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誠信之德的現代轉化問題研究

2019-07-24 10:33王芳姜永強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王芳 姜永強

【摘 要】為了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儒家誠信之德必須向現代社會的誠信理念進行轉化,即從“信近于義”的傳統誠信向“平等互利”的經濟誠信轉化、從“朋友有信”的熟人信用向“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轉化、從“誠者自誠”的心性誠信向“誠信至上”的責任誠信轉化、從“反身而誠”的人格誠信向“信守承諾”的契約誠信轉化。只有實現傳統誠信文化的現代化轉化才能更好的為民營企業誠信文化建設助力。

【關鍵詞】儒家誠信之德;現代轉化;轉化內容

一、儒家誠信之德的現代轉化原則

(一)“信近于義”的傳統誠信向“平等互利”的經濟誠信轉化

儒家誠信之德在“禮”“義”的制約下,向來以對宗法等級制度的信守為前提和要求的。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范,一直是跟隨“義”而走的。孟子說過:“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很明顯,“信”是從“義”的。在先人的道德實踐中,“講信”與“重義”是息息相關的,“背信”與“棄義”也有必然的聯系??鬃釉唬骸靶沤诹x,言可復也”,所守的諾言符合于義,說的話便能實現?!靶拧本哂幸欢ǖ膬r值導向性,如果沒有“義”的支撐,也是毫無意義的。在傳統社會封閉的生活中,人們之間以宗法血緣為紐帶確立相互關系。在作為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間、企業與員工之間的誠信以尊重對方的權益為前提,要建立和發展現代社會的誠信倫理,就必須根除封建等級特權意識,培養平等互利的觀念。

(二)“誠者自誠”的心性誠信向“信守承諾”的責任誠信轉化

儒家誠信之德產生于傳統的農業社會,它建立在人格自律的基礎上,能否講誠信主要取決于道德主體的內心,缺乏一定的制約機制。儒家的誠信是一種以自我修養為中心的心性誠信,是人們對自己內心想法完整而真實的表達,沒有絲毫的欺騙與偽裝?!罢\者,自誠也”,誠信不單是一種基本的倫理規范,而且來源于自我修養的心性道德?!罢\善于心之謂信”,為人處事就必須做到從內心到行為表里如一的誠實守信,一旦能夠做到了誠信,便會由衷地產生一種滿足感。在傳統社會,“心”主要是用來思考和判斷的,只有心正才會真實不欺,只有發自內心的真誠、有信,才能體現個人真正的德行。

(三)“反身而誠”的人格誠信向“誠信至上”的契約誠信轉化

在以自然經濟為主的傳統社會中,血緣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一切人際關系都以按為基礎。社會生活倫理層面的道德觀念主要停留在親戚、朋友和熟人之中。由于血緣或地緣等關系,進行交往的人們都是熟人,彼此之間的人格、品行都比較了解,因此,人們往往憑借自己的良心道德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通過對他人道德人格的判斷來決定自己是否要相信他。身份、人格和品德就是人際交往中最好的保證?!胺瓷矶\,樂莫大焉”,這種以血緣親情為紐帶的人格誠信至今在一些企業中仍發揮著積極的凝聚作用。但從整體考慮,這種人格信用帶有濃厚的人情色彩,它的約束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之間的經濟往來愈加頻繁,交往范圍不斷擴大,以金錢和利益為目的交往活動日漸頻繁,社會秩序的穩定必須依靠以法律為保障的契約性用來維持。契約是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一種法律形式,契約關系是建立在平等的社會利益主體之間的人際關系,它是市場交易的產物,只有建立“誠信至上”的契約誠信,才能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市場交易秩序,加強經濟主體之間的合作與競爭。

(四)“朋友有信”的熟人信用向“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轉化

封建社會關系是由父子、夫婦、兄弟以及這些血緣親情關系延伸出來的君臣、朋友關系而構成。誠信之德是應用于這些熟人之間的一種道德文化。在熟人社會中,以誠信為主的倫理道德成為人們的口常行為規范,這種行為準則更多的是為熟人之間的“朋友有信”而服務的,對于陌生人就沒有多大意義了。這種誠信文化并非是一視同仁的,它也因人而異,根據與自己關系的親疏來決定信用程度的高低,與自己關系越親密的人,信用程度就越高。一旦超越了這個狹小的熟人圈子,誠信就不復存在了,而且會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因此,這種家庭倫理文化在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難以突破血緣關系的制約,對家庭以外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產生信任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在商品交換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人們之間的交往是普遍的、自由的,沒有任何界限,這種以平等和公正為原則的市場關系要求人們之間相互信任?,F代社會的誠信文化是開放的,它不同于傳統社會對人群與地域的限制,提倡對陌生人也要講誠守信,這也是維持市場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口常生活中人們之間的頻繁交往,現代誠信的對象也越來越廣泛,它不僅包括傳統的五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而且將社會所有個體和群體都納入其中。隨著市場活動的口益增強,職業分工不斷深化和細化,人們之間交往更加密切,彼此之間的依賴也口益增強,這促使人們基于利益需要和相互依賴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交往。因此,誠信適用于社會上每一個交往中的個體或者群體。

綜上所述,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要求我們必須將儒家誠信之德與現代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小民營企業要不斷改造和完善傳統誠信觀念,使其企業文化向著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現代誠信體系轉化,這對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穆弓.新魯商[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0.

[2〕涂可國.魯商文化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3〕姜生,譚景玉,李金山,宋志東.魯商文化史[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4]吳秋林.原始文化基因[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2(6):9.

[5]王東.中華文明的五次輝煌與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J].河北學刊,2014(5):13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