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產業 育主體 夯實鄉村振興之基

2019-07-24 10:33徐霞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山陽山陽縣茶園

徐霞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其中“產業興旺”排在首位。產業興則鄉村興,經濟強則人氣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支撐。山陽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中央精神,根據中央一號文件制定了《山陽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對于破解當前我縣“三農”瓶頸問題具有“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重大意義。

山陽縣地處國家主體功能區中的限制開發區、重點生態保護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屬于地理位置上的核心區域,同時也是革命老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通過產業發展脫貧,發揮核心區域作用是我縣當前和未來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干什么——聚力發展生態富民產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位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之首。近年來山陽以“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旅游興縣”三大戰略為指導,秉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理念,重點圍繞藥、茶、果、畜、菌五大脫貧支柱產業,加快培育茶葉、中蜂、光伏、金雞、旅游五個區域扶貧產業,打造林下經濟全產業鏈,探索出一條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產品有銷路、增收有門路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1.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山陽立足天然的資源稟賦,把茶葉作為主導產業來抓。2016年至2020年,在漫川關鎮、延坪鎮和天竺山鎮等多個鎮新建茶園2萬畝、改造老茶園1萬畝,實現茶園可采摘面積10萬畝、產量1200噸、產值3.7億多元;按照無公害標準生產,全域實現有機認證,建立標準化茶園10個,茶旅示范點5個。將“天竺翠峰”培育成省級著名品牌;每年組織茶企參評參展兩次以上,在全國名優茶評比大獎中獲得多項榮譽。使茶葉產業成為我縣具有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生態產業、有機產業、富民產業。

2.強力推進產業融合。聚焦綠色農產品供給,培育龍頭、創建品牌,打造了農業產業新亮點。新培育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兩個、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52個,新發展藥、果、茶等特產基地33萬畝、食用菌2320萬袋。開發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0萬畝,完成“三品一標”一體化認定4個。新建“一村一品”示范村6個,延坪楓樹村入選全國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3.打造品牌,提升品質。主打“天竺翠峰”品牌。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徹底改變品牌多、濫、小局面。全縣主打“天竺翠峰”這一品牌,采取“主品牌+各自商標”的辦法。將“天竺翠峰”打造成為行業知名品牌。

二、誰來干——積極培育多元經濟主體

山陽縣在積極推進產業發展中,培育多元經濟主體。政府出臺一系列惠民政策、主管部門積極引導、社會積極參與。

(一)惠民政策先行。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茶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組長,農業局局長任副組長??h直各部局積極參與。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的職能相互配合、主動作為。

2.加大扶持力度。每年設立茶葉產業發展儲備金不低于1000萬元,主要用于四個方面。一是基地扶持。二是茶企扶持。三是宣傳扶持。四是人才扶持。五是政策扶持。

(二)政策落到實處。

1.擴大茶葉產業規模。一加快老茶園改造。二加快新茶園開發。三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大力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快新茶園開發和老茶園改造。四培育龍頭,推進茶葉產業集約化。

2.發展茶葉科技。一是加強茶葉深加工研發。積極引進、扶持有實力的企業進行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用品等方面的茶葉深加工開發,拉長茶葉產業鏈,提高茶園及茶葉原料的利用率。二是健全茶葉科技推廣網絡。三是大力推廣先進技術。

3.狠抓扶貧產業。山陽堅持把食用菌產業作為五大支柱扶貧產業之一來抓,使食用菌產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截止目前,全縣已生產食用菌3000萬袋,其中香菇2000萬袋、黑木耳1000萬袋。全縣食用菌產業基本形成了“一心、兩帶、三流域、六園區”的整流域推進、大園區發展格局。

(三)社會廣泛參與。

1.健全產業格局,助力產業脫貧。按照“整體推進、突出特色、規模發展、產業經營”的思路,全縣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增加到23家,組建茶葉合作社8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10畝以上茶園的茶農近千戶,初步形成了公司專營、大戶聯營與個體經營相結合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全縣茶業常年從業人員1000余人,季節性臨時從業人員達5000余人,在采茶旺季,茶農戶均采茶收入達萬元以上。

2.轉換發展模式,創新致富方式。圍繞整流域推進、大園區打造,一改過去的家庭分散經營方式,依托大型龍頭企業,采取“企業(合作社)+園區+基地+農戶(貧困戶)”的以大帶小聯動發展模式,生產、加工并進,大園區、大基地全部實現自動化生產。在食用菌生產方面,按照“抓兩頭、放中間”的思路,大力推行“工廠化統一制袋、認領式分散出菇、訂單化統一收購”模式,鼓勵農戶通過“借袋還菇”等方式參與食用菌生產。并與外省的大客商簽訂了銷售合同,解決了產品銷售問題,結實了與貧困戶的利益鏈接。

3.吸納新主體,盤活產業資源。大力推廣“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通過土地有償流轉、進入企業或園區務工、虛擬股本金年度分紅等增收渠道,催生了農村經濟新業態,有效地盤活農村資源。全縣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抓好返鄉創業就業各項政策宣傳落實,做好信息對接和跟蹤服務。完善以農民工創業園為載體的平臺建設,促進返鄉創業和就近就業。積極動員吸引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回家鄉創業,引領群眾脫貧致富。

三、強保障——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體系

在推進農村產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政府的引導和保障作用不可或缺,政策制度是引導農業綠色化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的風向標和助推器。

1.強化支持農業綠色生產的政策導向性。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2.建立“誰受益誰補償”的利益調節格局。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誰受益誰補償”的利益調節格局。對在生態保護中做出了特殊犧牲和貢獻的群體,在生態補償資金使用上向要建立“誰保護誰受益”的傾斜機制。讓廣大農村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獲得更大認可、更多回報。

3.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山陽聚焦環境保護,堅守底線、牢守紅線,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率先落實“田長制”,完成造林綠化9.4萬畝,三大主要河流水質穩定達標。6鎮23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進展順利,漫川前店子村榮獲“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稱號。成功創建了省級生態縣、省級文明縣城,城鄉環境品質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十九大報告》及《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3]2018年山陽政府工作報告。

[4]山陽縣委、縣政府根據中央一號文件制定了《山陽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5]《山陽縣縣委書記張國瑜在全縣農村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6] 《山陽縣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討論稿)》。

[7] 山陽縣委、縣政府《山陽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匯報》, 2018年4月28日。

[8]結合山陽實際,編制了《山陽縣食用菌產業翻番發展規劃》。

猜你喜歡
山陽山陽縣茶園
山陽醫派宗師吳鞠通
云旅游模式助力縣域旅游發展研究
念好“四字訣”探索文明實踐山陽路徑
迷途的山陽
茶園飄香
茶園之晨
尋得山陽好住家
貧困地區干部要擺脫擔當“貧困”——基于山陽縣干部隊伍擔當作為狀態的思考
陜南移民搬遷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湄潭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