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困境擺脫策略研究

2019-07-24 10:33陳玉萍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陳玉萍

【摘 要】農村集體資產的產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當中需要明確的問題,從實際的改革工作當中存在一些產權歸屬不明確等問題,使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陷入了困境,因為農村集體資產的產權涉及到農民的收入、農村集體經濟,所以本文對擺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困境的實施策略進行研究,希望內蒙古小鎮能夠有效解決產權、股權的管理問題。

【關鍵詞】內蒙古小鎮;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軌跡;困境擺脫

1.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成果數據

截止到2018年,內蒙古地區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城市有赤峰市、烏海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以及興安盟,試點縣為托克托縣、武川縣、清水河縣、多倫縣等,內蒙古地區赤峰市紅山區的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通過驗收,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工作基本完成;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草原確權承包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進行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改革的持續推進。

1.1發達地區的改革工作進展較快

自2016年底,北京、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這些省市當中完成改革的村占全國總數的95%。本次改革針對有經營性資產的村鎮,例如城中村、城郊村以及經濟發達的農村,由于它們經營性的資產較多,所以因產權不清而造成矛盾也較多,群眾對改革更加支持和配合。

1.2村級資產實現折股量化的成果

已經實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在村級資產方面逐步實現了折股量化,截止到2017年底,這些村實現折股量化的資產總額為4671.8億元,與去年的資產折股量化總額相比上升了2.5個百分點。

1.3農村集體資產收入分配制度的成果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表現的成果是采取了按股分紅的分配方式。從近些年村級分紅情況來看產生了較大的波動。2016年年均每股分紅金額為662元,2017年每個股東分紅有所變化,平均增加分紅金額為152元。

2.改革工作當中存在的難題

2.1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范圍的劃定問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們一直實行的產權分配與管理的方式,當前仍然有農村推行這種制度。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范圍進行劃定就要對集體的定義進行充分理解。就目前情況來看,集體所有權需要落實到哪一層級的問題并不明確,過去是按照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原則進行劃分,當時生產隊是農村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我國的法律、法規對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要落實什么層級并不統一,所以出現了折股量化范圍的問題。

2.2成員資格的界定問題

產權界定對象是我國農村集體組織的成員,在我國的相關法律當中對成員的經濟資格進行了規定,并指出所屬權為農村集體所有組織成員,而不是某一個成員,對集體資產的劃分內容卻沒有說明,所以當前農村集體經濟資格成員的界定方式仍然以村部的鄉規民約的方式進行劃定,歷史遺留的經濟糾紛問題也會對農村集體經濟資格成員的界定產生影響,對這一問題的界定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慮,由于我國的農村鄉土色彩較為濃厚,所以需要對傳統觀念、鄉規民約以及歷史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另外,人口流動問題也增加了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的任務量,所以對成員資格界定的方案應從實際出發,盡快出臺相應落實的方案。

2.3改革之后集體資產管理組織的構建問題

對于改革之后集體資產管理組織的構建問題有以下幾種實踐措施,(1)先要讓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當中的農業主管部門進行確認工作,與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工作聯動;(2)可以將經濟組織按照社區股份合作社對這些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登記;(3)依據我國《經濟法》當中的《公司法》的規定將集體經濟組織登記為企業法人。從實際的施行效果來看,實現改革之后仍然有經濟組織依賴于原有形式的集體經濟組織,使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資產狀況的工作進展止步不前。

3.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實踐策略

3.1產權改革制度完善策略

首先要將產權制度的改革工作進行分類管理,從層面上將鄉村和鄉鎮級別的改革試點的重點放在鄉村,采取鄉村為主的原則;從時間的角度,將改革的主要試點放在改革之后,將撤銷后的組織作為主要改革點;從資產構成的角度,可以對存量折股和增量配股方面進行改制,存量折股是原來村級的集體經營性凈資產進行折股給村民,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量化,增量配股是對集體存量資產進行量化,并吸納農民的現金進行入股,從而增加資本的總額,在實踐的過程中主要依據存量折股的方式進行改革。

3.2制定規范的股權管理制度

股權管理辦法以及收益分配辦法是有效實現股權管理的規范性工作,農村在開展股權清算核資以及資產評估是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手段,能夠促使其高效、健康地發展,這也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應考慮的問題。首先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的股權進行量化,針對不同經濟條件、產業結構的地區,要分別設置工作點進行農村集體經濟的清產核資,精準且及時地解決相關問題。例如,有的村會出現賬目不清、內容不符以及財務賬目遭到破壞、銷毀等情況;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村委會產生工作聯動,進行資產移交工作,合作社對村集體的經營權實行三資管理制度等問題。農村集體資產的收益分配辦法要在已經實現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群體當中進行實施,讓不同的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得到公平的收益分配,讓集體組織當中的每位成員都能夠持有相應的股份。要從農民群體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其經濟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并設置分紅稅收和資產股權,使得改革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如果有不愿意加入集體資產股權的群體,我們要采用其他的方式對集體資產進行合理分配,為了能夠讓改革工作有序且順利地進行,我們要明確工作當中的各項流程,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3明確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范圍

為了確保改革工作所實施手段和措施公正、有效,就要從組織成員的范圍入手,對組織成員的范圍問題進行明確劃分,讓農村集體成員的界定更加清晰。在《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當中就提到了村民組織成員,但是對村民組織成員做了擴大解釋,將村民的條件進一步放寬,但是從實際的村民資格來看,對經濟組織成員擁有農村集體土地和資產所有權的個體的描述并不準確,但是資格成員需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下面我們就對此類工作要點進行詳細說明:(1)集體經濟是不同時期的組織成員積攢的成果總和,在界定組織成員范圍的時候要進行分類工作;(2)權責要對等,經濟組織成員既能夠享受相關政策待遇,又要對自己所應承擔的義務進行明確和履行;(3)資格成員范圍中有較多的群體類型,所以要以公平、公正、無差別對待的原則實施工作,從而有效規避測評標準不統一等問題;(4)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工作過程要清晰、透明,涉及到的群體類型眾多、種類差異明顯,所以,可以讓人民作出自主選擇,使得界定組織成員的工作能夠保質保量地為完成;(5)在推進工作進程當中要規避以多欺少的情況發生,要注重維護至每一位成員的利益。

4.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要建立并完善歸屬制度和權責體系,對產權進行明確界定,在產權制度改革方面有更多創新之舉,從而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針對不同農村地區的情況,我們要進行具體分析,了解其產權結構和經濟狀況,尊重各個地區的個體化發展差異,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讓更多的農民能夠享受到財產的權益,讓我國農村發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1]李忠;把握關鍵問題 推進產權制度改革[J];中國農墾經濟;2001年06期

[2]王華成;營造寬松環境 推進產權制度改革[J];農場經濟管理;2001年01期

[3]張鴻敏;深化產權制度改革 實現體制創新[J];商業會計;2001年10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