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張承志作品中的宗教神秘主義

2019-07-24 10:33李昌燕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神秘主義張承志宗教

李昌燕

【摘 要】張承志在當代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其作品中體現出的激情給文壇帶來了震撼,而這種激情又始終是與宗教神秘主義聯系在一起的。

【關鍵詞】張承志;神秘主義;宗教;創作

張承志在當代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其作品中體現出的激情給文壇帶來了震撼,而這種激情又始終是與宗教神秘主義聯系在一起的。神秘主義首先指個人的神秘經驗,也包括由這種經驗產生的生活方式以及關于這種經驗的文字表達。宗教神秘主義是關于人和神相遇或合一化的體驗和認知方式。張承志所有的作品都是作者的心靈探索史,是作者克服自身弱點,不斷走向完美無缺的精神境界的過程,是從有限人格走向無限人格的過程。

一、張承志早期作品中的神秘主義

《金牧場》中楊阿訇奔向黃土高原是為了“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異的召喚。那召喚發于中部亞洲的茫茫大陸,也發于我自己身體里流淌的鮮血之中?!焙髞淼摹逗r}》(1988),《西省暗殺考》(1989),《心靈史》(1990)都是宗教旋律的不斷強化。用血氣灼燙的文字一遍又一遍的書寫穆斯林中最悲慘,最壯烈,最堅貞的故事。張承志在一次次走進黃土高原,走進哲合忍耶教眾的情感體驗中完成了對崇高人格和人生真諦的追求。

張承志早期作品中宗教色彩不是很濃,但其神秘主義已初現端倪,主要表現在作品主人公對精神幻覺的極度沉迷?!侗狈降暮印分械闹魅斯悦镆曇磺衅D難曲折的勇氣和信心,開始了他那蘊含著深邃人生思索的游歷。在大河的召喚下,他感受到了一股奇異,神秘的力量,一如既往的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奮進的精神歷程?!逗隍E馬》中,白音寶力格回憶草原時,他有意無意把自己的全部精神和心靈同草原聯系在一起,草原的純樸和溫情蕩滌著他的心胸,他自信他的生命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于是,在世俗面前,他享有無與倫比的神圣。

在散文《綠風土》中,他曾把世界分為“圣界”和“俗界”,“圣界”的一切是難以被世俗的人們理解的,只有揚棄沉積于人心底的俗氣,才有可能抵達并享有“圣界”。他的散文《神不在異國》,《北馬神傷》,《不寫伊犁》等,字里行間都充滿了一種宗教神秘主義色彩。

二、個人體驗轉向自然與永恒

張承志屬于感受性的作家,他強調作家的自我體驗,也恰恰是這種神秘的自我體驗,為他提供了一般人難以得到的東西。他十分重視某種超自然和超舊俗的神力,熱衷于凝固,神秘的文明史。他在作品中顯示的大多是永恒的,非異化的東西。

從《黃泥小屋》直至《心靈史》,他深入邊地,深入為時光所荒蕪的民間遺存,樂意去尋求神秘的歷史情境中的隱秘的一面。他筆下以“蓬頭發”為代表的男子漢系列也總是一個在神秘的旅途中的踽踽獨行者,他們所尋求的《北方的河》《九座宮殿》《黃泥小屋》《金草地》《金牧場》也是周而復始,缺乏年代與地域觀念的神秘所在。實際上,張承志有關西部的作品都可視為“西部夢尋錄"。完全可以說,張承志的神秘化寫作真正觸及到了文學與西部自然,創作者與西部世界之間的一種神秘莫測的本質性的生命關系,一種對神秘的生存狀態的互文性的表述。他描述回民做禮拜時的情景:“他們用古典調的波斯——阿拉伯語開始動情地吟誦,配以調節有法的呼吸。在高潮降臨時他們獲得了天上的愉悅,他們激動的老淚縱橫?!?/p>

張承志在《新詩集自序》中極力贊許蘇非派的神秘主義詩人哈拉智,其實他自己的小說中神秘的感知和表達方式就明顯地具有蘇非式的印記?!饵S泥小屋》鋪敘在神秘宗教氛圍中沉重哀傷的精靈的艱難生存?!逗谏窖蛑{》中的“黑山羊”是個神秘的象征,《錯開的花》是他用隱喻手法對自己從草原開始感悟真主的心路的回顧。張承志在小說中頻頻驚異于神奇的事物,有時這種“神奇的事物”甚至不是精確的敘事所能傳達的,即只能借助詩化的抽象與神秘來暗示。這些作品,連他自己也承認,“哪怕是極其親密的朋友也可能讀時感到艱澀和陌生,”因為“全部體驗都過于私人和神秘,全部體驗都過于沉重的負載著巨大的意義和命題?!?/p>

《心靈史》是一部現代的經典,宗教文獻的深奧,奇跡描寫的神秘,考證,議論,是一般讀者難以理解。維特根斯坦在其《邏輯哲學論》中認定:“確實存在一些不能講述的東西"。在張承志作品中不能講述的“神秘的東西”首推那種保持著原生和混沌狀的自然人文景觀和有關西部經驗中的物象感受。

三、有限人格走向無限人格

作家在審美創造活動中總要強調通過“靜”和“空”的方式來獲致最大的神秘感。相對而言,“靜默”和“空徹”使人們直接面對,觸及生命本身。靜默是一種內在的沉息或心靈的靜穆,其本質是對實際的“神秘在場”感應的自然反應。而空徹能容納“無限”,它不僅包孕著“有”,而且是“萬有”,所以,當我們面對一種空的空間,不僅會有一種神秘感產生,而且是一種能滲入天地宇宙的“大神秘?!?/p>

張承志的《黑駿馬》的開頭這樣講述:“遼闊的大草原上,茫茫的草海中有一騎在踽踽獨行?!边@是其小說敘述的典型“格式”,在他的小說中那些出現頻率最高的諸如走“西口”的流民;被發配的“苦囚”;自我放逐的獨行客;永不駐足的遷徙者;本土化了的屯邊人等等無一不是這樣的“踽踽獨行者”。他們秉承著“夸父追日”(夸父追日神話的發生地點正好是西部,所以被視為西部人的精神祖先)的精神志向,無休無止地“在路上”,“在途中”尋找或漂泊著。而故事的背景正是一片寥廓寂靜的高原大陸。所謂“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逼溟g所吐納的神秘感亦如《黑駿馬》中的描述:“一絲難以捕捉著的心緒從他胸中漂浮出來,,它徘徊中,化成一種旋律,一種抒發不盡,描寫不完,而又簡樸不過的滋味,一種獨特的靈性。這靈性沒有聲音,卻帶著似乎命定的旋律感”。只有在這樣的創作心境中作家才能獲得靈魂與“西部”與西部的整個自然和歷史對話的前提??梢哉f,“孤獨”往往削弱了西部人語言交流的能力,卻極大地發展了他們與自然直接進行形而上和形而下交往的天性。

由此可見,張承志是以親身實踐為手段,以“真我同一”論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獨特的藝術生活論和生命本質論。在他身上,古老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互激蕩碰撞,溝通合一,閃射出天才的智慧之光。一座座雄渾古樸而又美妙精致的藝術之宮也隨之巍然崛起,使人不得不由衷贊嘆。

在生命本質升華的過程中,從有限人格走向無限人格的過程中,張承志付出的是愛是他把包含同情的目光投向“大西北雄渾蒼涼的黃土高原”投向“焦黃紅褐的劣土禿山”,投向“最貧最賤最失所的人群中?!睈鄣墓廨x將他們普照,似水的柔情給他們溫馨,在強烈而虔誠的信仰中,張承志體會到了伊斯蘭教的神秘和永恒。

四、結語

黑格爾說過,藝術必須是宗教的,才是最高的藝術。張承志把對祖國和民族命運的關注作為自己創作的母題與基調,他把內蒙古大草原,大西北廣闊紛紜的萬象世界吸收到他的自我中去,以深刻豐富的內心體驗,讓它們充滿關照和感受的活力。那種追求磨難,崇尚犧牲,探究心靈奧秘的精神境界,充溢著濃厚的宗教神秘主義色彩和意味。也正因為此,才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神秘崇高的美。

【參考文獻】

[1]《神秘主義文化與神秘主義文學——伊斯蘭文化與當代中國西部論之一》,楊經建,《當代中國文藝研究》.

[2]《宗教神秘主義的性質》,王六二,《宗教學研究》,1996年第1期.

[3]《張承志作品集》,海南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歡
神秘主義張承志宗教
西方漢學界關于莊子哲學之神秘主義性質的論辯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張承志文學年譜(修訂稿)
關于《張承志文學年譜》的訂正啟事
精神的長旅
——從《黑駿馬》到《心靈史》看張承志文化身份認同的轉變
論張承志多重身份下的文學創作
解讀《時代》關鍵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