理好垃圾,凈化好水源;也要在此基礎上做到未雨綢繆、防范未然,減少污染源頭的排放。

【參考文獻】

[1]溫若懷,廖福霖.溪源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現實條件SWOT分析[J].綠色科技,2019(04):127-128.

[2]彭錦鵬:《全觀型治理:理論與制度化策略》,載《政治科學論從》(臺灣),2005(23):66-100.

[3]楊陽.淮河流域水環境治理路徑的整體性研究[J].四川環境,2018,37(01):72-77.

猜你喜歡
污水治理對策研究
世界銀行天臺農村及小城鎮污水治理項目研究
環境工程建設中污水治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