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灣騎樓建筑文化研究

2019-07-24 10:33薛美麗溫軍鷹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嶺南文化文創產品

薛美麗 溫軍鷹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具有嶺南地區建筑風格特色的廣州灣騎樓及其文化內涵的符號化研究,探索廣州灣在法國殖民地時期中西文化的融合。分析廣州灣騎樓建筑在面對西方建筑風格的傳入及裝飾藝術的吸收和本土化融合再現的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開放、自信、包容等頗具嶺南文化特色的審美心態。以廣州灣騎樓文化作為切入點,為廣州灣地區旅游文化產品提供新的理論研究方法。實現廣州灣騎樓建筑的推廣、廣州灣文化傳播、廣州灣地區旅游發展的共贏。

【關鍵詞】嶺南文化;文創產品;廣州灣騎樓建筑;餐架

一、代表廣州灣文化內涵的旅游用品缺失

廣州灣是中國大陸唯一的熱帶海灣城市,它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由于地理、歷史、氣候因素的影響,造就了廣州灣的騎樓建筑。騎樓建筑也是隨處可見,但是關于旅游紀念品這方面卻相當匱乏。有待這方面學者去深入挖掘和探討。以“騎樓建筑”為關鍵詞,通過對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進行檢索,發現自從2001年以來,共有51 篇文章(期刊37 篇、國際會議2 篇、碩士論文12 篇)與此主題相關;以“湛江旅游”為關鍵詞,直接檢索到23 篇文獻(期刊19 篇、報紙4 篇、碩士論文0 篇)廣州灣與旅游紀念品搜索文章為0篇。而專門針對廣州灣旅游紀念品研究的文章還很少。從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對廣州灣騎樓旅游紀念品方面的研究領域,還很缺乏。

二、廣州灣騎樓文化元素的提煉與再設計

廣州灣騎樓建筑主要分布在吳川、赤坎、霞山、坡頭、廉江、雷州、徐聞一帶。廣州灣騎樓至今還保留著較多的當時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連體騎式建筑”連體騎式建筑最大的特點其造型吸取了法國建筑和中國本地建筑元素的結合。湛江騎樓建筑的形成原因離不開湛江本地的氣候及其地理環境的因素,鑒于此,人們在傳統的“障空補缺”和“以廊道遮蔽風雨”的建筑工藝手法基礎上,模仿、吸收、借鑒西方建筑與本地建筑相結合,形成本土的騎樓建筑特色。湛江騎樓的本土特點體現在,湛江騎樓一般為2到4層,2層居多,磚木結構。騎樓就是立體陽臺,底層有兩條柱,上面建有一個小閣樓,保留了源于干攔式建筑,“上實下虛”的特點。柱式和臨街一面又引進西方的券廊和柱式結構,中西結合的設計手法。瓶式欄桿、拱形門窗、卷起的山花墻。其建筑外觀、墻面色彩、建筑裝飾、歷史文化等元素均可作為創作廣州灣騎樓建筑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來源。

(一)廣州灣騎樓旅游紀念品的文化亮點和創意點。廣州灣騎樓旅游紀念品融合了當地的民俗風情、歷史文化、建筑形式。喚醒了游客對當時廣州灣時期歷史的回憶。設計過程中把文化內涵的物質化傳承作為廣州灣騎樓旅游紀念品設計的主要內容。廣州灣騎樓建筑旅游紀念品設計的主要特色在于反映廣州灣時期人們的一個記憶,并且在當時作為法國殖民地統治下,那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廣州灣的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景象。在廣東具有廣泛的延伸空間,其中包含著廣州灣地方豐富的文化心理內涵,既是嶺南建筑對外來建筑的一個融會貫通的能力,也是對建筑藝術的一種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這與嶺南的另一種生活形態飲食文化是密切相關的。與旅游產品所追求的原真性、本真性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將嶺南飲食文化與廣州灣騎樓建筑文化做為精神層面的關鍵,最終表現為物質形態的設計形式。是筆者在設計中反反復復思考和提煉的方向。

(二)廣州灣騎樓建筑風格在飲食文化的物質形態—餐架中的表現及定位。從餐具的實用性、美觀、文化內涵入手、結合廣州灣建筑元素,創造屬于廣州灣那個時期所特有的餐具風格。提取建筑中拱券結構、山花結構、中國天井結構把這些設計元素加以整合利用。將嶺南飲食文化與騎樓建筑做精神的關聯,最終表現為對飲食文化中的物質形態的設計形式。

三、廣州灣騎樓餐具設計過程思考及最終效果

廣州灣騎樓旅游紀念品的推出,不僅有利于游客對廣州灣時期騎樓建筑的整體的形象認知,也是時代下發展的一個趨勢。設計中應將廣州灣騎樓建筑文化歸納提煉出來,成為廣州灣旅游紀念品生成的一個必要因素。

筆者在保留廣州灣原有騎樓建筑的基本造型為前提的基礎上,選擇廣州騎樓建筑中具有典型設計特征的寶石大酒店.在1930年初期,粵西地區最豪華的高級酒店。保留獨特的騎樓建筑造型,提取建筑的拱券結構運用于設計餐具當中,不僅保留了餐具原有的實用性,也要強調整體造型風格的統一。包括材質、肌理、色彩和造型所營造出嶺南文化的地域特征。效果從餐架的功能去考慮,選取陶瓷做為主要材質,木料和大理石為輔。對廣州灣騎樓建筑造型的把握和旅游紀念品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最終敲定以廣州灣騎樓建筑造型為主體,融合廣東的飲食文化,設計出一款易攜帶、方便、價格適中餐架的設計。將建筑上有特點的山花墻設計、廊柱、券拱樣式融合到餐具中來。利用木料來體現親和感,使視覺效果通透又不失細節處理。簡練而頗具意味的特點。經元素萃取后的餐架造型對人機工程學的尺度感和空間感也考慮細致。以寶石大酒店為模型,整個建筑結構是提取拱券結構和山花結構元素進行設計。建筑的創意點在于把建筑融入于餐具中,使建筑元素運用于餐具設計中,騎樓建筑文化與廣東飲食文化的一個結合。窗戶作為擺放筷子的擺放位置,有3個窗口,中間為主窗口,兩邊各有一個小窗口,與騎樓建筑中的拱券結構和方柱的結合。兩邊方柱頂部用來擺放碟子。柱子表面采用建筑裝飾。從建筑中提取的紋樣,運用于柱子中。凹凸不平的建筑結構,也可以擺放餐筷在上面。建筑材料使用的主要是瓷器和木材料。上部主要材料為木材料。是防止放筷子時,發出響聲。下部采用的是瓷器材料。以廣州灣總商會頂部山花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保留建筑的基本廓型,下面借鑒于騎樓建筑的廊檐式建筑結構,內部是空心的,中間是一個大的圓拱門,兩邊各有一個小的,用于放筷子,建筑材料是瓷器。把廣州灣總商會設計成一個餐架形式,方便、簡潔,易攜帶。也是把廣州灣總商會這個地標性建筑推廣出去。設計來源于民主路連體樓式建筑,提取騎樓建筑的拱券結構和方柱廓型,建筑與餐架的有機結合,餐架材料為全木材料。滿足使用功能,建造形式簡潔。把廣州灣騎樓建筑拱券結構與廣東飲食文化結合起來,提取設計元素,植入現代產品設計中,整個產品造型優美,餐架與拱券功能上也有契合點,在就餐的同時,欣賞廣州灣時期騎樓建筑。營造歡快的氛圍。頂部方柱的裝飾形式得以保留,使產品具有騎樓文化的內涵的同時,不失現代感。從而更好地繼承和傳播騎樓文化。

四、結語

廣州灣騎樓建筑文化與新時代產品的結合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廣州灣騎樓建筑文化的開發是關于那個時代背景下特有的產物,應予以重視,不是去破壞,而是去尋找、探索。特別是在以差異化為賣點的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挖掘地域文化,融入于當代社會生活中,真正得到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敖景輝.開平碉樓文化探索及相關旅游品開發研究[J].裝飾.2013.01

[2]鄧勇勇,郭文.國內夜間旅游紀念品研究概述[J].廣東農業科學.2011

[3]慕容兵.鄧乙霖.劉三姐文化在提高桂林旅游產品設計中的影響[J].包裝工程.2013.

[4]譚青惠.湛江廣州灣時期的藝術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2013.05

[5]張樂.閻伍玖.廣東旅游轉型中產品開發創新研究[J].產業觀察.2013

猜你喜歡
嶺南文化文創產品
畢家銘作品《嶺南文化天橋設計》
嶺南文化名家
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創產品意義重大
蘇州昆曲文創產品的再設計研究
嶺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的應用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創產品中運用的教學改革
嶺南文化遺產講座——《倉東計劃》的理念與實踐在廣州舉行
基于嶺南文化的生態意識培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