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動關系研究綜述

2019-07-24 10:33王曉敬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水資源區域模型

王曉敬

【摘 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都會影響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間存在一定的水量交換,在一定情況下會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明確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聯動關系,能夠更有利于當地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本文主要針對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動關系進行研究探討,希望能為水資源的進一步使用與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地表水;地下水;聯動關系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對水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人均水資源偏低,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水資源利用的研究,明確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間的聯動關系,緩解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壓力,加強對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為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提供充足的供水。

二、地表水與地下水的循環轉化規律

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環是地表水與地下水作用的核心,明確地表水與地下水轉化的機理及過程,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與保護。地表水與地下水循環、雨水資源的管理工作息息相關,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定量研究都屬于流域尺度的水量收支組成部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水文地質學家越來越重視起地表水與地下水的循環交換形式。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以指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循環轉化,通常情況下地勢低的區域會產生地下水排泄地勢高的區域,是地下水的補給區域,二者之間的補給和排泄過程涉及到空間變異性、多維度、多因素、不同尺度、水力特性以及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作用,有著十分復雜的水文變化過程。地表水入滲與地下水排泄主要的外在表現包括地表水體滲漏、降水補給、河道基流等地下水循環的核心內容,是河流含水層系統的相互作用,河流既是地下水匯入河流的區域,也屬于河流和濱河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100多年前便有針對河流和連續沖擊含水層作用規律的定量研究,明確河流范圍內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影響,為河流生態系統的評價以及恢復提供數據參考,在含水層和河流系統的相關研究當中,需要綜合分析影響水循環的因素,包括水文情勢、合成特性以及地質特征等,判斷系統內部驅動的地下水循環與地表水系統。[1]

三、地下水源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

結合調查數據表明,世界范圍內約40%的糧食作物都需要依靠地下水灌溉來進行,因此實現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聯合調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保護意義,對于經濟的發展以及環境保護工作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上世紀60年代有的學者提出了地下水安全開采量的理論,并基于此提出了動態儲蓄量的概念,可以合理的評估地下水量,通過對經濟模型和水文模型之間的處理耦合,建立起科學系統的地下水動態規劃管理模型,從而能夠動態評估地下水的可開采量以及模擬灌溉地下水取用情況??茖W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迅猛進步,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調控更加的科學系統。[2]通過利用數學優化方法和數字模擬技術進行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析研究,能夠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系統操作提供模型支持。研究人員可以利用聯合調控模型,結合響應矩陣法實現多個區域不同環境下的水源的綜合管理,保證水源利用的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水源的應用價值。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外有的學者提出了多水質、多水源的水資源管理模型,能夠有效解決用水效率低下、水質效果不達標以及供需結果不協調的各種水資源利用問題,從而能夠進一步的加強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保障水資源應用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防止地下水水質的惡化與破壞。地理信息系統的不斷發展使得地理信息技術逐漸應用于地下水的管理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地下水的應用效率,而且還可以通過地下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起生態約束的地下水關系模型,解決地下水調度時間長、計算負荷大的問題,并結合不同情景下的地下水生態水位情況進行關系模型的約束,從而可以在保證開采量增加的同時,逐漸恢復地下水的生態需求,提高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應用效率,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調配提供了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2]

四、地下水位變化關聯因素以及水位控制研究

蒸發量、降水量、河流水位、灌溉水量等都會影響地下水位的變化,進行地下水位變化的評估明確地下水變化的主要因素以及變化的范圍,是地下水利用與研究工作的重要問題。我國學者通過對地下水的變化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由于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地質環境因子的改變會導致地下水位發生一定的改變,通過人工地下水回灌可以補給地下水超采區域,以恢復超采區引發的不良影響,保證當地的生態平衡以及水環境循環的正常開展。研究地下水位變化的各種影響因素,從而能夠得到影響因素與地下水位之間的影響程度,再進行靈敏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地下水位變化與個數變量之間的影響效果,利用地下水模型可以建立起一種分布式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系統。[3]通過水文非線性理論和交替方向隱式差分法能夠得到地下水的相關求解值,從而可以為水資源的平衡使用以及水資源的合理調配提供數據支持。比如我國北方通常位于干旱地區水資源的消耗量大但是水資源嚴重不足,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南水北調工程作為一個重要的解決北方地區用水缺乏問題的途徑,可以大大減輕北方城市地區的地下水壓力,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可以顯著抬升北方城市的潛水位,減少流域地下水開采量,增加潛水蒸發量和地下水蓄水量,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用水。

我國很多學者已經認識到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的聯動關系,并通過同位素對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關系展開的研究。我國學者結合西北干旱區域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中穩定同位素之間的差異,取樣分析了黑河中游盆地不同河段河水和地下水的水質情況,發現黑河中游干旱區域地下水補給河水的同位素增加了50%左右,可以說明該區域地下水補給的能力顯著增加。同時,對新疆瑪納斯河流域三段轉換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從沙漠到山區地段流域水循環系統存在著四段轉化關系,第一段區域在山區,降水轉化為地下水和地表水;第二段區域地下水在山間洼地地段轉化為地表水;第三段區域地表水又重新轉化為地下水;第四段區域在平原區和沙漠區地表水會轉化為地下水并最終消失在大氣中。由此發現,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聯動關系,在一定的環境與氣候條件下會發生相互的轉換。

對地下水的控制研究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蘇聯學者提出了地下水臨界深度等相關概念,并進行地下水水位控制的研究與開發,通過建立半干旱區潛水含水層的灌溉虧缺影響模型,可以明確地下水位埋深、土壤鹽漬化以及蒸騰之間的關系,并設置了地下水電子傳導率以及土壤含鹽量之間的一系列地下水位的埋深關系,明確地下含水層的相關計算途徑,從而可以利用含水層的控制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下水與地表水是水循環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二者之間的聯動關系直接關系著當地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與規劃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響與相互協調,從而能夠調整不合理的用水結構,加大水資源的保護力度,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 劉建霞,袁西龍. 青島大沽河水源地地下水水質的數值模型預測[J]. 海洋地質動態,2006,22( 2) : 9-14.

[2] 尹大凱,胡和平,惠士博.寧夏銀北灌區井渠結合灌溉三維數值模擬與分析[J].灌溉排水學報,2003,22( 1) : 53-57.

[3] 張祥偉,竹內邦良. 大區域地下水模擬的理論和方法[J]. 水利學報,2004( 6) : 7-13.

猜你喜歡
水資源區域模型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征訂啟事
珍惜水資源 保護水環境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加強水文水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淺議我國水資源的刑事立法保護
分區域
FLUKA幾何模型到CAD幾何模型轉換方法初步研究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