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族婚禮與先秦婚禮的相似性

2019-07-24 10:33董夢凡劉羽婧李玥軒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董夢凡 劉羽婧 李玥軒

【摘 要】本文以尋找蒙古族婚禮中蘊含的先秦文化因素為目的,通過將鄂爾多斯婚禮與先秦婚禮做比較,得出蒙古族婚禮在婚禮開始時間,婚禮中的禮物,婚禮中的流程,婚禮的特殊參與人四個方面與先秦婚禮有相似之處,對理解中國古代婚禮的演變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士昏禮;鄂爾多斯婚禮;先秦婚禮文化

蒙古族婚禮在草原上進行,很多程序與先秦婚禮文獻《儀禮·昏禮》的“六禮告成”有驚人相似的一面。鄂爾多斯婚禮是蒙古族婚禮中最具特色的隆重禮儀,凝聚了蒙古族禮儀風俗的精華。因此,本文以鄂爾多斯婚禮為例,將其中的部分與先秦婚禮的相似之處摘撿出來并對其進行分析,以期給其他相關研究者提供材料,方便進一步的考證與探究。

一、鄂爾多斯婚禮與先秦婚禮流程簡述

(一)鄂爾多斯婚禮流程概述

鄂爾多斯婚禮流程包括八大步驟,即乘馬娶親、閉門迎婿、獻羊祝酒、求名問庚、女家晚宴、新娘上馬、迎新拜灶、放夜送客,其中求名問庚環節又分為三大塊,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這一系列的流程大多要持續三天兩夜,即從第一天下午時分男方正廳迎賓擺宴開始,到第三天上午男方門前的擺宴回禮結束,期間賓客盡歡,使得結婚看起來不僅是新娘和新郎的事,還似乎是草原上值得慶祝,值得人人歡呼的一件大事,而事實上草原上的人們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婚禮被知曉是有方法的,除了傳統的邀請外,五彩旗也是重要的標志,即蒙古包前的高桿細繩間所掛的五面彩旗,顏色為紅、黃、藍、白、綠,每面旗子上都繡有以駿馬為主的五雄圖案。誰家的五彩旗全部更新了,就表示這家的氈包里將馱進一個漂亮的新娘。新郎一般以棗騮公馬為坐騎迎娶新娘,并需要送上精心準備的禮品以示誠意。而除卻兩位新人外,祝頌人也是鄂爾多斯婚禮中矚目的存在。

(二)先秦婚禮流程概述

宏觀上看,婚禮的主要流程可以分為“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贈與聘禮、迎親娶嫁”這四個部分。具體儀式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后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節,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

據《儀禮·士婚禮》記載:周代婚禮要經過六個儀節——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其中的前五個儀節屬于婚前禮儀。在這些儀節中,往往能看到雁被作為禮品贈送的影子。在娶親過程中以黑色為吉色,衣服車帷盡顯此道。主要娶親往往于黃昏開始,晚上即結束,持續時間不過一天。

二、蒙古族婚禮與先秦婚禮相似項比較

(一)婚禮開始時間

鄂爾多斯婚禮的開宴常定于下午申時,而經過賓客向新郎新娘父母遞送禮品,開宴前的請賓禮節,婚宴上的敬茶獻酒,寒暄吃飯,在開始乘馬向女方家進發時已是夕陽西下,黃昏時分。當然這個時間點并非偶然,而是鄂爾多斯婚禮習俗故意為之。在男方經過一系列曲折求婚之路,即之前所說的閉門迎婿,三次求庚問名,女家晚宴,帶著新娘回家后,婚禮的第二個高潮,迎新拜灶也是在黃昏時開始。這一切不管在書中還是在“鄂爾多斯婚禮”舞臺劇上,或者是相關的視頻和圖片上都是嚴格遵守的。

再看先秦婚禮,其開始時間,即親迎之禮,也是黃昏時分。男女嫁娶之禮被稱為“昏姻”是因為古人娶妻以昏為時?!对娊洝ぺL·谷風》中就有“宴爾新婚,不我以屑”,根據意思也可看出這里的“昏”通“婚”?!墩f文解字》中對“婚”的解釋是:“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婚亦陰陽之交也?!薄对娊洝り愶L·東門之楊》:“昏以為期,明星惶惶”。因此可以看出“昏”引申為黑暗模糊的意思,與黃昏的意思相接近,皆為日落時分,昏時是周人約定俗成的親迎之時。

一些現代學者認為昏時成婚的習慣是源于原始時期的搶婚習俗。

按照推理,昏為黑夜,而娶親為何要在天黑時進行呢?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因為上古時代的婚姻男女雙方不是自愿的,而是帶有強迫性的,也就是搶婚。既然要搶,只有在黑夜里進行。劉申叔《古政原始論》中解釋說:“其行禮必以昏時者,則以上古時代用火之術尚未發明,劫婦必以昏時,所以乘婦家之不備,且使之不復辨其誰何耳?!边@正反映出從母系制度向父系制度過渡的歷史時期中的“劫奪婚”制度。

劫奪婚是先秦的一種婚姻形式,即通過強行搶奪的方式來達到成婚目的。每當部落或者氏族間發生戰爭,婦女便成為掠奪的對象。除了殺掉外,則“男人為臣,女人為妾?!比纭兑住ね汀罚骸傲?,屯如遭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庇秩纭兑住べS》:“六四,賁如蟠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p>

(二)婚禮中的禮物

鄂爾多斯婚禮中的禮物名目眾多,可以根據場合分為幾類。

第一類為賓客送禮,這一環節的禮物根據個人能力挑選。有肥羊,整塊磚茶,半塊磚茶或幾尺大布,一些密友或比較富裕的人家會在這些東西上放置一些銀元,元寶。有些姑娘大嬸會送一些新郎必須之物,如前襟上佩帶的鼻煙壺袋,腦門上的護額,雖然價格遠遠不如他人,但其手工縫制的心意與獨特的設計也算禮物中的出眾者。第二類為新郎送女方家禮物,這一環節禮物的總類及數量都有明確的規定,簡單點說就是四十五件禮品。關鍵禮品包括全羊,紅筒【整剝的畜牲皮,這里的紅筒裝有半塊磚茶,一個胸茬,四合炒米,六個餅子,是聘禮的象征?!?,哈達,金銀對環等,其每件禮物都有象征意義,在贊詞中都有所體現。如四肢和脖頸上有毛的全羊,贊詞中“未曾臥過冰灘,所以四肢有毛;未曾系過繩鏈,所以脖頸有毛;未曾讓頑童抓過,所以尾巴有毛”表示此羊的寶貴。第三類為回禮,即主家對送禮客人的回贈。按照規矩,主家必須回贈禮金的一半。通常主婚人,大賓,總管和祝頌人每人兩塊茶,新娘父母每人一匹緞,一件衣,哥哥嫂嫂,姐姐姐夫每人一塊茶,兩個銀元。

先秦時雁以為禮,在多個環節都有所涉及,這一項在文章后面內容有提到。除此之外,先秦也多以貴重物品為禮。如《儀禮·士昏禮》中“納徵,玄纁束帛、儷皮?!笔钦f周代的彩禮用黑紅兩色的絲帛各一束,和鹿皮兩張。又如《詩經·衛風·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貿絲?!?/p>

因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先秦還是鄂爾多斯婚禮,多以布絲金銀為貴重物品以贈他人。

(三)婚禮中的流程

首先來說說哈達定親與送雁納彩。

鄂爾多斯婚禮的哈達定親在求名問庚這一部分,雖然在這之前哈達也有出現,但在求名三部分中用到最多。在這一環節中,男方需要手捧哈達雙膝跪地四小時以上才能問到新娘名字,可以說極為辛苦且刻骨銘心。蒙古的哈達類似于古代漢族的禮帛,是用來表示敬意和祝賀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藍色,也有黃色等。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云,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征大地。以哈達贈與別人是蒙古人表達尊敬與祝賀的方式。將這一特定物放于婚禮之中,并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值得我們注意。

而送雁納禮為周代婚禮流程中的重要環節。除了納徵用幣之外,其余的四個儀節皆以雁為禮。雁為候鳥,總是有規律地按照季節南來北往,飛行時成行成列,且配偶后的雙雁形影不離,一生只配偶一次。人們在婚禮中以雁作為禮物不僅寄托了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美好愿望,而且還傳達了夫唱婦隨、尊卑有序的傳統觀念。古人典籍中對此有許多解釋,如《儀禮·士昏禮》鄭玄注云:“昏禮,無問尊卑皆用雁,取順陰陽往來也。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夫為陽,婦為陰,今用雁者,取順陰陽往來,亦取婦人從夫之義?!薄栋谆⑼x·嫁娶》中也有“摯用雁者,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

以重要代表物進行定親,是婚禮中必不可少之物,兩者有什么關聯,還待我們進一步探究。

諸如此類的,鄂爾多斯婚禮里的“求庚問名”與士昏禮中的“問名”,鄂爾多斯婚后的“大小回門”與士昏禮中的“請期”,哭嫁這些環節也有一定相似之處。

(四)婚禮的特殊參與人

先秦婚姻講究無媒不成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既為男女雙方婚事奔走,也在日后夫妻有矛盾時負責調停。其代表雙方家長的意見,在婚禮時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在鄂爾多斯婚禮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媒人的職責被大賓和祝頌人所分攤,而且祝頌人負責把控婚禮的節奏與流程,婚宴的精彩程度也多半以祝頌人的表現來評價。蒙古的祝頌人是否由古代的媒人所發展而來,這一問題沒有史料所支撐。

三、蒙古婚禮的發展

關于鄂爾多斯婚禮的來歷,從部分贊詞中可以發現端倪?!胺_那古老的經典,追溯那悠久的歷史。圣明先帝成吉思汗,把才貌出眾的孛兒帖哈敦,娶為結發愛妻之際,締造了最初的婚儀?!睘槭裁词浅杉己鼓??據《蒙古世系》記載,第一個統轄鄂爾多斯萬眾的“濟農”袞必里克墨爾根,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孫。因此在此地較多保留著蒙古族古老文化遺產也不需要稀奇了。

蒙古族婚禮在有字記載時期就有了較為完整的流程。其具體內容為相親、下聘禮、迎親、送嫁、歡宴和行阿姑之禮。相親時需以家畜等若干獻女家雙親,如在《元史》的《孛禿傳》中有記載:“鐵木真與孛禿兒帖定親,也速該留下一匹從馬作為象征;……成吉思汗將妹妹鐵木侖許孛禿,孛禿‘有馬三十匹,請以馬之半為聘禮?!惫媚锍黾?,需帶嫁奩到夫家,嫁奩包括牲畜、財物及奴仆。孛端茶兒娶親時,其妻帶來一名從嫁女奴。亦必合與成吉思汗成親,從嫁者多達200人。新娘第一次拜見阿姑,需獻上自己父母送來的禮物。貴族婚禮,要舉辦隆重而盛大的儀式,甚至“五百里內首領皆載馬重助之,皂車氈成列數千”。

元朝建立后,雖然蒙古族仍為融和延遲化,但也存在通婚現象,使得蒙古的風俗習慣逐漸漢化。此時蒙古的婚禮流程包括求婚、許婚、下聘禮、許婚宴席、迎送儀式等。其中,許婚宴席是及其關鍵的一步,蒙語稱飲“布渾察兒”?!对贰酚杏涊d:“布渾察兒,華言許親酒也”。

到明清時期,婚姻由父母做主,先經媒約撮合。提親需由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征得女方同意后,選聘禮定親。在訂婚以后,婚禮以前婚姻如若發生變故,如一方退婚,另一方死亡時雙方要對聘禮做進一步處理?;槎Y日期要交由喇嘛選定,新郎迎親時,騎白馬,戴弓箭,以示威武。新娘以布遮面,哭別父母??梢钥吹?,此時的婚禮已經融入了漢族的個別習俗,且已與現代蒙古族地區的婚禮極其相似。

【參考文獻】

[1](漢)鄭玄注;(清)張爾岐句讀,《儀禮·士昏禮》[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十三經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3]策·哈斯畢力格圖著,《鄂爾多斯婚禮》[I],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